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6778U - 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06778U CN219906778U CN202321366841.5U CN202321366841U CN219906778U CN 219906778 U CN219906778 U CN 219906778U CN 202321366841 U CN202321366841 U CN 202321366841U CN 219906778 U CN219906778 U CN 219906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draulic cylinder
- rod
- moving
- ballastless track
- track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包括门式支架本体、移动机构和电动葫芦,门式支架本体包括两个可调节立杆、横梁和滑轨,以及两组沿可调节立杆高度方向布设的液压缸动力部件;可调节立杆包括底横杆、竖直设置在底横杆上的下立杆筒和穿设在下立杆筒中的上立杆,横梁安装在两个上立杆顶端,滑轨的两端与两个上立杆的内侧面连接,液压缸动力部件的固定端安装在底横杆上,液压缸动力部件的伸缩端与上立杆顶部连接;下立杆筒和上立杆中穿设有机械锁销。本实用新型整体紧凑,能沿无砟轨道的电缆沟槽移动,满足不同提升高度要求,有效地适应提升机移动时重心的降低,提高施工效率、安全性和纵向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砟轨道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
背景技术
在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提升机进行道床板、轨枕、物料、模板等的悬吊装载。但是目前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提升机,高度为5m到6m,重心较高,这样提升机移动时不能太快,进而会影响施工效率,因此需要高度可调节的提升机。
如专利CN202221909488.6公开了一种液压式升降龙门架,液压气缸固定设于所述立杆的顶部,套杆滑动套设于立杆的上端外壁,连接块固定设于靠近套杆的内部底部,连接块与液压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这样液压气缸位于立杆和套杆之间,液压气缸通过连接块带动套杆沿立杆升降,但是这样仅活塞杆伸出端承重,影响纵向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紧凑,能沿无砟轨道的电缆沟槽移动,满足不同提升高度要求,有效地适应提升机移动时重心的降低,提高施工效率、安全性和纵向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式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门式支架本体底部且能沿电缆沟槽移动的移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门式支架本体顶部的电动葫芦;
所述门式支架本体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可调节立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可调节立杆之间的横梁和设置在横梁下方且供电动葫芦安装滑移的滑轨,以及两组沿所述可调节立杆高度方向布设且分别带动两个所述可调节立杆升降的液压缸动力部件;
所述可调节立杆包括底横杆、竖直设置在底横杆上的下立杆筒和穿设在所述下立杆筒中的上立杆,所述横梁安装在两个上立杆顶端,所述滑轨的两端与两个上立杆的内侧面连接,所述液压缸动力部件的固定端安装在底横杆上,所述液压缸动力部件的伸缩端与上立杆顶部连接;所述下立杆筒和上立杆中穿设有机械锁销。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设置在底横杆上且位于下立杆筒两侧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上立杆的顶端设置有铰接轴,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与铰接轴的伸出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杆筒的前后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上横杆,所述上横杆和底横杆端部之间设置倾斜连杆;
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中缸体的底端安装在底横杆上,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中缸体的顶部穿设在上横杆中,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中缸体的顶端伸出上横杆顶面。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横杆底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包括两组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横杆底部的主动移动部和从动移动部,所述主动移动部上设置有移动电机和与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减速器。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移动部和从动移动部均包括移动轮座、设置在所述移动轮座内且底部伸出移动轮座底部的移动轮和两组对称布设在所述移动轮前后侧的导向轮件。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轮件均包括与移动轮座外侧连接且上下平行布设的下平板与上平板,以及两个能转动安装在所述下平板与上平板之间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外侧面凸于所述移动轮座的长边外侧面;
所述移动轮座的长边侧面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和移动轮传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杆筒的左右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布设的下连接孔,所述上立杆中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布设的上连接孔,所述机械锁销穿设在下连接孔和上连接孔中。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杆上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移动电机驱动器和与控制器相接的无线接收器,所述移动电机驱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移动电机驱动器和移动电机电连接。
上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顶部设置有倾斜传感器,所述横梁的侧面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底部设置有上测距传感器,所述倾斜传感器和上测距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液压缸动力部件和可调节立杆,液压缸动力部件带动可调节立杆沿竖直方向升降,进而实现横梁和滑轨沿竖直方向调节,从而有效地适应提升机移动时,降低横梁和滑轨高度,从而降低重心点,提高了提升机移动的速度和安全性;另外根据吊装要求进行横梁和滑轨升高,操作便捷,适应性好。
2、本实用新型设置移动机构,能沿待施工无砟轨道的电缆沟槽移动,从而适应不同施工区域的要求,可以满足双块式无砟轨道长度延伸方向施工需要。
3、本实用新型设置液压缸动力部件的固定端安装在底横杆上,液压缸动力部件的伸缩端与上立杆顶部连接,避免液压缸动力部件位于下立杆筒和上立杆之间,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另外下立杆筒和上立杆中穿设有机械锁销,通过机械锁销进一步确保承受负载重量,以使液压缸和可调节立杆共同承重,提高了纵向稳定性;其次,液压缸动力部件沿下立杆筒和上立杆高度方向布设,能有效减少收纳高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紧凑,能沿无砟轨道的电缆沟槽移动,满足不同提升高度要求,有效地适应提升机移动时重心的降低,提高施工效率、安全性和纵向稳定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1-1—底横杆; 1-2—倾斜连杆;
1-3—上横杆; 2-1—下立杆筒; 2-1-1—下连接孔;2-2—上立杆; 2-2-1—上连接孔; 3—控制箱;
3-1—控制器; 3-2—移动电机驱动器;
3-4—无线接收器; 4—主动移动部; 4-1—移动轮座;4-2—移动轮; 4-4—导向轮; 4-5—下平板;
4-6—上平板; 4-7—测距传感器; 5—从动移动部;6-1—移动电机; 6-2—减速器; 7-1—第一液压缸;
7-2—第二液压缸; 7-3—铰接轴; 8—横梁;
9—滑轨; 10—电动葫芦; 11—基板;
12—上测距传感器; 13—液压泵站; 14—机械锁销。
15—倾斜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包括门式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门式支架本体底部且能沿电缆沟槽移动的移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门式支架本体顶部的电动葫芦10;
所述门式支架本体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可调节立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可调节立杆之间的横梁8和设置在横梁8下方且供电动葫芦10安装滑移的滑轨9,以及两组沿所述可调节立杆高度方向布设且分别带动两个所述可调节立杆升降的液压缸动力部件;
所述可调节立杆包括底横杆1-1、竖直设置在底横杆1-1上的下立杆筒2-1和穿设在所述下立杆筒2-1中的上立杆2-2,所述横梁8安装在两个上立杆2-2顶端,所述滑轨9的两端与两个上立杆2-2的内侧面连接,所述液压缸动力部件的固定端安装在底横杆1-1上,所述液压缸动力部件的伸缩端与上立杆2-2顶部连接;所述下立杆筒2-1和上立杆2-2中穿设有机械锁销14。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设置在底横杆1-1上且位于下立杆筒2-1两侧的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所述上立杆2-2的顶端设置有铰接轴7-3,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的伸缩端与铰接轴7-3的伸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立杆筒2-1的前后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上横杆1-3,所述上横杆1-3和底横杆1-1端部之间设置倾斜连杆1-2;
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中缸体的底端安装在底横杆1-1上,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中缸体的顶部穿设在上横杆1-3中,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中缸体的顶端伸出上横杆1-3顶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横杆1-1底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包括两组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横杆1-1底部的主动移动部4和从动移动部5,所述主动移动部4上设置有移动电机6-1和与所述移动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的减速器6-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移动部4和从动移动部5均包括移动轮座4-1、设置在所述移动轮座4-1内且底部伸出移动轮座4-1底部的移动轮4-2和两组对称布设在所述移动轮4-2前后侧的导向轮件。
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导向轮件均包括与移动轮座4-1外侧连接且上下平行布设的下平板4-5与上平板4-6,以及两个能转动安装在所述下平板4-5与上平板4-6之间的导向轮4-4,所述导向轮4-4的外侧面凸于所述移动轮座4-1的长边外侧面;
所述移动轮座4-1的长边侧面设置有测距传感器4-7,所述减速器6-2的输出轴和移动轮4-2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立杆筒2-1的左右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布设的下连接孔2-1-1,所述上立杆2-2中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布设的上连接孔2-2-1,所述机械锁销14穿设在下连接孔2-1-1和上连接孔2-2-1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横杆1-1上设置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内设置有控制器3-1、移动电机驱动器3-2和与控制器3-1相接的无线接收器3-4,所述移动电机驱动器3-2与控制器3-1电连接,所述移动电机驱动器3-2和移动电机6-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8的顶部设置有倾斜传感器15,所述横梁8的侧面设置有基板11,所述基板11底部设置有上测距传感器12,所述倾斜传感器15和上测距传感器12均与所述控制器3-1的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移动轮座4-1安装在底横杆1-1底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下立杆筒2-1内部中空,所述下立杆筒2-1和上立杆2-2的截面均为正方形。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机械锁销14可采用销轴和开口销锁定。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的伸缩端设置有铰接耳,所述铰接轴7-3伸出端穿过所述铰接耳以铰接,且设置有轴端挡圈。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铰接轴7-3中部固定穿设在上立杆2-2的顶端中且两端伸出,便于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端。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导向轮4-4中穿设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安装在下平板4-5与上平板4-6中,且导向轮4-4能沿所述安装轴转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底横杆1-1上设置有液压泵站13,以对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进行供油,便于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或者收缩。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液压泵站13、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采用现有本领域常规方式进行实现。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导向轮4-4的外凸侧面贴合电缆沟槽的两个侧壁。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测距传感器4-7为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或者其他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4-7的检测面与电缆沟槽长度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机械锁销14拆除,调节上立杆2-2的下端沿下立杆筒2-1滑移,当上立杆2-2的伸出长度满足要求时,机械锁销14穿入对中的下连接孔2-1-1和上连接孔2-2-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机6-1可采用SMC80S-0075-30AAK-3LKH伺服电机,减速器6-2可参考NMRVO63减速机,移动电机驱动器3-2可参考步科伺服电机驱动器,例如FD134S-CB-000等。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1可参考单片机、ARM微控制器或者TEC-172工业控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3-4可采用川户K2-6/8RX接收器或者其它能实现同样功能的无线接收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还包括与无线接收器3-4通信的手持遥控器,所述手持遥控器可采用川户K2-6/8TX的手持遥控器或者其它能实现同样功能的手持遥控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通过手持遥控器发送命令,控制器3-1通过无线接收器3-4接收命令,实现远程控制。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控制器3-1通过无线接收器3-4接命令,控制器3-1通过移动电机驱动器3-2控制移动电机6-1转动,反之控制其停止转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各个模块所需的电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式进行实现,此处不限定供电结构。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测距传感器4-7与控制器3-1连接,其采用75KHZ收发一体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当在平面移动上通过测距传感器4-7控制该提升机与基准之间的间距,从而确保该提升机直行。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设置上测距传感器12实现升降高度检测,便于直观调节,其可采用50F54TR-1超声波传感器测距模块或者其他能实现同样功能的测距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设置倾斜传感器15,实现横梁8水平状态检测,进而实现提升机倾斜状态检测,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控制箱3上还可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和控制器3-1连接参考本领域常规连接方式,且报警器可采用蜂鸣器。当提升机倾斜时,控制器3-1控制报警器报警。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倾斜传感器15可参考童悦智能的倾角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控制箱3上还可设置有触摸屏,且触摸屏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用触摸屏,且与控制器3-1连接也采用常规方式。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控制器3-1、移动电机驱动器3-2、无线接收器3-4、移动电机驱动器3-2、倾斜传感器15、上测距传感器12和测距传感器4-7均为现有成品设备,参考常规连接实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施工人员将移动机构安装在待施工的无砟轨道上,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电缆沟槽中,所述横梁8和滑轨9沿待施工的无砟轨道的横向布设,操作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伸长收缩,降低横梁8和滑轨9高度,然后移动电机6-1工作带动减速器6-2转动,减速器6-2转动通过移动轮4-2带动主动移动部4和从动移动部5沿电缆沟槽滑移,进而带动提升机移动直至施工要求位置;
操作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伸长满足提升高度要求后,机械锁销14穿入对中的下连接孔2-1-1和上连接孔2-2-1中,然后通过电动葫芦10进行吊装施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紧凑,能沿无砟轨道的电缆沟槽移动,满足不同提升高度要求,有效地适应提升机移动时重心的降低,提高施工效率、安全性和纵向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式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门式支架本体底部且能沿电缆沟槽移动的移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门式支架本体顶部的电动葫芦(10);
所述门式支架本体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可调节立杆、连接在两个所述可调节立杆之间的横梁(8)和设置在横梁(8)下方且供电动葫芦(10)安装滑移的滑轨(9),以及两组沿所述可调节立杆高度方向布设且分别带动两个所述可调节立杆升降的液压缸动力部件;
所述可调节立杆包括底横杆(1-1)、竖直设置在底横杆(1-1)上的下立杆筒(2-1)和穿设在所述下立杆筒(2-1)中的上立杆(2-2),所述横梁(8)安装在两个上立杆(2-2)顶端,所述滑轨(9)的两端与两个上立杆(2-2)的内侧面连接,所述液压缸动力部件的固定端安装在底横杆(1-1)上,所述液压缸动力部件的伸缩端与上立杆(2-2)顶部连接;所述下立杆筒(2-1)和上立杆(2-2)中穿设有机械锁销(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设置在底横杆(1-1)上且位于下立杆筒(2-1)两侧的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所述上立杆(2-2)的顶端设置有铰接轴(7-3),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的伸缩端与铰接轴(7-3)的伸出端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杆筒(2-1)的前后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上横杆(1-3),所述上横杆(1-3)和底横杆(1-1)端部之间设置倾斜连杆(1-2);
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中缸体的底端安装在底横杆(1-1)上,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中缸体的顶部穿设在上横杆(1-3)中,所述第一液压缸(7-1)和第二液压缸(7-2)中缸体的顶端伸出上横杆(1-3)顶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横杆(1-1)底部的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包括两组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横杆(1-1)底部的主动移动部(4)和从动移动部(5),所述主动移动部(4)上设置有移动电机(6-1)和与所述移动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的减速器(6-2)。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移动部(4)和从动移动部(5)均包括移动轮座(4-1)、设置在所述移动轮座(4-1)内且底部伸出移动轮座(4-1)底部的移动轮(4-2)和两组对称布设在所述移动轮(4-2)前后侧的导向轮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轮件均包括与移动轮座(4-1)外侧连接且上下平行布设的下平板(4-5)与上平板(4-6),以及两个能转动安装在所述下平板(4-5)与上平板(4-6)之间的导向轮(4-4),所述导向轮(4-4)的外侧面凸于所述移动轮座(4-1)的长边外侧面;
所述移动轮座(4-1)的长边侧面设置有测距传感器(4-7),所述减速器(6-2)的输出轴和移动轮(4-2)传动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杆筒(2-1)的左右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布设的下连接孔(2-1-1),所述上立杆(2-2)中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布设的上连接孔(2-2-1),所述机械锁销(14)穿设在下连接孔(2-1-1)和上连接孔(2-2-1)中。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杆(1-1)上设置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内设置有控制器(3-1)、移动电机驱动器(3-2)和与控制器(3-1)相接的无线接收器(3-4),所述移动电机驱动器(3-2)与控制器(3-1)电连接,所述移动电机驱动器(3-2)和移动电机(6-1)电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8)的顶部设置有倾斜传感器(15),所述横梁(8)的侧面设置有基板(11),所述基板(11)底部设置有上测距传感器(12),所述倾斜传感器(15)和上测距传感器(12)均与所述控制器(3-1)的输入端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66841.5U CN219906778U (zh) | 2023-05-30 | 2023-05-30 | 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66841.5U CN219906778U (zh) | 2023-05-30 | 2023-05-30 | 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06778U true CN219906778U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3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66841.5U Active CN219906778U (zh) | 2023-05-30 | 2023-05-30 | 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06778U (zh) |
-
2023
- 2023-05-30 CN CN202321366841.5U patent/CN2199067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8119239A1 (fr) | Système de levage à transmission par tige de liaison | |
CN104003324B (zh) | 一种用于重型工件输送的升降机 | |
CN109264623B (zh) | 一种智能化互联网通信光缆维修升降装置的操作方法 | |
CN112282462A (zh) | 具有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 |
CN110607931A (zh) | 立体停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383339U (zh) | 一种履带式多功能车 | |
CN211997840U (zh) | 一种能自动开关箱门的集装箱翻转设备 | |
CN219906778U (zh) | 一种无砟轨道施工用提升机 | |
CN111688564A (zh) | 一种自卸装填车 | |
CN112282461A (zh) |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 | |
CN117699670A (zh) | 构件龙门吊及其微调平衡控制方法 | |
CN113443032B (zh) | 一种双层履带式载物爬楼装置及爬楼方法 | |
CN211010595U (zh) | 一种可调式支座装置 | |
CN214611363U (zh) | 一种物料夹持式取放与方位调整一体化机构 | |
CN210879565U (zh) | 一种新型车载设备安装调节平台 | |
CN221141114U (zh) | 一种agv小车的顶升机构 | |
CN217708468U (zh) | 一种承重梁自升式井道施工升降机 | |
CN215829206U (zh) | 一种压路机升降装置及沥青道路养护车 | |
CN215888231U (zh) | 一种变电站土建工程用打桩机 | |
CN116040533B (zh) | 一种用于房车窗体侧拓展的起重装置 | |
CN212924164U (zh) | 一种稳定的龙门式起重机 | |
CN221144288U (zh) | 一种起重机折叠爬梯 | |
CN220300362U (zh) | 垂直升降机 | |
CN216807415U (zh) | 带有伸缩式凸轮、齿条传动机构的卸货平台 | |
CN222007188U (zh) | 一种建筑材料升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