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0795U - 鼻胆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鼻胆引流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00795U CN219700795U CN202320388939.4U CN202320388939U CN219700795U CN 219700795 U CN219700795 U CN 219700795U CN 202320388939 U CN202320388939 U CN 202320388939U CN 219700795 U CN219700795 U CN 2197007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tube
- lock
- tube
- nasobiliary
- insertion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198 duodenum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0941 bi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013 bile duc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438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59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35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胆引流管,鼻胆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锁扣以及牵拉件。鼻胆引流管分为两段式,即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在使用时,第一引流管的一部分例如置入胆道内,后面一部分例如设置在十二指肠内,第二引流管顺着上消化道从鼻腔引出,此时可以将胆汁从体内引流至体外,若干天后,当需要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内时,拉动牵拉件,牵拉件带动锁扣向体外方向运动,此时锁扣分别从第二引流管与第一引流管中脱离,第二引流管与第一引流管相互分开,将第二引流管及牵拉件缓慢拉出上消化道即可,第一引流管仍然留置在体内,此时胆汁可以引流至十二指肠内。如此可见,无需二次手术,能够便于手术操作,降低成本与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鼻胆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鼻胆引流管均是不可分离的,一体式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想将胆管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或者实现胆管多支架引流,需要再次行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重新放置内引流管(又称为内引流支架),或者进镜后使用“张氏剪刀”将鼻胆引流管修剪成内引流管。需要再次遭受内镜操作不适及手术风险,且费用较高,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鼻胆引流管,它能够便于操作,降低成本与手术风险。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鼻胆引流管,所述鼻胆引流管包括:
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锁扣以及牵拉件,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一端通过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二引流管可分离式连接;所述牵拉件与所述锁扣相连,所述牵拉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引流管中,并通过所述第二引流管向外引出;当所述牵拉件拉动所述锁扣时,所述锁扣从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中脱离,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相互分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鼻胆引流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引流管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锁扣可分离式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互套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插入段与第一对接段,所述第一插入段伸入到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所述第一插入段的外壁上以及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内壁上各自设有第一倒刺并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插入段与第二对接段,所述第二插入段伸入到所述第二引流管内部,所述第二插入段的外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引流管内壁上各自设有第二倒刺并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段与所述第一对接段相互套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卡孔,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与所述卡孔位置相应的通孔;所述锁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且所述锁扣包括卡持头,所述卡持头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于所述卡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卡持头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别与所述卡孔、所述通孔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头为两个,所述锁扣包括V形主体,两个所述卡持头分别对应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以及所述锁扣均为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二引流管相互套设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设有卡孔,所述第二引流管设有与所述卡孔位置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锁扣位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部,且所述锁扣包括卡持头,所述卡持头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于所述卡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件包括牵拉绳、牵拉丝、牵拉链、牵拉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上述的鼻胆引流管,分为两段式,即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在使用时,第一引流管的一部分例如置入胆道内,后面一部分例如设置在十二指肠内,第二引流管顺着上消化道从鼻腔引出,此时可以将胆汁从体内引流至体外,若干天后,当需要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内时,拉动牵拉件,牵拉件带动锁扣向体外方向运动,此时锁扣分别从第二引流管与第一引流管中脱离,第二引流管与第一引流管相互分开,将第二引流管及牵拉件缓慢拉出上消化道即可,第一引流管仍然留置在体内,此时胆汁可以引流至十二指肠内。如此可见,无需二次手术,能够便于手术操作,降低成本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鼻胆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0、第一引流管;20、第二引流管;30、锁扣;31、卡持头;32、主体;40、牵拉件;50、第一连接件;51、第一插入段;52、第一对接段;53、第一倒刺;54、卡孔;60、第二连接件;61、第二插入段;62、第二对接段;63、第二倒刺;6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与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鼻胆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鼻胆引流管,鼻胆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10、第二引流管20、锁扣30以及牵拉件40。第一引流管10的一端通过锁扣30与第二引流管20可分离式连接。牵拉件40与锁扣30相连,牵拉件40穿设于第二引流管20中,并通过第二引流管20向外引出。当牵拉件40拉动锁扣30时,锁扣30从第二引流管20与第一引流管10中脱离,第二引流管20与第一引流管10相互分开。
上述的鼻胆引流管,分为两段式,即第一引流管10与第二引流管20,在使用时,第一引流管10的一部分例如置入胆道内,后面一部分例如设置在十二指肠内,第二引流管20顺着上消化道从鼻腔引出,此时可以将胆汁从体内引流至体外,若干天后,当需要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内时,拉动牵拉件40,牵拉件40带动锁扣30向体外方向运动,此时锁扣30分别从第二引流管20与第一引流管10中脱离,第二引流管20与第一引流管10相互分开,将第二引流管20及牵拉件40缓慢拉出上消化道即可,第一引流管10仍然留置在体内,此时胆汁可以引流至十二指肠内。如此可见,无需二次手术,能够便于手术操作,降低成本与手术风险。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鼻胆引流管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引流管10一端的第一连接件50以及连接于第二引流管20一端的第二连接件60。第一连接件50与第二连接件60通过锁扣30可分离式连接。如此,当拉动牵拉件40,牵拉件40带动锁扣30向体外方向运动,此时锁扣30分别从第一连接件50与第二连接件60中脱离,使得第一连接件50与第二连接件60相互分开,从而第二引流管20与第一引流管10相互分开。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0为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件60为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套接连接。如此,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套接连接后,能实现第一引流管10与第二引流管20相互组合在一起,同时对接部位的密封性得到保障。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插入段51与第一对接段52。第一插入段51伸入到第一引流管10内部,第一插入段51的外壁上以及第一引流管10的内壁上各自设有第一倒刺53并相互连接。此外,第二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插入段61与第二对接段62。第二插入段61伸入到第二引流管20内部,第二插入段61的外壁上以及第二引流管20内壁上各自设有第二倒刺63并相互连接。第二对接段62与第一对接段52相互套接连接。如此,第一连接管通过第一插入段51插入到第一引流管10的方式与第一引流管10相连,第一插入段51外壁上的第一倒刺53与第一引流管10内壁上的第一倒刺53相互连接固定,便于组装,组装后连接稳固。同样地,第二连接管通过第二插入段61插入到第二引流管20的方式与第二引流管20相连,第二插入段61外壁上的第二倒刺63与第二引流管20内壁上的第二倒刺63相互连接固定,便于组装,组装后连接稳固。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上设有卡孔54,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与卡孔54位置相应的通孔64。锁扣30位于第二连接管的内部,且锁扣30包括卡持头31,卡持头31穿过通孔64并卡设于卡孔54中。如此,当卡持头31穿过通孔64并卡设于卡孔54中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连接固定,实现第一引流管10与第二引流管20相连;当牵拉件40拉动锁扣30时,能使得卡持头31从卡孔54中脱离出来,这样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分开。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卡孔5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通孔6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卡持头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别与卡孔54、通孔64对应设置。如此,当至少两个卡持头31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64并卡设于相对应的卡孔54中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稳固,实现第一引流管10与第二引流管20连接稳固。此外,牵拉件40对锁扣30施加的拉力足够大时,才能实现至少两个卡持头31分别从对应的卡孔54中脱离,防止锁扣30轻易解锁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持头31为两个,锁扣30包括V形主体32,两个卡持头31分别对应设于主体32的两端。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锁扣30均为弹性件。如此,第一引流管10、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二引流管20相互组装过程中,受力能相应弹性变形,使得便于组装在一起,防止硬度过大时受到损伤;此外,牵拉件40拉动锁扣30的过程中,拉力到预设值时能相应解锁。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管10与第二引流管20相互套设连接,第一引流管10设有卡孔54,第二引流管20设有与卡孔54位置相互对应的通孔64,锁扣30位于第二引流管20的内部,且锁扣30包括卡持头31,卡持头31穿过通孔64并卡设于卡孔54中。如此,当卡持头31穿过通孔64并卡设于卡孔54中时,实现第一引流管10与第二引流管20相互连接固定;当牵拉件40拉动锁扣30时,能使得卡持头31从卡孔54中脱离出来,这样第一引流管10与第二引流管20相互分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牵拉件40包括但不限于为牵拉绳、牵拉丝、牵拉链、牵拉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倒刺53”可以为“第一连接管的一部分”,即“第一倒刺53”与“第一连接管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第一连接管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倒刺5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第一连接管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倒刺63”可以为“第二连接管的一部分”,即“第二倒刺63”与“第二连接管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第二连接管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二倒刺6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第二连接管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胆引流管包括:
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锁扣以及牵拉件,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一端通过所述锁扣与所述第二引流管可分离式连接;所述牵拉件与所述锁扣相连,所述牵拉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引流管中,并通过所述第二引流管向外引出;当所述牵拉件拉动所述锁扣时,所述锁扣从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中脱离,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相互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胆引流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引流管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锁扣可分离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互套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插入段与第一对接段,所述第一插入段伸入到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所述第一插入段的外壁上以及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内壁上各自设有第一倒刺并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插入段与第二对接段,所述第二插入段伸入到所述第二引流管内部,所述第二插入段的外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引流管内壁上各自设有第二倒刺并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对接段与所述第一对接段相互套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卡孔,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与所述卡孔位置相应的通孔;所述锁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且所述锁扣包括卡持头,所述卡持头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于所述卡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卡持头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分别与所述卡孔、所述通孔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头为两个,所述锁扣包括V形主体,两个所述卡持头分别对应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以及所述锁扣均为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二引流管相互套设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设有卡孔,所述第二引流管设有与所述卡孔位置相互对应的通孔,所述锁扣位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部,且所述锁扣包括卡持头,所述卡持头穿过所述通孔并卡设于所述卡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鼻胆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包括牵拉绳、牵拉丝、牵拉链、牵拉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88939.4U CN219700795U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鼻胆引流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88939.4U CN219700795U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鼻胆引流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00795U true CN219700795U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8003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88939.4U Active CN219700795U (zh) | 2023-03-06 | 2023-03-06 | 鼻胆引流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00795U (zh) |
-
2023
- 2023-03-06 CN CN202320388939.4U patent/CN2197007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15636B1 (ko) | 프로파일 리드-인을 갖는 유체 커넥터 래치 | |
CN102753878B (zh) | 阳性卡口连接器 | |
EP2790750B1 (en) | Channel separ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 |
US8997746B2 (en) | Medical device tube having a flange with opposing support ears for improved alignment and retention of an inner cannula in an outer cannula | |
CN216724501U (zh) | 内窥镜拉线轮、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 |
CN219700795U (zh) | 鼻胆引流管 | |
CN211068673U (zh) | 一种双通道双j管 | |
CN109690877A (zh) | 具有触头壳体、外部壳体和固定元件的用于电插头型连接器的组件和插头型连接器 | |
CN208694252U (zh) | 玩具轨道系统及玩具轨道结构 | |
CN106175732B (zh) | 一种血压计袖带快速拆装用转接板 | |
CN115998223A (zh) | 一种内窥镜插入部用连接器及插入部的固定结构 | |
US20120237169A1 (en) | Optical Wave Guide Coupling | |
CN221308913U (zh) | 一种一体式肠胃管 | |
CN208974893U (zh) | 管接头及气管插管连接结构 | |
CN221731777U (zh) | 泌尿系统用导管 | |
CN221805919U (zh) | 一种双孔电缆快速连接器 | |
CN222237619U (zh) | 一种一次性内窥镜操作部 | |
CN217488618U (zh) | 一种气管镜替代内科胸腔镜辅助装置 | |
CN219250101U (zh) | 一种内窥镜插入机构及内窥镜 | |
CN218607709U (zh) | 一种防止尿液返流的导尿管 | |
CN211273029U (zh) | 一种防刮碰胆道引流管 | |
CN217066437U (zh) | 活检针壳体及活检针 | |
CN222018295U (zh) | 内窥镜及其操作手柄、手柄壳体 | |
CN110260054A (zh) | 一种折叠式管夹 | |
CN214181384U (zh) | 一种心血管内科吸氧用鼻塞固定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