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4224U - 胶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胶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4224U CN219544224U CN202320447546.6U CN202320447546U CN219544224U CN 219544224 U CN219544224 U CN 219544224U CN 202320447546 U CN202320447546 U CN 202320447546U CN 219544224 U CN219544224 U CN 2195442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ant layer
- groove
- glue
- wall surface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945 sealing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9 Drying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0 comprom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胶合结构包含第一物件、第二物件以及密封胶层。第一物件具有凹槽。凹槽具有底面以及内壁面。第二物件容置于凹槽且具有正对内壁面的第一侧面。沟槽形成于内壁面与第一侧面之间。密封胶层填设于沟槽。密封胶层完全接触内壁面远离底面的边缘以及第一侧面远离底面的边缘。据此,胶合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水、防震以及美观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揭露是有关于一种胶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触控屏可以应用在更多不同的环境中,其中不乏对安全性、美观及耐用程度高度要求的场所或是地点。例如医院、学校、幼儿园或是展览厅。
然而,市售的包含触控屏的产品,其触控屏的边缘往往直接与外壳接触,导致触控屏很容易因为碰撞、掉落而损伤甚至破裂。有些产品虽然有填充塑胶料件在外壳和触控屏之间,但填充物的外观凹凸不平,十分的不美观。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稳固、牢靠且美观的胶合结构,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揭露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胶合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胶合结构,包含第一物件、第二物件以及密封胶层。第一物件具有凹槽。凹槽具有底面以及内壁面。第二物件容置于凹槽且具有正对内壁面的第一侧面。沟槽形成于内壁面与第一侧面之间。密封胶层填设于沟槽。密封胶层完全接触内壁面远离底面的边缘以及第一侧面远离底面的边缘。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胶合结构进一步包含粘胶层。粘胶层粘合于第二物件以及底面之间。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层接触粘胶层。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具有凹弧面。凹弧面位于密封胶层远离底面的一侧。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物件还具有第一顶面。第一顶面连接内壁面。第一顶面连接凹弧面。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物件还具有第二顶面以及第二侧面。第二侧面连接于第二顶面以及第一侧面之间。第二侧面连接凹弧面。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内壁面相对于底面的高度与第一侧面相对于底面的高度不同。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层为环状结构。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层具有固定的宽度。
于本揭露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物件为塑胶外壳,且第二物件为玻璃面板。
综上所述,由于本揭露的胶合结构包含具有凹弧面的密封胶层,且密封胶层能完全接触第一物件的内壁面远离底面的边缘以及第二物件的第一侧面远离底面的边缘,因此密封胶层能形成整圈美观的美工缝。在达到美观、防水的功效的同时,密封胶层能稳固的将第二物件固定在第一物件的凹槽中。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揭露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揭露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绘示根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胶合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绘示图1中的胶合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绘示图1中的胶合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绘示图1中的胶合结构的部分元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5A为绘示图1中的胶合结构沿着线段5-5观察的局部剖面图;
图5B为绘示根据本揭露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胶合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符号说明】
S:胶合结构
100:第一物件
102:底面
104:内壁面
106:第一顶面
108:凹槽
200:第二物件
202:第一侧面
204:第二侧面
206:第二顶面
300:密封胶层
302:凹弧面
400:粘胶层
500:沟槽
5-5: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揭露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说,于本揭露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除此之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空间相对的词汇(例如,“低于”、“下方”、“之下”、“上方”、“之上”等相关词汇)于此用以简单描述如图所示的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在使用或操作时,除了图中所绘示的转向之外,这些空间相对的词汇涵盖装置的不同转向。再者,这些装置可旋转(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的描述语可作对应的解读。另外,术语“由…制成”可以表示“包含”或“由…组成”。
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图1为绘示根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胶合结构S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根据本揭露的一实施方式的胶合结构S的爆炸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胶合结构S包含第一物件100、第二物件200以及密封胶层300。第一物件100具有凹槽108。第二物件200容置于凹槽108中。密封胶层300的一侧连接第一物件100,另一侧环绕连接第二物件200。密封胶层300提供了防水、防碰撞及美观的功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揭露的胶合结构S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装置。举例来说,第一物件100可以为方形、圆形或是任意合适的外型。第二物件200除了尺寸需要能容置于第一物件的凹槽108中之外,也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外型。密封胶层300是将胶水注入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之间后干燥凝固形成的。也就是说,密封胶层300可以是任意的外型,且能够根据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之间的距离以及凹槽108的深度而具有不同尺寸。
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图3为绘示图1中的胶合结构S的局部俯视图。图4为绘示图1中的胶合结构S的部分元件的局部俯视图。由于图4中的胶合结构S还未填设密封胶层300,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胶合结构S具有沟槽500。在本实施方式中,沟槽500形成于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沟槽500(如图4所示)中注入胶水,胶水干燥、收缩后会形成密封胶层300(如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沟槽500在第二物件200的任一侧都具有固定的宽度,填设于沟槽500中的密封胶层300在第二物件200的任一侧自然也都具有固定的宽度。据此,形成的密封胶层300为具有固定宽度的环状结构。由于密封胶层300是通过注入胶水形成的,会紧密贴合两侧的第一物件100以及第二物件200,除了使粘合更稳固之外,还可以更好的缓冲第一物件100以及第二物件200之间的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需求的不同,密封胶层300可以是不同颜色。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胶层300的颜色和形成密封胶层300的胶水的颜色大致相同,例如:透明、乳白色、黑色或是其他合适的颜色。
请参考图5A。图5A为绘示图1中的胶合结构S沿着线段5-5观察的局部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胶合结构S还包含粘胶层400。第一物件100具有底面102、内壁面104及第一顶面106。第二物件200具有第一侧面202、第二侧面204以及第二顶面206。密封胶层300具有凹弧面302。内壁面104正对第一侧面202。内壁面104、第一侧面202和底面102的一部分形成沟槽500(如图4所示)。密封胶层300填设在内壁面104以及第一侧面202之间。密封胶层300完全接触内壁面104远离底面102的边缘以及第一侧面202远离底面102的边缘。换句话说,凹弧面302的两端分别连接内壁面104离底面102的边缘和第一侧面202远离底面102的边缘。凹弧面302向底面102凹陷收缩而具有弧度。据此,凹弧面302形成美工缝,使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之间的连接更为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胶层400配置以将第二物件200粘合固定至第一物件100的底面102。粘胶层400可以是任意合适的粘性材料,例如双面胶、快干胶等,本揭露不意欲针对粘胶层400的材质进行限制。
由图5A及5B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层300接触粘胶层400,借以提供更好的防水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能因为沟槽500的深度较深、成本上的考量或是形成密封胶层300的胶水的性质,密封胶层300可以不接触粘胶层40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胶层300可以在室温下干燥。密封胶层300在干燥收缩后会在远离底面102一侧形成凹弧面302。为使凹弧面302平整美观,形成密封胶层300的胶水需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也因此胶水的粘度较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密封胶层300的胶水的粘度在15Pa·s至25Pa·s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胶层300的材料具有高温耐性,因此本揭露可应用于会产生高温的电子设备。密封胶层300可接受的温度(耐温)在大约摄氏-60度至大约摄氏260度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胶层300相对于凹弧面302的厚度在大约3毫米至大约5毫米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向沟槽500中注入胶水形成密封胶层300,可以完全填满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之间的空隙,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面104以及第一侧面202可以相对底面102具有不同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面104相对于底面102的高度大于第一侧面202相对于底面102的高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壁面104相对于底面102的高度小于第一侧面202相对于底面102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不论内壁面104和第一侧面202中哪一者相对于底面102的高度较高,密封胶层300都会完全接触内壁面104远离底面102的边缘以及第一侧面202远离底面102的边缘。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凹弧面302的两端相对于底面102可以具有不同高度。
请继续参考图5A。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层300连接第二侧面204的边缘。换句话说,凹弧面302靠近第二物件20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侧面202和第二侧面204之间的交界。第二侧面204连接在第一侧面202和第二顶面206之间。第二侧面204为倒角(Chamfering,也可以称为导角)。第二侧面204配置以使第二物件200的边缘更为圆滑,不易形成尖锐的边缘划伤使用者的同时,也使点胶形成密封胶层300的步骤更容易施行。此外,第二侧面204可以和凹弧面302形成美工缝,使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的连接更为美观。
请继续参考图5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物件100还具有第一顶面106。第一顶面106连接内壁面104。密封胶层300连接第一顶面106。换句话说,凹弧面302的靠近内壁面104的一端连接在内壁面104和第一顶面106之间的交界。
请继续参考图5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面106、凹弧面302、第二侧面204及第二顶面206依序连接,形成胶合结构S的外观面的一部分。由于胶合结构S具有凹弧面302和第二侧面204,可以作为美工缝,使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的连接更为美观。
请参考图5B。图5B为绘示根据本揭露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胶合结构S的局部剖面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面106、凹弧面302及第二顶面206依序连接,形成胶合结构S的外观面的一部分。由于胶合结构S具有凹弧面302,可以作为美工缝,使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的连接更为美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物件100为塑胶外壳,第二物件200为玻璃面板。举例来说,第二物件200可以为触控屏的玻璃基板。需要说明的是,本揭露形成密封胶层300的高流动性胶水可用以粘接于任意合适的材质的表面,本揭露不意欲针对第一物件100以及第二物件200的材质进行限制。优选地,密封胶层300粘接的第一物件100及第二物件200为塑胶、玻璃或是金属材质,密封胶层300可以更好的粘接于第一物件100和第二物件200之间。
由以上对于本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由于本揭露的胶合结构包含密封胶层,密封胶层完全接触内壁面远离底面的边缘以及第一侧面远离底面的边缘,可以提供防水、缓冲来自外部撞击以及牢固粘接的功效。除此之外,由于密封胶层具有凹弧面,可以形成美工缝,使胶合结构的外观面更为美观。
上述内容概述若干实施方式的特征,使得熟悉此项技术者可更好地理解本案的态样。熟悉此项技术者应了解,在不脱离本案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轻易使用上述内容作为设计或修改为其他变化的基础,以便实施本文所介绍的实施方式的相同目的及/或实现相同优势。上述内容应当被理解为本揭露的举例,其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物件,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具有一底面以及一内壁面;
一第二物件,容置于该凹槽,并具有正对该内壁面的一第一侧面,其中一沟槽形成于该内壁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以及
一密封胶层,填设于该沟槽,且该密封胶层完全接触该内壁面远离该底面的一边缘以及该第一侧面远离该底面的一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粘胶层,该粘胶层粘合于该第二物件以及该底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胶层接触该粘胶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胶层具有一凹弧面,该凹弧面位于该密封胶层远离该底面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物件还具有一第一顶面,该第一顶面连接该内壁面,且该第一顶面连接该凹弧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物件还具有一第二顶面以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连接于该第二顶面以及该第一侧面之间,且该第二侧面连接该凹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壁面相对于该底面的高度与该第一侧面相对于该底面的高度不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胶层为一环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胶层具有固定的一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物件为一塑胶外壳,且该第二物件为一玻璃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47546.6U CN219544224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胶合结构 |
TW112202308U TWM644120U (zh) | 2023-03-10 | 2023-03-15 | 膠合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47546.6U CN219544224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胶合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4224U true CN219544224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0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47546.6U Active CN219544224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胶合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4224U (zh) |
TW (1) | TWM644120U (zh)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20447546.6U patent/CN219544224U/zh active Active
- 2023-03-15 TW TW112202308U patent/TWM644120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44120U (zh) | 2023-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404974B1 (ko) | 표시 장치 | |
KR101631147B1 (ko) | 전자디바이스 | |
JP6895524B2 (ja) |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
KR102755852B1 (ko) | 표시 장치 | |
US11890848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the same | |
KR101912056B1 (ko) | 디스플레이 모듈,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207720204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06843388A (zh) | 显示屏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与电子装置 | |
CN105283002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窄边式前壳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219544224U (zh) | 胶合结构 | |
US20240253344A1 (en) | Cover glass printing pa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ver glass using the same and cover glass manufactured by the same | |
CN209497486U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US10388908B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05917635B (zh) | 一种移动通信设备 | |
CN108494912A (zh) | 一种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
CN109838178A (zh) | 一种接插件内集成有电源连接装置的中空玻璃 | |
CN203435264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US11295639B2 (en) | Luminous advertisement assembly and luminous advertisement | |
CN10783527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3481743U (zh) | 线缆固定装置 | |
CN106714489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6557499U (zh) | 一种触摸屏tp与液晶显示屏贴合结构 | |
CN113844744B (zh) | 一种内衬组件、包装箱及产品套装 | |
CN111754874B (zh) | 显示装置 | |
CN210654025U (zh) | 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组合包装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