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7522U - 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 Google Patents
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67522U CN219867522U CN202321211777.3U CN202321211777U CN219867522U CN 219867522 U CN219867522 U CN 219867522U CN 202321211777 U CN202321211777 U CN 202321211777U CN 219867522 U CN219867522 U CN 2198675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ow
- led lamp
- lamp panel
- high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近光模组及车灯。远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灯板、远光LED灯板和内透镜,内透镜包括近光半侧部和远光半侧部,且二者于内透镜的入光侧形成具有不同朝向的入光面;近光LED灯板与近光半侧部的入光面相对设置,远光LED灯板与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相对设置,二者背离对应入光面的一侧均设有接触式散热器。从而通过使近光和远光入光面朝向不同的方向,使得近光和远光LED灯板能够分开布置,以能够保证足够的光通量,且不受限于出光方向上的尺寸限制,同时能够在近光和远光LED灯板上分别设置接触式散热器,以替换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散热面积和车灯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背景技术
随着LED光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远近光领域,卤素及氙气车灯正快速被LED车灯取代,以LED为光源的远近光模组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LED光源具有特定的工作温度范围,LED光源在高温下极易损坏,这使得LED车灯的散热问题一直是模组设计过程中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的远近光模组多采用单颗多芯大功率光源或多颗单芯光源分散设计以保证足够的光通量,其中部分模组受限于出光方向尺寸限制,需添加散热风扇辅助散热,从而导致模组散热面积增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近光模组及车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散热面积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灯板、远光LED灯板和内透镜;
所述内透镜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近光半侧部和远光半侧部,所述内透镜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入光侧和出光侧,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于所述入光侧分别形成具有不同朝向的入光面;
所述近光LED灯板与所述近光半侧部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远光LED灯板与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近光LED灯板和所述远光LED灯板上分别设有接触式散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分别于所述出光侧形成朝向相同的出光面;
所述近光半侧部与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之间呈90度设置,使所述近光半侧部内的光路和所述远光半侧部内的光路中的一者呈直线型,另一者呈L型;
或者,所述近光半侧部与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之间呈180度设置,使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内的光路均呈L型。
进一步地,所述近光LED灯板上设有多个第一LED颗粒,多个所述第一LED颗粒沿第三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近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聚光器,多个所述第一聚光器沿所述第三方向并排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聚光器与多个所述第一LED颗粒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远光LED灯板上设有多个第二LED颗粒,多个所述第二LED颗粒沿所述第三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聚光器,多个所述第二聚光器沿所述第三方向并排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聚光器与多个所述第二LED颗粒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近光半侧部的出光面形成有多个近光出光表面,每个所述第一聚光器至少与两个所述近光出光表面相对应;
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出光面形成有多个远光出光表面,每个所述第二聚光器至少与两个所述远光出光表面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的远近光模组还包括光型挡板和外透镜,所述光型挡板和所述外透镜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内透镜的出光侧,且所述光型挡板位于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之间;
所述近光LED灯板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内透镜的近光半侧部射出后,部分被所述光型挡板遮挡,部分照射至所述外透镜并经由所述外透镜射出,以形成近光光型;
所述远光LED灯板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内透镜的远光半侧部射出后,部分被所述光型挡板遮挡,部分照射至所述外透镜并经由所述外透镜射出,以形成远光光型。
进一步地,所述光型挡板的第一方向的两侧表面的反射率相同;
所述光型挡板的第一方向的两侧表面的反射率为0.4-0.7;
所述光型挡板朝向所述近光半侧部的一侧表面的部分形成磨砂部或激光雕蚀部。
进一步地,所述光型挡板朝向所述外透镜的一侧形成有凹陷部,且所述光型挡板弯折成阶梯状;
所述光型挡板朝向所述近光半侧部的一侧表面的中部形成有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上设有多个搬光凸点,多个所述搬光凸点均位于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的下半部分,且多个所述搬光凸点在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上呈左右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远近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灯板、远光LED灯板和内透镜,内透镜的第一方向的上半侧部为近光半侧部,下半侧部为远光半侧部。内透镜还具有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的前后方向,且内透镜沿第二方向的前侧为内透镜的入光侧,内透镜沿第二方向的后侧为内透镜的出光侧,近光半侧部和远光半侧部于内透镜的入光侧分别形成有入光面,且近光半侧部和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具有不同的朝向;近光LED灯板用作近光光源,并与近光半侧部的入光面即近光入光面相对设置,远光LED灯板用作远光光源,远光LED灯板与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即远光入光面相对设置。近光LED灯板背离近光入光面的一侧安装有接触式散热器,远光LED灯板背离远光入光面的一侧也安装有接触式散热器,以通过接触换热的方式实现对近光LED灯板和远光LED灯板的散热。
本申请通过使内透镜的近光入光面和远光入光面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使得用作近光光源的近光LED灯板和用作远光光源的远光LED灯板能够分开布置,从而使近光LED灯板和远光LED灯板均能够保证足够的光通量,同时也使模组不受限于出光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限制,能够在近光LED灯板和远光LED灯板上分别设置接触式散热器,以通过被动式的散热方式替换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散热面积和车灯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因而所述车灯也具有远近光模组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模组的光学方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模组的内透镜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模组的内透镜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模组的光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近光模组的外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透镜,11-搬光凸点,2-透镜支架,3-光型挡板,31-凸台,4-内透镜,41-近光半侧部,42-远光半侧部,5-近光LED灯板,6-远光LED灯板,7-第一接触式散热器,8-第二接触式散热器;
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远近光模组,用于车灯;如图1和图2所示,远近光模组包括近光LED灯板5、远光LED灯板6和内透镜4,内透镜4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形成有两个半侧部,分别用作近光半侧部41和远光半侧部42,在内透镜4实际用于车灯内时,内透镜4的第一方向a沿着竖直方向,内透镜4沿第一方向a的两个半侧部为内透镜4的上半侧部和下半侧部,且上半侧部为近光半侧部41,下半侧部为远光半侧部42。内透镜4还具有沿与第一方向a相垂直的第二方向b的前后方向,且内透镜4沿第二方向b的前侧为内透镜4的入光侧,内透镜4沿第二方向b的后侧为内透镜4的出光侧,近光半侧部41于内透镜4的入光侧和出光侧分别对应形成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即近光入光面和近光出光面;远光半侧部42于内透镜4的入光侧和出光侧也分别对应形成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即远光入光面和远光出光面。
近光半侧部41和远光半侧部42的入光面具有不同的朝向,即近光入光面的朝向与远光入光面的朝向之间具有预定夹角;近光LED灯板5用作近光光源,近光LED灯板5与近光半侧部41的近光入光面相对设置,近光LED灯板5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由近光入光面射入近光半侧部41,然后经由近光出光面射出近光半侧部41;远光LED灯板6用作远光光源,远光LED灯板6与远光半侧部42的远光入光面相对设置,远光LED灯板6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由远光入光面射入远光半侧部42,然后经由远光出光面射出远光半侧部42。近光LED灯板5背离近光入光面的一侧以及远光LED灯板6背离远光入光面的一侧均安装有接触式散热器,比如,近光LED灯板5上设置的接触式散热器为第一接触式散热器7,远光LED灯板6上设置的接触式散热器为第二接触式散热器8,以通过接触换热的方式对近光LED灯板5和远光LED灯板6进行散热降温,保证近光LED灯板5和远光LED灯板6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其中接触式散热器为通过与热部件(比如近光LED灯板5和远光LED灯板6)相接触,以与热部件进行换热,以实现对热部件的降温散热,比如翅片式散热器。
本申请通过使内透镜4的近光入光面和远光入光面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使得用作近光光源的近光LED灯板5和用作远光光源的远光LED灯板6能够分开布置,从而使近光LED灯板5和远光LED灯板6均能够保证足够的光通量,同时也使模组不受限于出光方向即第二方向b上的尺寸限制,能够在近光LED灯板5和远光LED灯板6上分别设置接触式散热器,以通过被动式的散热方式替换散热风扇进行散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散热面积和车灯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近光半侧部41和远光半侧部42在内透镜4的出光侧形成的出光面具有相同的朝向,近光半侧部41的出光面和远光半侧部42的出光面均沿第二方向b朝向内透镜4的后侧。
近光半侧部41和远光半侧部42的入光面在内透镜4的入光侧具有不同的朝向,比如如图2所示的近光半侧部41的入光面沿第二方向b朝向内透镜4的前内侧,远光半侧部42的入光面则沿第一方向a也就是竖直方向朝向内透镜4的下方,即近光入光面与远光入光面的朝向之间具有90度夹角,此时,当近光LED灯板5发出的光线射入近光半侧部41时,能够在近光半侧部41内形成直线型的近光光路,而远光LED灯板6发出的光线在射入远光半侧部42时,能够在远光半侧部42内形成L型的远光光路。
又比如,可以使近光半侧部41的入光面沿第一方向a朝向内透镜4的上方,同时使远光半侧部42的入光面沿第二方向b朝向内透镜4的后侧,此时近光入光面与远光入光面的朝向之间也具有90度的夹角,近光半侧部41内形成呈L型的近光光路,远光半侧部42内则形成直线型的远光光路。
又比如,可以使近光半侧部41的入光面沿第一方向a朝向内透镜4的上方,同时使远光半侧部42的入光面沿第一方向a朝向内透镜4的下方,此时近光入光面与远光入光面的朝向之间具有180度的夹角,且近光半侧部41内形成的近光光路以及远光半侧部42内形成的远光光路均呈L型。
通过使近光LED灯板5和远光LED灯板6中的至少一个设于内透镜4的第二方向b的侧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远近光模组整体在车灯出光方向上的尺寸,以满足车灯整体的空间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近光LED灯板5上设有多个第一LED颗粒,多个第一LED颗粒沿第三方向c并排间隔设置,其中第三方向c垂直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即在实际用于车灯内时,第三方向c为车灯的左右方向。通过在近光LED灯板5上沿第三方向c分散布置多个第一LED颗粒,以提供近光光源,不仅能够保证足够的光通量,也便于通过接触式散热器对近光LED灯板5进行散热,以保证近光LED灯板5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同样地,远光LED灯板6上设有多个用于提供远光光源的第二LED颗粒,多个第二LED颗粒沿第三方向c并排间隔设置,以通过多个第二LED颗粒提供足够的光通量,并便于通过接触式散热器进行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近光半侧部41的入光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聚光器,多个第一聚光器在近光入光面上沿第三方向c并排依次设置,且多个第一聚光器与多个第一LED颗粒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以通过多个第一聚光器对多个第一LED颗粒照射至近光入光面的光线进行收束准直。
优选地,远光半侧部42的入光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聚光器,多个第二聚光器在远光入光面上沿第三方向c并排依次设置,且多个第二聚光器与多个第二LED颗粒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以通过多个第二聚光器对多个第二LED颗粒照射至远光入光面上的光线进行收束准直。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近光半侧部41的出光面包括多个近光出光表面,每个第一聚光器至少与两个近光出光表面相对应。同样地,远光半侧部42的出光面也包括多个远光出光表面,每个第二聚光器至少与两个远光出光表面相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远近光模组还包括光型挡板3和外透镜1,光型挡板3和外透镜1沿第二方向b依次设置于内透镜4的出光侧,即光型挡板3和外透镜1依次设于内透镜4的前方;光型挡板3横置于内透镜4的近光半侧部41和远光半侧部42之间,即光型挡板3具有与第一方向a即竖直方向相垂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近光半侧部41与光型挡板3的上表面位于同一侧,远光半侧部42与光型挡板3的下表面位于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远近光模组还包括透镜支架2,透镜支架2沿第二方向b的前后两端均为敞口,外透镜1安装于透镜支架2前端的敞口处,内透镜4安装于透镜支架2后端的敞口处,光型挡板3安装于透镜支架2内。
光型挡板3能够遮挡光线并对照射于其上的光线进行反射,以形成近光光型和远光光型。具体地,如图2所示,近光LED灯板5发出的光线经近光半侧部41的出光面射出后,小部分光线折射到光型挡板3的上表面而被遮挡,大部分光线经过外透镜1的焦点后由外透镜1直接射出,从而形成近光光型;远光LED灯板6发出的光线经远光半侧部42的出光面射出后,小部分光线折射到光型挡板3的下表面而被遮挡,大部分光线经过外透镜1的焦点后由外透镜1直接射出,从而形成远光光型。因此,通过由近光LED灯板5和远光LED灯板6构成的光源加上内透镜4再加上外透镜1构成直投式光学方案的模组,能够使模组整体具有较高的光学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型挡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相同的反射率。进一步优选地,光型挡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反射率均为0.4-0.7;从而在通过光型挡板3对照射于其上的近光光线和远光光线反射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效。优选地,光型挡板3的上表面的局部设有磨砂部或者激光雕蚀部,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近光光线在磨砂部和激光雕蚀部处的反射率,从而降低近光在特定区域处的亮度,以提高法规符合性。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光型挡板3朝向外透镜1的前侧形成有凹陷部,且光型挡板3弯折形成阶梯状,以匹配近光光形的明暗截止线形状。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型挡板3的上表面的中部形成有凸台31,通过凸台31能够对照射于此处的近光光线进行遮挡,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此处截止线附近光线的数量,降低局部亮度,从而提高近光50L法规符合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外透镜1背离内透镜4的一侧为外透镜1的出光面,外透镜1的出光面上设有多个搬光凸点11,多个搬光凸点11均位于外透镜1的出光面的下半部分,且多个搬光凸点11在外透镜1的出光面上呈左右对称布置。当近光光线由外透镜1的入光面射入外透镜1并照射至外透镜1的出光面时,部分光线能够在经过搬光凸点11时向上发生偏折,从而打到近光截止线的上侧,以形成截止线上方亮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远近光模组。
在该实施例中,车灯包括远近光模组,因此车灯具有远近光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近光LED灯板、远光LED灯板和内透镜;
所述内透镜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近光半侧部和远光半侧部,所述内透镜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入光侧和出光侧,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于所述入光侧分别形成具有不同朝向的入光面;
所述近光LED灯板与所述近光半侧部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远光LED灯板与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近光LED灯板和所述远光LED灯板上分别设有接触式散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分别于所述出光侧形成朝向相同的出光面;
所述近光半侧部与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之间呈90度设置,使所述近光半侧部内的光路和所述远光半侧部内的光路中的一者呈直线型,另一者呈L型;
或者,所述近光半侧部与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之间呈180度设置,使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内的光路均呈L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LED灯板上设有多个第一LED颗粒,多个所述第一LED颗粒沿第三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近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上设有多个第一聚光器,多个所述第一聚光器沿所述第三方向并排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一聚光器与多个所述第一LED颗粒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LED灯板上设有多个第二LED颗粒,多个所述第二LED颗粒沿所述第三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入光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聚光器,多个所述第二聚光器沿所述第三方向并排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聚光器与多个所述第二LED颗粒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半侧部的出光面形成有多个近光出光表面,每个所述第一聚光器至少与两个所述近光出光表面相对应;
所述远光半侧部的出光面形成有多个远光出光表面,每个所述第二聚光器至少与两个所述远光出光表面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型挡板和外透镜,所述光型挡板和所述外透镜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内透镜的出光侧,且所述光型挡板位于所述近光半侧部和所述远光半侧部之间;
所述近光LED灯板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内透镜的近光半侧部射出后,部分被所述光型挡板遮挡,部分照射至所述外透镜并经由所述外透镜射出,以形成近光光型;
所述远光LED灯板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内透镜的远光半侧部射出后,部分被所述光型挡板遮挡,部分照射至所述外透镜并经由所述外透镜射出,以形成远光光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型挡板的第一方向的两侧表面的反射率相同;
所述光型挡板的第一方向的两侧表面的反射率为0.4-0.7;
所述光型挡板朝向所述近光半侧部的一侧表面的部分形成磨砂部或激光雕蚀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型挡板朝向所述外透镜的一侧形成有凹陷部,且所述光型挡板弯折成阶梯状;
所述光型挡板朝向所述近光半侧部的一侧表面的中部形成有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上设有多个搬光凸点,多个所述搬光凸点均位于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的下半部分,且多个所述搬光凸点在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上呈左右对称布置。
10.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远近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11777.3U CN219867522U (zh) | 2023-05-18 | 2023-05-18 | 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11777.3U CN219867522U (zh) | 2023-05-18 | 2023-05-18 | 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67522U true CN219867522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7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211777.3U Active CN219867522U (zh) | 2023-05-18 | 2023-05-18 | 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675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68008A (zh) * | 2024-03-28 | 2024-05-03 | 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汽车照明模组和汽车 |
CN119879118A (zh) * | 2025-03-28 | 2025-04-25 | 华域视觉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车灯模组及车灯 |
-
2023
- 2023-05-18 CN CN202321211777.3U patent/CN2198675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68008A (zh) * | 2024-03-28 | 2024-05-03 | 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汽车照明模组和汽车 |
CN119879118A (zh) * | 2025-03-28 | 2025-04-25 | 华域视觉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车灯模组及车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867522U (zh) | 远近光模组及车灯 | |
US8591081B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modularizing member and lamp unit | |
CN211979402U (zh) | 一种立式投影仪 | |
JP2021529355A (ja) | 光源装置 | |
CN215216044U (zh) | 车灯照明结构及车灯 | |
CN108488756B (zh) | 机动车前大灯及机动车 | |
CN116221646A (zh) | 光学透镜及车灯 | |
CN212456691U (zh) | 一种照明灯具 | |
CN220817514U (zh) | 一种车灯模组及车灯装置 | |
CN112135997B (zh) | 一种矩阵式车灯光学装置、车灯及车辆 | |
CN214619373U (zh) | 汽车激光双光透镜 | |
CN217584322U (zh) | 一种led灯具 | |
CN212929876U (zh) | 一种远近光一体透镜大灯 | |
CN210771915U (zh) | 紧凑型激光灯管大灯 | |
CN111692564B (zh) |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 |
CN220855430U (zh) | 一种投影仪光学组件 | |
CN217584283U (zh) | 一种双光小模组 | |
CN114217498B (zh) | 一种lcd投影机照明系统以及lcd投影机 | |
CN112254044A (zh) | 一种舞台灯光系统 | |
CN110715271A (zh) | 一种匀光模组和匀光灯具 | |
CN215489492U (zh) | 一种可偏光的自行车车灯 | |
CN222503600U (zh) | 一种光学模组及交通工具 | |
CN206514246U (zh) | 一种高功率led光源小角度聚光系统 | |
CN221548473U (zh) | 一种汽车前照灯 | |
CN219623882U (zh) | 一种车灯模组及车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