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9839U - 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09839U CN219409839U CN202320288970.0U CN202320288970U CN219409839U CN 219409839 U CN219409839 U CN 219409839U CN 202320288970 U CN202320288970 U CN 202320288970U CN 219409839 U CN219409839 U CN 2194098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stress relief
- driving
- conveyor belt
- relief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所述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组件;输送装置,其包括通过所述加热腔的传送带以及驱动所述传动带运行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位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调整所述加热组件高度的第二驱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自动化的实现双金属片的反复加热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双金属片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双金属片由于相叠合的二种金属具有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因而在温度探测、控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双金属片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会在内部产生应力,这种应力的存在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热处理予以消除。现有的对双金属片进行热处理的设备是回火工艺炉。需要反复多次对双金属片进行加热,以达到消除应力作用,目前,双金属片的反复加热需要反复进行人工装入、取出操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自动化的实现双金属片的反复加热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包括:
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组件;
输送装置,其包括通过所述加热腔的传送带以及驱动所述传动带运行的第一驱动件;
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位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调整所述加热组件高度的第二驱动件。
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和安装于所述支撑件底面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调整所述支撑件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为具有直线行程的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传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传动部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包括气缸主体和气缸顶杆;所述气缸主体安装于所述加热腔的顶面上;所述气缸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气缸主体传动连接;所述气缸顶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为板状结构,其包括面向所述传动带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面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保温壁;包括四面所述保温壁,四面所述保温壁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矩形结构;所述保温壁的顶端均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面连接;所述保温壁与所述支撑件共同围成保温腔;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保温腔内。
可选的,所述保温壁的内侧或外侧涂覆有隔热材料。
可选的,所述保温壁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加热件为电阻丝。
可选的,所述加热腔的侧壁包括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鼓风扇;所述鼓风扇的最低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传动带的承载面的高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自动化的实现双金属片的反复加热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加热装置;11、支撑件;12、加热件;13、第二驱动件;14、座体;15、顶板;16、侧板;17、加热腔;18、鼓风扇;19、保温壁;20、温度传感器;2、输送装置;21、传送带;22、辊轮;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
双金属片由于相叠合的二种金属具有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因而在温度探测、控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双金属片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会在内部产生应力,这种应力的存在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热处理予以消除。现有的对双金属片进行热处理的设备是回火工艺炉。需要反复多次对双金属片进行加热,以达到消除应力作用,目前,双金属片的反复加热需要反复进行人工装入、取出操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自动化的实现双金属片的反复加热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包括:
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组件;
输送装置,其包括通过所述加热腔的传送带以及驱动所述传动带运行的第一驱动件;
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位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调整所述加热组件高度的第二驱动件。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的具体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包括加热装置1,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17,所述加热腔17内设有加热组件;
输送装置2,其包括通过所述加热腔17的传送带21以及驱动所述传动带21运行的第一驱动件;
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21的上方位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调整所述加热组件高度的第二驱动件13。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1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座体14和顶板15;所述顶板15位于所述座体14的上方,所述座体14的顶端面与所述顶板15面面平行;所述顶板15和所述座体14之间通过侧板16连接;也可以说所述顶板15通过所述侧板16支撑;更加具体来说,所述侧板16竖直设置,所述侧板16与所述顶板15面面垂直,所述侧板16也与所述座体14的顶端面面面垂直;所述侧板16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顶板15的一侧位置;所述侧板16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座体14的顶端面的一侧位置;所述顶板15、侧板16以及所述座体14的顶端面形成的半包围结构为所述加热腔17;所述传送带21如图1所示的穿过所述加热腔17。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沿第一方向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两端开口,所述通道为所述加热腔17,所述通道两端的开口为所述加热腔17的进口和出口;所述传送带2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申;所述传送带21分别从所述加热腔17的进口进入所述加热腔,从所述加热腔17的出口延申出所述加热腔17。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加热组件的温度控制以及离所述传送带的距离控制来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动作;
第一动作:
加热组件启动;
所述第二驱动件13控制所述加热组件下降;靠近位于传送带21上的双金属片。
第二动作:
加热组件关闭;
所述第二驱动件13控制所述加热组件上升;远离靠近位于传送带21上的双金属片。
通过上述第一动作第二动作实现对目标工件(这里指位于所述传送带21上的双金属片)的反复加热动作。
更加具体来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动作将双金属片加热至200℃~300℃,然后通过第二动作将双金属片冷却至加热温度的一半温度,即100℃~150℃左右;反复上述流程3-4次;实现双金属片的去应力工序。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传送带21的周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待加热区域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21为金属网链传送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2还包括支架23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架23上的辊轮22;所述传送带2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支架23的辊轮22上;其中一个所述辊轮22为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图中未显示)驱动转动,另一个所述辊轮22为从动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架23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传送带21的朝上的水平面为承载面,用于承载双金属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承载面并不是传送带21上的固定区域,而是指传送带朝上的一面。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21的承载面的正上方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11和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1底面的加热件12,所述加热件12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支撑件11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3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3调整所述支撑件11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件13为具有直线行程的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传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传动部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11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包括气缸主体和气缸顶杆;所述气缸主体安装于所述加热腔17的顶面上;所述气缸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气缸主体传动连接;所述气缸顶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1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直线气缸包括推杆主体和顶杆;所述推杆主体安装于所述加热腔17的顶面上;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推杆主体传动连接;所述顶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1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11为板状结构,其包括面向所述传动带21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加热件12安装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驱动件13与所述第二面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2个所述第二驱动件13,2个所述第二驱动件13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1的第一面的两端位置。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13同步工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件12为电阻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12还可以是其他的现有技术中的产热功率件,以在通电时产生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17的侧壁包括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鼓风扇18;所述鼓风扇18的最低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传动带21的承载面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6包括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鼓风扇18,所述鼓风扇18的最低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传动带21的承载面的高度。
当执行所述第二动作时,所述加热组件上升,所述鼓风扇18开启,加速所述双金属片表面的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双金属片可以放置于定位模具的放置槽中,所述定位模具通过所述传送带21运输;所述鼓风扇18形成的气流无法影响所述定位模具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鼓风扇18包括叶片和驱动叶片转动的电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保温壁19;包括四面所述保温壁19,四面所述保温壁19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矩形结构;所述保温壁19的顶端均与所述支撑件11的第一面连接;所述保温壁19与所述支撑件11共同围成保温腔;所述加热件12位于所述保温腔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执行所述第一动作时,所述在所述第二驱动件13的驱动下,保温壁19下降,罩住待加热的双金属片,或者罩住放置所述双金属片的定位模具,以使升温更加的迅速。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壁19的内侧或外侧涂覆有隔热材料。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壁19的内侧涂覆有热反射材料。
所述隔热材料和所述热反射材料应用现有技术中的隔热材料或者热反射材料,其具体种类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壁19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还包括另一温度传感器,其可以安装于所述侧板16的内侧面。当所述保温腔罩住所述双金属片时,通过所述位于温壁19的内侧的温度传感器20监控温度,当所述保温腔升起后通过位于所述侧板16的内侧面的温度传感器监控双金属片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壁19与所述支撑件11一体成型,均为金属材料。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壁19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1),其包括加热腔(17),所述加热腔(17)内设有加热组件;
输送装置(2),其包括通过所述加热腔(17)的传送带(21)以及驱动所述传送带(21)运行的第一驱动件;
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21)的上方位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调整所述加热组件高度的第二驱动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11)和安装于所述支撑件(11)底面的加热件(12),所述加热件(12)通电后产生热量;所述支撑件(11)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3)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3)调整所述支撑件(11)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3)为具有直线行程的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传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传动部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传动部的一端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包括气缸主体和气缸顶杆;所述气缸主体安装于所述加热腔(17)的顶面上;所述气缸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气缸主体传动连接;所述气缸顶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为板状结构,其包括面向所述传送带(21)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加热件(12)安装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驱动件(13)与所述第二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保温壁(19);包括四面所述保温壁(19),四面所述保温壁(19)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矩形结构;所述保温壁(19)的顶端均与所述支撑件(11)的第一面连接;所述保温壁(19)与所述支撑件(11)共同围成保温腔;所述加热件(12)位于所述保温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壁(19)的内侧或外侧涂覆有隔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壁(19)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12)为电阻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7)的侧壁包括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鼓风扇(18);所述鼓风扇(18)的最低位置的高度低于所述传送带(21)的承载面的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88970.0U CN219409839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88970.0U CN219409839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09839U true CN219409839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03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88970.0U Active CN219409839U (zh) | 2023-02-22 | 2023-02-22 | 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09839U (zh) |
-
2023
- 2023-02-22 CN CN202320288970.0U patent/CN2194098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65279B2 (ja) | 多段式加熱装置 | |
RU2540725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жига листового стекла | |
CN109111091B (zh) | 石墨模具、3d玻璃热弯装置和3d玻璃热弯方法 | |
EP0761612B1 (en) | Method for heating a glass sheet | |
JP2009285728A (ja) | 熱間プレス成形用鋼板の加熱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 |
FI91521C (fi) | Menetelmä lasilevyjen taivuttamiseksi | |
CN219409839U (zh) | 一种双金属片应力消除装置 | |
JP2006266616A (ja) | 熱処理炉 | |
EP0761613A2 (en) | Method for heating and forming a glass sheet | |
JP2015229798A (ja) | 熱間プレス用鋼板の遠赤外線式加熱炉 | |
CN206377994U (zh) | 一种智能箱式电阻炉 | |
US2156352A (en) | Heating device | |
CN217929726U (zh) | 一种便于入料的真空烧结炉 | |
US20230299652A1 (en) | Multiple Temperature-Control Process for Workpieces by Means of a Triplex Furnace | |
CN113736960B (zh) | 一种铸件的热处理设备 | |
FI91388B (fi) | Menetelmä ja laite kuperrettujen ja/tai päällystettyjen lasilevyjen valmistamiseksi | |
CN108870957A (zh) | 一种镁合金型材塑性变形机前自动加热炉 | |
RU2036861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стеклянных листов | |
JPH079355B2 (ja) | 輻射エネルギーを発生する装置と方法 | |
CN220991621U (zh) | 一种便于均匀烘烤的五金件烤漆装置 | |
CN221678057U (zh) | 一种用于热缩管热缩固定的钢带隧道炉 | |
CN118127294B (zh) | 一种节能真空泵构件热处理设备 | |
CN220352184U (zh) | 一种高效率的铝型材时效炉 | |
CN217447437U (zh) | 一种高效降温的烤箱 | |
CN216558038U (zh) | 一种电动机线圈烘烤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