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862629U -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2629U
CN219862629U CN202320892952.3U CN202320892952U CN219862629U CN 219862629 U CN219862629 U CN 219862629U CN 202320892952 U CN202320892952 U CN 202320892952U CN 219862629 U CN219862629 U CN 219862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am
drainage
reflux groove
riv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29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佳辛
薛新利
索亚峰
朱学运
莫慧
范文强
岳鑫
李勇军
刘普庆
江锐东
王岑
党宁波
王坤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3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3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3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3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29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2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2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2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导流板包括通过弧形拐角连接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底部开设有回流槽,第一板件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回流槽与渗水孔之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能够设置在堤坝本体上,对坝体起到保护作用。弧形拐角的设计能够使水流在冲击时,顺着板件向上流动时,在弧形拐角处回流至河流内,水流冲击速度越大,则会导致水流回流至河流时距离坝脚越远,防止对坝脚产生二次破坏。第一板件上开设有渗水孔,且其底部开设有与渗水孔相连通的回流槽,当水流拍击在导流板的第一板件的表面上时,水流会顺着渗流孔进入第一板件内部并从底部的回流槽中流出,避免水流冲击全部作用在第一板件表面。

Description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堤坝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堤坝是堤和坝的总称谓,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例如要加紧修筑堤坝,以防水患,现代的水坝主要有两大类:土石坝和混凝土坝。
现有的水泥堤坝对水流进行拦截时,水流冲击力过大,长期水流冲击下,水泥堤坝会在冲击力下腐蚀,降低水泥堤坝的使用寿命,可能对水泥堤坝造成损坏,造成财产损失,故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
专利公开号为CN218622081U,名称为一种水利建筑设施的分层结构的专利申请,包括水坝和防水层,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遇水膨胀橡胶、遮挡层与橡胶块,当水与连接层内部的遇水膨胀橡胶接触的时候,遇水膨胀橡胶会发生膨胀,进而将缝隙堵住,以减少水的渗入,水流因为遮挡层与漏水孔的阻挡,以减少水流冲击造成的损伤,在水流冲击遮挡层的时候,会推动橡胶块压缩,进而起到缓冲的作用。该专利申请虽然能够对水利建筑起到防护与渗水的作用,但该专利申请的结构在水流向上的不断冲击下容易造成上层挡板的损坏,进而导致防护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坝防护装置,从而防止水流冲击对堤坝产生破坏,且能够有效应对水流冲击对防护装置本身的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通过弧形拐角连接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底部开设有回流槽,所述第一板件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回流槽与所述渗水孔之间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件的顶端设置有回流板。
可选的,所述回流板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件的截面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的上板面上,设置有若干引流板。
可选的,所述引流板垂直于回流槽轴向方向,且每个所述引流板之间相互平行。
可选的,所述引流板的顶部设置有引流面,所述引流面顶部的截面宽度小于引流板顶部的截面宽度。
可选的,所述回流槽连通所述第一板件的底部和顶部。
可选的,所述回流槽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盖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与工程堤坝防本体相贴合,所述弧形拐角的开口方向朝向工程堤坝防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板件与工程堤坝防本体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
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件的底端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与所述回流槽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堤坝防护装置,包括导流板,能够设置在堤坝本体上,对坝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堤坝对水流进行拦截时,水流冲击力过大,在长期水流冲击下,堤坝在冲击力下腐蚀,进而降低堤坝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所述导流板包括通过弧形拐角连接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弧形拐角的设计能够使水流在冲击时,顺着板件向上流动时,在弧形拐角处回流至河流内,水流冲击速度越大,则会导致水流回流至河流时距离坝脚越远,防止对坝脚产生二次破坏。所述第一板件上开设有渗水孔,且其底部开设有与渗水孔相连通的回流槽,当水流拍击在导流板的第一板件的表面上时,水流会顺着渗流孔进入第一板件内部并从底部的回流槽中流出,避免水流冲击全部作用在第一板件表面。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第二板件的顶端设置有回流板,且回流板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二板件的截面宽度,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流速度过大冲至导流板之上对坝体产生冲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渗水孔之间设置有引流板,能够使水流更容易流入渗水孔之中。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第一板件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能够对水流携带的碎石等杂物进行清理,防止坝脚底部产生过多碎石堆积。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的仰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流槽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工程堤坝防本体、2-导流板、21-回流槽、22-渗水孔、23-回流板、231-回流面、24-引流板、25-引流面、26-过滤板、27-过滤孔、3-盖板、31-手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工程堤坝防本体1上安装有导流板2。
所述导流板2包括通过弧形拐角连接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其中所述第一板件与工程堤坝防本体1相贴合,所述第二板件与工程堤坝防本体1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
所述导流板2的第一板件底部开设有回流槽21,所述回流槽21连通所述第一板件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回流槽21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顶端安装有若干手持杆31,便于取下所述盖板3。
所述导流板2的第一板件上开设有若干组渗水孔22,每组渗水孔22均沿工程堤坝防本体1的垂直于回流槽21轴向的方向设置,且每个渗水孔22的大小相等,每组组内的渗水孔22沿工程堤坝防本体1坡向方向间距相同,每组渗水孔22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渗水孔22贯穿所述第一板件内部,且与所述回流槽21之间相连通。每组渗水孔22之间,沿垂直于回流槽21轴向的方向设置有若干引流板24,每个引流板24的大小相等,所述引流板24的顶部均设置有引流面25,所述引流面25的底部与引流板24的截面宽度相同,所述引流面25的顶部截面宽度小于引流板24的截面宽度,可选的,所述引流面25为等腰三角形。所述引流面25能够将水流引向引流板24之间的空隙,减少引流板24顶部受水流的磨损。
所述导流板2的第二板件的端部设置有回流板23,所述回流板23与所述第二板件相垂直,所述回流板23的两侧均设置有回流面231,所述回流面231的顶边与回流板23的截面宽度相同,所述回流面231的底边与第二板件的截面宽度相同,所述回流板23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二板件的截面宽度,所述回流面231能够将回流板23侧面的水流引向导流板2。
所述导流板2的第一板件的底端安装有过滤板26,所述过滤板26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沿回流槽21轴向方向设置的过滤孔27。所述过滤孔27贯穿所述过滤板26的内部,且所述过滤孔27均与回流槽21相连通。
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使用时,当水流冲击工程堤坝防本体1,一部分水流会向所述导流板2的第一板件的板面进行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水流会通过所述渗水孔22向回流槽21的内部渗入,并在重力的影响下向下流动。通过所述过滤孔27,能够使得水流能够回流至河流中同时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另一部分的水流会冲击至导流板2顶部的第二板件,通过回流板23和回流面231,能够使得水流回流至导流板2的上表面,并在引流板24以及对应引流面25的引流作用下,使得水流通过渗水孔22向回流槽21的内部渗入,并在重力的影响下向下进行流动,最终通过所述过滤孔27。
本装置能够有效减轻水流对工程堤坝防本体1的冲击力,从而能够对工程堤坝防本体1起到防护的作用,当长期使用后回流槽21内部杂质过多,需要进行清理时,并且河流水位低于导流板2时,使用人员便可通过若干组手持杆31将盖板3进行相应的拆卸,从而可将专用的吸尘管伸入回流槽21的内部中进行相应的吸尘作业,进而使得导流板2的内部的杂质能够进行相应去除,从而方便后续使用。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所涉及的结构设置方式、工作方式或控制方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设置方式、工作方式或控制方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包括通过弧形拐角连接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底部开设有回流槽(21),所述第一板件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22),所述回流槽(21)与所述渗水孔(22)之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的顶端设置有回流板(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板(23)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件的截面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的上板面上,设置有若干引流板(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24)垂直于回流槽(21)轴向方向,且每个所述引流板(24)之间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24)的顶部设置有引流面(25),所述引流面(25)顶部的截面宽度小于引流板(24)顶部的截面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21)连通所述第一板件的底部和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21)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盖板(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与工程堤坝防本体(1)相贴合,所述弧形拐角的开口方向朝向工程堤坝防本体(1)的底部,所述第二板件与工程堤坝防本体(1)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底端安装有过滤板(26),所述过滤板(26)的内部开设有若干过滤孔(27),所述过滤孔(27)与所述回流槽(21)相连通。
CN202320892952.3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Active CN219862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2952.3U CN21986262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2952.3U CN21986262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2629U true CN21986262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9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2952.3U Active CN219862629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26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4886B (zh)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的排导设备
CN21071274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挡水坡
CN219862629U (zh) 一种堤坝防护装置
CN210315393U (zh) 一种梯田式水利护坡生态堤
CN206233177U (zh) 一种防冲的水利工程堤坝
CN219653640U (zh) 一种港口航道护坡结构
CN214363272U (zh) 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
CN108797530A (zh) 一种可分散消能的多通道坎消力池
CN214271897U (zh) 一种水利防洪堤防结构
CN202913396U (zh) 斜坡式防波堤护坡装置
CN212114039U (zh) 一种港口实体堤结构的接地安装结构
CN211948481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护坡防水土流失结构
CN211735267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防护结构
CN210341824U (zh) 一种闸下消能防冲设施加固结构
CN205990584U (zh) 桥梁排水系统
CN209412790U (zh) 一种防洪大坝
CN216948121U (zh) 一种生态溢流坝
CN210002343U (zh) 一种组合式的溢流坝结构
CN112523180A (zh) 一种新型铰链式海漫消能结构
CN217536891U (zh) 一种市政管道工程中末端压力流排放的深筒式消能井
CN214460080U (zh) 一种防洪涝阻水墙
CN215405888U (zh) 一种插柳式的生态石笼护岸
CN216074984U (zh) 水库坝体除险加固结构
CN211285488U (zh) 一种防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生态护坡
CN211006326U (zh) 一种公路桥梁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