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678201U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8201U
CN219678201U CN202222407579.6U CN202222407579U CN219678201U CN 219678201 U CN219678201 U CN 219678201U CN 202222407579 U CN202222407579 U CN 202222407579U CN 219678201 U CN219678201 U CN 219678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main body
movable plate
charging unit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075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朗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4075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8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8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8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和设于主体的活动充电组件,活动充电组件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皆能伸出主体外以供电子设备充电,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还能缩回所述主体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避免了多台无线充电设备或充电线存放麻烦的问题。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存在至少一个无线充电单元能够伸出主体外和缩回主体内,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来选择性的让能够伸缩的无线充电单元工作,可以确保在不使用时减小装置体积,方便进行收纳。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利用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原理对智能手机、智能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电子设备充电,无线充电装置与这些电子设备之间无需连接充电线即可完成充电过程,消除了充电线需要收纳整理的麻烦,实现了电子设备充电的即放即充的优势。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充电装置只能对一个电子设备充电,不能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充电,并且无线充电装置尺寸过大。
参考对比专利1,对比专利1的公开号为CN212850621U、公开日为2021年3月30日,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可作为现有技术。对比专利1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动手机支架,参考说明书第【0022-0023】段,无线充电线圈内置于壳体内,左夹臂和右夹臂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齿轮转动时,齿轮通过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带动左夹臂和右夹臂靠近和远离,从而确保手机能够被夹持于左夹臂与右夹臂之间以及从两个夹臂能够脱离。由此可见,对比专利1的无线充电线圈内置于壳体内并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够给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充电,对比专利1并不能够给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充电。
参考对比专利2,对比专利2的公开号为CN208571654U、公开日为2019年3月1日,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可作为现有技术。对比专利2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也是通过两个夹臂夹持手机,对比专利2记载的无线充电线圈固定于壳体上,对比专利2并不能够给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充电。
根据检索到的以上对比专利,不难发现,在传统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无线充电线圈基本是保持相对固定不动的,且仅仅只能配合夹臂在夹持手机的前提下完成对单个手机的无线充电,不能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同时完成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无线充电装置只能对一个电子设备充电,不能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充电,且无线充电装置尺寸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活动充电组件,所述活动充电组件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皆能伸出主体外以供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还能缩回所述主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同时朝不同方向运动并伸出至所述主体外,以供电子设备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的运动方向相互平行且运动方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包括第一活动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活动板具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包括第二活动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朝不同方向运动,以同时伸出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板背向所述第一线圈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板过度伸出所述主体;所述第二活动板背向所述第二线圈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活动板过度伸出所述主体;
当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伸出所述主体外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同时与所述驱动齿轮接触并相互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相互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孔;所述驱动齿轮沿所述驱动齿轮的轴向穿设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承载面和侧周面,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邻近所述承载面的固定充电组件,所述固定充电组件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三无线充电单元用于在电子设备安装于承载面时为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能由所述侧周面伸出至所述主体外并能由所述侧周面缩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底端面,所述底端面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在接触支撑面时使所述底端面与所述支撑面间隔形成悬空区域;所述底端面设有内凹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的槽壁设有使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接入外接电源的充电接口,导线能顺着所述悬空区域和所述引线槽插接所述充电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提手组件,所述提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灯条,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至少一者透光且对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提手组件能够与所述主体围合形成握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设置有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能够显示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中的至少一者设置耳机固定孔,所述耳机固定孔用于供无线耳机安装,以完成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的活动充电组件和固定充电组件,所述活动充电组件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能够伸出至所述主体外以供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固定充电组件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三无线充电单元也能供电子设备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承载面和侧周面,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包括第一活动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活动板具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条线性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线圈由所述侧周面伸出至所述主体外或者由所述侧周面缩回;所述固定充电组件邻近所述承载面,所述固定充电组件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三无线充电单元用于在电子设备安装于承载面时为电子设备充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底端面,所述底端面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在接触支撑面时使所述底端面与所述支撑面间隔形成悬空区域;所述底端面设有内凹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的槽壁设有使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接入外接电源的充电接口,导线能顺着所述悬空区域和所述引线槽插接所述充电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提手组件,所述提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灯条,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至少一者透光且对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提手组件能够与所述主体围合形成握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设置有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能够显示时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由于设置有至少两个充电位,所以无线充电装置能够供至少两个电子设备同时完成无线充电,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避免了多台电子设备需要单独通过多台无线充电设备完成充电,或者避免了多台电子设备需要通过多根充电线完成充电。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避免了多台无线充电设备或充电线存放麻烦的问题。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存在至少一个无线充电单元能够伸出主体外和缩回主体内,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来选择性的让能够伸缩的无线充电单元工作,可以确保在不使用时减小装置体积,方便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无线充电装置伸出主体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无线充电装置缩回主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无线充电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主体的底端面所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主体的部分结构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主体的部分结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充电装置;2、主体;21、承载面;22、底端面;23、侧周面;24、支撑台;25、引线槽;26、充电接口;27、连接孔;3、充电器件;4、驱动器;41、驱动电机;42、驱动齿轮;5、提手组件;51、第一壳体;511、连接轴;52、第二壳体;53、灯条;531、柔性灯板;532、LED灯;54、安装腔;100、活动充电组件;110、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1、第一活动板;1111、第一避让孔;1101、第一端盖;112、第一线圈;113、第一齿条;114、第一挡板;120、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1、第二活动板;1211、第二避让孔;1201、第二端盖;1202、耳机固定孔;122、第二线圈;123、第二齿条;124、第二挡板;200、固定充电组件;210、支撑板;220、第三线圈;300、显示界面;310、保护膜;400、控制按键;5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1,该无线充电装置1包括主体2和充电器件3,充电器件3设置于主体2,充电器件3用于对放置在主体2上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定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等。
为了实现充电器件3对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充电器件3设置有充电线圈,电子设备设置有与该充电线圈匹配的感应线圈。当电子设备的感应线圈与充电器件3的充电线圈靠近时,感应线圈内产生感应电流即完成充电。
充电器件3包括活动充电组件100和固定充电组件200中的至少一种。所谓活动充电组件100,即意味着活动充电组件100内的充电线圈可相对于主体2移动,所谓固定充电组件100,即意味着固定组件200内的充电线圈不可相对于主体2移动。图1和图2示意了主体2具有相对的承载面21和底端面22、以及设置于承载面21与底端面22之间的侧周面23,活动充电组件100能够由侧周面23伸出于主体2和缩回于主体2,伸出于主体2外的活动充电组件100能够对电子设备充电。固定充电组件200邻近承载面21设置,固定充电组件200用于在电子设备安装于承载面21时为电子设备充电。其中,活动充电组件100和固定充电组件200能够同时对不同的电子设备完成充电。
活动充电组件100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皆能够伸出主体2以供电子设备完成充电,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还能够缩回至主体2内。图1示意了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皆能够由侧周面23伸出至主体2外,图2示意了还能由侧周面23缩回至主体2内。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还能够由主体2的其它方位伸出和缩回,例如由承载面21伸出和缩回。另外,为节省成本,活动充电组件100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无线充电单元。
参考图2至图6,无线充电装置1还包括驱动器4,驱动器4能够带动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同时朝不同方向运动并伸出至主体2外,以供电子设备完成充电。同时,驱动器4还能够带动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同时朝不同方向运动并回缩至主体2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的运动方向相互平行且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的运动方向还可以是呈夹角设置,例如倾斜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器4非必要可以不用设置,此时可以人为手动驱动。
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包括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一线圈112,第一线圈112设置于第一活动板111的端部。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1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端盖1101,第一端盖1101将第一线圈112盖合于第一活动板111端部,第一端盖1101与第一活动板111可以但不限定为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活动板111具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113。
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包括第二活动板121和第二线圈122,第二线圈122设置于第二活动板112的端部。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板12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端盖1201,第二端盖1201将第二线圈122盖合于第二活动板121端部,第二端盖1201与第二活动板121可以但不限定为卡扣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第二活动板121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123。驱动器4包括驱动电机41和驱动齿轮42,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轮42连接,驱动齿轮42同时与第一齿条113和第二齿条123啮合,驱动电机41能够正转和反转并通过驱动齿轮42同时带动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21朝不同方向运动,以同时将第一线圈112和第二线圈122伸出至主体2外,或者同时将第一线圈112和第二线圈122缩回至主体2内。
第一无线充电单元110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12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耳机固定孔1202,耳机固定孔1202用于供无线耳机安装,以完成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本实施例的耳机固定孔1202设置于第二端盖1201的外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111背向第一线圈11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板114,第一挡板114用于限制第一活动板111过度伸出主体2。第二活动板121背向第二线圈12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板124,第二挡板124用于限制第二活动板121过度伸出主体2。当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21伸出主体外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24同时与驱动齿轮42接触并相互抵持。当驱动齿轮42周向一圈的齿数固定不变时,这可以通过将第一齿条113和第二齿条123的长度设置为相等来实现。当驱动齿轮42包括两段齿数不同的齿轮段且两段齿数不同的齿轮段分别与第一齿条113和第二齿条123啮合,此时可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齿条113和第二齿条123的长度来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板111与第二活动板121堆叠设置,堆叠设置的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21可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第一活动板111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1111,第一齿条113设置于第一避让孔1111。第二活动板121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避让孔1211,第二齿条123设置于第二避让孔1211,驱动齿轮42沿驱动齿轮42的轴向穿设于第一避让孔1111和第二避让孔1211。基于第一避让孔1111和第二避让孔1211的结构设计,驱动齿轮42能够被稳定地限位于第一避让孔1111和第二避让孔1211内,特别是对于第一活动板111与第二活动板121相互叠设的实施例而言,驱动齿轮42的接触面积增加,驱动齿轮42在被驱动电机41带动时,驱动齿轮42不会因振动而出现位置偏离,位置偏离的驱动齿轮42极有可能与第一齿条113和第二齿条123啮合不稳或者无法啮合,导致第一活动板111和第二活动板121无法伸出主体2外,或者无法缩回至主体2内。
固定充电组件200包括支撑板210和第三无线充电单元,第三无线充电单元内集成有第三线圈220,支撑板210用于将第三线圈220固定于承载面21的内侧,从而第三线圈220能够完成对承载面21上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1中,由于设置有至少两个充电位,所以无线充电装置1能够供至少两个电子设备同时完成无线充电,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避免了多台电子设备需要单独通过多台无线充电设备完成充电,或者避免了多台电子设备需要通过多根充电线完成充电。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避免了多台无线充电设备或充电线存放麻烦的问题。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存在至少一个无线充电单元能够伸出主体2外和缩回主体2内,从而用户能够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来选择性地伸出和缩回无线充电单元,确保在不使用时减小装置体积,方便进行收纳。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主体2具有底端面22,底端面22设有支撑台24,支撑台24可以采用橡胶材质,以增大支撑台24与支撑面(例如桌面或者地面)的接触摩擦力,支撑台24用于在接触支撑面时使底端面22与支撑面间隔形成悬空区域。图7示意了支撑台2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台24设于底端面22的四角,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台24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者其它数量。底端面22设有内凹的引线槽25,引线槽25的槽壁设有使无线充电装置1接入外接电源的充电接口26,充电接口可以但不限定为USB接口或者Type-c接口,导线能顺着悬空区域和引线槽25插接充电接口26。由于本实施例将充电接口26隐藏于主体的底端面22,可以增加主体2外观的协调感,并且在此基础上,导线不会出现弯折或者缠绕,便于引线。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8,无线充电装置1包括提手组件5,提手组件5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和灯条53,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2至少一者透光且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2对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54,灯条53安装于安装腔54。第一壳体51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主体2转动连接,以使提手组件5能够与主体2围合形成供人手握持的握持通道。图8示意了第一壳体5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轴511,连接轴511转动连接于主体2的连接孔27。基于提手组件5还能够通过灯条53完成照明,所以在某些使用场景中,提手组件5还能够作为台灯来使用,提手组件5实现了一物多用的功效。需要说明的是,灯条53包括柔性灯板531和设置于柔性灯板531的LED灯532.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8和图9,主体2设置有显示界面300,显示界面300能够显示时间,显示界面300的外表面可以覆盖一张透明的保护膜310。
主体2还设置有控制按键400以及与控制按键连接的电路板500,控制按键400可以包括多个子按键,多个子按键可分别用于控制驱动电机41的转动、灯条53的发光、显示界面300的显示、以及整个装置的开机和关机。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活动充电组件,所述活动充电组件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第二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皆能伸出主体外以供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还能缩回所述主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同时朝不同方向运动并伸出至所述主体外,以供电子设备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的运动方向相互平行且运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包括第一活动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活动板具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包括第二活动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朝不同方向运动,以同时伸出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背向所述第一线圈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动板过度伸出所述主体;所述第二活动板背向所述第二线圈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活动板过度伸出所述主体;
当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伸出所述主体外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同时与所述驱动齿轮接触并相互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板相互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板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活动板设置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避让孔;所述驱动齿轮沿所述驱动齿轮的轴向穿设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承载面和侧周面,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邻近所述承载面的固定充电组件,所述固定充电组件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三无线充电单元用于在电子设备安装于承载面时为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能由所述侧周面伸出至所述主体外并能由所述侧周面缩回;及/或,
所述主体具有底端面,所述底端面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在接触支撑面时使所述底端面与所述支撑面间隔形成悬空区域;所述底端面设有内凹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的槽壁设有使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接入外接电源的充电接口,导线能顺着所述悬空区域和所述引线槽插接所述充电接口;及/或,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提手组件,所述提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灯条,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至少一者透光且对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提手组件能够与所述主体围合形成握持通道;及/或,
所述主体设置有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能够显示时间;及/或,
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单元中的至少一者设置耳机固定孔,所述耳机固定孔用于供无线耳机安装,以完成无线耳机的无线充电。
8.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的活动充电组件和固定充电组件,所述活动充电组件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能够伸出至所述主体外以供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固定充电组件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三无线充电单元也能供电子设备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承载面和侧周面,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单元包括第一活动板和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一活动板具有沿其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所述驱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条线性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线圈由所述侧周面伸出至所述主体外或者由所述侧周面缩回;所述固定充电组件邻近所述承载面,所述固定充电组件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第三无线充电单元用于在电子设备安装于承载面时为电子设备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底端面,所述底端面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在接触支撑面时使所述底端面与所述支撑面间隔形成悬空区域;所述底端面设有内凹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的槽壁设有使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接入外接电源的充电接口,导线能顺着所述悬空区域和所述引线槽插接所述充电接口;及/或,
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提手组件,所述提手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灯条,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至少一者透光且对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灯条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壳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提手组件能够与所述主体围合形成握持通道;及/或,
所述主体设置有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能够显示时间。
CN202222407579.6U 2022-09-09 2022-09-09 无线充电装置 Active CN219678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7579.6U CN219678201U (zh) 2022-09-09 2022-09-09 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7579.6U CN219678201U (zh) 2022-09-09 2022-09-09 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8201U true CN219678201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3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07579.6U Active CN219678201U (zh) 2022-09-09 2022-09-09 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8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5263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9678201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10086904B (zh) 终端设备
CN208783040U (zh) 一种蓝牙耳机、电池盒组合
CN115296436A (zh) 无线充电装置
JP7138205B2 (ja) 車輪用の回転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自動車
CN214205007U (zh) 一种伸缩夹持式移动充电设备
CN112104941B (zh) 电子设备
CN212696056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7470039U (zh) 一种手机支架的手机固定结构
CN111555392B (zh) 充电盒
CN210246334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114598764A (zh) 电子设备
CN108200250B (zh) 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
CN114913771B (zh) 电子设备
CN221043195U (zh) 一种自发电式耳机仓
CN222706601U (zh) 一种带显示屏的耳机充电仓以及一种无线耳机
CN213661248U (zh) 一种线圈无线充电支架移动电源
CN209949183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手机夹持支架
CN222208356U (zh) 一种可放置手机的多功能风扇
CN220491232U (zh) 一种手持交互设备
CN218632702U (zh) 一种充电线伸缩装置及充电器
CN221669574U (zh) 一种解压式移动电源
CN215706036U (zh) 一种隐藏式车载磁吸无线充电支架
CN218385488U (zh) 柔性充电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