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0497U - 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 Google Patents
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20497U CN219820497U CN202320476599.0U CN202320476599U CN219820497U CN 219820497 U CN219820497 U CN 219820497U CN 202320476599 U CN202320476599 U CN 202320476599U CN 219820497 U CN219820497 U CN 2198204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cylinder
- runner
- ho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343274 Dichrostachys spic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74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及相对设于分流板两侧的阀针套和热嘴,阀针穿设于阀针套和热嘴中,阀针背离热嘴的一端穿出阀针套并与气缸相连,所述气缸与分流板之间设有气缸垫,所述气缸垫套设于所述阀针套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外侧,所述阀针套和气缸垫上对应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沿径向贯穿阀针套和气缸垫,所述气缸垫抵接在缸体朝向分流板的一端上,所述活塞与阀针相连并可驱动地沿阀针的轴向往复运动以与所述阀针套相抵接或相分离。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阀针套中溢出的注塑液在靠近活塞的一端上积聚凝固,导致阀针无法关闭出液口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阀针式热流道进行注塑成型时,阀针与气缸的活塞相连接,通过控制气缸活塞的动作以控制阀针沿轴向运动,从而通过阀针控制出液口的开关。
通常而言,阀针是穿设在阀针套中的,阀针长时间的往复动作会使阀针套磨损,并导致分流板中的注塑液从阀针套中溢出来。由于注塑液通常都处在高速、高压的作业条件中,因此,溢出的注塑液会凝结在阀针套靠近活塞的一端上并越积越多。传统的阀针套结构中,通过阀针套与活塞的抵接限定阀针朝向出液口移动的极限位置,在活塞与阀针套靠近该活塞的一端相抵接时,与活塞相连接的阀针可以伸入出液口中以关闭出液口,随着阀针套靠近活塞的一端上凝结的注塑液越来越多,最终将导致阀针关闭出液口时到不了位,从而影响出液口的开关。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阀针套中溢出的注塑液在靠近活塞的一端上积聚凝固,导致阀针无法关闭出液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阀针套中溢出的注塑液在靠近活塞的一端上积聚凝固,导致阀针无法关闭出液口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中包括分流板及相对设于分流板两侧的阀针套和热嘴,阀针穿设于阀针套和热嘴中,阀针背离热嘴的一端穿出阀针套并与气缸相连,所述气缸与分流板之间设有气缸垫,所述气缸垫套设于所述阀针套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外侧,所述阀针套和气缸垫上对应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沿径向贯穿阀针套和气缸垫,所述气缸垫抵接在缸体朝向分流板的一端上,所述活塞与阀针相连并可驱动地沿阀针的轴向往复运动以与所述阀针套相抵接或相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缸垫朝向分流板的一面上设有容置槽,所述阀针套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并贯穿所述气缸垫,位于气缸垫上的所述溢流孔穿设在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阀针套上还套设有导套压帽,所述导套压帽位于分流板和气缸垫之间并与分流板相连接,所述导套压帽在所述阀针套轴向上与阀针套相抵接,以将所述阀针套固定于所述分流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阀针套具有沿其侧壁周向形成的凸缘,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凸缘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导套压帽抵接在所述凸缘背离安装槽底壁的一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缸还包括与所述缸体密封连接的杆侧端盖,所述杆侧端盖连接在所述缸体侧壁内侧靠近所述分流板的位置,所述杆侧端盖上设有可供活塞通过的导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气缸垫朝向所述气缸的一面上设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侧壁抵接在所述缸体朝向所述分流板的一端上,所述阀针套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端面位于避空槽内或与该避空槽的内底壁相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热嘴包括热嘴本体以及连接在热嘴本体一端上的嘴尖,所述热嘴本体未连接所述嘴尖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设于所述分流板上的热嘴定义了位于热嘴和分流板内的热流道,所述热流道分为位于分流板内的分流流道和位于热嘴内与分流流道相连通的注液流道,所述注液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出料口,所述热嘴本体定义了与分流流道相连的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嘴尖定义了所述第二流道和出料口,所述阀针由分流流道上的阀针口伸入所述分流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热嘴还包括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热嘴本体内侧的压帽,所述压帽沿热嘴本体的轴向与所述嘴尖相抵接以将所述嘴尖固定于所述热嘴本体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热嘴还包括隔热帽,所述隔热帽套设在所述嘴尖的尖端周面上并卡接在所述压帽和所述尖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分流板和气缸之间设置气缸垫,并将气缸垫套设于所述阀针套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外侧,并且,在阀针套和气缸垫上对应设置溢流孔,当高速、高压的注塑液通过阀针套向外泄露时会通过溢流孔溢出,从而不会导致溢出的注塑液在阀针套靠近活塞的一端积聚,解决了由于注塑液积聚导致阀针关闭不到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气缸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气缸去除活塞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热嘴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说明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1、分流板;11、安装槽;12、分流流道;121、阀针口;
2、阀针套;21、第一溢流孔;22、导套压帽;23、凸缘;
3、热嘴;31、热嘴本体、32、嘴尖;33、注液流道;311、第一流道;321、第二流道;322、出料口;34、压帽;35、隔热帽;
4、阀针;
5、气缸;51、缸体;52、活塞;53、杆侧端盖;531、导向孔;
6、气缸垫;61、容置槽;611、第二溢流孔;62、避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中通过阀针式热流道进行注塑成型时,阀针与气缸的活塞相连接,通过控制气缸活塞的动作以控制阀针沿其轴向运动,从而能够通过阀针控制出液口的开关。通常而言,阀针是穿设在阀针套中的,阀针长时间的往复动作会使阀针套磨损,并导致分流板中的注塑液从阀针套中溢出来。
由于注塑液通常都处在高速、高压的作业条件中,因此,溢出的注塑液会凝结在阀针套靠近活塞的一端上并越积越多。传统的阀针套结构中,通过阀针套与活塞的抵接限定阀针朝向出液口移动的极限位置,在活塞与阀针套上靠近该活塞的一端相抵接时,与活塞相连接的阀针可以伸入出液口中以关闭出液口,随着阀针套靠近活塞的一端上凝结的注塑液越来越多并凝固在一起,最终将导致阀针关闭出液口时到不了位,从而影响出液口的开关。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包括分流板1及相对设于分流板1两侧的阀针套2和热嘴3,阀针4穿设于阀针套2和热嘴3中,阀针4背离热嘴3的一端穿出阀针套2并与气缸5相连,所述气缸5与分流板1之间设有气缸垫6,所述气缸垫6套设于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外侧,所述阀针套2和气缸垫6上对应设有第一溢流孔21、第二溢流孔611,所述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沿径向分别贯穿阀针套2和气缸垫6,所述气缸垫6抵接在缸体51朝向分流板的一端上,所述活塞52与阀针4相连并可驱动地沿阀针的轴向往复运动以与所述阀针套2相抵接或相分离。
上述设置方式通过在分流板1和气缸5之间设置气缸垫6,并将气缸垫6套设于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外侧,并且,在阀针套2和气缸垫6上对应设置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当高速、高压的注塑液通过阀针套2向外泄露时会通过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溢出,从而不会导致溢出的注塑液在阀针套2靠近活塞的一端积聚,解决了由于注塑液积聚导致阀针关闭不到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阀针套2通常为管状体,因此,设置在阀针套2上的第一溢流孔21必然位于阀针套2的侧壁上以达到连通阀针套2内外的作用,而溢流611对应于第一溢流孔21设立,并且,所述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沿径向分别贯穿阀针套2和气缸垫6。这样设置可以确保阀针套2中的高压、高速注塑液可以从阀针套2侧壁上的第一溢流孔21中流出而不会流到阀针套2靠近活塞52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汇聚从阀针套2中泄露的注塑液,以便其通过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流出,如图2所示,可以在所述气缸垫6朝向分流板的一面上设有容置槽61,该容置槽61的开口是朝向分流板1设置的。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1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槽61的底壁上并贯穿所述气缸垫6,位于气缸垫6上的所述第二溢流孔611穿设在所述容置槽61的侧壁上。可以理解地,在注塑液通过阀针套2上的第一溢流孔21向外泄露时,会先汇集在容置槽61内部,然后通过容置槽61侧壁上的第二溢流孔611向外溢出。
由于容置槽61的底壁与侧壁位于相交的两个平面,位于侧壁上的第二溢流孔611将注塑液导出的过程中,注塑液不会再流到穿设在底壁上的阀针套2的一端的端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1的一端贯穿所述气缸垫后,所述活塞52伸缩的过程中能够与之抵接或分离。
为了方便地将阀针套2固定于分流板上,故在所述阀针套2上还套设有导套压帽22,所述导套压帽22位于分流板1和气缸垫6之间并与所述分流1相连接,导套压帽22与分流板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套压帽22在所述阀针套2轴向上与该阀针套2相抵,以通过导套压帽22将所述阀针套2固定于所述分流板1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在本实例中,所述阀针套2具有沿其侧壁周向形成的凸缘23,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凸缘23位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导套压帽22抵接在所述凸缘23背离安装槽11底壁的一侧上。通过导套压帽22与凸缘23的抵接能够实现将阀针套2固定在分流板上。
不难理解,由于凸缘23形成在阀针套2侧壁的周向上,当凸缘23设置在安装槽11内,则阀针套2连接在分流板1上的一端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槽11内并与安装槽11的底壁相抵接,从而进一步保证阀针套2安装于分流板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所述气缸5还包括与所述缸体51密封连接的杆侧端盖53,所述杆侧端盖53连接在所述缸体51侧壁内侧靠近所述分流板1的位置,所述杆侧端盖53上设有可供活塞通过的导向孔531。杆侧端盖53的设置,可以避免外部的异物进入到缸体51内部对活塞造成损坏。设置在杆侧端盖53上的导向孔531可以避免活塞52运动时沿其径向晃动,而导致与之相连的阀针4加剧对阀针套2的磨损。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如图2所示,所述气缸垫朝向所述气缸的一面上设有避空槽62,所述避空槽62的侧壁抵接在所述缸体51朝向所述分流板1的一端上,这样设置可以使避空槽62的侧壁在与缸体51抵接时能够具备比平面与缸体51相抵接时更大的弹性力,以便使分流板1能够更好的与热嘴3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1的一端端面位于避空槽62内或与该避空槽62的内底壁相齐平。这样设置可以确保活塞在伸缩的过程中能够抵接到阀针套2上该端的端面。
通常而言,如图1及图5所示,所述热嘴3包括热嘴本体31以及连接在热嘴本体一端上的嘴尖32,所述热嘴本体31未连接所述嘴尖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1相连接。
可以理解地,设于所述分流板1上的热嘴3形成了位于热嘴3和分流板内1的热流道,所述热流道分为位于分流板1内的分流流道12和位于热嘴内与分流流道12相连通的注液流道33,所述注液流道33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311、第二流道321和出料口322,所述热嘴本体31形成了与分流流道12相连的所述第一流道311,所述嘴尖32形成了所述第二流道321和出料口322,所述阀针4由分流流道12上的阀针口121伸入所述分流流道12、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嘴3还包括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热嘴本体内侧的压帽34,所述压帽34沿热嘴本体31的轴向与所述嘴尖32相抵接以将所述嘴尖32固定于所述热嘴本体31的内侧。压帽34通过螺纹连接与热嘴本体内侧,能够将嘴尖32固定于热嘴本体31上,并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热嘴2还包括隔热帽35,所述隔热帽35套设在所述嘴尖32的尖端周面上并卡接在所述压帽34和所述尖端之间。隔热帽35的设置可以隔断嘴尖32与模具的接触,减少热损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分流板1和气缸5之间设置气缸垫6,并将气缸垫6套设于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外侧,并且,在阀针套2和气缸垫6上对应设置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当高速、高压的注塑液通过阀针套2向外泄露时会通过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溢出,从而不会导致溢出的注塑液在阀针套2靠近活塞的一端积聚,解决了由于注塑液积聚导致阀针关闭不到位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板(1)及相对设于分流板(1)两侧的阀针套(2)和热嘴(3),阀针(4)穿设于阀针套(2)和热嘴(3)中,阀针(4)背离热嘴(3)的一端穿出阀针套(2)并与气缸(5)相连,所述气缸(5)与分流板(1)之间设有气缸垫(6),所述气缸垫(6)套设于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的一端外侧,所述阀针套(2)和气缸垫(6)上对应设有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所述第一溢流孔(21)和第二溢流孔(611)沿径向贯穿阀针套(2)和气缸垫(6),所述气缸垫(6)抵接在缸体(51)朝向分流板的一端上,活塞(52)与阀针(4)相连并可驱动地沿阀针的轴向往复运动以与所述阀针套(2)相抵接或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垫(6)朝向分流板的一面上设有容置槽(61),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容置槽(61)的底壁上并贯穿所述气缸垫(6),位于气缸垫(6)上的所述第二溢流孔(611)穿设在所述容置槽(6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套(2)上还套设有导套压帽(22),所述导套压帽(22)位于分流板(1)和气缸垫(6)之间并与分流板相连接,所述导套压帽(22)在所述阀针套(2)轴向上与阀针套(2)相抵接,以将所述阀针套(2)固定于所述分流板(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套(2)具有沿其侧壁周向形成的凸缘(23),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凸缘(23)位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导套压帽(22)抵接在所述凸缘(23)背离安装槽(11)底壁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5)还包括与所述缸体(51)密封连接的杆侧端盖(53),所述杆侧端盖(53)连接在所述缸体(51)侧壁内侧靠近所述分流板(1)的位置,所述杆侧端盖(53)上设有可供活塞通过的导向孔(5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垫朝向所述气缸的一面上设有避空槽(62),所述避空槽(62)的侧壁抵接在所述缸体(51)朝向所述分流板(1)的一端上,所述阀针套(2)突伸于分流板(1)的一端端面位于避空槽(62)内或与该避空槽(62)的内底壁相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3)包括热嘴本体(31)以及连接在热嘴本体一端上的嘴尖(32),所述热嘴本体(31)未连接所述嘴尖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1)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分流板(1)上的热嘴(3)形成了位于热嘴(3)和分流板(1)内的热流道,所述热流道分为位于分流板内的分流流道(12)和位于热嘴内与分流流道相连通的注液流道(33),所述注液流道(33)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流道(311)、第二流道(321)和出料口(322),所述热嘴本体(31)形成了与分流流道(12)相连的所述第一流道(311),所述嘴尖(32)形成了所述第二流道(321)和出料口(322),所述阀针(4)由分流流道(12)上的阀针口(121)伸入所述分流流道(12)、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3)还包括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热嘴本体内侧的压帽(34),所述压帽(34)沿热嘴本体(31)的轴向与所述嘴尖(32)相抵接以将所述嘴尖(32)固定于所述热嘴本体(31)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阀式热流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嘴(3)还包括隔热帽(35),所述隔热帽(35)套设在所述嘴尖(32)的尖端周面上并卡接在所述压帽(34)和所述尖端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6599.0U CN219820497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6599.0U CN219820497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20497U true CN219820497U (zh) | 2023-10-13 |
Family
ID=88275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76599.0U Active CN219820497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20497U (zh) |
-
2023
- 2023-03-14 CN CN202320476599.0U patent/CN2198204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30147C (zh) | 带有改进的针式关闭阀的密封装置的喷枪 | |
US7467941B2 (en) | Dual piston valve stem actuator | |
CN219820497U (zh) | 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 |
CN111347631A (zh) | 一种针阀热流道气缸系统以及针阀热流道 | |
CN116277771A (zh) | 针阀式热流道组件 | |
CN214111308U (zh) | 针阀式热流道系统 | |
CN107283754B (zh) | 用于注模装置的导套 | |
CN116971949A (zh) | 一种液体增压装置 | |
CN212352752U (zh) | 一种针阀热流道气缸系统以及针阀热流道 | |
CN211874588U (zh) | 一种活塞连续喷油振荡冷却装置 | |
CN208831192U (zh) | 一种活塞杆刮油装置 | |
CN210268796U (zh) | 一种活塞套微孔流量测量工装 | |
CN218000404U (zh) | 一种耐高压微小型流量阀 | |
CN208529591U (zh) | 针阀式防涎喷嘴 | |
CN220052683U (zh) | 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 |
CN216767615U (zh) | 汽车发动机燃油泵用推杆 | |
CA2542587A1 (en) | Easily removable valve pin bushing | |
CN220668542U (zh) | 用于驱动阀门动作的执行机构 | |
CN222437117U (zh) | 一种阀芯注塑的单向阀 | |
CN105351567A (zh) | 插板式三通分流阀 | |
CN219317171U (zh) | 一种超高压柱塞泵用柱塞杆 | |
CN221775153U (zh) | 驱动缸及热流道系统 | |
CN220792089U (zh) | 电子膨胀阀和热管理系统、车辆 | |
CN216406760U (zh) | 一种开采管路的防污染装置 | |
CN219034974U (zh) | 一种易安装的柴油汽车柱塞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