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4946U - 一种牙套止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牙套止鼾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94946U CN219594946U CN202320343833.2U CN202320343833U CN219594946U CN 219594946 U CN219594946 U CN 219594946U CN 202320343833 U CN202320343833 U CN 202320343833U CN 219594946 U CN219594946 U CN 2195949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adjusting
- unit
- adjusting unit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牙套止鼾器,包括:上牙套、下牙套、止鼾调节机构和支撑座,止鼾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上牙套的外侧端面上,每个止鼾调节机构均包括固定单元、调节组件和滑动调节单元;支撑座设置在下牙套的外侧端面上,且所述支撑座的位置与滑动调节单元的位置相对应,当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时,支撑座的后端面与滑动调节单元的前端面相抵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调节机构调节支撑座与滑动调节单元的相对位置,从而来实现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距离,使呼吸道撑开,调节方式简单方便;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舒适度来调整上颌和下颌之间的距离,更利于长时间佩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牙套止鼾器。
背景技术
打鼾是指睡眠中因上呼吸道狭窄使悬雍垂(腭垂)发生振动而发出的鼾声。扁桃体肥大、舌部过大、过度饮酒等会引发打鼾。打鼾可导致白天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和工作能力下降等。打鼾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的打鼾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鼾声主要通过口腔发出,而口腔中常用的医学用品就有牙套,牙套早先主要用于牙齿矫正,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止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故而将止鼾与牙套相结合的产品应运而生,但是目前一些市场上的可用于止鼾的牙套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些现有的止鼾牙套佩戴后很难进行调节,还有一些产品按照患者口腔牙齿形态订制尺寸和形状,用户佩戴牙套后可能会对口腔造成不适,降低了用户的佩戴体验,也不利于长时间佩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止鼾牙套不方便进行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牙套止鼾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牙套止鼾器,包括:上牙套、下牙套、止鼾调节机构和支撑座,
所述止鼾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上牙套的外侧端面上,每个所述止鼾调节机构均包括固定单元、调节组件和滑动调节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设置在上牙套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的滑动调节单元通过调节组件与固定单元连接;
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下牙套的外侧端面上,且所述支撑座的位置与滑动调节单元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时,支撑座的后端面与滑动调节单元的前端面相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座和滑动调节单元均设置有相对倾斜的支撑面,当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时,所述支撑座后端面的倾斜面与滑动调节单元前端面的支撑面相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上导杆、下导杆和双旋向螺纹杆,所述上导杆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并与固定单元滑动连接,所述上导杆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并与固定单元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滑动连接;
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并与固定单元螺纹连接,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螺纹连接,在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中间部位开设有调节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止鼾调节机构和支撑座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单元和滑动调节单元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一种牙套止鼾器,包括:上牙套、下牙套、止鼾调节机构和支撑座,
所述止鼾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下牙套的外侧端面上,每个所述其止鼾调节机构均包括固定单元、调节组件和滑动调节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固定设置在下牙套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的滑动调节单元通过调节组件与固定单元连接;
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下牙套的外侧端面上,且所述支撑座的位置与滑动调节单元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时,支撑座的前端面与滑动调节单元的后端面相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座和滑动调节单元均设置有相对倾斜的支撑面,当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时,所述支撑座的倾斜面与滑动调节单元的支撑面相靠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上导杆、下导杆和双旋向螺纹杆,所述上导杆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并与固定单元滑动连接,所述上导杆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并与固定单元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滑动连接;
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并与固定单元螺纹连接,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螺纹连接,在所述双旋向螺纹杆的中间部位开设有调节孔。
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调节机构调节支撑座与滑动调节单元的相对位置,从而来实现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呼吸道撑开,防止患者打鼾,并且在需要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调节伸缩调节机构即可,调节方式简单方便;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舒适度来调整上颌和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降低了佩戴牙套后对口腔造成的不适,更利于长时间佩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牙套止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牙套止鼾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鼾调节机构和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牙套;2-下牙套;3-止鼾调节机构;32-调节组件;321-上导杆;322-下导杆;323-双旋向螺纹杆;4-支撑座。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牙套止鼾器,包括:上牙套1、下牙套2、止鼾调节机构3和支撑座4,其中止鼾调节机构3对称设置在上牙套1的外侧端面上,每个止鼾调节机构3均包括固定单元31、调节组件32和滑动调节单元33,其中固定单元固41定设置在上牙套1的外侧端面上,其中滑动调节单元33通过调节组件32与固定单元31连接;其中支撑座4设置在下牙套2的外侧端面上,且支撑座4的位置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支撑座4的后端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前端面相抵接。本申请通过伸缩调节机构3调节支撑座4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相对位置,从而来实现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呼吸道撑开,防止患者打鼾,并且在需要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只需调节伸缩调节机构3即可,调节方式简单方便;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舒适度来调整上颌和下颌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佩戴牙套后对口腔造成的不适,更利于长时间佩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座4和滑动调节单元33均设置有相对倾斜的支撑面,当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其中支撑座4后端面的倾斜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前端面的支撑面相抵接,本申请的撑座4的倾斜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支撑面相靠接的结构形式受力更均匀,从而增加了产品使用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组件32包括上导杆321、下导杆322和双旋向螺纹杆323,其中上导杆321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上导杆321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其中下导杆322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下导杆322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
其中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31并与固定单元31螺纹连接,双旋向螺纹杆323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螺纹连接,在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中间部位开设有调节孔,这种调节孔的设计,可以在需要调节时,通过杆件伸入调节孔中从而控制滑动调节单元33伸长或缩短,进而实现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鼾调节机构3和支撑座4均设置有两个,其中固定单元31和滑动调节单元33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这种透明结构更方便使用者操作,能够更清楚的知道调节的范围,同时也便于调节组件32的更换。
实施例
一种牙套止鼾器,包括:上牙套1、下牙套2、止鼾调节机构3和支撑座4,
其中止鼾调节机构3对称设置在下牙套1的外侧端面上,每个止鼾调节机构3均包括固定单元31、调节组件32和滑动调节单元33,其中固定单元固31定设置在下牙套1的外侧端面上,其中滑动调节单元33通过调节组件32与固定单元31连接;其中支撑座4设置在下牙套2的外侧端面上,且支撑座4的位置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位置相对应, 当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支撑座4的前端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后端面相抵接。本申请通过伸缩调节机构3调节支撑座4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相对位置,从而来实现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呼吸道撑开,防止患者打鼾,并且在需要调节上颌和下颌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调节伸缩调节机构3即可,调节方式简单方便;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舒适度来调整上颌和下颌之间的相对距离,降低了佩戴牙套后对口腔造成的不适,更利于长时间佩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座4和滑动调节单元33均设置有相对倾斜的支撑面,当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支撑座4前端面的倾斜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后端面的支撑面相靠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组件32包括上导杆321、下导杆322和双旋向螺纹杆323,上导杆321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其中上导杆321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其中下导杆322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下导杆322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
其中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内31并与固定单元31螺纹连接,双旋向螺纹杆323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螺纹连接,在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中间部位开设有调节孔。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牙套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1)、下牙套(2)、止鼾调节机构(3)和支撑座(4),
所述止鼾调节机构(3)对称设置在上牙套(1)的外侧端面上,每个所述止鼾调节机构(3)均包括固定单元(31)、调节组件(32)和滑动调节单元(33),所述固定单元(31)固定设置在上牙套(1)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的滑动调节单元(33)通过调节组件(32)与固定单元(31)连接;
所述支撑座(4)设置在下牙套(2)的外侧端面上,且所述支撑座(4)的位置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支撑座(4)的后端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前端面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套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和滑动调节单元(33)均设置有相对倾斜的支撑面,当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所述支撑座(4)后端面的倾斜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前端面的支撑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套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2)包括上导杆(321)、下导杆(322)和双旋向螺纹杆(323),所述上导杆(321)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所述上导杆(321)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322)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322)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
所述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螺纹连接,所述双旋向螺纹杆(323)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螺纹连接,在所述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中间部位开设有调节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套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鼾调节机构(3)和支撑座(4)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单元(31)和滑动调节单元(33)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5.一种牙套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1)、下牙套(2)、止鼾调节机构(3)和支撑座(4),
所述止鼾调节机构(3)对称设置在下牙套(2)的外侧端面上,每个所述其止鼾调节机构(3)均包括固定单元(31)、调节组件(32)和滑动调节单元(33),所述固定单元(31)固定设置在下牙套(2)的外侧端面上,所述的滑动调节单元(33)通过调节组件(32)与固定单元(31)连接;
所述支撑座(4)设置在下牙套(2)的外侧端面上,且所述支撑座(4)的位置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支撑座(4)的前端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的后端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套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和滑动调节单元(33)均设置有相对倾斜的支撑面,当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咬合时,所述支撑座(4)前端面的倾斜面与滑动调节单元(33)后端面的支撑面相抵接;所述调节组件(32)包括上导杆(321)、下导杆(322)和双旋向螺纹杆(323),所述上导杆(321)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所述上导杆(321)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322)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滑动连接,所述下导杆(322)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连接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滑动连接;
所述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一端伸入固定单元(31)内并与固定单元(31)螺纹连接,所述双旋向螺纹杆(323)的另一端伸入滑动调节单元(33)内并与滑动调节单元(33)螺纹连接,在所述双旋向螺纹杆(323)的中间部位开设有调节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43833.2U CN219594946U (zh) | 2023-02-28 | 2023-02-28 | 一种牙套止鼾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43833.2U CN219594946U (zh) | 2023-02-28 | 2023-02-28 | 一种牙套止鼾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94946U true CN219594946U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7754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43833.2U Active CN219594946U (zh) | 2023-02-28 | 2023-02-28 | 一种牙套止鼾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94946U (zh) |
-
2023
- 2023-02-28 CN CN202320343833.2U patent/CN2195949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67678B2 (ja) | 取外しが可能な口腔矯正鼾止窒息防止器 | |
RU2424782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пячивания нижней челюсти | |
US5915385A (en) | Snore and stress relieving device | |
CA2912311C (en) | Incremental adjustable 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ment of snoring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 |
US9687383B2 (en) | Incremental and/or successive adjustable 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ment of snoring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 |
US20130112210A1 (en) | Oral Sleep Apnea Device | |
JP4936061B2 (ja) | 口腔内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264038A (zh) | 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矫正器 | |
US20100311008A1 (en) | Oral tongue positioning device | |
AU691849B2 (en) | A jaw position-regulating oral device | |
CA3026695C (en) | Single arch device for gradual mandibular advancement | |
EP2380533B1 (en) | Intraoral splint | |
CN219594946U (zh) | 一种牙套止鼾器 | |
CA2628205A1 (en) | Oral device | |
US20120017918A1 (en) | Oral Fixation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JP5268181B2 (ja) | 睡眠時無呼吸症候群対策装具および対策枕 | |
CN108618882A (zh) | 定制式口内止鼾器 | |
CN207855838U (zh) | 可调式阻鼾器 | |
CN209474928U (zh) | 一种上下可调伸缩式阻鼾器 | |
CN209075101U (zh) | 可调式阻鼾器 | |
CN209437471U (zh) | 定制式口内止鼾器 | |
CN219000822U (zh) | 一种可调节支撑型口内止鼾器 | |
CN219629905U (zh) | 一种咬合式止鼾器 | |
EP2409672A2 (en) | Oral fixation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CN222738089U (zh) | 止鼾器及止鼾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