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659314U -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9314U
CN219659314U CN202223501799.1U CN202223501799U CN219659314U CN 219659314 U CN219659314 U CN 219659314U CN 202223501799 U CN202223501799 U CN 202223501799U CN 219659314 U CN219659314 U CN 219659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lamp body
charging
clamp
clamp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17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17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9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9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9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涉及线夹结构领域。该线夹结构包括第一夹体以及第二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一夹体连接,且第二夹体和第一夹体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多个过线孔的孔径不同。该线夹结构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能够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插满了充电线的情况下,该线夹结构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充电线,使得线束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多个过线孔的孔径不同,使得其能够固定不同规格的充电线。该线夹结构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夹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座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流充电插座,另一种为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国内许多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都使用了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与直流充电插座的区别在于多了一个慢充的交流充电口,交流充电口多了两根低压信号线和3根220V高压线(分别为火线、零线、地线)。多了5根线后,使得充电桩后部线束更加繁多,且当前许多车辆都未在后部做统一固定处理。
由于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的线束繁多。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容易在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导致线束磨损严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其能够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夹结构,其包括:
第一夹体;
第二夹体,所述第二夹体和所述第一夹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夹体和所述第一夹体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所述多个过线孔的孔径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体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限定出所述过线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适配。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体为长条块状结构,所有所述第一凹槽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过线孔为椭圆形和/或圆形。
可选地,所述线夹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夹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
可选地,所述线夹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夹体远离所述第二夹体的一侧连接,所述支架用于和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以及线夹结构,所述充电线和所述线夹结构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该线夹结构包括第一夹体以及第二夹体,第二夹体和第一夹体连接,且第二夹体和第一夹体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多个过线孔的孔径不同。该线夹结构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能够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插满了充电线的情况下,该线夹结构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充电线,使得线束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多个过线孔的孔径不同,使得其能够固定不同规格的充电线。该线夹结构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以及线夹结构,充电线和线夹结构配合。该线夹结构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能够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插满了充电线的情况下,该线夹结构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充电线,使得线束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多个过线孔的孔径不同,使得其能够固定不同规格的充电线。该线夹结构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夹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第一夹体;11-第一凹槽;12-第一连接孔;20-第二夹体;21-第二凹槽;22-第二连接孔;30-过线孔;40-紧固件;50-支架;100-线夹结构;200-充电线;300-充电插座;1000-充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目前我国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座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流充电插座,另一种为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国内许多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都使用了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与直流充电插座的区别在于多了一个慢充的交流充电口,交流充电口多了两根低压信号线和3根220V高压线(分别为火线、零线、地线)。多了5根线后,使得充电桩后部线束更加繁多,且当前许多车辆都未在后部做统一固定处理。
由于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的线束繁多。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容易在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导致线束磨损严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请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1000,该充电装置1000包括充电线200以及线夹结构100,充电线200和线夹结构100配合,充电线200通过线夹结构100进行固定。该充电装置1000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能够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可以理解地,该充电装置1000还包括充电插座300,充电线200的插头和充电插座300配合,从而实现充电的目的。
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固定充电线200,充电线200和线夹结构100配合的位置套设有波纹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充电线200的外部全部套设波纹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2-图4,该线夹结构100包括第一夹体10以及第二夹体20,第二夹体20和第一夹体10连接,且第二夹体20和第一夹体10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30,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的充电接口较多,因此与其连接的充电线束也较多,在充电线束和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连接后,充电线束容易在长时间的频繁使用过程中或者在外力震动作用下出现磨损严重的问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夹结构100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能够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30,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插满了充电线200的情况下,该线夹结构100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充电线200,使得线束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使得其能够固定不同规格的充电线200。该线夹结构100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由于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需要连接的低压信号线以及高压线的线束直径不同。该线夹结构100的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使得该线夹结构100能够对连接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中的不同线束直径的充电线200统一进行固定,不再需要其他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操作方便简单,省时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过线孔30的数量为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过线孔30的数量可以根据充电线200的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一夹体10设有第一凹槽11,第二夹体20设有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的位置和第二凹槽21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共同限定出过线孔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凹槽21的数量和第一凹槽11的数量适配。
具体地,第一夹体10为长条块状结构,所有第一凹槽11均设置于第一夹体10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10的长度为138mm,宽度为20mm,高度为20mm,其中,第一夹体10的三个第一凹槽11分别为半径为8.5mm的半圆孔,半径为6.5mm的半圆孔以及半径11mm、长度为50mm的长条孔。
可以理解地,第二夹体20的形状和第一夹体10的形状适配,第二凹槽21的形状也和第一凹槽11的形状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过线孔30为椭圆形和/或圆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三个过线孔30分别包括两个圆形孔和一个椭圆形孔。在其他实施例中,过线孔3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的充电线200的形状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多地,线夹结构100还包括紧固件40,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通过紧固件40可拆卸地连接。
具体地,第一夹体10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孔12,第二夹体2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孔22,紧固件40同时穿过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22,以连接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孔12均贯穿第一夹体10,且两个第一连接孔12分别设置于第一夹体10的两端。
其中,两个第一连接孔12分别为6.5mm的圆形孔以及长度10mm且半径为6.5mm的长条孔。
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孔22的数量和形状均与第一连接孔12的数量和形状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0为螺栓。
请继续参考图2,为了便于线夹结构100能够固定于车身,线夹结构100还包括支架50,支架50和第一夹体10远离第二夹体20的一侧连接,支架50用于和车身连接。
具体地,支架50通过螺栓和第一夹体10可拆卸地连接,支架50和车身焊接或者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以将线夹结构100固定于车身。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50呈L型。
更多地,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均可以采用酚醛塑料或者尼龙材料制作而成。
工作时,将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分别放置在充电线200的上方和下方,将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同时和充电线200外部的波纹管进行配合,使得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夹住波纹管,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进行固定,从而固定充电线20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夹结构100及充电装置1000的优点包括:
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的充电接口较多,因此与其连接的充电线束也较多,在充电线束和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连接后,充电线束容易在长时间的频繁使用过程中或者在外力震动作用下出现磨损严重的问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夹结构100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能够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30,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插满了充电线200的情况下,该线夹结构100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充电线200,使得线束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使得其能够固定不同规格的充电线200。该线夹结构100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夹结构100及充电装置1000,该线夹结构100包括第一夹体10以及第二夹体20,第二夹体20和第一夹体10连接,且第二夹体20和第一夹体10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30,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该线夹结构100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能够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30,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插满了充电线200的情况下,该线夹结构100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充电线200,使得线束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使得其能够固定不同规格的充电线200。该线夹结构100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该充电装置1000包括充电线200以及线夹结构100,充电线200和线夹结构100配合。该线夹结构100在使用时,由于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能够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30,在一体式交直流充电插座插满了充电线200的情况下,该线夹结构100能够同时固定多根充电线200,使得线束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使得其能够固定不同规格的充电线200。该线夹结构100较大程度的缓解车辆长时间跑动后对线束的磨损问题,降低安全隐患。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线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体(10);
第二夹体(20),所述第二夹体(20)和所述第一夹体(10)连接,且所述第二夹体(20)和所述第一夹体(10)共同限定出多个过线孔(30),所述多个过线孔(30)的孔径不同;
所述第一夹体(10)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夹体(20)设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11)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凹槽(2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21)共同限定出所述过线孔(30);
所述第一凹槽(11)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二凹槽(21)的数量和所述第一凹槽(11)的数量适配;
所述第一夹体(10)为长条块状结构,所有所述第一凹槽(11)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夹体(10)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30)为椭圆形和/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结构(100)还包括紧固件(40),所述第一夹体(10)和所述第二夹体(20)通过所述紧固件(40)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10)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孔(12),所述第二夹体(2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孔(22),所述紧固件(40)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2)和所述第二连接孔(22),以连接所述第一夹体(10)和所述第二夹体(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0)为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结构(100)还包括支架(50),所述支架(50)和所述第一夹体(10)远离所述第二夹体(20)的一侧连接,所述支架(50)用于和车身连接。
7.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线(200)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线夹结构(100),所述充电线(200)和所述线夹结构(100)配合。
CN202223501799.1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Active CN219659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1799.1U CN219659314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1799.1U CN219659314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9314U true CN219659314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1799.1U Active CN219659314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9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3889U (zh) 一种汽车管线夹安装结构
CN219659314U (zh) 一种线夹结构及充电装置
CN208111721U (zh) 防脱挂钩式接地线夹
CN102545091A (zh) 带电断接导线引线线夹装置
CN206947907U (zh) 一种螺栓型绝缘耐张线夹
CN205751809U (zh) 变压器配线通用装置d型
CN204991979U (zh) 一种变压器引线接头
CN207819368U (zh) 简易装卸式pvc弯头
CN100577551C (zh) 迷你型水平吊杆
CN205901248U (zh) 充电桩受力电缆接头
CN210822115U (zh) 一种线束固定装置
CN209592358U (zh) 导电线夹结构
CN219304404U (zh) 一种可实现电缆对接的智能电缆分接箱
CN215752255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线束
CN216836834U (zh) 固定装置、标准节、起重设备
CN21769241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明配管
CN218548803U (zh) 一种适配器的抗摇摆接头结构
CN221807461U (zh) 一种网络设备线束集线结构
CN221993535U (zh)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cd试验用的电流电压测试转换装置
CN209948626U (zh) 便于安装的铜铝线夹
CN220985300U (zh) 一种电力机车重联线缆防脱结构
CN208357665U (zh) 一种高压绝缘电缆折弯装置
CN217362428U (zh) 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强韧性mpp管
CN217379734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用施工架
CN221961540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wire clamp structure and charging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908

Pledgee: GUIZHOU CHANGJIANG AUTOMOBILE Co.,Ltd.

Pledgor: Jinhu new energy vehicle (Chengdu)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52000003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