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6462U - 一种高强吸音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吸音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86462U CN219886462U CN202320689283.XU CN202320689283U CN219886462U CN 219886462 U CN219886462 U CN 219886462U CN 202320689283 U CN202320689283 U CN 202320689283U CN 219886462 U CN219886462 U CN 2198864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ribs
- sound
- horizontal
- rib
- absorb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吸音板,包括内设有加强筋网的吸音板板体,吸音板板体为陶粒吸音板,加强筋网包括多根轴向平行于吸音板板体高度方向的竖向加强筋、多根轴向平行于吸音板板体宽度方向的横向加强筋和多根轴向平行于吸音板板体长度方向的纵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的两端与吸音板板体的顶底两面分别具有间距,横向加强筋的两端与吸音板板体的两个横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纵向加强筋的两端与吸音板板体的两个纵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各加强筋绑扎连成为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音板板体内置入加强筋网,能够有效地增强吸音板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整体承载力等性能,提高该吸音板的应用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吸音板。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轨道不可避免地在人口密集区和重要建筑物下穿越,列车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设法降低城市轨道的振动和噪音,良好地完善与自然和生活环境的协调,成为轨道交通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有的轨道隔音措施主要是在轨道两边修建声屏障,但降噪效果有限,且影响美观。本申请人前期申请的专利CN205636377U公开了一种道床吸音板,包括设于两根轨道之间的中间块、以及位于轨道两侧的边块,中间块是表面设置有条状的凹槽,中间块底部设有两个空腔;中间块和边块表面布满了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凸起;边块底部设有一个空腔,边块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可互相铆合的凹结构和凸结构;其将道床吸音板的顶层设计成条状凹槽,利用了声学上的吸音尖劈原理,保证了其吸音效果;表面增设了凸起结构,使得吸音板表面形成了凹凸不平的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吸音效果;然而,该道床吸音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结构性能不足而导致使用寿命较短的情况,在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整体承载力等结构性能方面均有表现不佳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吸音板,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吸音板,包括吸音板板体,所述吸音板板体为陶粒吸音板,所述吸音板板体内具有加强筋网,所述加强筋网包括多根竖向加强筋、多根横向加强筋和多根纵向加强筋,其中,竖向加强筋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竖向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顶底两面分别具有间距,所述横向加强筋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宽度方向,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两个横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所述纵向加强筋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两个纵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并且所述加强筋网是通过绑扎的方式将各竖向加强筋、各横向加强筋以及各纵向加强筋连成的整体结构。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和各所述纵向加强筋分布形成为多个水平筋层,每一水平筋层包括纵横布置的多根横向加强筋和多根纵向加强筋。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最下层的水平筋层与吸音板板体底端之间的间距在15~60mm范围内。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竖向加强筋之间通过立筋扎线进行捆扎,立筋扎线的捆扎点位于最下层的水平筋层的上方。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和各所述纵向加强筋中,包括多根第一水平加强筋和多根第二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的抗折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的抗折强度。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为钢筋或玄武岩纤维加强筋,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为玻璃纤维加强筋。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的数量。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顶面形成有多个吸音槽,所述吸音槽的槽长方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长度方向。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吸音板板体的底面形成有镂空槽。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音板板体内置入加强筋网,竖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强吸音板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整体承载力等性能,提高该吸音板的应用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该吸音板能适应各类吸音降噪需求的场合,例如将其安装至轨道板上,能较好地满足轨道交通吸音降噪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音板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音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模压成型之前的堆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强吸音板,包括吸音板板体11,所述吸音板板体11为陶粒吸音板,所述吸音板板体11内具有加强筋网12,所述加强筋网12包括多根竖向加强筋121、多根横向加强筋122和多根纵向加强筋123,其中,竖向加强筋121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高度方向,所述竖向加强筋121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顶底两面分别具有间距,所述横向加强筋122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宽度方向,所述横向加强筋122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两个横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所述纵向加强筋123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长度方向,所述纵向加强筋123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两个纵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并且所述加强筋网12是通过绑扎的方式将各竖向加强筋121、各横向加强筋122以及各纵向加强筋123连成的整体结构。
上述吸音板板体11也即采用陶粒混凝土制成的板体,陶粒混凝土包围上述加强筋网12;吸音板板体11可以通过灌注、振压、蒸汽加压等手段模压成型。
通过在吸音板板体11内置入加强筋网12,竖向加强筋121、横向加强筋122和纵向加强筋12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强吸音板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整体承载力等性能,提高该吸音板的应用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该吸音板能适应各类吸音降噪需求的场合,例如将其安装至轨道板上,能较好地满足轨道交通吸音降噪的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各所述横向加强筋122和各所述纵向加强筋123分布形成为多个水平筋层,每一水平筋层包括纵横布置的多根横向加强筋122和多根纵向加强筋123。设置多个水平筋层能进一步提高吸音板的整体性能,尤其是抗折强度等性能。
优选地,绑扎时,加强筋网12四周边缘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该边缘交叉点可以是横向加强筋122与纵向加强筋123之间的交叉点,也可以是横向加强筋122与竖向加强筋121之间的交叉点,或者是纵向加强筋123与竖向加强筋121之间的交叉点。加强筋网12中间的交叉点可全部绑扎,也可部分绑扎,例如间隔交错式绑扎,以保证各水平筋层不产生形变为宜。
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绑扎点的扎丝扣成八字开,以免造成加强筋网12倾斜变形等情况。
进一步地,竖向加强筋121之间通过立筋扎线进行捆扎,立筋扎线的捆扎点124位于最下层的水平筋层120的上方,该间距优选为控制在20~200mm范围内,可根据产品高度(也即吸音板的高度)等因素进行确定和调整;当有多层立筋扎线时,优选为是最下层的立筋扎线与最下层的水平筋层120之间的间距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基于上述设定,有效增强结构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音板,包括第一材料层113和第二材料层114,第二材料层114堆设在第一材料层113之上;初始制作时(即模压成型之前),第一材料层113堆至预设高度并进行平整(图4中A线高度处),然后将加强筋网12插入至该第一材料层113中,并使最下层的水平筋层120与该第一材料层113的顶面平齐,随后继续灌入第二材料层114的混凝土材料,最后进行模压成型。这种方式能保证加强筋网12在陶粒混凝土中的位置精度,避免出现露筋的情况。
第一材料层113和第二材料层114均为陶粒混凝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层113的密实度大于第二材料层114的密实度,从而在模压成型时,第二材料层114的压缩程度大于第一材料层113,第一材料层113的小收缩程度能较好地保证加强筋网12的位置精度。
优选地,最下层的水平筋层120与吸音板板体11底端之间的间距在15~60mm范围内,以控制在15~30mm范围内为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横向加强筋122和各所述纵向加强筋123中,包括多根第一水平加强筋和多根第二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的抗折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的抗折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为钢筋或玄武岩纤维加强筋,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为玻璃纤维加强筋。
在该方案中,采用第一水平加强筋和第二水平加强筋混用的方式,能提高水平筋层的抗折强度,从而提高加强筋网12以及吸音板的抗折强度以及相关结构性能;在保证水平筋层抗折强度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关辅助性能,例如:采用少量的钢筋作为水平加强筋,在满足水平筋层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避免采用大量的钢筋而导致吸音板重量较大的情况;采用少量的玄武岩纤维加强筋作为水平加强筋,在提高水平筋层结构性能的同时,能较好地控制吸音板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顶面形成有多个吸音槽111,所述吸音槽111的槽长方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长度方向;各吸音槽111的设置,使吸音板板体11的顶面大致呈波浪式结构;通过设置吸音槽111,能进一步提高吸音板的吸音降噪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吸音板板体11的底面形成有镂空槽112;可选地,镂空槽112的槽长方向平行于吸音板板体11的长度方向,其槽长与吸音板板体11的长度相同,也即贯通吸音板板体11的两个纵向侧端面。设置镂空槽112一方面能减轻吸音板的重量,节约材料用量;另一方面,则便于吸音板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镂空槽112的结构,在制模时,镂空槽112所在处的模板采用上窄下宽的阶梯槽式模板,该阶梯槽式模板包括第一槽形板和位于第一槽形板下方的第二槽形板(二者槽口均朝下),第二槽形板用于上述镂空槽112的形成,第一槽形板的顶端所在高度对应于最下层的水平筋层120的目标位置,这样能准确地对水平筋层以及加强筋网12进行定位,成型过程中加强筋网12的位置能基本保持不变,从而可以避免成型产品中出现露筋的情况。脱模后,在镂空槽112的槽底相应地还形成一个缺槽,通过后浇混凝土的形式填补该缺槽即可,相应地,在镂空槽112的槽底还具有后浇形成的填补部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强吸音板,包括吸音板板体,所述吸音板板体为陶粒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板体内具有加强筋网,所述加强筋网包括多根竖向加强筋、多根横向加强筋和多根纵向加强筋,其中,竖向加强筋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竖向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顶底两面分别具有间距,所述横向加强筋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宽度方向,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两个横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所述纵向加强筋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两个纵向侧端面分别具有间距,并且所述加强筋网是通过绑扎的方式将各竖向加强筋、各横向加强筋以及各纵向加强筋连成的整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和各所述纵向加强筋分布形成为多个水平筋层,每一水平筋层包括纵横布置的多根横向加强筋和多根纵向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最下层的水平筋层与吸音板板体底端之间的间距在15~60mm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竖向加强筋之间通过立筋扎线进行捆扎,立筋扎线的捆扎点位于最下层的水平筋层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横向加强筋和各所述纵向加强筋中,包括多根第一水平加强筋和多根第二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的抗折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的抗折强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为钢筋或玄武岩纤维加强筋,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为玻璃纤维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加强筋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水平加强筋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顶面形成有多个吸音槽,所述吸音槽的槽长方向平行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长度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吸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板板体的底面形成有镂空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89283.XU CN219886462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一种高强吸音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89283.XU CN219886462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一种高强吸音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86462U true CN219886462U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40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89283.XU Active CN219886462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一种高强吸音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86462U (zh) |
-
2023
- 2023-03-31 CN CN202320689283.XU patent/CN2198864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81796B (zh) | 可调曲率半径预制箱梁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259002U (zh) | 板式无砟轨道 | |
CN111764522A (zh) | 一种防渗漏建筑楼板后浇带结构及浇筑方法 | |
JPH0635733B2 (ja) | コンクリート床の軽量化工法 | |
CN113738007A (zh) | 桁架楼层板 | |
CN206916603U (zh) | 一种横向预应力工字箱梁结构 | |
CN219886462U (zh) | 一种高强吸音板 | |
CN221073171U (zh) | 一种底部带肋保温隔声一体叠合板 | |
CN1313683C (zh) | 采用不对称截面钢梁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 |
CN113738006A (zh) | 桁架楼层板 | |
CN117211457A (zh) | 一种底部带肋保温隔声一体叠合板 | |
CN212505921U (zh) | 一种非金属声屏障 | |
CN2863857Y (zh) | 一种无挡肩双块式轨枕 | |
CN206873731U (zh) | 一种混凝土空心双层楼板 | |
CN110067206A (zh) | 一种卵型下穿通道桥施工方法 | |
CN213625039U (zh) | 基于诱导开裂装置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 | |
CN206189687U (zh) | 一种带钢肋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 |
CN108017410A (zh) | 一种轨道道床吸音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536683Y (zh) | 一种板肋组合钢筋砼空心楼板 | |
CN103321137A (zh) | 一种槽形桥梁 | |
CN201486017U (zh) | 改进的建材基体 | |
CN112982771A (zh) | 一种全预制格构式钢筋混凝土免支撑楼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2323565U (zh) | 一种先张型轨道复合板 | |
CN207775725U (zh) | 一种桥梁专用一次性填充轻质复合芯模 | |
CN112064850A (zh) | 桁架楼层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