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590635U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90635U
CN219590635U CN202320364262.0U CN202320364262U CN219590635U CN 219590635 U CN219590635 U CN 219590635U CN 202320364262 U CN202320364262 U CN 202320364262U CN 219590635 U CN219590635 U CN 219590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mounting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42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42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90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90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90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反射件、导光板和光源,背板包括背板主体、限位部和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和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形成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设有容置槽;反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表面,且所述反射件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件上,且所述导光板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面,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光源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端。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中,背板采用U形结构,可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模组通常是组成液晶显示屏的主要部件之一,即不带外壳的液晶显示器的整个部件,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里面包括背板、灯等器件。
目前,显示模组的背板通常采用L形折弯结构,塑料胶框卡在背板四周的卡勾上,将显示模组通过泡棉胶贴附在胶框承载台阶上,常规显示模组的厚度均在6mm以上,采用常规胶框设计承载显示模组,搭配光学架构,无法实现对厚度做薄的突破;胶框和背板采用卡勾配合设计,结构尺寸太小,模具成型工艺和强度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厚度过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包括背板主体、限位部和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和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形成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设有容置槽;
反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表面,且所述反射件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件上,且所述导光板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
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面,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光源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的另一端,所述散热件包括凸台和第一安装平台,所述凸台凸起于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凸台和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和第一螺丝;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互呈直角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盖设于所述凸台和所述光源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凸台侧面接触;
所述凸台设有螺孔,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嵌置在所述螺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螺丝,所述散热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平台分别位于所述凸台的两侧,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散热件和所述背板主体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主体包括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朝向所述反射件凸起,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侧壁抵靠于所述限位凸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反射件和背板主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和所述反射件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空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限位件与所述导光板的端面和所述反射件的端面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膜片层,所述膜片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且所述膜片层的端部与所述支撑部的端部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支撑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组件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显示面板相连;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粘附层,所述粘附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背向所述反射件的另一表面,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粘附层上。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外框、后壳、透光保护层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所述后壳收容所述背板、所述反射件、所述导光板、所述光源和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外框连接于所述后壳的一端,所述透光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后壳、所述外框和所述显示面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板采用U形结构,U形结构设有容置槽,U形结构的外轮廓厚度小于L形结构,反射件的端部和导光板的端部设置在容置槽中,可使背光模组的厚度更薄。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了上述的背光模组,所以也具有背光模组所具有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1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之A2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00、显示模组;10、背板;11、背板主体;111、限位凸块;112、凸起结构;113、容置空间;114、第三螺孔;12、限位部;13、支撑部;14、弹性限位件;20、反射件;30、导光板;40、光源;50、膜片层;60、显示面板;61、面板模组;62、驱动组件;63、电路板;70、散热件;71、凸台;711、安装孔;72、第一安装平台;73、第二安装平台;731、第二安装孔;80、安装支架;81、第一安装部;811、第一安装孔;82、第二安装部;90、第一螺丝;100、第二螺丝;110、弹性支撑件;120、粘结层;130、粘附层;2000、显示装置;210、外框;220、后壳;230、透光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反射件20、导光板30、光源40和膜片层50。
所述背板10包括背板主体11、限位部12和支撑部13,所述限位部12连接于所述背板主体11的一端和所述支撑部13之间,所述背板主体11的一端、限位部12和支撑部13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设有容置槽。
所述反射件20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11朝向所述支撑部13的一表面,所述导光板30设置于所述反射件20上,所述反射件20的端部和导光板30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光源40位于所述导光板30的一端面,所述限位部12和所述光源40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30的相对两端;所述膜片层5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0上,且所述膜片层50的端部与所述支撑部13的端部间隔设置。
所述背板10为光学件腔体结构,其作为背光模组的部分外观。背板10具有底部以及垂直连接于底部外围的侧缘,以放置反射件20和导光板30,此背板10可降低承载反射件20和导光板30时所产生之局部应力,进而改善整体背光模组的可靠性,背板10的材料可以选用塑料或铝合金。
所述导光板30用于引导光源40出射的光束以产生平面光,并使得光源40出射的光束亮度均匀,从而为背光模组提供均匀的平面光。
所述光源40可用灯条,还可为其他可用于照射的灯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弹性支撑件110,所述弹性支撑件110设置于所述反射件20和背板主体11之间。
具体的,所述背板主体11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112,该凸起结构112与所述反射件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13,用于散热和容置弹性支撑件110,弹性支撑件110用于支撑反射件20。所述弹性支撑件110的制作材料选用硅胶条,硅胶条具有耐压耐热无毒,缓冲性能好的优点。当反射件20发热后,硅胶条的耐热性,可使得弹性支撑件110不容易受热损坏。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件70,所述散热件70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11的另一端,所述散热件70包括凸台71和第一安装平台72,所述凸台71凸起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72,所述光源4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72,所述光源40位于所述凸台71和所述导光板30的端面之间。
散热件70的作用是对光源40进行散热,所述散热件70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有利于散热件70的快速散热。所述散热件70的作用为光源40的贴附载体和对光源40的散热。
所述散热件70优选用铝作为材料,以解决光源40散热的问题,可以避免高亮模组需要加贴石墨片的问题,并且简化了组装工艺,节约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安装支架80和第一螺丝90;第一螺丝90将散热件70和安装支架80锁付固定,所述安装支架80包括互呈直角的第一安装部81和第二安装部82,所述第一安装部8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811,所述第一安装部81盖设于所述凸台71和所述光源40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0上,所述第二安装部82与所述凸台71侧面接触;所述凸台71设有螺孔711,所述第一螺丝90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811并嵌置在所述螺孔711内。所述第一螺丝90的作用是锁付、固定安装支架80于凸台7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螺丝100,所述散热件70还包括第二安装平台73,所述第一安装平台72和所述第二安装平台73分别位于所述凸台71的两侧,所述第二安装平台7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731,所述第二螺丝100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731和第三螺孔114,将所述散热件70和所述背板主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丝100的作用是锁付、固定散热件70于背板主体11,使散热件70更稳固,进而散热件70可实现对光源40的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主体11包括限位凸块111,所述限位凸块111朝向所述反射件20凸起,所述第一安装平台72的侧壁抵靠于所述限位凸块111,安装散热件70时,将散热件70放置在背板主体11上并紧贴限位凸块111,散热件70的第二安装孔731和背板主体11的第三螺孔114正对,限位凸块111可对散热件70起到定位作用。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主体11一端、限位部12和支撑部13形成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中设置有弹性限位件14,所述弹性限位件14安装在限位部1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弹性限位件14,所述弹性限位件14设置于所述限位部12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限位件14与所述导光板30的端面和反射件20的端面间隔设置。
背板主体11一端、限位部12和支撑部13形成U形结构,容置槽设置在所述U形结构内,背板10采用U折痕工艺设计,背板10采用U形结构,U形结构设有容置槽,反射件20和导光板30设置在容置槽中,与传统的L形胶框方案相比较,U形结构厚度更薄,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厚度更薄,可实现显示模组1000超薄5mm厚度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3和所述导光板30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的作用是为导光板30发生热胀冷缩预留空间。当导光板30受热膨胀时,避免导光板30膨胀后挤压损伤。
U形结构的作用是容置上述的反射件20的端部和导光板30的端部,反射件20粘接在背板主体11上,导光板30粘接在反射件20上,导光板30的作用是传导光源40发出的光,反射件20的作用是反射背光模组内部光线,提高光线使用率。导光板30和反射件20的一端伸入到U形结构中,U形结构的限位部12内侧设置有弹性限位件14,导光板30和反射件20的端部和弹性限位件14之间保持间隙,当反射件20和导光板30由于受热发生膨胀时,预留的间隙可以使得反射件20的端部和导光板30的端部有伸缩的空间,减少物理损伤。弹性限位件14和支撑部13之间保持间隙,当弹性限位件14被反射件20和导光板30挤压时,弹性限位件14发生弹性形变,变薄变长,预留的间隙满足弹性限位件14变形伸长。
在一个示例中,反射件20和导光板30受热膨胀,长度变长,端部向弹性限位件14靠近,当反射件20的端部和导光板30的端部占满间隙后,继续挤压弹性限位件14,弹性限位件14变薄变长,向支撑部13方向的间隙延伸。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0,包括显示面板6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60设置于所述膜片层50和所述支撑部13上。
显示面板60为液晶显示面板,作用是透光和接收画面信号处理显示。粘结层120是以泡棉为基材制造的,泡棉具有密封性、抗压缩变形性、阻燃性、浸润性,可使得粘结层120具有密封和减震的作用,进而可提高显示模组1000的性能。常规技术中显示模组1000的厚度均在6mm以上,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0中,背板10采用U形结构,U形结构设有容置槽,反射件20的端部和导光板30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中,U形结构的外轮廓厚度小于L形结构,反射件20和导光板30设置在U形结构的容置槽中,使显示模组1000的厚度更薄,可实现5mm厚度。
反射件20用于将导光板30从光源40导入的光束反射至显示面板60,反射件20可为可反射光束的元件,例如反射镜,还可以是涂覆于导光板30上形成的反射层。
膜片层50用于折射聚光,使得导光板30出射的光更均匀。膜片层50包括上扩散片、棱镜片和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和显示面板60相接,所述下扩散片和导光板30相接,棱镜位于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之间。扩散片的作用是扩散物质的折射和反射,将导光板30出射的光束雾化并均匀透出,膜片层50的作用是为显示模组1000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膜片层50可以省略,显示面板60设置于导光板30和支撑部13上。
粘结层120用于将显示面板60贴附固定在支撑部13、膜片层50和安装支架80上,显示面板60按压膜片层50,预防膜片层50漏光变形,所述粘结层120为泡棉胶,泡棉胶具有持久的弹性,可以对显示面板60进行长期的防震保护。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00还包括驱动组件62和电路板63,电路板63与驱动组件62和显示面板60相连。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00还包括粘附层130,粘附层130设置于背板主体11背向反射件20的另一表面。
所述驱动组件62设置于粘附层130,粘附层130具有弹性,可实现对驱动组件62的减震功能。
所述背板主体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螺孔114。
组装时,将散热件70放置在背板10上,散热件70的第一安装平台72的端部抵靠在限位凸台111的一侧,散热件70的第二安装平台73设置有第二安装孔731,第二螺丝100穿过第二安装孔731和第三螺孔114,将散热件70和背板主体11安装固定。
将弹性限位件110,放置在背板主体11上。
在限位部12贴附弹性限位件14,弹性限位件14可为限位胶块。
将反射件20放置于背板主体11上,同时反射件20的另一端放置在弹性限位件110上,反射件20的端部伸入U形结构且与弹性限位件14间隔设置。
将光源40放置在散热件70的第一安装平台72和反射件20的一端。
将导光板30放置于反射件20上,光源40位于导光板的端面,导光板30的端部伸入U形结构且与弹性限位件14间隔设置。
将膜片层50放置在导光板30上。
将安装架80的第一安装部81的端部卡在光源40的一侧,第一安装部81和凸台71及第一安装平台72在三个方向对光源40进行限位,光源40的另一个方向和导光板30的另一端抵接连接,并向导光板30传输光线。即,光源40被第一安装部81、凸台71、第一安装平台72和导光板30从四个方向限位固定。
将第一螺丝90将穿过第一安装孔811并嵌入安装孔711,将安装支架80固定安装在散热件70上。
将三块泡棉胶分别放置在第一安装部81、膜片层50和支撑部13上作为粘结层120,将显示面板60通过粘结层120粘连在所述第一安装部81、膜片层50和支撑部13上。泡棉胶具有持久的弹性,可以保证显示面板60得到长期的防震保护。
将粘附层130贴附在背板10的外侧,驱动组件62贴附于粘附层130上,将电路板63绕过散热件70,与显示面板60和驱动组件62连接,完成组装。
背板10采用U折工艺方案,替代常规背板L形折工艺和胶框设计方案,不仅可以使得显示模组1000厚度做的更薄,也可以取消胶框模具费用投入和加工成本。
光源40通过固定在散热件70上,可对光源40进行散热,以解决光源40在工作时温度过高的问题,避免工作时显示模组1000温度过高和亮度过亮而需要加贴石墨片,简化了显示模组1000的组装工艺。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0,包括外框210、后壳220、透光保护层230和以上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0,后壳320收容背板10、反射件20、导光板30、光源40和显示面板60,外框210连接于后壳220的一端,透光保护层230设置于后壳220、外框210和显示面板6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光保护层230可为钢化玻璃,还可为透明工程塑料等其它透明材料。
具体的,外框210可通过镙钉或泡棉安装于后壳220的一端,透光保护层230可通过泡棉黏贴于后壳220、外框210和显示面板6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框210连接于散热件70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包括背板主体、限位部和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和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部形成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设有容置槽;
反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表面,且所述反射件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件上,且所述导光板的端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内;
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面,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光源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的另一端,所述散热件包括凸台和第一安装平台,所述凸台凸起于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平台,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凸台和所述导光板的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和第一螺丝;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互呈直角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盖设于所述凸台和所述光源且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凸台侧面接触;
所述凸台设有螺孔,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嵌置在所述螺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螺丝,所述散热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平台分别位于所述凸台的两侧,所述第二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散热件和所述背板主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包括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朝向所述反射件凸起,所述第一安装平台的侧壁抵靠于所述限位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反射件和背板主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和所述反射件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空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限位件与所述导光板的端面和所述反射件的端面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置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膜片层,所述膜片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且所述膜片层的端部与所述支撑部的端部间隔设置。
1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支撑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显示面板相连;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粘附层,所述粘附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背向所述反射件的另一表面,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粘附层上。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后壳、透光保护层和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后壳收容所述背板、所述反射件、所述导光板、所述光源和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外框连接于所述后壳的一端,所述透光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后壳、所述外框和所述显示面板上。
CN202320364262.0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590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4262.0U CN219590635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4262.0U CN219590635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90635U true CN219590635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4262.0U Active CN219590635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90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5581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방진 방법
KR10128860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16279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器
KR20010090521A (ko) 배면 광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TW200419247A (en) Display device
CN101430054A (zh) 平面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WO2013120300A1 (zh) 液晶显示模组
US11467448B2 (en) Back light unit, display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1086582A (zh) 液晶显示组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9590635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0811531A (en) Backlight module
JPH081793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2035007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196395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7008535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1638767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0135333A1 (zh) 显示模组和电视机
US20080007968A1 (en) Double-layer lamp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same field of the invention
KR1024365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모듈
CN214704246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JP2001338508A (ja) 背面光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222354226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胶铁一体化背光模组
CN212723599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781605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21326895U (zh)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