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738U -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95738U CN219895738U CN202320779637.XU CN202320779637U CN219895738U CN 219895738 U CN219895738 U CN 219895738U CN 202320779637 U CN202320779637 U CN 202320779637U CN 219895738 U CN219895738 U CN 2198957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block
- detection device
- oxygen detection
- disinfection function
- pulse oxyg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卡指槽;所述第二夹持块内部设置有抽取泵体,所述抽取泵体的入口连接有吸料管,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能够拆卸地连接有储料盒体,所述吸料管插入所述储料盒体中;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上还通过翻转连板连接有两个密封盒体,两个所述密封盒体翻转时能够将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包括在内,所述密封盒体内壁均匀开有喷洒孔,所述喷洒孔通过软管与所述抽取泵体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对本装置内部进行消毒,也能够对其外部进行消毒,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了医源性感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脉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指脉氧检测装置又可以称为指夹式血氧仪,测量时坚持在患者手指处通过红外功能来检测血氧饱和度。指夹式血氧仪在使用前以及使用后均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6455007U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消毒功能的指夹式血氧仪,包括上夹块(1),所述上夹块(1)一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棉垫(3),所述上夹块(1)下方远离第一棉垫(3)的一侧设置有光发射器(9),所述光发射器(9)的另一侧设置有紫外线灯(11),所述紫外线灯(11)与所述光发射器(9)的外部均设置有透明的灯罩(12)。该实用新型专利可以通过设置的紫外线灯对装置的内部进行消毒,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此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4856720U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患者手指皮肤消毒的脉搏血氧仪,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有夹持部A(1)和按压部A(2),所述第二夹持件对应设有夹持部B(10)和按压部B(5),所述夹持部A(1)和所述夹持部B(10)之间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喷头(9)、泵体组件和消毒剂盒(7),所述喷头(9)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喷头(9)的喷射端朝向所述空腔的开口处。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将消毒装置与脉搏血氧仪集成于一体,使得脉搏血氧仪在夹持测量患者手指前可启动消毒装置对患者待夹持测量的手指进行消毒,从而避免医源性感染,且携带方便。
上述两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CN216455007U能够在使用血氧仪之前或之后对血氧仪内部进行消毒,而实用新型专利CN214856720U能够在使用时对患者手指进行消毒,但是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所消毒的主要部位都属于血氧仪内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血氧仪的受污染处并不仅仅限于其内部与患者手指接触部位,还包括其外表面,而上述两件实用新型专利均无法对血氧仪内部、外部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带消毒功能,能够达到内外同时消毒目的血氧仪。
实用新型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卡指槽;
所述第二夹持块内部设置有抽取泵体,所述抽取泵体的入口连接有吸料管,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能够拆卸地连接有储料盒体,所述吸料管插入所述储料盒体中;
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上还通过翻转连板连接有两个密封盒体,两个所述密封盒体翻转时能够将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包括在内,所述密封盒体内壁均匀开有喷洒孔,所述喷洒孔通过软管与所述抽取泵体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盒体为一端开口的盒体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密封盒体的开口端设置有磁吸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块中设置有主电源,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盒体外部设置有控制键,所述控制键与所述主电源和抽取泵体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底接插块,所述底接插块侧面设置有卡扣块,所述储料盒体上对应底接插块设置有顶卡接槽,所述顶卡接槽内壁上对应卡扣块设置有卡扣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口,所述储料盒体上对应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所述储料盒体上对应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块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夹持块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上设置有防水塞。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密封盒体对本装置实现全方面包裹式消毒,既能够对本装置内部进行消毒,也能够对其外部进行消毒,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了医源性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夹持块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料盒体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盒体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夹持块;2、第二夹持块;3、显示屏;4、控制键;5、卡指槽;6、密封盒体;7、储料盒体;8、检测主板;9、检测器;10、主电源;11、充电口;12、底卡接槽;13、抽取泵体;14、底插接块;15、卡扣块;16、吸料管;17、顶卡接槽;18、卡扣槽;19、喷洒孔;20、翻转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附图中的内容并非实物的真实尺寸,而仅为了清楚明了地展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其真实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时的情形做相应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1,第一夹持块1的底面水平设置有第二夹持块2,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之间采用转轴连接,且转轴上优选地套装在复位弹簧。第一夹持块1的内侧底面水平开设有卡指槽5,第二夹持块2的内侧上表面也水平开设有卡指槽5,两处卡指槽5形成容纳手指的容腔。所述卡指槽5水平开设在第一夹持块1的底面和第二夹持块2的顶面中线位置,且一端水平贯穿侧壁延伸至外侧边呈开口状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块1的顶面水平镶嵌有显示屏3,所述显示屏3与第一夹持块1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需要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选择现有技术方案来实现显示屏防水功能,例如现有防水手机、防水相机所采用的防水方案。
所述第二夹持块2的外侧底面对称设置有密封盒体6,所述密封盒体6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密封盒体6的规格尺寸保持一致设置,两个密封盒6的上端开口,且尺寸能够容纳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此外,两个所述密封盒体6的开口端还设置有磁吸体,使两个密封盒体6能够紧密地吸附在一起,防止漏液。所述第二夹持块2的外侧底面还竖直向对接有储料盒体7,所述储料盒体7的顶端对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块2的底面中线位置。
请参阅图2-4,所述第一夹持块1的内部设置有检测主板8,所述卡指槽5处设置有检测器9,所述第二夹持块2的内部还设置有主电源10,其一端设置有充电口11;所述检测主板8和检测器9相互之间保持电性连接设置,所述主电源10、充电口11和检测主板8相互之间保持电性连接设置。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检测主板8、检测器9均为现有指夹式血氧仪常用技术方案。
所述第二夹持块2的外侧底面水平对称开设有底卡接槽12,其内部设置有有抽取泵体13,所述底卡接槽12水平对称开设在第二夹持块2的外侧底面中线靠近两端位置,所述抽取泵体13与检测主板8相互之间保持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块2的外侧底面还固定设置有底插接块14,所述底插接块14的两侧边对称卡接有卡扣块15,底插接块14中设置有与所述抽取泵体13的入口相连的吸料管16。结合图2、3,所述储料盒体7的顶面水平开设有顶卡接槽17,顶卡接槽17的内侧边对称开设有卡扣槽18,其中所述底插接块14插接设置在顶卡接槽17的内侧边,且卡扣块15的一端均一一对应卡接设置在卡扣槽18的内侧边,吸料管16的底端垂直向下延伸至储料盒体7的内部底面位置。
参照图4,所述密封盒体6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喷洒孔19,所述密封盒体6的侧壁内部设置有贯穿槽道,所述喷洒孔与所述贯穿槽道相连通,所述贯穿槽道的末端汇聚一体通过软管与所述抽取泵体13的出口相连通。
所述密封盒体6的外侧底面水平卡接有翻转连板20,所述翻转连板20的一端卡接设置在底卡接槽12的内,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盒体6转动连接。
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盒体6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键4,所述控制键4所述主电源10、抽取泵体13之间电性相连,来控制抽取泵体13的启停。
需要说明,所述控制键4与所述主电源10、抽取泵体13之间可以选择软质电线相连,避免密封盒体翻转过多导致线路中断,此处明显属于技术手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储料盒体7与第二夹持块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连接在明显属于常用技术手段,例如各种喷壶类均有采用此类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参照图1-4,在使用完整体设备后,初始时,翻转连板20的一端卡接在底卡接槽12的内侧端,向外拉动两个密封盒体6,翻转连板12的一端沿底卡接槽12向外侧移动,然后将的两个密封盒体6翻转到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的两端水平位置,并将两个密封盒体6向内推动,翻转连板12的一端沿底卡接槽12向内侧一端,使两个密封盒体6将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完全包裹,两个密封盒体6的开口一端吸附在一起形成密封状态。在储料盒体7的内部填充满消毒液后,将储料盒体7与第二夹持块2连接,按动控制键4,抽取泵体13通过吸料管16对消毒液抽取进入到密封盒体6的内部槽道位置,通过多个喷水孔19对第一夹持块1和第二夹持块2进行全方位喷洒消毒处理。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有卡指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内部设置有抽取泵体,所述抽取泵体的入口连接有吸料管,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能够拆卸地连接有储料盒体,所述吸料管插入所述储料盒体中;
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上还通过翻转连板连接有两个密封盒体,两个所述密封盒体翻转时能够将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包括在内,所述密封盒体内壁均匀开有喷洒孔,所述喷洒孔通过软管与所述抽取泵体出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体为一端开口的盒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密封盒体的开口端设置有磁吸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中设置有主电源,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盒体外部设置有控制键,所述控制键与所述主电源和抽取泵体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底接插块,所述底接插块侧面设置有卡扣块,所述储料盒体上对应底接插块设置有顶卡接槽,所述顶卡接槽内壁上对应卡扣块设置有卡扣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口,所述储料盒体上对应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口,所述储料盒体上对应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夹持块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上设置有防水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9637.XU CN219895738U (zh) | 2023-04-04 | 2023-04-04 |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9637.XU CN219895738U (zh) | 2023-04-04 | 2023-04-04 |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95738U true CN219895738U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64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7963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9895738U (zh) | 2023-04-04 | 2023-04-04 |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95738U (zh) |
-
2023
- 2023-04-04 CN CN202320779637.XU patent/CN2198957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71300U (zh) | 一种口鼻腔冲洗设备 | |
CN217533941U (zh) | 液瓶耗材及柔巾盒 | |
CN219895738U (zh) |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指脉氧检测装置 | |
CN203677654U (zh) | 输液袋观察器 | |
CN205460078U (zh) | 儿科护理可视吸痰器 | |
CN110393831A (zh) | 腹膜透析设备 | |
CN208731687U (zh) | 一种新型智能棉签盒 | |
CN221751643U (zh) | 一种可控负压体外连接管 | |
US20240099520A1 (en) | Mouthwash dispenser capable of automatic sensing and supply | |
CN217286077U (zh) | 一种一次性针灸用针具包装盒 | |
CN222545250U (zh) | 一种消毒液浓度检测装置 | |
CN207970291U (zh) | 一种肝胆外科自动吸引器 | |
JP2016049234A (ja) | 排液処理器 | |
CN207693525U (zh) | 洗碗机用的外置储水装置及设置有该装置的洗碗机 | |
CN206792751U (zh) | 艾泽专用注射笔 | |
CN215536947U (zh) | 一种引流液收纳容器 | |
KR200488284Y1 (ko) | 일회용 흡인카테터 포장 용기 | |
CN213131212U (zh) | 一种用于医疗洗胃机的多功能防护管路接口 | |
CN217286611U (zh) | 一种疱液抽取仪 | |
CN205391391U (zh) | 一种简易负压引流装置 | |
CN211355691U (zh) | 一种改进型桡动脉止血装置 | |
CN221831286U (zh) | 一种带引流瓶的医用真空负压机 | |
CN204655665U (zh) | 便携式输液辅助装置 | |
CN211272380U (zh) | 一种负压自动吸药液装置 | |
CN211132427U (zh) | 液体输送报警器触压联动式开关夹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