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446376U -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6376U
CN219446376U CN202320632731.2U CN202320632731U CN219446376U CN 219446376 U CN219446376 U CN 219446376U CN 202320632731 U CN202320632731 U CN 202320632731U CN 219446376 U CN219446376 U CN 219446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vehicle
color
decorative structure
mechanochr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27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玥
崔文兵
李志通
高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27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6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6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6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车辆的装饰结构包括:基底层;图案层,图案层设置于基底层的一侧;变色层,变色层设置于图案层背离基底层的一侧,变色层为力致变色层,以使变色层的颜色随力变化。由此,通过将变色层设置于图案层背离基底层的一侧,变色层为力致变色层,这样当车辆的装饰结构受到外力时,力致变色层的颜色可以随力变化成特定颜色,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装饰结构的装饰效果以及趣味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Description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发展更加迅速,进入了更加多元化的阶段,其中,汽车内饰装饰成为了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汽车内饰不仅可以给车辆带来丰富的功能,可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增添车辆内部的装饰效果,满足用户对汽车多样化的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使用的面板颜色由车辆在生产过程中喷涂的颜料决定,这使得汽车成品的颜色固定,装饰效果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对汽车多样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装饰结构,该车辆的装饰结构可以提升装饰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包括:基底层;图案层,所述图案层设置于所述基底层的一侧;变色层,所述变色层设置于所述图案层背离所述基底层的一侧,所述变色层为力致变色层,以使所述变色层的颜色随力变化。
由此,通过将变色层设置于图案层背离基底层的一侧,变色层为力致变色层,这样当车辆的装饰结构受到外力时,力致变色层的颜色可以随力变化成特定颜色,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装饰结构的装饰效果以及趣味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力致变色层的厚度为d1,d1满足关系式:1μm<d1<2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底层朝向所述图案层的一侧雕刻设置有立体纹理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体纹理部的深度为t,t满足关系式:t<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底层为聚丙烯基底层或工程塑料合金基底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d2,d2满足关系式:2.5㎜<d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的装饰结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力致变色层背离所述图案层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层厚度为d3,d3满足关系式:0.1μm<d3<0.12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层为透明保护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装饰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装饰结构;
10、基底层;11、立体纹理部;
20、图案层;30、变色层;4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图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装饰结构100,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应用于车辆。
结合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可以主要包括:基底层10、图案层20和变色层30,其中,基底层10、图案层20和变色层30共同组成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基底层10可以为车辆的装饰结构100提供稳定的基本结构,图案层20设置于基底层10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案层20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喷漆、水转印或印刷工艺,将图案层20设置于基底层10的一侧,这样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展现丰富的颜色以及图案效果,变色层30设置于图案层20背离基底层10的一侧,变色层30在图案层20背离基底层10的一侧展示变色效果,从而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展示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变色层30包括但不限于以薄膜方式覆盖于图案层20上,可以保证变色层30在车辆的装饰结构100上的结构完整性,以便于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呈现完整的变色效果。
进一步地,变色层30为力致变色层,以使变色层30的颜色随力变化。具体地,变色层30为力致变色层,力致变色层的初始颜色为透明无色,在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受到力的作用时,力致变色层可以根据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受力位置以及受力大小变化颜色,这样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展现出来的颜色发生变化,可以提升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装饰效果,进而可以提升装饰结构100的展示效果的科技感,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车辆驾乘体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力致变色层的变色效果可以维持10-15分钟,而后可以恢复至透明状态,这样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颜色随受力反复多次地改变,进而可以增加车辆的装饰结构100趣味性和科技感。
进一步地,由于图案层20本身可以展示多种色彩和图案,在用户对力致变色层施加作用力,以使力致变色层变色时,力致变色层的颜色可以与图案层20的颜色相互结合,共同展示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效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对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力致变色层采用压致变色材料制成,压致变色材料属于有机敏感材料(智能材料)的一种,具有这些敏感变色性的有机材料能感知力及其变化的信息,并且做出反应,可逆地发生颜色变化,目前存在的两种力致变色材料。具体地,第一种力致变色材料在拉伸和释放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透明度的瞬间变化,其结构主要为一层硬脆质透明薄膜粘附在另一个透明的软弹性衬底上,力致变色材料在拉伸时,硬质透明薄膜会形成裂缝和折痕的粗糙结构,该结构极大的提高了光散射性能,进而使得材料变得不透明,力致变色材料在释放时,硬质透明薄膜又会重新恢复成平坦光滑的结构,使得力致变色材料重获高透明度。
进一步地,第二种力致变色材料在拉伸后可以实现荧光发光,其结构主要为一层紫外光屏蔽脆质材料粘附在另一个含有荧光染料以及反射层的弹性体衬底上,只需要很小的拉伸就可以使得紫外屏蔽层出现明显裂缝,使得紫外光可以被衬底上的荧光染料吸收从而出现明显荧光,释放时,裂缝闭合使得紫外光无法进入,进而力致变色材料不发光,恢复成原样。
由此,通过将变色层30设置于图案层20背离基底层10的一侧,变色层30为力致变色层,这样当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受到外力时,力致变色层的颜色可以随力变化成特定颜色,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装饰效果以及趣味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结合图1所示,力致变色层的厚度为d1,d1满足关系式:1μm<d1<2μm。具体地,力致变色层的的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弹性体、带有颜色的基团助剂以及交联剂,其中,聚氨酯弹性体大约占比95-99%,带有颜色的基团助剂大约占比0.5-1%,交联剂大约占比0.1-2%,设置力致变色层的厚度在1μm至2μm之间,可以在保证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轻便性的前提下,实现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变色效果,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带颜色的基团助剂包括但不限于罗丹明B。
进一步地,一方面可以防止力致变色层的厚度大于2μm,导致力致变色层的厚度过大,硬度增强,不仅会降低用户的触感,而且还会降低力致变色层的变色效果,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力致变色层的厚度小于1μm,导致力致变色层的厚度过小,造成装饰结构100的生产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破损,影响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产品质量。
结合图1所示,基底层10朝向图案层20的一侧雕刻设置有立体纹理部11。具体地,基底层10朝向图案层20的一侧雕刻设置有立体纹理部11,立体纹理部1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车辆的装饰结构100中基底层10的表面粗糙度,这样可以便于图案层20、变色层30以及保护层40在基底层10上的覆盖,可以提升图案层20、变色层30以及保护层40在基底层10上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更加容易被固定,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生产便利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基底层10的表面纹路,可以提升基底层10的精细度和美观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纹理部包括但不限于激光雕刻而成,这样可以提升装饰结构100的表面纹路的精细程度,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外观质量。
结合图1所示,立体纹理部11的深度为t,t满足关系式:t<100μm。具体地,基底层10和立体纹理部11为一体结构,立体纹理部11由激光在基底层10上雕刻而成,设置立体纹理部11的深度在0-100μm之间,可以保证立体纹理部11在基底层10上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在受到撞击时,立体纹理部11受到损坏掉落,从而可以保证立体纹理部11的结构可靠性,可以保证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所示,基底层10为聚丙烯基底层或工程塑料合金基底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聚丙烯材料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适用于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生产制造,并且其耐热性和机械强度好,同时聚丙烯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环保材料,采用聚丙烯基底层,有利于提升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产品质量,可以便于提升车辆的平整度,有利于车辆的装配,工程塑料合金具有自润滑、免维护、摩擦系数低以及耐磨损等优点,采用工程塑料合金材料基底层,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所示,基底层10的厚度为d2,d2满足关系式:2.5㎜<d2<3㎜。具体地,设置基底层10的厚度在2.5mm至3mm之间,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基底层10的结构强度满足车辆对装饰结构100的结构强度的要求,可以增加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结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装饰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结合图1所示,车辆的装饰结构100还包括保护层40,保护层40设置于力致变色层背离图案层20的一侧。具体地,保护层40可以对车辆的装饰结构100中基底层10上的图案层20、变色层30以及保护层40起到保护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保护层40的主要成分为聚氨酯类树脂、引发剂、硅类交联剂以及其他助剂,其中,聚氨酯类树脂大约占比88-95%,引发剂大约占比5-10%,硅类交联剂大约占比0-5%,其他助剂大约占比0.1-2%,保护层40设置于力致变色层背离图案层20的一侧,可以对基底层10上设置的立体纹理部11、图案层20以及力致变色层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保证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结构完整性,可以有效延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所示,保护层40厚度为d3,d3满足关系式:0.1μm<d3<0.12μm。具体地,设置保护层40的厚度在0.1μm至0.12μm之间,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保护层40对基底层10上设置的立体纹理部11、图案层20以及力致变色层起到保护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减轻装饰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护层40为透明保护层。具体地,设置车辆的装饰结构100上的保护层40为透明保护层,不仅可以保证图案层20上图案和颜色的展示效果,而且还可以保证力致变色层的颜色变化容易被观察,从而可以保证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变色展示效果,有利于体现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科技感和趣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辆的装饰结构100设置于车辆中,装饰结构100上增添了力致变色层,力致变色层可以根据装饰结构100的受力位置以及受力大小改变该位置的颜色,力致变色层的变色效果保持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恢复至透明状态,这样可以提升车辆的装饰结构100的装饰效果,可以使车辆的装饰结构100具有科技感和趣味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力致变色层可以设置在其他结构中,例如手机壳等器件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力致变色层设置于车辆的装饰结构100中,以用于提升乘坐在车辆内的驾乘人员对车辆的使用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层(10);
图案层(20),所述图案层(20)设置于所述基底层(10)的一侧;
变色层(30),所述变色层(30)设置于所述图案层(20)背离所述基底层(10)的一侧,所述变色层(30)为力致变色层,以使所述变色层(30)的颜色随力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致变色层的厚度为d1,d1满足关系式:1μm<d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0)朝向所述图案层(20)的一侧雕刻设置有立体纹理部(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纹理部(11)的深度为t,t满足关系式:t<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0)为聚丙烯基底层或工程塑料合金基底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0)的厚度为d2,d2满足关系式:2.5㎜<d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40),所述保护层(40)设置于所述力致变色层背离所述图案层(20)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0)厚度为d3,d3满足关系式:0.1μm<d3<0.12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40)为透明保护层。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装饰结构(100)。
CN202320632731.2U 2023-03-28 2023-03-28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9446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2731.2U CN219446376U (zh) 2023-03-28 2023-03-28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2731.2U CN219446376U (zh) 2023-03-28 2023-03-28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6376U true CN219446376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2731.2U Active CN219446376U (zh) 2023-03-28 2023-03-28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6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3276B2 (en) Tactile elements for deadfronted glas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20533641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の黒色デッドフロント並びに関連する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JP4650960B2 (ja) 装飾シート
TW201429754A (zh) 一種具立體效果的印刷裝飾膜及其裝飾產品
WO2019087949A1 (ja) 皮革調シートおよび皮革調表示部材
CN202110772U (zh) 标志的发亮显示结构
CN212889230U (zh) 一种光学革
CN219446376U (zh) 车辆的装饰结构和车辆
KR20150086329A (ko) 3차원 인쇄 장식 박막 및 그것으로 만든 제품들
CN104103445A (zh) 自发光式按键、键盘及其制作方法
CN201068034Y (zh) 塑料书写板
KR20090072864A (ko) 투과성 및 광확산성을 가지는 기재시트를 포함하는 인서트성형용 시트
JP2013047640A (ja) 金属調計器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207585A (en) Glass decorating
CN101369495B (zh) 多色发光字键
WO2021085084A1 (ja) 凹凸構造体および積層体
CN202234284U (zh) 一种附立体纹路镜子
CN114571904A (zh) 板材、制备板材的方法、壳体和电子设备
JP7546947B2 (ja) 照光加飾部材
CN2294160Y (zh) 压克力布板
US20070009713A1 (en) Scored applique for instrument panels
CN111457087A (zh) 一种耐磨档标装置及汽车
CN214137709U (zh) 一种ins荧光膜片
CN104191893A (zh) 一种亮光油彩浮雕玻璃装饰画及其制作方法
CN221200381U (zh) 触摸面板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