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8898U - 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18898U CN219418898U CN202223219010.3U CN202223219010U CN219418898U CN 219418898 U CN219418898 U CN 219418898U CN 202223219010 U CN202223219010 U CN 202223219010U CN 219418898 U CN219418898 U CN 2194188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portion
- cavity
- bending
- partition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包括:一扼铁,所述扼铁具有一第一插入部和一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且所述第一插入部背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的壁面具有一第二卡槽;以及一卡簧件,所述卡簧件具有一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以限定所述卡簧件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配置实现结构简单、实用性高、装配便捷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继电器的卡簧的固定结构,常在所述扼铁20的所述第一插入部22的壁面上设置两凸块,同时在对应的卡簧上设置与两凸块配合的连接孔,并通过铆接的方式将该卡簧固定,而这种安装方式较为麻烦,需要先将卡簧设置在所述扼铁20上,然后再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301内,而由于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空间有限,从而使得装配较为麻烦,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卡簧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高、装配便捷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的需求是存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其自身的结构配置实现实用性高、装配便捷的优势。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包括一卡簧件和一扼铁,所述卡簧件具有一形变部,且所述扼铁具有一第二卡槽,且所述形变部被置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以限定所述卡簧件的位置,从而提高所述卡簧件的装配便捷性。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包括:
一扼铁,所述扼铁具有一第一插入部和一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且所述第一插入部背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的壁面具有一第二卡槽;以及
一卡簧件,所述卡簧件具有一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以限定所述卡簧件的位置。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第一腔体,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具有一第一隔板、一第二隔板和一延伸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背离的一侧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相连,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还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连,且所述延伸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延伸部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呈一第一放置区和一第二放置区,且所述延伸部具有一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放置区相连通。另外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壁均具有一第一卡槽,两所述第一卡槽均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扼铁还具有一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一端相连,且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抵靠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限位端,两所述限位端均靠近所述抵靠部,且两所述限位端分别被可滑动地设于两所述第一卡槽内,同时所述第一折弯部与形成所述第一放置区的底壁接触,且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顶部。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处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缺口,另外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处具有一圆角。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部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卡槽靠近所述抵靠部,另外所述抵靠部背离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一侧具有一装配槽,且形成所述装配槽的底壁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弧槽,两所述弧槽分别靠近形成所述装配槽的两侧壁。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还包括一衔铁,所述衔铁具有一第二插入部和一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连,且所述第二插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其中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装配槽相配合,同时所述第二折弯部与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放置区的一侧的壁面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两侧具有两第二缺口,且形成所述装配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被置于两所述第二缺口内,从而限定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位置。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簧件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卡簧件具有一第三折弯部和一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相连,并且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呈预定角度,另外所述卡簧件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折弯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折弯部,且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具有一延伸端和一第五折弯部,所述延伸端的一端与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折弯部相连,且所述第五折弯部与所述延伸端呈预定角度,并往背离所述第三折弯部的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相连处还具有一两侧连通的第三缺口,且所述第三折弯部穿过所述第三缺口,并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同时所述第五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上侧,并间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三折弯部抵靠在形成所述第三缺口并靠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壁面上,所卡簧件的所述延伸端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的第二凹槽,所述形变部与形成所述第二凹槽并靠近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相连。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申请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图示了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示了扼铁和衔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示了卡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示了扼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申请。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申请的目的而提供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申请概述
现有用于继电器的卡簧的固定结构,常在所述扼铁20的所述第一插入部22的壁面上设置两凸块,同时在对应的卡簧上设置与两凸块配合的连接孔,并通过铆接的方式将该卡簧固定,而这种安装方式较为麻烦,需要先将卡簧设置在所述扼铁20上,然后再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301内,而由于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空间有限,从而使得装配较为麻烦,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卡簧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
基于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高、装配便捷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申请所提供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示意性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参考图1至图5,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具体地,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包括一底座10,所述底座10包括一第一腔体,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具有一第一隔板11、一第二隔板12和一延伸部13,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相对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相互背离的一侧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相连,且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还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连,且所述延伸部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延伸部13的一端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连,另一端往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部13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隔板11的高度,且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的高度一致。
另外,如图1所,所述第一隔板11、所述第二隔板12和所述延伸部13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呈一第一放置区101和一第二放置区102,且所述延伸部13具有一第二腔体1301,所述第二腔体1301与所述第一放置区101相连通。另外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两侧壁均具有一第一卡槽1302,两所述第一卡槽1302均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底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还包括一扼铁20,所述扼铁20被可滑动地与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两侧壁相配合,且所述扼铁20具有一抵靠部21、一第一插入部22和一第一折弯部23,所述第一插入部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抵靠部21和所述第一折弯部23相连,且所述抵靠部21与所述第一插入部22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插入部22垂直于所述第一折弯部23。另外,所述抵靠部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插入部22的宽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插入部22的两侧分别具有一限位端221,两所述限位端221均靠近所述抵靠部21,且两所述限位端221分别被可滑动地设于两所述第一卡槽1302内,同时所述第一折弯部23与形成所述第一放置区101的底壁接触,且所述抵靠部21位于所述延伸部13的顶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插入部2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3相连处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缺口201,另外所述第一插入部22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3相连处具有一圆角,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两所述第一缺口201和所述圆角能够确保在安装所述扼铁20时,所述第一插入部22与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底壁平行,从而确保所述扼铁20的位置不会产生倾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插入部22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底壁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卡槽2201,且所述第二卡槽2201靠近所述抵靠部21。
如图3所示,所述抵靠部21背离所述第一插入部22的一侧具有一装配槽2101,且形成所述装配槽2101的底壁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弧槽2102,两所述弧槽2102分别靠近形成所述装配槽2101的两侧壁。
具体地,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还包括一衔铁30,所述衔铁30具有一第二插入部31和一第二折弯部32,所述第二插入部31与所述第二折弯部32相连,且所述第二插入部31垂直于所述第二折弯部32。其中所述第二插入部31与所述装配槽2101相配合,同时所述第二折弯部32与延伸部13背离所述第一放置区101的一侧的壁面间隔预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入部31的两侧具有两第二缺口3101,且形成所述装配槽2101的两侧侧壁分别被置于两所述第二缺口3101内,从而限定所述第二插入部31的位置。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扼铁20上安装外部骨架和外部线圈,且外部线圈内设于铁芯,从而当所述铁线通电时,所述第二插入部31正对外部铁芯的壁面往靠近外部铁线的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即所述第二折弯部32向上摆动预定角度。
另外,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还包括一卡簧件40,所述卡簧件40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301内,具体来说,即所述卡簧件40具有一第三折弯部41和一第四折弯部42,所述第三折弯部41与所述第四折弯部42相连,并且所述第三折弯部41与所述第四折弯部42呈预定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卡簧件40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40的第一凹槽401,所述第一凹槽40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折弯部41,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折弯部42,且形成所述第一凹槽401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42的壁面具有一延伸端43和一第五折弯部44,所述延伸端43的一端与形成所述第一凹槽401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42的壁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折弯部44相连,且所述第五折弯部44与所述延伸端43呈预定角度,并往背离所述第三折弯部41的方向延伸。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插入部31与所述第二折弯部32的相连处还具有一两侧连通的第三缺口301,且所述第三折弯部41穿过所述第三缺口301,并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301内,同时所述第五折弯部44位于所述第二插入部31的上侧,并间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三折弯部41抵靠在形成所述第三缺口301并靠近所述第二折弯部32的壁面上。如图3所示,当所述铁芯通电时,所述第二插入部31正对外部铁芯的壁面往靠近外部铁线的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即所述第二折弯部32向上摆动预定角度,同时所述第三折弯部41受到向上的作用力,而产生形变,当所述铁芯断电时,所述第二折弯部32受到所述第三折弯部41的形变力复位,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折弯部32的向上摆动或复位,被用于控制外部动触点和外部静触点的解除和断开。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现有卡簧的固定结构,常在所述扼铁20的所述第一插入部22的壁面上设置两凸块,同时在对应的动卡簧上设置与两凸块配合的连接孔,并通过铆接的方式将该卡簧固定,而这种安装方式较为麻烦,需要先将卡簧设置在所述扼铁20上,然后再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301内,而由于所述第二腔体1301的空间有限,从而使得装配较为麻烦,因此需要卡簧的安装方式进行改进。
进一步地,所卡簧件的所述延伸端43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40的第二凹槽402,且形成所述第二凹槽402,并靠近所述第四折弯部42的壁面具有一形变部45,其中所述形变部45如图4和图5所示。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形变部45被用于限定所述卡簧件40的位置,且当所述第三插入部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301内时,所述形变部45被置于所述第二卡槽2201内。
综上,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被阐明,其为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提供结构简单、实用性高、装配便捷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申请所提供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该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包括:
一扼铁,所述扼铁具有一第一插入部和一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且所述第一插入部背离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侧的壁面具有一第二卡槽;以及
一卡簧件,所述卡簧件具有一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以限定所述卡簧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第一腔体,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具有一第一隔板、一第二隔板和一延伸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背离的一侧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相连,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还与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相连,且所述延伸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延伸部将所述第一腔体分呈一第一放置区和一第二放置区,且所述延伸部具有一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放置区相连通,另外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壁均具有一第一卡槽,两所述第一卡槽均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扼铁还具有一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一端相连,且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一插入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抵靠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限位端,两所述限位端均靠近所述抵靠部,且两所述限位端分别被可滑动地设于两所述第一卡槽内,同时所述第一折弯部与形成所述第一放置区的底壁接触,且所述抵靠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处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缺口,另外所述第一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连处具有一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靠近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底壁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卡槽靠近所述抵靠部,另外所述抵靠部背离所述第一插入部的一侧具有一装配槽,且形成所述装配槽的底壁还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弧槽,两所述弧槽分别靠近形成所述装配槽的两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还包括一衔铁,所述衔铁具有一第二插入部和一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连,且所述第二插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其中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装配槽相配合,同时所述第二折弯部与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放置区的一侧的壁面间隔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两侧具有两第二缺口,且形成所述装配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被置于两所述第二缺口内,从而限定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卡簧件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卡簧件具有一第三折弯部和一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相连,并且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呈预定角度,另外所述卡簧件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折弯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折弯部,且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具有一延伸端和一第五折弯部,所述延伸端的一端与形成所述第一凹槽并靠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折弯部相连,且所述第五折弯部与所述延伸端呈预定角度,并往背离所述第三折弯部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相连处还具有一两侧连通的第三缺口,且所述第三折弯部穿过所述第三缺口,并被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同时所述第五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插入部的上侧,并间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三折弯部抵靠在形成所述第三缺口并靠近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壁面上,所卡簧件的所述延伸端还具有一贯穿所述卡簧件的第二凹槽,所述形变部与形成所述第二凹槽并靠近所述第四折弯部的壁面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9010.3U CN219418898U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9010.3U CN219418898U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18898U true CN219418898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3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19010.3U Active CN219418898U (zh) | 2022-12-02 | 2022-12-02 | 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18898U (zh) |
-
2022
- 2022-12-02 CN CN202223219010.3U patent/CN2194188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246214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EP1895560B1 (en) | Silent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JP4471859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US20070008053A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US6731190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01324288B (zh) | 电磁阀 | |
CN108962682B (zh) | 一种抗跌落及便于自动化装配的继电器及其自动装配方法 | |
EP2639811A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EP3848621B1 (en) | Solenoid valve | |
CN219418898U (zh) | 一种卡簧组件的快捷装配结构 | |
JPH10321110A (ja) | 電磁式のリレー | |
JP4864115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219418892U (zh) | 一种防盖体套反的继电器 | |
CN111463069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14797267U (zh) | 一种三点装配式结构组件 | |
CN219418893U (zh) | 一种高负载的继电器 | |
CN1227692C (zh) | 小型化电磁继电器 | |
CN213277962U (zh) | 一种继电器 | |
CN217641137U (zh) | 一种触点区域开槽的继电器 | |
CN103490531B (zh) | 小槽口电机定子冲片及其线圈安装方法 | |
CN221125831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109585228B (zh) | 一种带上静簧的继电器 | |
CN114551160A (zh) | 一种可简化装配的小型继电器 | |
CN114551163A (zh) |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组件及电磁继电器 | |
CN213277948U (zh) | 一种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