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927647U -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7647U
CN219927647U CN202321721068.XU CN202321721068U CN219927647U CN 219927647 U CN219927647 U CN 219927647U CN 202321721068 U CN202321721068 U CN 202321721068U CN 219927647 U CN219927647 U CN 21992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elastic device
spring
ratchet wheel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10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炳军
吴佳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ongyuan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10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其中的安全带卷收器的棘轮上设置有导向滑槽;锁止块上设置的承力柱穿过导向滑槽,并能在导向滑槽的导向作用下处于锁止位置或未锁止位置;一弹力装置的第一端固定于棘轮上设置的固定位,第二端与芯轴进行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使棘轮和芯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不发生车感锁止和带感锁止时,在弹力装置的弹力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该种安全带卷收器内的弹力装置会为锁止块提供来自于棘轮的弹力,使棘轮和芯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不发生车感锁止和带感锁止时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锁止块和棘轮不会在织带回卷的加速度惯量的作用下发生反锁,保证了织带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背景技术
安全带作为汽车上必不可少的基础安全设施,为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安全带卷收器内通常设置有紧急锁止功能。具体为,当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汽车的安全带卷收器进行紧急锁止,不再释放织带,使织带将乘车人员束缚于座位上。
现存的一种安全带卷收器,是通过锁止块与卷收器的框架形成锁止的。具体而言,当汽车发生急停、侧翻等安全事故时,乘车人员具有脱离座位的趋势,此时车感组件或带感组件会被触发,从而发生车感锁止或带感锁止,使得棘轮被锁止,随芯轴转动的锁止块被棘轮导向至锁止位置,与框架形成锁止,从而锁定芯轴使织带无法拉出。
但使用上述现有的安全带卷收器时,若将织带拉出较长的长度后任由织带回收,织带回卷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使得棘轮在无安全事故产生的情况下也会受到加速度惯量的作用而相对于芯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将锁止块导向至锁止位置与框架形成锁止,这种锁止称为“反锁”;反锁会导致安全带无法被再次拉出。因此,如何避免织带在无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反锁成为了保证安全带正常使用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织带快速回卷后,安全带卷收器反锁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卷收器的棘轮上设置有导向滑槽;锁止块上设置的承力柱穿过导向滑槽,并能在导向滑槽的导向作用下处于锁止位置或未锁止位置;
一弹力装置的第一端固定于棘轮上设置的固定位,第二端与芯轴进行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使棘轮和芯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不发生车感锁止和带感锁止时,在弹力装置的弹力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
可选的,所述弹力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芯轴进行间接连接包括:所述弹力装置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锁止块的所述承力柱上。
可选的,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环形卡簧;环形卡簧的第一端连接在芯轴上,第二端连接在承力柱上;
当锁止块处于未锁止位置时,环形卡簧配合弹力装置将锁止块收纳于停靠位置;当锁止块位于停靠位置时,承力柱位于导向滑槽的第一端。
可选的,导向滑槽设置于棘轮底板上;环形卡簧与弹力装置位于棘轮底板的两侧。
可选的,弹力装置为拉簧;弹力装置的弹力为拉簧的拉力。
可选的,弹力装置为压簧;弹力装置的弹力为压簧的张力。
可选的,承力柱上设置有导程台阶;导程台阶使锁止块本体不与棘轮产生摩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安全带,安全带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安全带卷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该安全带卷收器的棘轮上设置有导向滑槽;锁止块上设置的承力柱穿过导向滑槽,并能在导向滑槽的导向作用下处于锁止位置或未锁止位置;一弹力装置的第一端固定于棘轮上设置的固定位,第二端与芯轴进行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使棘轮和芯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不发生车感锁止和带感锁止时,在弹力装置的弹力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
该种安全带卷收器通过弹力装置将棘轮和芯轴进行连接,弹力装置会为棘轮一直提供来自于芯轴的弹力。当织带快速回卷时,棘轮不会在加速度惯量的作用下相对于芯轴发生相对转动,棘轮就不会将锁止块导向至锁止位置而与框架发生锁止,从而避免了反锁的发生,进而保证了织带快速回卷后仍能正常使用,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块完全收纳时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止块与卷收器框架锁止时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安全带卷收器;
101:卷收器框架;1011:框架齿形;
102:卷簧;
103:芯轴;1031:限制块;1032:收纳腔;1033:环形卡簧;
104:锁止块;1041:锁止块本体;1042:承力柱;1043:锁止齿;
105:棘轮;1051:导向滑槽;1052:棘轮底板;1053:第一限位柱;1054:第二限位柱;1055:制动齿;
106:惯性块组件;1061:惯性块;1062:惯性块安装套;1063:缓冲弹簧;
107:车感装置;1071:感应部件;1072:抵持臂;
108:弹力装置;109:罩盖;
20: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安全带卷收器,为保证织带能够具备保护功能,设置了紧急锁止的功能。具体地,安全带卷收器内设置有车感组件和带感组件,当发生车辆急停、侧翻等安全事故时,人体拉出织带使芯轴快速转动,车感组件或带感组件感应到事故发生而触发从而锁住棘轮,此时,随芯轴转动的锁止块受到棘轮的导向作用,并在导向作用下被推出收纳腔到达锁止位置,与安全带卷收器的框架发生锁止,进而限制芯轴的转动,使织带无法再被拉出,使织带将乘客限制在座位上。
但现有技术中,当快速回收织带时,棘轮也会在加速度惯量的作用下相对于芯轴发生相对转动,并对锁止块产生导向作用。这就导致了任由织带回卷时,锁止块容易在棘轮的导向作用下再次与框架产生锁止形成反锁,使织带无法被再次拉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该安全带卷收器通过弹力装置对棘轮进行限制,使棘轮受到来自芯轴的弹力,使棘轮和芯轴能够在织带回卷时能够保持位置关系的相对稳定,以保证织带快速回卷时,棘轮不会将锁止块导向至锁止位置而发生反锁,进而保证安全带的正常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述实现方式仅是示意性的,并非是穷尽式的列举,在这些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某些特征或者某些示例进行替换、拼接或者组合,这些仍应视为本申请的公开内容。
该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具体可如图1-4所示。其中,图1为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安全带卷收器10可包括卷收器框架101、卷簧102(图中未示出)、芯轴103、锁止块104、棘轮105、惯性块组件106、车感装置107、弹力装置108和罩盖109。
其中,卷收器框架101用于安装安全带卷收器的各个构件,作为安装卷簧102、芯轴103、锁止块104、棘轮105、惯性块组件106、车感装置107和弹力装置108的架体基础。卷收器框架101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用不同的刚性材料,设置为不同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并且,卷收器框架101既可以为一个单独完整的零件,也可以由多个零件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组合而成,在此也不做限制。
在如图1所示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芯轴103可转动的安装于卷收器框架101内,并与织带20(图中未示出)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使织带20可围绕芯轴103进行缠绕收纳。同时,卷簧102安装于卷收器框架101的卷簧侧,为芯轴103提供回收织带20的驱动力,使得织带20一直处于回收趋势。并且,卷簧102的驱动力远小于乘客的拉力,当乘客拉出织带20时,乘客的拉力克服卷簧102的驱动力,使得芯轴103转动并释放织带20。
在卷收器框架101的锁止侧安装有锁止块104、棘轮105、惯性块组件106、车感装置107、弹力装置108和罩盖109。其中,锁止块104处于随芯轴103同速转动的收纳腔1032中。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其中,收纳腔1032可以由与芯轴103固定连接的限制块1031构成。当芯轴103转动时,限制块1031随之转动,使得收纳腔1032也与芯轴同速转动。锁止块104也同样会受到限制块1031驱动而随之转动。并且,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锁止块104也可以受到固定在芯轴103上的卡簧、拉环等结构驱动而与芯轴103同速转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锁止块104和卷收器框架101可以通过齿形啮合的形式进行锁止。具体为,锁止块104上设置锁止齿1043,卷收器框架101上设置有对应于锁止齿的框架齿形1011,当锁止块104上的锁止齿1043和框架齿形1011产生啮合,则形成锁止。当形成锁止时,锁止齿1043和框架齿形1011的啮合将锁止块104卡在卷收器框架101上,锁止块104同时卡住芯轴103,使得芯轴103也无法再转动。其中,锁止块本体1041可以与收纳腔1032的边缘抵触,即与限制块1031抵触,从而使芯轴103无法转动。或者,也可以通过卡簧、拉环等结构将芯轴103相对于锁止块104进行限制,使芯轴103无法再转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棘轮105在卷收器框架101的锁止侧可转动的套设于芯轴103上,并且棘轮105上设置有导向滑槽1051,锁止块104上设置的承力柱1042穿过导向滑槽1051,并能在导向滑槽1051的导向作用下处于锁止位置或未锁止位置;一弹力装置108的第一端固定于棘轮105上设置的固定位,第二端与芯轴103进行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使棘轮和芯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不发生车感锁止和带感锁止时,在弹力装置的弹力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
其中,弹力装置的弹力符合以下要求:织带20在卷簧102的回收力的作用下被收回时,弹力装置108的弹力使棘轮105不会由于卷簧102回卷产生的加速度惯量将锁止块104导向至锁止位置而导致锁止;在发生车感锁止或者带感锁止时,弹力装置108的弹力不会导致车感锁止或者带感锁止无法实现。
其中,锁止位置指的是锁止块104与卷收器框架101发生锁止的位置,未锁止位置指的是锁止块104不与卷收器框架101发生锁止的位置。
弹力装置108第一端固定于棘轮105上,第二端与芯轴103进行直接或间接连接,使得棘轮105受到来自于芯轴103的弹力,以使棘轮105在织带快速回卷时仍能相对于芯轴103保持位置关系上的相对稳定,从而使锁止块104在织带回卷时不会被棘轮105导向至锁止位置导致锁止,从而避免了安全带卷收器的反锁。
其中,弹力装置108的第二端与芯轴103进行直接连接,即为弹力装置108的第二端直接连接于芯轴103上。弹力装置108的第二端与芯轴103进行间接连接,指的是弹力装置与其他与芯轴103相互作用的部件进行连接,如可以是弹力装置108的第二端连接于锁止块104上,具体则可以为弹力装置108的第二端连接于锁止块104的承力柱1042上,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芯轴103、锁止块104、棘轮105和弹力装置108之间相互作用。当正常拉出织带20时,芯轴103随织带拉动而转动,芯轴103、锁止块104、棘轮105和弹力装置108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使锁止块104、棘轮105和弹力装置108随芯轴103进行同步转动。
并且,正常拉出织带20时,锁止块104与芯轴103同步转动,棘轮105的导向滑槽1051在转动的锁止块104的推动下也与芯轴103同步转动,锁止块104不会受到棘轮105的导向作用而被推出收纳腔1032与卷收器框架101齿形形成锁止,此时锁止块104处于未锁止位置。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人体带动织带拉出使芯轴103转动,感应到安全事故发生而触发的车感锁止或者带感锁止会锁定棘轮105,锁止块103在随芯轴103转动过程中会在棘轮105的导向滑槽105内滑动,导向滑槽105的形状使锁止块103受到导向作用而伸出收纳腔1032到达锁止位置,从而与卷收器框架101发生锁止。被锁止的锁止块103就会阻挡芯轴103的转动,使芯轴103也被锁止,从而使织带20无法被拉出。
当织带20在卷簧102的作用下快速回卷时,弹力装置108会一直为棘轮105提供来自芯轴103的弹力。虽然织带20快速回卷会使棘轮106受到加速度惯量的作用,但加速度惯量会被弹力装置108提供的弹力进行抵消,使得棘轮106相对于芯轴103不会产生相对转动,或者使产生的相对转动不足以使棘轮106将锁止块104导向至锁止位置,从而避免了反锁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弹力装置108的弹力方向和弹力大小具体设置为,在保证车感锁止或者带感锁止正常实现的同时,保证棘轮105不会在卷簧102回卷产生的加速度惯量的作用下将锁止块104导向至锁止位置。
其中,需要清楚的是,锁止块104处于锁止位置和未锁止位置时,锁止块104相对于棘轮105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同时锁止块104的承力柱1042相对于导向滑槽1051的相对位置也对应不同。示例性的,锁止块104的具体位置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图3和图4分别为锁止块完全收纳以及锁止块与卷收器框架锁止时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结构示意图。锁止块104处于锁止位置时,如图4所示,承力柱1042位于导向滑槽1051的第二端。锁止块104处于未锁止状态时,如图3所示,承力柱1042偏向于导向滑槽1051的第一端。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安全带卷收器内还设置有使锁止块104位于停靠位置的机构,停靠位置指的是锁止块104被收纳腔1032完全收纳的位置。该机构可以进一步对锁止块104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进一步保证锁止块104处于未产生锁止的停靠位置,或者在锁止发生后将锁止块104重新拉回停靠位置。
其中,该种使锁止块104位于停靠位置的机构可以是环形卡簧、弹簧等,在此不做限制。并且,该机构提供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样不会导致车感锁止或者带感锁止无法实现,在此不对其具体的实现形式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安全带卷收器10还包括环形卡簧1033;环形卡簧1033的第一端连接在芯轴103上,第二端连接在承力柱1042上;当锁止块104处于未锁止位置时,环形卡簧1033配合弹力装置108将锁止块104收纳于停靠位置;当锁止块104位于停靠位置时,承力柱1042位于导向滑槽1051的第一端。
其中,环形卡簧1033用于使锁止块104能够在织带20未快速拉出时保持在停靠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环形卡簧1033可以被其他的零件进行替换,如使用其他形式的弹簧对其进行替换,在此不做限制。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锁止块104处于停靠位置时,承力柱1042位于导向滑槽1051的第一端。需要清楚的是,导向滑槽105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是相对的,在某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锁止块104处于锁止位置或停靠位置时,承力柱1042不一定位于导向滑槽1051第二端的端头或第一端的端头。
另外,带感锁止是带感组件感应到织带的快速拉出而发生的锁止,带感组件有很多具体的结构形式。其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带感组件由卷收器框架101、棘轮105、惯性块组件106和罩盖109共同构成。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人体在惯性作用下拉动织带20快速抽出,带动芯轴103和棘轮105进行快速转动,当加速度过大时,惯性块组件106相对于棘轮105产生相对转动,惯性块组件106的惯性块1061与罩盖109形成抵接,并限制棘轮105的转动,使棘轮105被锁止,进而由棘轮105将锁止块104导向至锁止位置与卷收器框架101形成锁止,从而实现带感锁止。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惯性块1061和棘轮105之间设置缓冲弹簧1063(图中未示出),惯性块组件106相对于棘轮105产生相对转动,惯性块组件106的惯性块1061克服缓冲弹簧1063的缓冲弹力与罩盖109形成抵接。
而为保证带感锁止的正常触发,在棘轮105内设置的惯性块组件106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设置。示例性的,可以如图3中所示例的方式,设置质量远大于锁止块104质量的惯性块组件106,且该惯性块组件106中的惯性块安装套1062将惯性块1061可转动的套设于芯轴103上,并由棘轮105上的第一限位柱1053和第二限位柱1054限制其运动空间。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其他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车感锁止是车感组件感应到车辆产生倾斜后而发生的锁止,车感组件也有很多种具体的结构形式。其中一种如图4所示,其中,车感组件具体由卷收器框架101、棘轮105和车感装置107共同构成。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车感装置107的感应部件1071对车身的偏移情况进行感应,当车身偏移预设角度后,车感装置107触发,抵持臂1072与棘轮105外周的制动齿1055抵持,使得棘轮105被锁止,进而由棘轮105将锁止块104导向至锁止位置与卷收器框架101形成锁止,从而实现车感锁止。
另外,弹力装置108有很多不同的具体形式。示例性的,弹力装置108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拉簧,此时弹力装置108的弹力为拉簧的拉力。或者,弹力装置108也可以设置为压簧,此时弹力装置108的弹力为压簧的张力。或者,也可以将弹力装置108设置为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组合装置,如类似卷簧102结构进行设置,通过卷簧102提供拉力,通过刚性拉环传递拉力从而构成弹力装置108。弹力装置108具体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弹力装置108的第二端相对于芯轴103的连接方式与弹力装置108的具体形式以及弹力装置108的具体连接位置相对应。并且,连接方式既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具有自由度的连接方式,如通过铰接来可转动的进行连接,在此不做限制。同时,为保证弹力装置108与承力柱1042的连接不脱离,当采用铰接等具有自由度的连接方式时,可以通过卡钩、卡槽、限位板等对连接方式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当弹力装置108的第二端连接于锁止块104的承力柱1042上时,一种可行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拉簧的第二端为圆环;承力柱1042上设置有沟槽,圆环套设于承力柱1042上的沟槽内。
另外,为了保证在力的传递过程中不会受到零件干涉带来的摩擦力,进而对锁止块104在棘轮105上的导向滑槽1051的滑动造成影响,可以通过空间结构的设置来避免此类情况产生,从而提高锁止的反应速度以及可靠度。
其中,对于同时具有弹力装置108和环形卡簧1033的卷收器,可以将弹力装置108和环形卡簧1033进行分层设置,避免弹力装置108和环形卡簧1033在长期使用中产生干涉。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通过棘轮105将其分割,具体为,导向滑槽1051设置于棘轮底板1052上,环形卡簧1033与弹力装置108位于棘轮底板1052的两侧。另外,也可以另设专门的隔离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考虑到锁止块104在导向滑槽1051内进行滑动,若锁止块本体1041与棘轮105直接接触会产生较大摩擦力并对零件造成破坏,可以通过台阶结构将锁止块本体1041与棘轮105分隔。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承力柱1042上设置有导程台阶;导程台阶使锁止块本体1041不与棘轮105产生摩擦。这样,锁止块104在导向滑槽1051内进行滑动时,都由导程台阶直接和棘轮105进行接触,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或者,也可以在棘轮105上设置对应于导向滑槽1051轮廓的台阶,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实施例详细介绍了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以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该安全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可行的任意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具体如下:
该安全带至少包括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织带、锁舌组件、锁扣组件。
其中,安全带卷收器的棘轮上设置有导向滑槽;锁止块上设置的承力柱穿过导向滑槽,并能在导向滑槽的导向作用下处于锁止位置或未锁止位置;
一弹力装置的第一端固定于棘轮上设置的固定位,第二端与芯轴进行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使棘轮和芯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不发生车感锁止和带感锁止时,在弹力装置的弹力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力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芯轴进行间接连接包括:所述弹力装置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锁止块的所述承力柱上。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环形卡簧;环形卡簧的第一端连接在芯轴上,第二端连接在承力柱上;
当锁止块处于未锁止位置时,环形卡簧配合弹力装置将锁止块收纳于停靠位置;当锁止块位于停靠位置时,承力柱位于导向滑槽的第一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滑槽设置于棘轮底板上;环形卡簧与弹力装置位于棘轮底板的两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弹力装置为拉簧;弹力装置的弹力为拉簧的拉力。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弹力装置为压簧;弹力装置的弹力为压簧的张力。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承力柱上设置有导程台阶;导程台阶使锁止块本体不与棘轮产生摩擦。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棘轮上设置有导向滑槽;锁止块上设置的承力柱穿过所述导向滑槽,并能在所述导向滑槽的导向作用下处于锁止位置或未锁止位置;
一弹力装置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棘轮上设置的固定位,第二端与芯轴进行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使所述棘轮和所述芯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不发生车感锁止和带感锁止时,在所述弹力装置的弹力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芯轴进行间接连接包括:
所述弹力装置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锁止块的所述承力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还包括环形卡簧;所述环形卡簧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芯轴上,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承力柱上;
当所述锁止块处于未锁止位置时,所述环形卡簧配合所述弹力装置将所述锁止块收纳于停靠位置;当所述锁止块位于所述停靠位置时,所述承力柱位于所述导向滑槽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槽设置于棘轮底板上;所述环形卡簧与所述弹力装置位于所述棘轮底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装置为拉簧;所述弹力装置的弹力为所述拉簧的拉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装置为压簧;所述弹力装置的弹力为所述压簧的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柱上设置有导程台阶;所述导程台阶使锁止块本体不与所述棘轮产生摩擦。
8.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
CN202321721068.X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Active CN21992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1068.XU CN21992764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1068.XU CN21992764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7647U true CN219927647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1068.XU Active CN219927647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7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70333A (en) Delayed locking retractor
CN106080497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及座椅安全带装置
US5288105A (en) Safety belt system with emergency retraction capability
EP0618112B1 (en) Retractor for seat belt
WO1987006544A1 (en) Retractor for seat belt of automatic/emergency lock type
US6409217B1 (en) Safety-belt arrangement
US20050133652A1 (en) Belt retractor for a vehicle safety belt
CN219927647U (zh) 一种防反锁的安全带卷收器和安全带
KR100801603B1 (ko) 안전벨트 리트랙터의 회전 구조체
JP2001001863A (ja) 車の安全ベルト用の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ーと力制限器との組立体
JPS5928927Y2 (ja) パツシブシ−トベルト装置
JPH03157244A (ja) シートベルトシステム
CN113682261B (zh) 用于汽车后排座椅的分体式安全带卷收器
JP5285924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1494695B1 (ko)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의 로킹 장치
CN215621867U (zh) 一种卷收器锁止机构
JPH01285438A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プリローダ装置
KR102758225B1 (ko) 비상 텐셔닝 모듈이 적용된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
JPH0322048Y2 (zh)
KR102551632B1 (ko) 차량 센서 장치
JP6483982B2 (ja) ベルト挿通具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1253277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KR102702472B1 (ko) 차량 센서 장치 및 그가 적용된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
CN112389364A (zh) 安全带用卷绕器及车辆
KR102749100B1 (ko) 에이엘엔 커버 회전구속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