[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938253U -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8253U
CN219938253U CN202321151921.9U CN202321151921U CN219938253U CN 219938253 U CN219938253 U CN 219938253U CN 202321151921 U CN202321151921 U CN 202321151921U CN 219938253 U CN219938253 U CN 219938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adjacent
conductive
modules
photovoltaic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19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维
周聪
张松
贺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19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8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8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8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光伏屋面中,单个光伏组件损坏后容易造成其他光伏组件无法接地的问题。所述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导电支撑件,导电支撑件的一端用于与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屋面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均与导电支撑件固定连接且通过导电支撑件实现串联。所述光伏安装系统包括上述方案所提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屋面系统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屋面结构相结合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这种屋面系统既可以实现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又能够进行光伏发电以节省建筑的用电成本。通常,光伏组件需要通过支撑结构安装至屋面上,当光伏组件设置有多个时,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需要通过支撑结构进行连接。
为了保护光伏组件的性能,防止发生危险,光伏屋面系统中的光伏组件通常需要进行接地保护,目前常用的接地方式为端点接地,即多个光伏组件通过支撑结构安装固定至屋面上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先通过导线进行串联,多个光伏组件依次串联后可以形成组件串结构,之后将组件串结构的端部与接地导线进行连接,以实现组件串结构的整体接地。采用这种结构,多个光伏组件串联组成的组件串结构可以通过端部接地的方式实现接地保护,但是,由于多个光伏组件串联而成,当多个光伏组件中至少一个发生损坏时,会导致多个光伏组件组成的串联路径发生断路,进而导致多个光伏组件中至少部分光伏组件无法实现接地,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影响光伏屋面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以使单个光伏组件可以直接接地,避免多个光伏组件中的一个发生损坏时影响其他光伏组件的接地效果,提高光伏安装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导电支撑件,导电支撑件的一端用于与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屋面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均与导电支撑件固定连接且通过导电支撑件实现串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安装结构包括导电支撑件,导电支撑件一端与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面固定连接,通过导电支撑件支撑连接光伏组件,能够使光伏组件固定于屋面上以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结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均与导电支撑件固定连接,使得多个光伏组件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依次连接,从而使屋面上可以安装固定多个光伏组件。其次,导电支撑件一端与光伏组件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屋面导电连接,使得单个光伏组件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与屋面导电连接以实现接地,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通过导电支撑件实现电性串联,使得多个光伏组件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实现依次串联,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屋面接地,单个光伏组件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直接接地,从而能够避免多个光伏组件中的一个发生损坏时影响其他光伏组件的接地效果,进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光伏安装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此外,上述安装结构中的导电支撑件兼容支撑和导电的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支撑件和导电件分开设置的结构,上述安装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拆装更加方便、施工效率更高、整体成本更低。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导电紧固件,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和导电支撑件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紧固件依次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如此设置,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可以采用第一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便于多个光伏组件依次拼接形成大面积的光伏屋面;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可以采用第一导电紧固件导电连接,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能够进行电性串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导电紧固件,导电支撑件和屋面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如此设置,导电支撑件和屋面之间采用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便于导电支撑件安装固定于屋面上;导电支撑件和屋面之间采用第二导电紧固件导电连接,使得光伏组件能够通过导电支撑件进行接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支撑件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竖板,竖板设置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且竖板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底座与屋面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且底座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边框。如此设置,竖板设置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通过竖板可以对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进行限位,便于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定位;竖板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紧固件依次紧固连接,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连接时,可以在光伏组件下方安装第一导电紧固件并进行紧固,避免工作人员在光伏组件上方进行操作时踩踏光伏组件而导致光伏组件破损隐裂,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通过底座连接屋面并承载光伏组件的边框,提高光伏组件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底座和竖板同时对光伏组件进行限位,便于光伏组件进行安装定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电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竖板上设置有第一孔,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孔,螺栓同时穿过第一孔以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上的第二孔,并与螺母紧固连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通过螺栓与竖板之间导电连接。如此设置,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配合,能够使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和竖板之间实现紧固连接,由于螺栓和螺母均为金属导电件,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和竖板之间进行紧固连接的同时,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可以实现串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螺栓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孔和/或第二孔内设置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如此设置,能够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和竖板之间紧固连接及导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电紧固件为自攻钉,屋面包括檩条,自攻钉穿过底座与檩条紧固连接,底座通过自攻钉与屋面之间导电连接。如此设置,自攻钉为金属导电件,当自攻钉依次穿过底座和檩条进行紧固连接时,底座和檩条之间可以通过自攻钉实现导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攻钉设置有多个,且多个自攻钉分别设置于底座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导电支撑件与檩条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优化导电路径,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可以通过同侧的自攻钉进行导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为板状构件、几字形构件以及矩形构件其中一种,矩形构件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电紧固件的定位耳。如此设置,优化底座的结构,当底座为板状构件时,底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当底座为几字形构件,底座的稳定性高,加工方便;当底座为矩形构件时,底座的稳定性较好,能够使光伏组件的安装稳定性更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和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为如上述方案任一项提供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光伏安装系统采用了本申请中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因此能够使单个光伏组件可以直接接地,避免多个光伏组件中的一个发生损坏时影响其他光伏组件的接地效果,提高光伏安装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组件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通过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中的导电支撑件进行串联,多个光伏组件依次串联并形成组件串结构;
光伏安装系统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连接线,组件串结构的端部与接地连接线导电连接。如此设置,单个光伏组件可以通过与其直接连接的导电支撑件与屋面相连实现单独接地,亦可以通过其他相串联的光伏组件附近的导电支撑件与屋面相连实现多点接地,还可以通过多个光伏组件串联形成的组件串结构的端部进行接地,光伏组件通过多种接地方式进行接地,能够充分保障光伏组件的接地性能,进一步提高光伏安装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安装系统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安装系统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支撑件和檩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组件串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伏组件,11-边框,2-导电支撑件,21-竖板,211-第一孔,22-底座,221-攻丝孔,3-第一导电紧固件,31-螺栓,32-螺母,4-自攻钉,5-檩条,6-接地连接线,7-组件串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导电支撑件2,导电支撑件2的一端用于与光伏组件1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屋面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均与导电支撑件2固定连接且通过导电支撑件2实现串联。示例性的,导电支撑件2是指一种能够进行导电的支撑部件,例如导电金属支撑件;本实施例中的串联是指能够实现电流导通的电性串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安装结构包括导电支撑件2,导电支撑件2一端与光伏组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面固定连接,通过导电支撑件2支撑连接光伏组件1,能够使光伏组件1安装固定于屋面上以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结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均与导电支撑件2固定连接,使得多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依次连接,从而使屋面上可以安装固定多个光伏组件1。其次,导电支撑件2一端与光伏组件1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屋面导电连接,光伏组件1、导电支撑件以及屋面之间能够形成接地回路,使得单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与屋面导电连接以实现接地,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通过导电支撑件2实现电性串联,使得多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实现依次串联,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屋面接地,单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直接接地,从而能够避免多个光伏组件1中的一个发生损坏时影响其他光伏组件1的接地效果,进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光伏安装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此外,上述安装结构中的导电支撑件2兼容支撑和导电的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支撑件和导电件分开设置的结构,上述安装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拆装更加方便、施工效率更高、整体成本更低。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电紧固件3,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和导电支撑件2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紧固件3依次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导电紧固件3是一种能够进行导电的紧固件,例如螺纹紧固件等。采用这种结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之间可以采用第一导电紧固件3紧固连接,便于多个光伏组件1依次拼接形成大面积的光伏屋面;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之间可以采用第一导电紧固件3导电连接,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能够进行电性串联。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紧固件,导电支撑件2和屋面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二导电紧固件是一种能够进行导电的紧固件,例如螺纹紧固件等。采用这种结构,导电支撑件2和屋面之间采用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便于导电支撑件2安装固定于屋面上;导电支撑件2和屋面之间采用第二导电紧固件导电连接,使得光伏组件1能够通过导电支撑件2进行接地。
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导电支撑件2包括底座22和固定在底座22上的竖板21,竖板21设置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之间,且竖板21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紧固件3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底座22与屋面之间通过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且底座22用于承载光伏组件1的边框11。示例性的,光伏组件1边框11的外侧面垂直于屋面,竖板21亦垂直于屋面设置,竖板21设置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之间时,能够更好的贴合边框11的外侧面,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连接的紧凑性、稳定性和密封性,同时能够使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光伏组件1安装时发生碰撞而影响光伏组件1安装的便捷性。示例性的,竖板21和底座22组成L形承载面,光伏组件1边框11的外侧面和底面组成L形结构,当光伏组件1的边框11安装至底座22上时,光伏组件1边框11的外侧面和底面组成的L形结构卡接于竖板21和底座22组成的L形承载面上,光伏组件1边框11的外侧面与竖板21抵接,光伏组件1边框11的底面与底座22抵接。采用这种结构,竖板21设置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之间,通过竖板21可以对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进行限位,便于光伏组件1进行安装定位;竖板21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之间通过第一导电紧固件3依次紧固连接,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连接时,可以在光伏组件1下方安装第一导电紧固件3并进行紧固,避免工作人员在光伏组件1上方进行操作时踩踏光伏组件1而导致光伏组件1破损隐裂,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通过底座22连接屋面并承载光伏组件1的边框11,能够提高光伏组件1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底座22和竖板21同时对光伏组件1进行限位,便于光伏组件1进行安装定位。
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紧固件3包括螺栓31和螺母32,竖板21上设置有第一孔211,边框11上设置有第二孔,螺栓31同时穿过第一孔211以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上的第二孔,并与螺母32紧固连接,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通过螺栓31与竖板21之间导电连接。示例性的,螺栓31包括头部和螺柱,螺柱依次穿过前一个光伏组件1边框11的第二孔、竖板21上的第一孔211以及后一个光伏组件1边框11的第二孔并与螺母32螺纹紧固,螺栓31的头部和螺母32分别设置于螺柱的相对两侧。示例性的,光伏组件1的边框11为架体结构,架体结构包括依次围成矩形框架的上板、左侧板、底板和右侧板,第二孔同时贯穿左侧板和右侧板。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螺栓31和螺母32紧固配合,能够使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和竖板21之间实现紧固连接,由于螺栓31和螺母32均为金属导电件,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和竖板21之间进行紧固连接的同时,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可以实现电性串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栓31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孔211和/或第二孔内设置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示例性的,第一孔211和第二孔内均设置有内螺纹。通常,光伏组件1的边框11和导电支撑件2的表面设置有氧化膜层,该氧化膜层具有绝缘性能。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时可以破坏边框11表面的氧化膜层,使得螺栓31可以与边框11表面直接接触实现导电连接,第一孔211内设置有内螺纹时可以破坏竖板21表面的氧化膜层,使得螺栓31可以与竖板21表面直接接触实现导电连接,进而使边框11、螺栓31以及竖板21之间能够实现导电连接,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和竖板21之间导电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孔211和第二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时,螺栓31与内螺纹螺纹配合更加紧凑,进而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边框11和竖板21之间紧固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导电紧固件为自攻钉4,屋面包括檩条5,自攻钉4穿过底座22与檩条5紧固连接,底座22通过自攻钉4与屋面之间导电连接。示例性的,底座22上设置有攻丝孔221,自攻钉4穿过攻丝孔221与檩条5紧固连接。通常,导电支撑件2的表面设置有氧化膜层,该氧化膜层具有绝缘性能。采用这种结构,自攻钉4为金属导电件,底座22上开设攻丝孔221时可以破坏底座22表面的氧化膜层,使得自攻钉4能够与底座22直接接触实现导电连接,进而使底座22、自攻钉4以及檩条5之间能够实现导电连接,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的底座22和屋面之间导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攻钉4设置有多个,且多个自攻钉4分别设置于底座22的相对两侧。示例性的,自攻钉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自攻钉4分别设置于底座22的相对两侧,底座22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攻丝孔221。采用这种结构,底座22与檩条5之间通过多个对称设置的自攻钉4进行连接,能够提高导电支撑件2与檩条5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优化导电路径,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同侧的自攻钉4进行导电。
其中,光伏组件1安装时,可以先根据设计方案在檩条5上安装一个导电支撑件2,导电支撑件2通过自攻钉4固定于檩条5上,之后依次安装剩余的导电支撑件2,使得所有的导电支撑件2均安装于檩条5上。其次安装光伏组件1,先将第一个光伏组件1安装在相邻两个导电支撑件2之间,并使第一个光伏组件1边框11上的第二孔与导电支撑件2中竖板21上的第一孔211对齐,再将第二个光伏组件1安装在相邻两个导电支撑件2之间,并使第二个光伏组件1边框11上的第二孔与导电支撑件2中竖板21上的第一孔211对齐,之后安装螺栓31和螺母32,使得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与导电支撑件2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最后依次安装剩余光伏组件1,形成光伏屋面。采用上述结构,当光伏组件1发生雷击时,雷电会依次经过光伏组件1的边框11、螺栓31、竖板21、底座22以及自攻钉4引入檩条5上,并经过房屋结构引入地面。
在一些可选方式中,底座22为板状构件、几字形构件以及矩形构件其中一种,矩形构件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电紧固件的定位耳。示例性的,当底座22为板状构件且为底板时,底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攻丝孔221,两个自攻钉4分别穿过底板两侧的两个攻丝孔221进行紧固连接,竖板21与底板为一体结构且二者相互垂直,这种底座22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当底座22为几字形构件时,几字形包括上板、两个侧板和两个底板,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上板的相对两侧,两个底板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连,两个底板上分别设置有攻丝孔221,两个自攻钉4分别穿过两个底板上的攻丝孔221进行紧固连接,竖板21与上板相连且二者相互垂直,这种底座22结构稳定性高,同时相对于矩形构件加工方便。当底座22为矩形构件时,矩形构件可以为实体结构,亦可以为框架结构,本实施例中矩形构件为框架结构,其包括依次围成矩形框架的上板、左侧板、底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定位耳,两个定位耳上分别设置有攻丝孔221,两个自攻钉4分别穿过两个定位耳上的攻丝孔221进行紧固连接,竖板21与上板相连且二者相互垂直,这种底座22结构稳定性高,能够使光伏组件1安装连接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1和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为如上述方案任一项提供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安装结构包括导电支撑件2,导电支撑件2一端与光伏组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屋面固定连接,通过导电支撑件2支撑连接光伏组件1,能够使光伏组件1安装固定于屋面上以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结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均与导电支撑件2固定连接,使得多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依次连接,从而使屋面上可以安装固定多个光伏组件1。其次,导电支撑件2一端与光伏组件1导电连接,另一端与屋面导电连接,光伏组件1、导电支撑以及屋面之间能够形成接地回路,使得单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与屋面导电连接以实现接地,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通过导电支撑件2实现电性串联,使得多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实现依次串联,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屋面接地,单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导电支撑件2直接接地,从而能够避免多个光伏组件1中的一个发生损坏时影响其他光伏组件1的接地效果,进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光伏安装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此外,上述安装结构中的导电支撑件2兼容支撑和导电的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支撑件和导电件分开设置的结构,上述安装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拆装更加方便、施工效率更高、整体成本更低。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光伏组件1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通过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中的导电支撑件2进行串联,多个光伏组件1依次串联并形成组件串结构7;光伏安装系统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连接线6,组件串结构7的端部与接地连接线6导电连接。示例性的,每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均通过导电支撑件2进行串联,组件串结构7的两端均与接地连接线6相连,其中,接地连接线6是一种用于接地的导线。采用这种结构,单个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与其直接连接的导电支撑件2与屋面相连实现单独接地,亦可以通过其他相串联的光伏组件1附近的导电支撑件2与屋面相连实现多点接地,还可以通过多个光伏组件1串联形成的组件串结构7的端部进行接地,光伏组件1通过多种接地方式进行接地,能够充分保障光伏组件1的接地性能,进一步提高光伏安装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支撑件,所述导电支撑件的一端用于与光伏组件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屋面固定连接并导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均与所述导电支撑件固定连接且通过所述导电支撑件实现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电紧固件,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和所述导电支撑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紧固件依次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紧固件,所述导电支撑件和所述屋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撑件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竖板,所述竖板设置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且所述竖板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屋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导电紧固件紧固连接并导电连接,且所述底座用于承载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竖板上设置有第一孔,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二孔,所述螺栓同时穿过所述第一孔以及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边框上的第二孔,并与所述螺母紧固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竖板之间导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孔和/或所述第二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紧固件为自攻钉,所述屋面包括檩条,所述自攻钉穿过所述底座与所述檩条紧固连接,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自攻钉与所述屋面之间导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攻钉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自攻钉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板状构件、几字形构件以及矩形构件其中一种,所述矩形构件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电紧固件的定位耳。
10.一种光伏安装系统,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和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中的导电支撑件进行串联,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依次串联并形成组件串结构;
所述光伏安装系统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连接线,所述组件串结构的端部与所述接地连接线导电连接。
CN202321151921.9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Active CN219938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1921.9U CN219938253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1921.9U CN219938253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8253U true CN219938253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1921.9U Active CN219938253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82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2250A (zh) * 2023-12-29 2024-03-29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的安装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2250A (zh) * 2023-12-29 2024-03-29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的安装系统
CN117792250B (zh) * 2023-12-29 2024-11-29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的安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5185B2 (en) Solar panels grounding clip
CN219938253U (zh) 一种相邻组件的安装结构和光伏安装系统
WO2014016882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CN203722564U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的接地装置
CN221709704U (zh) 一种螺栓紧固式的光伏组件连接件
JP2002364136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施工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施工用機材
CN211320367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
CN201937503U (zh) 用于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地系统
CN20271220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的接地结构
WO2023227009A1 (zh) 组件中托件及光伏支架
CN217353263U (zh) 光伏组件连接结构及光伏屋顶
CN217379555U (zh) 光伏组件连接结构及光伏屋顶
CN217335526U (zh) 边框组件和太阳能屋顶
CN115606092A (zh) 用于光伏板的支撑结构以及包括该支撑结构的光伏设备
CN211406630U (zh) 绝缘骨架及电源模块
CN222673787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绝缘架
CN221879028U (zh) 一种防水光伏车棚
CN221972689U (zh) 连接装置及光伏阳光房
CN219268801U (zh) 一种压块和光伏系统
CN216252076U (zh) 一种卡接式母线槽壳体
CN219810768U (zh) 汇流排扭力衰减测试工装
CN221978018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
CN222029466U (zh) 一种通信光缆防雷交接箱
CN215486401U (zh) 一种防击穿型风电叶片避雷装置
CN220628172U (zh) 一种绝缘柱装配结构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