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523938U - 一种四合一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合一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3938U
CN219523938U CN202320339746.XU CN202320339746U CN219523938U CN 219523938 U CN219523938 U CN 219523938U CN 202320339746 U CN202320339746 U CN 202320339746U CN 219523938 U CN219523938 U CN 219523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upporting
rods
connecting rod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97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远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aite Sports & Cy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aite Sports & Cy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aite Sports & Cy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aite Sports & Cy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97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3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3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3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四合一推车。其包括推车主体,推车主体包括用于存放物体的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向轮和挡板;第二支撑架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万向轮;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撑开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角度。方便使用者推动该推车。

Description

一种四合一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四合一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行李车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平板车而另一种是手拉车;平板车的底盘与地面平行,把手垂直于底盘,在平坦的路面上运输货物较为方便,但是当平板车遇到斜坡时,由于平板车底盘较低,所以在平板车驶入或离开斜坡时,平板车底盘易与斜坡面发生刮蹭,较难跨过斜坡;手拉车包括一个支撑架,支撑架一端有两个定向轮,使用者在使用手拉车时,只需向上抬起支撑架另一端,并拉动支撑架即可,当遇到斜坡时方便跨过斜坡,但是使用者抬起支撑架的过程中需要连通货物一同抬起,从而导致支撑架上的货物无法装运较多,较重的货物;所以两者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合一推车,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四合一推车,其包括推车主体,推车主体包括用于存放物体的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向轮和挡板;第二支撑架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万向轮;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撑开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角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件和定位机构的设置,方便使用者推动该推车。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挡板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架在倾斜时,第一支撑架上的货物会被挡板阻挡,从而较佳的防止了货物从第一支撑架上掉落。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杆,两支撑杆之间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两支撑杆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两支撑杆靠近定向轮的一端侧壁处均设有安装板,两安装板之间设有两端分别穿过两安装板的安装杆,定向轮安装于安装杆伸出安装板的一端处;支撑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支撑杆的第四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之间设有支撑板。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和支撑板的设置,较佳的提升了第一支撑架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第二支撑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套管,两套管一端分别与两安装板铰接,两套管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套管的第五连接杆;两套管内均设有可沿套管轴向移动的滑动杆,两滑动杆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滑动杆的第六连接杆,两滑动杆远离套管的一端均设有固定座,万向轮位于安装座底端设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套管、第五连接杆、滑动杆、第六连接杆和固定座的设置,使该推车移动时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支撑件包括第一直杆,第一直杆位于支撑杆与滑动杆之间倾斜设置,第一直杆两端分别与支撑杆与固定座铰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直杆的设置,较佳的提升了该推车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两固定座之间设有固定杆,定位机构包括套接于第六连接杆上的安装座,安装座靠近第五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供第五连接杆卡入的第一卡钩,安装座靠近固定杆的一端设有供固定杆卡入的第二卡钩。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杆、安装座、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的设置,较佳的方便了使用者固定第一直杆。
作为优选,两支撑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均设有沿支撑杆轴向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开口处设有沿支撑杆轴向设置的第二直杆,两第二直杆靠近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第二直杆的第七连接杆,第二直杆远离第七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八连接杆;
第二直杆靠近第七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伸入第一滑槽内的滑动柱,滑动柱远离第二直杆的一端侧壁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凸缘;
第二直杆侧壁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铰接座,铰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两扇形板,第一连接板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二直杆伸入的连接槽;铰接座处设有沿第二直杆轴向设置的第三直杆,第三直杆一端与两扇形板铰接,第三直杆另一端设有铰接柱,铰接柱与支撑杆侧壁铰接;第二直杆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七连接杆卡入第二卡钩内。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滑槽、第二直杆、第七连接杆、第八连接杆、滑动柱、凸缘、连接槽和铰接柱的设置,使用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推车。
作为优选,两支撑杆底端面处设有沿支撑杆轴向设置的卡槽,固定座上端面处设有伸入卡槽内的卡块。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槽和卡块的设置,较佳的防止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使用使发生脱离。
作为优选,第八连接杆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把手,把手处设有纹路。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把手和纹路的设置,较佳的方便了使用者推动该推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三和一推车,其包括推车主体,推车主体包括用于存放物体的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向轮和挡板;第二支撑架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万向轮;第一支撑架靠近万向轮处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与第一支撑架之间夹角;第二支撑架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调节组件的定位机构;
调节组件包括沿支撑杆轴向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开口处设有沿支撑杆轴向设置的第二直杆,两第二直杆靠近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第二直杆的第七连接杆,第二直杆远离第七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八连接杆;
第二直杆靠近第七连接杆的一端设有伸入第一滑槽内的滑动柱,滑动柱远离第二直杆的一端侧壁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凸缘;
第二直杆侧壁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铰接座,铰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两扇形板,第一连接板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二直杆伸入的连接槽;铰接座处设有沿第二直杆轴向设置的第三直杆,第三直杆一端与两扇形板铰接,第三直杆另一端设有铰接柱,铰接柱与支撑杆侧壁铰接;第二直杆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七连接杆卡入第二卡钩内。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和定位机构的设置,从而使得该推车可适应不同路段,较佳的方便了使用者搬运货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推车主体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滑槽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滑动柱和凸缘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的铰接座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支撑架位置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的第二支撑架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的推车主体平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合一推车,其包括推车主体100,推车主体100包括用于存放物体的第一支撑架140,第一支撑架140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架820;第一支撑架140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向轮120和挡板130;第二支撑架820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万向轮110;第一支撑架140与第二支撑架820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撑开第一支撑架140与第二支撑架820;第二支撑架820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位机构150,定位机构150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架140与第二支撑架820之间角度。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和定位机构150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运输较多的货物时,首先分开第一支撑架140和第二支撑架820,使第一支撑架140和第二支撑架820之间夹角在40~50度之间,之后通过支撑件将第一支撑架140和第二支撑架820支撑,最后通过定位机构150固定第一支撑架140和第二支撑架820,从而使使用者只需推动第一支撑架140即可带动该推车移动,由于货物的重量大多由支撑件承受,所以使用者无需承受货物重量,从而方便使用者推动该推车。
通过本实施例中挡板130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架140在倾斜时,第一支撑架140上的货物会被挡板130阻挡,从而较佳的防止了货物从第一支撑架140上掉落。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4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杆250,两支撑杆250之间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两支撑杆250的第一连接杆260、第二连接杆270和第三连接杆280;两支撑杆250靠近定向轮120的一端侧壁处均设有安装板240,两安装板240之间设有两端分别穿过两安装板240的安装杆230,定向轮120安装于安装杆230伸出安装板240的一端处;支撑杆250远离安装板24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支撑杆250的第四连接杆220,第三连接杆280与第四连接杆220之间设有支撑板210。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250、第一连接杆260、第二连接杆270、第三连接杆280、第四连接杆220和支撑板210的设置,使得货物反别由支撑杆250、第一连接杆260、第二连接杆270、第三连接杆280、第四连接杆220和支撑板210支撑,从而较佳的提升了第一支撑架14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82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套管970,两套管970一端分别与两安装板240铰接,两套管970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套管970的第五连接杆960;两套管970内均设有可沿套管970轴向移动的滑动杆920,两滑动杆920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滑动杆920的第六连接杆950,两滑动杆920远离套管970的一端均设有固定座810,万向轮110位于安装座810底端设置。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套管970、第五连接杆960、滑动杆920、第六连接杆950和固定座810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第六连接杆950,从而扩大第二支撑架820的支撑面积,从而使该推车移动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第一直杆910,第一直杆910位于支撑杆250与滑动杆920之间倾斜设置,第一直杆910两端分别与支撑杆250与固定座810铰接。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直杆910的设置,使得通过拉动第六连接杆950,带动滑动杆920移动,同时推动第一支撑架140沿铰接处转动,此时第一直杆910移动,从而打开第一支撑架140和第二支撑架820,使第一支撑架140、第二支撑架820与第一直杆910之间形成三角形,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推车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两固定座810之间设有固定杆940,定位机构150包括套接于第六连接杆950上的安装座410,安装座410靠近第五连接杆960的一端设有供第五连接杆960卡入的第一卡钩420,安装座410靠近固定杆940的一端设有供固定杆940卡入的第二卡钩430。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杆940、安装座410、第一卡钩420和第二卡钩430的设置,使得第一直杆910完成支撑后,使用者将安装座410上的第一卡钩420卡在第五连接杆960上,再将第二卡钩430卡在固定杆940上,从而使两滑动杆920无法移动,从而固定第一直杆910无法移动,从而较佳的方便了使用者固定第一直杆910。
本实施例中,两支撑杆250靠近支撑板210的一端均设有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第一滑槽310,第一滑槽310开口处设有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第二直杆510,两第二直杆510靠近第三连接杆28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第二直杆510的第七连接杆520,第二直杆510远离第七连接杆520的一端设有第八连接杆550;
第二直杆510靠近第七连接杆520的一端设有伸入第一滑槽310内的滑动柱610,滑动柱610远离第二直杆510的一端侧壁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凸缘620;
第二直杆510侧壁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铰接座,铰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720以及两扇形板730,第一连接板720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二直杆510伸入的连接槽740;铰接座处设有沿第二直杆510轴向设置的第三直杆540,第三直杆540一端与两扇形板730铰接,第三直杆540另一端设有铰接柱710,铰接柱710与支撑杆250侧壁铰接;第二直杆510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七连接杆520卡入第二卡钩430内。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槽310、第二直杆510、第七连接杆520、第八连接杆550、滑动柱610、凸缘620、连接槽740和铰接柱710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不分开第一支撑架140和第二支撑架820时,通过推动第八连接杆550,使凸缘620沿第一滑槽310滑动,当第二直杆510移动到垂直于支撑杆250时,工作人员此时将安装座410上的第二卡钩430卡在第七连接杆520上,从而将该推车改变成平板车使用,从而使用者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推车。
本实施例中,两支撑杆250底端面处设有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卡槽320,固定座810上端面处设有伸入卡槽320内的卡块930。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卡槽320和卡块930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将卡块930插入卡槽320,从而较佳的防止了第一支撑架140和第二支撑架820在使用使发生脱离。
本实施例中,第八连接杆550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把手560,把手560处设有纹路570。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把手560和纹路570的设置,较佳的方便了使用者推动该推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和一推车,其包括推车主体100,推车主体100包括用于存放物体的第一支撑架140,第一支撑架140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架820;第一支撑架140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向轮120和挡板130;第二支撑架820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万向轮110;第一支撑架140靠近万向轮110处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与第一支撑架140之间夹角;第二支撑架820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调节组件的定位机构150;
调节组件包括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第一滑槽310,第一滑槽310开口处设有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第二直杆510,两第二直杆510靠近第三连接杆28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第二直杆510的第七连接杆520,第二直杆510远离第七连接杆520的一端设有第八连接杆550;
第二直杆510靠近第七连接杆520的一端设有伸入第一滑槽310内的滑动柱610,滑动柱610远离第二直杆510的一端侧壁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凸缘620;
第二直杆510侧壁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铰接座,铰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720以及两扇形板730,第一连接板720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二直杆510伸入的连接槽740;铰接座处设有沿第二直杆510轴向设置的第三直杆540,第三直杆540一端与两扇形板730铰接,第三直杆540另一端设有铰接柱710,铰接柱710与支撑杆250侧壁铰接;第二直杆510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七连接杆520卡入第二卡钩430内。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和定位机构150的设置,使得当使用者在平坦路段时,可通过推动调节组件,使调节组件于第一支撑架140垂直,然后通过定位机构150将调节组件固定,使用者通过推动或拉动调节组件,带动推车在平坦路面移动;当使用者遇到斜坡时,使用者通过推动调节组件,将调节组件调节至与第一支撑架140平行,之后向上提起第一支撑架140,使推车倾斜,之后使用者推动推车翻过斜坡;从而使得该推车可适应不同路段,较佳的方便了使用者搬运货物。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实施例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分,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车主体(100),推车主体(100)包括用于存放物体的第一支撑架(140),第一支撑架(140)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架(820);第一支撑架(140)位于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向轮(120)和挡板(130);第二支撑架(820)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万向轮(110);第一支撑架(140)与第二支撑架(820)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撑开第一支撑架(140)与第二支撑架(820);第二支撑架(820)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定位机构(150),定位机构(150)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架(140)与第二支撑架(820)之间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架(14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杆(250),两支撑杆(250)之间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两支撑杆(250)的第一连接杆(260)、第二连接杆(270)和第三连接杆(280);两支撑杆(250)靠近定向轮(120)的一端侧壁处均设有安装板(240),两安装板(240)之间设有两端分别穿过两安装板(240)的安装杆(230),定向轮(120)安装于安装杆(230)伸出安装板(240)的一端处;支撑杆(250)远离安装板(24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支撑杆(250)的第四连接杆(220),第三连接杆(280)与第四连接杆(220)之间设有支撑板(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架(82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套管(970),两套管(970)一端分别与两安装板(240)铰接,两套管(970)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套管(970)的第五连接杆(960);两套管(970)内均设有可沿套管(970)轴向移动的滑动杆(920),两滑动杆(920)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两滑动杆(920)的第六连接杆(950),两滑动杆(920)远离套管(970)的一端均设有固定座(810),万向轮(110)位于安装座(410)底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支撑件包括第一直杆(910),第一直杆(910)位于支撑杆(250)与滑动杆(920)之间倾斜设置,第一直杆(910)两端分别与支撑杆(250)与固定座(810)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两固定座(810)之间设有固定杆(940),定位机构(150)包括套接于第六连接杆(950)上的安装座(410),安装座(410)靠近第五连接杆(960)的一端设有供第五连接杆(960)卡入的第一卡钩(420),安装座(410)靠近固定杆(940)的一端设有供固定杆(940)卡入的第二卡钩(4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杆(250)靠近支撑板(210)的一端均设有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第一滑槽(310),第一滑槽(310)开口处设有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第二直杆(510),两第二直杆(510)靠近第三连接杆(280)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两第二直杆(510)的第七连接杆(520),第二直杆(510)远离第七连接杆(520)的一端设有第八连接杆(550);
第二直杆(510)靠近第七连接杆(520)的一端设有伸入第一滑槽(310)内的滑动柱(610),滑动柱(610)远离第二直杆(510)的一端侧壁沿周向向外扩张形成凸缘(620);
第二直杆(510)侧壁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铰接座,铰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720)以及两扇形板(730),第一连接板(720)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二直杆(510)伸入的连接槽(740);铰接座处设有沿第二直杆(510)轴向设置的第三直杆(540),第三直杆(540)一端与两扇形板(730)铰接,第三直杆(540)另一端设有铰接柱(710),铰接柱(710)与支撑杆(250)侧壁铰接;第二直杆(510)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七连接杆(520)卡入第二卡钩(430)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杆(250)底端面处设有沿支撑杆(250)轴向设置的卡槽(320),固定座(810)上端面处设有伸入卡槽(320)内的卡块(93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四合一推车,其特征在于:第八连接杆(550)处设有形状呈U形的把手(560),把手(560)处设有纹路(570)。
CN202320339746.X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四合一推车 Active CN219523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9746.XU CN219523938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四合一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9746.XU CN219523938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四合一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3938U true CN21952393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6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9746.XU Active CN219523938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四合一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3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36034A (en) Convertible bulk hand truck and table top
US7806646B2 (en) Delivery rack system for stocking production lines
AU2015295135B2 (en) Individual, universal, removable, load-bearing pallet for car-carrying vehicle
US8167322B2 (en) Stable shop and field welding cart
US4604022A (en) Trunk loading device for business machines and the like
JP2610080B2 (ja) 細長い車輌支持フレーム
US6419244B2 (en) Convertible hand dolly and cart
US6386560B2 (en) Dolly for large appliances
US6612615B1 (en) Trailer hitch cart attachment mechanism
US9650060B2 (en) Swivelable and unidirectional platform truck
US6390489B1 (en) Hitch for attaching a trailer or cart to a forklift
US8820773B2 (en) Convertible hand truck
US10556783B2 (en) Forklift adapter
US7322586B1 (en) Non-powered transportable cart
US20060177294A1 (en) Portable and stowable ramp and equipment storage system for pickup trucks
EP3649012A1 (en) Dolly for attachment to a vehicle hitch
US20010031193A1 (en) Truck freight rack
JPS61193941A (ja) 運搬車
CN219523938U (zh) 一种四合一推车
CN219487480U (zh) 一种三合一推车
EP1218282B1 (en) Lift-truck
US9079599B1 (en) Hand truck
KR20170039848A (ko) 지렛대식 견인간 장착형 카트
US11117606B2 (en) Personal shopping cart
KR100353963B1 (ko) 물품이송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