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547231U - 耐磨紧固织带 - Google Patents

耐磨紧固织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7231U
CN219547231U CN202223590202.5U CN202223590202U CN219547231U CN 219547231 U CN219547231 U CN 219547231U CN 202223590202 U CN202223590202 U CN 202223590202U CN 219547231 U CN219547231 U CN 219547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yarns
resistant
reinforcing
out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02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聪专
何清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Longxie Textil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Longxie Textil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Longxie Textil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Longxie Textil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02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7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7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7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耐磨紧固织带,属于编织技术领域,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内侧以及外层,所述外层通过耐磨纱始终纵向绕同一枚针垫成圈且形成编链束且为编链组织,每一个所述耐磨纱形成的编链束位于线圈上均衬入一条加强纱一,其要解决是针织织带以脱散的性质,本实用新型为耐磨紧固织带,织带外层通过耐磨纱形成编链束,在将加强纱一衬入且每一处的延展线都具有三条加强纱一贴合,以此将其整体撑开,以此使得外层整体的结构较为稳定并且厚实,同时通过加强纱一的称入加固外层,以此使得织物较为稳定,加强纱一衬入,与编链束紧贴且增大摩擦,限制其纱线的移动,以此避免编链束断裂容易脱散的情况,以此增强织带整体的结构以及强度。

Description

耐磨紧固织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织带,尤其是涉及耐磨紧固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是以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现有的织带使用范围特别的广泛,并且种类也是多样,织带最常见的主要为梭织带和针织带两大类。
而现有的织带一般用于服装或者箱包上,而箱包一般是用于背带或者提拉的部位,以此达到承载受力的效果,但是针织一般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还具有逆编织脱散的效果,由此在采用针织方式编织的织带,则容易出现脱散的情况。
现有很多用于背包上的织带容易直接与外界接触,并且摩擦织带甚至与尖锐的接触导致磨损甚至断裂,以此则容易导致织带出现脱散的情况,因此现有的会出现采用复合多层以此增加织带的强度,避免容易脱散断裂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法。但多层复合其整体则较厚,以此在背负紧贴身体贴合处的温度这不易排出,同时较为闷热,因此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耐磨紧固织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耐磨紧固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包括内层以及外层,所述外层通过耐磨纱始终纵向绕同一枚针垫成圈且形成编链束且为编链组织,所述耐磨纱绕线时通过一左一右交替绕线且形成了线圈以及延展线,每一个所述耐磨纱形成的编链束位于线圈上均衬入一条加强纱一,所述耐磨纱的位于编链相邻线圈加错处上下交错称入一条加强纱二。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纱一通过采用左右交错式称入至耐磨纱的延展线处,且加强纱一呈倾斜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纱一每三列都会相互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通过采用纬纱通过横向绕圈且与相邻线圈相互串挂以此形成平针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与外层边缘两侧粘合有支撑棉块,所述内层与外侧之间形成了空气腔。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与外层边缘通过采用针刺法加固。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纱与纬纱均采用竹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纱一与加强纱二均采用骆驼毛绒纤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织带外层通过耐磨纱形成编链束,在将加强纱一衬入且每一处的延展线都具有三条加强纱一贴合,以此将其整体撑开,以此使得外层整体的结构较为稳定并且厚实,同时通过加强纱一的称入加固外层,以此使得织物较为稳定,加强纱一衬入,与编链束紧贴且增大摩擦,限制其纱线的移动,以此避免编链束断裂容易脱散的情况,以此增强织带整体的结构以及强度,并且通过复合也可在起到加强的效果,且避免了现有复合多层的导致过于厚实的情况,且内层较为轻薄,以此避免了其厚度的情况,同时在内外两层之间粘合有支撑棉块,使得织带具有一定柔软性,以及较好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层的编织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层的编织结构图。
附图标记:1、内层;2、外层;3、耐磨纱;4、加强纱一;5、加强纱二;6、线圈;7、延展线;8、纬纱;9、支撑棉块;10、空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耐磨紧固织带,如图1-图2所示,包括织带本体,织带本体包括内层1以及外层2,外层2通过耐磨纱3始终纵向绕同一枚针垫成圈且形成编链束且为编链组织,耐磨纱3绕线时通过一左一右交替绕线且形成了线圈6以及延展线7,通过将外层2由耐磨纱3采用纵向绕同一枚针垫纱成圈后且形成了线圈6以及编链束,且线圈6与延展线7成上下层次的感觉,且左右绕线交替则使得结构会稳定一些且不易卷边,且纵向延展性缩小且限制,由此则达到限制延伸性同时提高了尺寸稳定性。
如图2所示,每一个耐磨纱3形成的编链束位于线圈6上均衬入一条加强纱一4,且每一个编链束的线圈6上衬入一条加强纱一4,由此则使得相邻的编链束连接,且通过衬入的纬纱8线起到限制编链束过渡延展的一个效果,同时通过加强纱一4的称入起到使得相邻编链束连接得更加稳固,同时使得外层2的整体较为厚实,并且外层2不带有加强纱一4的一侧其每个编链束较为分明,同时在加强纱一4的称入加固使得耐磨纱3也较为紧实,且避免其脱散以此起到加固的效果。
如图2所示,耐磨纱3的位于编链相邻线圈6交错处上下交错称入一条加强纱二5,其次通过耐磨纱3线圈6交织处,在通过加强纱二5沉入以此束缚且紧贴在线圈6,以此通过加强纱二5的称入,会与线圈6交织处紧贴且同时增大摩擦,避免在线圈6磨损断裂后容易整条耐磨纱3脱散的情况出现,通过加强纱二5的紧贴避免其移动的较为顺畅的情况出现,以此起到再次加固,并且通过相邻加强纱二5相互错位的状态,以此使得同一列的编链束双面受力的效果。
如图2所示,加强纱一4通过采用左右交错式称入至耐磨纱3的延展线7处,且加强纱一4呈倾斜状态,通过倾斜设置以此使得相邻束缚以此使得外层2更加紧固,并且加强纱一4每三列都会相互贴合,以此在延展线7处加厚且向外以此起到加强外层2整体的尺寸稳定性,并且通过三列的加强纱一4贴合以此使得延展线7之间的空间充斥,以此限制延展线7的延展。
如图4所示,内层1通过采用纬纱8通过横向绕圈且与相邻线圈6相互串挂以此形成平针组织,通过采用纬平编织的方式采用横向绕圈,以此使得线圈6大小同等,并且内层1织物的表面较为平整,以此其透气效果也较好,由此内层1与身体贴合,那么透气效果较好且只有内外两侧复合避免厚度过大,且贴合的位置闷热的情况出现。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内层1与外层2边缘两侧粘合有支撑棉块9,内层1与外层2之间形成了空气腔10,其次在内层1与外层2都编织好了后,先通过将支撑海绵与外层2粘合,并且在将内层1依次复合上,由此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以此通过支撑棉块9使得肩带或者织带较为柔软,并且之间被支撑海绵撑开且形成空气腔10,以此气体可直接从侧面进入在由内层1进入至身体,以此可以达到透气的效果,避免织带紧贴身体导致过热的情况出现且气体无法排出的情况出现。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内层1与外层2边缘通过采用针刺法加固,最后通过将针刺法刺入,以此达到边缘缝合,起到二次加固,避免其粘合程度不够容易分离的情况出现。
如图2以及图4所示,耐磨纱3与纬纱8均采用竹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纤维手感柔软、同时用竹纤维形成织物韧性耐磨,以此形成织带内层1以及外层2,这不易磨损且增加其寿命,并且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加强纱一4与加强纱二5均采用骆驼毛绒纤维,骆驼毛绒纤维具有手感滑柔,弹性和强度好,保暖好,耐磨性好的特点,以此使得强度高并且稳定以此在与织物贴合,且增大摩擦同时达到限制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耐磨紧固织带,包括织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本体包括内层以及外层,所述外层通过耐磨纱始终纵向绕同一枚针垫成圈且形成编链束且为编链组织,所述耐磨纱绕线时通过一左一右交替绕线且形成了线圈以及延展线,每一个所述耐磨纱形成的编链束位于线圈上均衬入一条加强纱一,所述耐磨纱的位于编链相邻线圈加错处上下交错称入一条加强纱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紧固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纱一通过采用左右交错式称入至耐磨纱的延展线处,且加强纱一呈倾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紧固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纱一每三列都会相互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紧固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通过采用纬纱通过横向绕圈且与相邻线圈相互串挂以此形成平针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紧固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与外层边缘两侧粘合有支撑棉块,所述内层与外侧之间形成了空气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紧固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与外层边缘通过采用针刺法加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磨紧固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纱与纬纱均采用竹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紧固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纱一与加强纱二均采用骆驼毛绒纤维。
CN202223590202.5U 2022-12-29 2022-12-29 耐磨紧固织带 Active CN219547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202.5U CN219547231U (zh) 2022-12-29 2022-12-29 耐磨紧固织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202.5U CN219547231U (zh) 2022-12-29 2022-12-29 耐磨紧固织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7231U true CN219547231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0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0202.5U Active CN219547231U (zh) 2022-12-29 2022-12-29 耐磨紧固织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7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28537B2 (zh)
CN219547231U (zh) 耐磨紧固织带
CN103124506A (zh) 具有织物制的带的拉链牙链
CN213830633U (zh) 一种新型弹力衬衫面料
CN212477059U (zh) 双层宽窄织带及编织设备
CN212636840U (zh) 一种防静电针织面料
CN213167211U (zh) 一种保暖面料
CN215321236U (zh) 一种复合型白坯布
CN219856333U (zh) 耐磨型针织面料
CN218701795U (zh) 一种新型针织面料
CN223061164U (zh) 一种耐磨效果好的纺织纱线
CN213861082U (zh) 一种保暖绣花面料
CN215551686U (zh) 一种抗撕裂尼丝纺pu复合面料
CN206699864U (zh) 高耐磨防水超柔软座套
CN221588815U (zh) 一种耐磨织带
CN211031506U (zh) 一种全棉印花面料
CN223150760U (zh) 透气耐磨面料
CN215435363U (zh) 一种耐用型针织面料
CN220079550U (zh) 一种梭织弹性包边织带及具备该包边织带的衣服
CN211763931U (zh) 一种抗撕拉三层网布
CN221129070U (zh) 一种新型纤维制品
CN219706364U (zh) 一种柔和贴身的棱角网经编面料
CN219191526U (zh) 一种耐磨性高的针织布
CN218749699U (zh) 耐磨针织面料
CN211251579U (zh) 一种防滑织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