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0944U - 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40944U CN219840944U CN202320200833.7U CN202320200833U CN219840944U CN 219840944 U CN219840944 U CN 219840944U CN 202320200833 U CN202320200833 U CN 202320200833U CN 219840944 U CN219840944 U CN 2198409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roller
- flyweight
- grooves
-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862 gear sh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包括主动件、从动件、离合组件和若干飞块;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层叠且交替布置的若干个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各第一离合片与主动件传动连接,各第二离合片与从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飞块活动设于主动件和离合组件之间,且飞块一面与主动件抵接,另一面与离合组件抵接;随主动件转动,飞块受离心力而向外移动,同时产生向离合组件方向的挤压力,推动各第一离合片和各第二离合片抵紧。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具有磁吸式的飞块,在受到离心力作用时具有更小的阻力,方便控制离合器自动离合的速度区间,且自动离合的过程更顺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离合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用于设置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用于构成或切断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动力传递的部件。
目前用于摩托车上的离合器通常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手动离合器,其二是自动离合器;自动离合器通常包括主动件、离心件和从动件;其中,当主动件的转速低于一定速度时,主动件和从动件分离,当主动件的转速高于一定速度时,离心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主动件和从动件结合,此时,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能够传递力矩;现有的自动离合器一般采用离心式自动离合器,通过甩块完成对摩擦片的挤压,进而完成主动件和从动件的结合,主动件和从动件通过摩擦片传递力矩,而甩块的复位一般通过弹簧实现。
然而,目前通过甩块挤压摩擦片的方案中,一方面,甩块的滑动阻力较大;另一方面,甩块向外滑动的过程会拉伸弹簧,随着弹簧被拉伸,其回弹力增大,进一步使阻力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包括如下内容:
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包括主动件、从动件、离合组件和若干飞块;
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层叠且交替布置的若干个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各所述第一离合片与所述主动件传动连接,各所述第二离合片与所述从动件传动连接;
所述飞块活动设于所述主动件和所述离合组件之间,且所述飞块一面与所述主动件抵接,所述飞块另一面与所述离合组件抵接;随所述主动件转动,所述飞块受离心力而向外移动,同时产生向所述离合组件方向的挤压力,推动各所述第一离合片和各所述第二离合片抵紧。
可选的,所述主动件包括底盘、筒体和压盘;所述底盘和所述压盘分别固设在所述筒体的两端;
所述离合组件套设在所述筒体上,所述飞块设于所述底盘和所述离合组件之间,且所述飞块为环所述筒体的轴线间隔设置的若干个。
可选的,所述底盘正对所述离合组件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导向槽,各所述导向槽环所述底盘的轴线间隔布置,且所述导向槽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离合组件的端面倾斜设置;
各所述飞块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槽内沿所述底盘的径向导向移动。
可选的,在相对于设有所述导向槽的一侧,所述底盘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若干插装孔;
各所述插装孔与各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且沿所述底盘的径向,所述插装孔位于所述导向槽的靠近所述底盘中心的一侧上;
所述飞块采用铁磁性材质,各所述插装孔内分别插装有永磁块。
可选的,所述飞块包括安装架和至少两个滚轴组件,各所述滚轴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各所述滚轴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各所述第一滚轴凸出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各所述第二滚轴凸出所述安装架的另一相对侧;且与各所述第一滚轴相切的第一平面,相对于与各所述第二滚轴相切的第二平面倾斜。
可选的,所述导向槽的底面与相应的滚轴组件的各所述第一滚轴相切,所述离合组件的端面与所述滚轴组件的各所述第二滚轴相切。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架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槽,各所述第二安装槽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槽一一相对且连通;
各所述第一滚轴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各所述第二滚轴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滚轴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滚轴相切。
可选的,各所述第一滚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轴体,所述第一轴体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滚轴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二轴体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第一长条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第二长条孔。
可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与所述第一滚轴的轴向相交的两相对侧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球形的第一凹槽,各侧的所述第一凹槽的球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
所述飞块还包括两个盖板,两个所述盖板一一对应的固设于所述安装架的设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上;且各所述盖板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球形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相对,并能够扣合成球形孔,所述球形孔内安装有滚珠,所述滚轴凸出所述盖板的外侧面。
可选的,所述从动件包括从动外筒体和从动盘,所述从动外筒体和从动盘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外筒体为环形结构,设于所述离合组件外,贯穿所述从动外筒体内侧壁上下开设有若干个插槽,各所述插槽环绕所述从动件的轴线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离合片的外周上设有若干插齿,各所述插齿能够一一对应的插装在所述插槽内。
可选的,所述插槽为弧形凹槽,所述插齿为与所述弧形凹槽配合的弧形凸起;
所述插齿外套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填充在所述插齿与所述插槽之间的间隙,以减少异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通过在飞块上设置若干个滚轴组件,各滚轴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当飞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动时,该飞块能够通过第一滚轴与飞块一侧的摩擦片或主动件形成滚动摩擦,并能够通过第二滚轴与飞块另一侧的主动件或摩擦片形成滚动摩擦,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块在受到离心力作用时具有更小的阻力,方便控制离合器自动离合的速度区间。
第二,与现有的弹簧式离合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是在摩托车离合器技术领域的首次研发并提出,使用时,随着转速的提高,飞块与永磁块分离,分离越远,吸力越小,飞块需要克服的阻力就越小,因此自动离合的过程更顺畅,而弹簧式离合器,随着弹簧被拉伸,回弹力会越大,飞块需要克服的阻力越大,自动离合时会产生顿挫或抖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离合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块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块的受力分析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块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块与永磁块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00-主动件,110-底盘,111-导向槽,112-底面,113-插装孔,114-永磁块,120-筒体,130-压盘,200-从动件,210-从动外筒体,220-从动盘,300-离合组件,310-第一离合片,320-第二离合片,330-端部离合片,400-飞块,410-滚轴组件,411-第一滚轴,4111-第一轴体,4112-第一转轴,412-第二滚轴,4121-第二轴体,4122-第二转轴,420-安装架,421-第一安装槽,422-第二安装槽,423-第一长条孔,424-第二长条孔,425-第一凹槽,430-盖板,431-第二凹槽,440-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参考图1所示,其包括主动件100、从动件200、离合组件300和飞块400;其中,离合组件300包括层叠且交替布置的若干个第一离合片310和第二离合片320,各第一离合片310与主动件100传动连接,各第二离合片320与从动件200传动连接;飞块400设于主动件100和离合组件300之间;随主动件100转动,飞块400受离心力而移动,推动各第一离合片310和各第二离合片320抵紧。
也即是说,本实施例的自动离合器的工作过程为:当主动件100的转速低于一定速度时,由于各第一离合片310和各第二离合片320分离,主动件100的转动将不会带动从动件200转动;当主动件100的转速达到一定速度后,飞块40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动,而飞块400的移动将会推动各第一离合片310和第二离合片320抵紧,此时,主动件100的转动将能够带动从动件200转动。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动件100包括底盘110、筒体120和压盘130;其中,底盘110和压盘130分别固设在筒体120的两端;离合组件300套设在筒体120上,飞块400设于底盘110和离合组件300之间,且飞块400为环上述筒体120的轴线间隔设置的若干个。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底盘110和压盘130的直径均大于筒体120的直径,其中,底盘110和筒体120可拆卸连接,压盘130与筒体120可拆卸连接,例如可在筒体120的端面上设置若干个螺纹孔,并在底盘110和压盘130上设置与各螺纹孔一一相对的通孔,以由螺栓穿过各通孔并与螺纹孔螺接的方式进行压盘130和筒体120的固定连接。该主动件100能够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发动机能够带动该主动件100转动,例如,可在筒体120的内孔壁上设置花键槽,并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能够与花键槽配合的花键。
本实施例中,飞块400设置在底盘110和最靠近底盘110的离合片之间,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下述时将该离合片称为端部离合片330;当飞块400处于初始位置时,飞块400和压盘130未夹紧两者之间的各第一离合片310和第二离合片320,此时主动件100和从动件200分离;当主动件100达到一定的转速后,飞块40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底盘110的径向向外移动的同时,还具有沿筒体120轴向的移动,从而缩小飞块400和压盘130之间的距离,使飞块400和压盘130能够夹紧各第一离合片310和第二离合片320,此时,第一离合片310和第二离合片320能够传递扭矩,也即主动件100和从动件200之间将能够传递扭矩。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在底盘110正对离合组件300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导向槽111,各导向槽111环底盘110的轴线间隔布置;各飞块400一一对应的设于导向槽111内,并能够在导向槽111内沿底盘110的径向导向移动。
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槽111的底面112相对于底盘110的径向倾斜布置,且具体是:由底盘110的中心沿底盘11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导向槽111的底面向靠近压盘130的方向倾斜延伸,其中,底盘110的径向为图4中X向。同时,飞块400的底面与导向槽111的底面相平,飞块400的顶面与端部离合片330的盘面相平;由此,当飞块400沿底盘110的径向向外移动时,还会向压盘130靠近,从而能够与压盘130夹紧各第一离合片310和第二离合片320。
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飞块400包括安装架420和至少两个滚轴组件410,各滚轴组件410分别设于安装架420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各滚轴组件410分别包括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分别可转动的设于安装架420上,且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各第一滚轴411凸出安装架420的一侧,各第二滚轴412凸出安装架420的另一相对侧;且与各第一滚轴411相切的第一平面,相对于与各第二滚轴412相切的第二平面倾斜。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即图4中的X向,第二方向即图4中所示的Y向。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飞块400设置为上述结构,当飞块400安装在相应的导向槽111内后,安装架420上的各第一滚轴411与导向槽111的底面抵接,各第二滚轴412与端部离合片330的盘面抵接。由于各第一滚轴411和各第二滚轴412均是可转动的设于安装架420上,因此,第一滚轴411和导向槽111的底面之间、也即飞块400与底盘110之间,以及第二滚轴412和端部离合片330之间、也即飞块400和端部离合片330之间,均为滚动摩擦。
如果没有设置滚轴组件410,安装架420的底面将直接与导向槽111的底面接触,安装架420的顶面将直接与端部离合片330的盘面直接接触,此时,安装架420和底盘110之间,以及安装架420和端部离合片330之间均为滑动摩擦,飞块400的移动阻力较大。
本实施例的中,通过在飞块400和底盘110之间,以及飞块400和端部离合片330之间均形成滚动摩擦,能够大大的减小飞块400的移动阻力,而通过减小飞块400的移动阻力,使飞块400的移动阻力更多的来自于摩擦片的反作用力,能够使该自动离合器自动进行离合时所需要的转速更易控制,而且,相比于滑动摩擦,本实施例的飞块400通过滚动摩擦能够减少磨损速度,延长更换和维护周期。
在上述机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结构的飞块400,参考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架420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槽421,安装架420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槽422,各第二安装槽422与各第一安装槽421一一相对;各第一滚轴411和各第二滚轴412均为圆柱型金属体;各第一滚轴411一一对应的放置于各第一安装槽421内,各第二滚轴412一一对应的放置各第二安装槽422内。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各第一安装槽421与对应的各第二安装槽422连通,且第一滚轴411和相应的第二滚轴412相切;其中,第一滚轴411和对应的第二滚轴412相切,指的是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能够转动接触。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设置为相切,以飞块400沿图6中F向移动为例,此时,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受到的摩擦力参考图6所示,第一滚轴411受到的来自于导向槽111底面的摩擦力使第一滚轴411顺时针转动,而第二滚轴412受到的来自于端部离合片330的摩擦力使第二滚轴412逆时针转动;而第一滚轴411受到的来自于第二滚轴412的摩擦力也使第一滚轴411顺时针转动,同样,第二滚轴412受到的来自于第一滚轴411的摩擦力也使第二滚轴412逆时针转动,也即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之间的摩擦力具有相互促进其正向移动的作用。
也即使说,与将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分别独立转动相比,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设置成相切,能够进一步减小飞块400移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安装架420的设有各第一安装槽421的侧面与第一平面平行;安装架420的设有各第二安装槽422的侧面与第二平面平行,第一安装槽421位于安装架420内部的一侧呈半圆形,第二安装槽422位于安装架420内部的一侧呈半圆形。
在上述机构的基础上,飞块400的结构还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滚轴411包括第一转轴4112和第一轴体4111,第一轴体4111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转轴4112上;第二滚轴412包括第二转轴4122和第二轴体4121,第二轴体4121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二转轴4122上;贯穿第一安装槽4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长条孔423,第一转轴411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一长条孔423;贯穿第二安装槽42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长条孔424,第二转轴41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第二长条孔424。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长条孔423的长度方向及第二长条孔42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或者说,在将飞块400安装在相应的导向槽111内后,该第一长条孔423的长度方向和第二长条孔424的长度方向与筒体120的轴向平行。
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长条孔423和第二长条孔424,能够在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磨损后,使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沿第一长条孔423和第二长条孔424的方向自动进行补偿,保持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的相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在相应的转轴移动至长条孔的极限位置后仍凸出于安装架420。
在上述机构的基础上,飞块400的结构还可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架420的与第一滚轴411的轴向相交的两相对侧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球形的第一凹槽425,各侧的第一凹槽425的球心的连线与第一平面平行;飞块400还包括两个盖板430,两个盖板430一一对应的固设于安装架420的设有第一凹槽425的两侧上;且各盖板43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球形的第二凹槽431,且第二凹槽431贯穿盖板430,第二凹槽431与第一凹槽425一一相对,并能够扣合成球形孔,球形孔内安装有滚珠440,滚轴凸出盖板430的外侧面。
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架420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与该安装架420球铰的若干个滚珠440,且各侧的滚珠440的球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一平面平行;也即是说,在将飞块400安装在导向槽111内后,安装架420各侧的滚珠440的球心所在的直线与导向槽111的底面平行。
本实施例中,在导向槽111的与底盘110的径向平行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导向滑道,且该导向滑道的长度方向与导向槽111的底面平行;上述安装架420两侧的滚珠440能够分别在两侧的导向滑道内导向滑动,由于不影响理解,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示出该导向滑道。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的滚珠440和导向滑道,首先,与将导向槽111的宽度设置为稍大于飞块400的宽度,使导向槽111的两个侧壁和飞块400之间无摩擦力相比,导向槽111的宽度稍大于飞块400的宽度时,可能会导致飞块400倾斜而与导向槽111侧壁的磨损加剧;其次,与将导向槽111和飞块400设置为滑动摩擦相比,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飞块400和导向槽111的两侧壁之间形成滚动摩擦,能够进一步减小飞块400的移动阻力。
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滚轴组件410的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等径;沿第一方向,各滚轴组件410的第一滚轴411的直径依次减小,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滚轴,能够方便的实现本实施例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相对于设有导向槽111的一侧,底盘110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若干插装孔113,各插装孔113与各导向槽111一一对应;且沿底盘110的径向,插装孔113位于导向槽111的靠近底盘110中心的一侧;安装架420采用铁磁性材质,各插装孔113内分别固定插装有永磁块114。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盘110上设置上述的插装孔113,并在插装孔113内安装永磁块114,安装架420采用铁磁性材质制成,或者在安装架与永磁块114接近的一端设置铁磁性凸块,通过由永磁块114与安装架420或铁磁性凸块之间的磁吸力,使安装架420保持在低离心力作用下被吸附在导向槽111底部;首先,能够在主动件100处于较低转速时,保持飞块400位置的稳定,避免飞块400窜动而产生噪音;其次,采用该种方式,还能够通过调整永磁块114的磁力大小,调整飞块400向外移动所需要的离心力,且调整永磁块114的磁力大小相比于调整飞块400和底盘110之间的摩擦力更为可控。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从动件200套设在离合组件300外,从动件200由从动外筒体210和从动盘220组成,从动外筒体210和从动盘220可一体成型也可选择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更换不同高度的从动外筒体210,以适应更多片数的离合片,从动外筒体210和从动盘220采用螺栓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从动外筒体210为环形结构,设于离合组件300外,贯穿从动外筒体210内侧壁上下开设有若干个插槽,各插槽环绕从动件的轴线间隔设置;各第二离合片320的外周上设有若干插齿,各插齿能够一一对应的插装在插槽内。
上述的插槽和插齿可以采用方形结构,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圆弧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插槽为弧形凹槽,插齿为与弧形凹槽配合的弧形凸起;实验证明,圆弧形结构的咬合结构能够减少离合器内部的异响,即从动外筒体210与第二离合片320的摩擦异响。
为了进一步减少异响,可在部分插齿上套接一橡胶垫圈,以填充从动外筒体210与第二离合片320之间的可晃动间隙,即填充在插齿与插槽之间的间隙,减少异响。
通过上述插槽与插齿的结构,能够使各第二离合片320与从动件200同步转动;该从动件200与摩托车的变速箱的输入轴传动连接,以使该从动件200的转动能够带动变速箱的输入轴转动,从动件200和变速箱之间的传动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在从动件200的外周上设置同步齿,并通过同步带的方式带动变速箱的输入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合片310设内齿,筒体120外设外齿,二者齿纹咬合,第二离合片310设内孔,通过该内孔套接在筒体120外;为了使各第一离合片310和各第二离合片320能自动有效的及时分离,本实施例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离合片310之间设置环上述筒体120的轴线间隔设置若干弹簧,该弹簧穿过第二离合片320的中部内孔,两端支撑在上下两个第一离合片310的内齿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主动件的转速较低时,飞块被永磁块吸附在导向槽的底部,即靠近底盘的中轴线一侧,此时,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处于分散状态,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第一离合片随主动件转动,第二离合片不做转动;
当主动件的转速达到一定速度时,飞块受到的离心作用力增大,当达到某一值时,飞块会逃脱永磁块的吸附,以底盘中轴线为中心向外运动,由于导向槽底部为斜面,永磁块在向外运动的同时,会向离合组件靠近,并逐步挤压离合组件,使第一离合片和第二离合片被抵紧,此时,第二离合片会随第一离合片一起转动,进而,第二离合片带动从动件一起转动,实现主动件和从动件的结合;
随着转速的提高,飞块远离永磁块,这一过程中,飞块距离永磁块越远,受到的磁吸力就越小;这与弹簧式甩块形成鲜明对比,弹簧式甩块在甩块被甩出的过程中,弹簧被拉伸,回弹力会逐步增大;这一区别点,造就了本实施例的离合过程非常平顺,极大的减少了顿挫和缩短了离合时动力输出困难的时间,尤其在摩托车爬坡时,传统的自动离合器容易出现打滑,而本实施例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见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件(100)、从动件(200)、离合组件(300)和若干飞块(400);
所述离合组件(300)包括层叠且交替布置的若干个第一离合片(310)和第二离合片(320),各所述第一离合片(310)与所述主动件(100)传动连接,各所述第二离合片(320)与所述从动件(200)传动连接;
所述飞块(400)活动设于所述主动件(100)和所述离合组件(300)之间,且所述飞块(400)一面与所述主动件(100)抵接,所述飞块(400)另一面与所述离合组件(300)抵接;随所述主动件(100)转动,所述飞块(400)受离心力而向外移动,同时产生向所述离合组件(300)方向的挤压力,推动各所述第一离合片(310)和各所述第二离合片(320)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100)包括底盘(110)、筒体(120)和压盘(130);所述底盘(110)和所述压盘(130)分别固设在所述筒体(120)的两端;
所述离合组件(300)套设在所述筒体(120)上,所述飞块(400)设于所述底盘(110)和所述离合组件(300)之间,且所述飞块(400)为环所述筒体(120)的轴线间隔设置的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0)正对所述离合组件(300)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导向槽(111),各所述导向槽(111)环所述底盘(110)的轴线间隔布置,且所述导向槽(111)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离合组件(300)的端面倾斜设置;
各所述飞块(400)一一对应的设于所述导向槽(111)内,并能够在所述导向槽(111)内沿所述底盘(110)的径向导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设有所述导向槽(111)的一侧,所述底盘(110)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若干插装孔(113);
各所述插装孔(113)与各所述导向槽(111)一一对应,且沿所述底盘(110)的径向,所述插装孔(113)位于所述导向槽(111)的靠近所述底盘(110)中心的一侧上;
所述飞块(400)采用铁磁性材质,各所述插装孔(113)内分别插装有永磁块(11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块(400)包括安装架(420)和至少两个滚轴组件(410),各所述滚轴组件(410)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架(420)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各所述滚轴组件(410)分别包括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412),所述第一滚轴(411)和所述第二滚轴(412)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安装架(420)上,且所述第一滚轴(411)和所述第二滚轴(412)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各所述第一滚轴(411)凸出所述安装架(420)的一侧,各所述第二滚轴(412)凸出所述安装架(420)的另一相对侧;且与各所述第一滚轴(411)相切的第一平面,相对于与各所述第二滚轴(412)相切的第二平面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20)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槽(421),所述安装架(420)的另一相对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槽(422),各所述第二安装槽(422)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槽(421)一一相对且连通;
各所述第一滚轴(411)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一安装槽(421)内,各所述第二滚轴(412)一一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第二安装槽(422)内,所述第一滚轴(411)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滚轴(412)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滚轴(411)包括第一转轴(4112)和第一轴体(4111),所述第一轴体(4111)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4112)上;所述第二滚轴(412)包括第二转轴(4122)和第二轴体(4121),所述第二轴体(4121)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4122)上;
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4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长条孔(423),所述第一转轴(411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第一长条孔(423);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槽(42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长条孔(424),所述第二转轴(41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第二长条孔(4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20)的与所述第一滚轴(411)的轴向相交的两相对侧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球形的第一凹槽(425),各侧的所述第一凹槽(425)的球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
所述飞块(400)还包括两个盖板(430),两个所述盖板(430)一一对应的固设于所述安装架(420)的设有所述第一凹槽(425)的两侧上;且各所述盖板(430)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球形的第二凹槽(431),且所述第二凹槽(431)贯穿所述盖板(430),所述第二凹槽(431)与所述第一凹槽(425)一一相对,并能够扣合成球形孔,所述球形孔内安装有滚珠(440),所述滚轴凸出所述盖板(430)的外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200)包括从动外筒体(210)和从动盘(220),所述从动外筒体(210)和从动盘(220)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外筒体(210)为环形结构,设于所述离合组件(300)外,贯穿所述从动外筒体(210)内侧壁上下开设有若干个插槽,各所述插槽环绕所述从动件的轴线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离合片(320)的外周上设有若干插齿,各所述插齿能够一一对应的插装在所述插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吸式自动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弧形凹槽,所述插齿为与所述弧形凹槽配合的弧形凸起;
所述插齿外套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填充在所述插齿与所述插槽之间的间隙,以减少异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45513.3A CN114517812A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飞块和自动离合器及摩托车 |
CN2022102455133 | 2022-03-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40944U true CN219840944U (zh) | 2023-10-17 |
Family
ID=8159909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45513.3A Withdrawn CN114517812A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飞块和自动离合器及摩托车 |
CN202310107561.0A Pending CN116241574A (zh) | 2022-03-14 | 2023-02-14 | 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 |
CN202320200833.7U Active CN219840944U (zh) | 2022-03-14 | 2023-02-14 | 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45513.3A Withdrawn CN114517812A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飞块和自动离合器及摩托车 |
CN202310107561.0A Pending CN116241574A (zh) | 2022-03-14 | 2023-02-14 | 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14517812A (zh) |
-
2022
- 2022-03-14 CN CN202210245513.3A patent/CN11451781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3
- 2023-02-14 CN CN202310107561.0A patent/CN116241574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2-14 CN CN202320200833.7U patent/CN219840944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41574A (zh) | 2023-06-09 |
CN114517812A (zh) | 2022-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18186B (zh) | 用于自行车的飞轮轮毂 | |
CN203255336U (zh) | 一种自行车无级变速装置 | |
CN105253246B (zh) | 电动摩托车螺旋盘式摩擦传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 |
CN100516579C (zh) | 一种车用自动离合器 | |
WO2021110155A1 (zh) | 全机械式自适应自动变速器 | |
CN219840944U (zh) | 一种磁吸式自动离合器 | |
CN201858348U (zh) | 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速比控制装置 | |
CN107559396B (zh) | 一种消除活齿滑片啮合齿隙双向传动扭矩的机构 | |
CN201582336U (zh) | 气动分体式摩擦片离合器和制动器及相应传动系统 | |
CN108730497B (zh) | 一种消除活齿滑片啮合齿隙的机构及延长啮合齿寿命的设计方法 | |
CN206522381U (zh) | 一种电磁式中间轴制动器总成 | |
CN203979197U (zh) | 非摩擦式离合器 | |
CN201944205U (zh) | 具有超越离合特性的电磁控制换挡变速装置 | |
CN202016561U (zh) | 电磁控制超越离合换档变速装置 | |
CN112413082B (zh) | 一种电子限滑差速器及汽车 | |
CN205423798U (zh) | 内转子电机双锥形摩擦传动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 | |
CN209511040U (zh) | 电动汽车用电动滚轮式无级变速总成 | |
CN107461426B (zh) | 压盘压力双调式离合器 | |
CN100390434C (zh) | 弧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6523691B (zh) | 带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二档自动变速器 | |
CN201141406Y (zh) | 一种车用自动离合器的膜片 | |
CN201908970U (zh) | 一种集手动和电动于一体的机械式离合装置 | |
CN201181880Y (zh) | 电动黄油枪的动力装置 | |
CN206458751U (zh) | 电磁制动快速同步装置 | |
CN105114575B (zh) | 偏摆对锥盘式无级变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