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2480U - 立铣刀 - Google Patents
立铣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02480U CN219402480U CN202223032932.3U CN202223032932U CN219402480U CN 219402480 U CN219402480 U CN 219402480U CN 202223032932 U CN202223032932 U CN 202223032932U CN 219402480 U CN219402480 U CN 2194024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dge
- edges
- angle
- mill according
- cut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立铣刀,包括:刀柄和切削部;切削部设于刀柄一端,且沿切削部的外周螺旋绕设有四刃周刃,相邻周刃之间形成有排屑槽,切削部远离刀柄的一端设有四刃端刃,四刃端刃分别与四刃周刃对应连接,一对相对的两个端刃设有分隔端刃的凹槽,且凹槽通过端刃的前刀面延伸至排屑槽,切削部的芯厚由远离刀柄的一端至靠近刀柄的一端逐渐增大。本申请的立铣刀能够提高立铣刀的排屑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刀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铣刀。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刀具粘屑、刀具排屑不畅的情况,从而影响刀具的排屑性能。例如,在用硬质合金的刀具加工不锈钢产品时,端刃在对产品进行端面铣削时,由于容屑和排屑不良,会影响正常的铣削加工过程,严重时甚至导致刀具折断,从而大大提高了铣削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立铣刀,能够提高立铣刀的排屑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铣刀,包括:刀柄和切削部;切削部设于所述刀柄一端,且沿所述切削部的外周螺旋绕设有四刃周刃,相邻所述周刃之间形成有排屑槽,所述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设有四刃端刃,四刃所述端刃分别与四刃所述周刃对应连接,一对相对的两个所述端刃设有分隔所述端刃的凹槽,且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端刃的前刀面延伸至所述排屑槽,所述切削部的芯厚由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刀柄的一端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铣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立铣刀包括有刀柄和切削部,切削部的外周侧螺旋绕设有四刃周刃,切削部远离刀柄的一端设有四刃端刃,四刃端刃和四刃周刃分别连接,相邻的两刃周刃之间形成有排屑槽,其中有一对相对的两刃端刃设有凹槽,凹槽将端刃分隔为两段,四刃端刃设有前刀面,凹槽经过前刀面延伸至排屑槽,从而在端刃进给切削的过程中,由于一对端刃设有凹槽,从而能够将碎屑碎片化,使得碎屑不易粘连在端刃上,并且由于凹槽经过端刃前刀面延伸至排屑槽,从而使得碎屑能够沿着排屑槽排出,又由于另外一对端刃是完整的端刃,因此旋转切削的时候保持完整的直线切削,而不会出现空缺,进而保证了切削面的平整度,避免了端刃由于凹槽而造成工件表面的粗糙;同时,切削部芯厚由远离刀柄的一端到靠近刀柄的一端逐渐增大,因此更加便于碎屑沿着排屑槽排出,从而使得整个设计能够提高刀具的排屑能力,也就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四刃所述端刃的刃倾角为正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刃倾角为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设有第一容屑槽,所述第一容屑槽和所述排屑槽之间设有第二容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刃处设有依次排列避空的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端刃还设有端刃前刀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刃的第一后角为7°,所述端刃的第二后角为16°,所述端刃的前角为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周刃的前角为6°,所述周刃的后角为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四刃所述周刃采用不等齿距和不等螺旋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刃的分度角分别为97°、83°、97°和8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四刃所述周刃包括螺旋角为36°的第一周刃和第三周刃,以及螺旋角为39°的第二周刃和第四周刃。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切削部远离刀柄一端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刃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周刃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削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视图。
附图标记:
100、刀柄;200、切削部;210、周刃;220、排屑槽;230、端刃;231、凹槽;240、第一容屑槽;250、第二容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铣刀。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铣刀,包括:刀柄100和切削部200;切削部200设于刀柄100一端,且沿切削部200的外周螺旋绕设有四刃周刃210,相邻周刃210之间形成有排屑槽220,切削部200远离刀柄100的一端设有四刃端刃230,四刃端刃230分别与四刃周刃210对应连接,一对相对的两个端刃230设有分隔端刃230的凹槽231,且凹槽231通过端刃230的前刀面延伸至排屑槽220,切削部200的芯厚由远离刀柄100的一端至靠近刀柄100的一端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立铣刀包括有刀柄100和切削部200,切削部200的外周侧螺旋绕设有四刃周刃210,切削部200远离刀柄100的一端设有四刃端刃230,四刃端刃230和四刃周刃210分别连接,相邻的两刃周刃210之间形成有排屑槽220,其中有一对相对的两刃端刃230设有凹槽231,凹槽231将端刃230分隔为两段,四刃端刃230设有前刀面,凹槽231经过前刀面延伸至排屑槽220,从而在端刃230进给切削的过程中,由于一对端刃230设有凹槽231,从而能够将碎屑碎片化,使得碎屑不易粘连在端刃230上,并且由于凹槽231经过端刃230前刀面延伸至排屑槽220,从而使得碎屑能够沿着排屑槽220排出,又由于另外一对端刃230由于是完整的端刃230,因此旋转切削的时候保持完整的直线切削,而不会出现空缺,进而保证了切削面的平整度,避免了端刃230由于凹槽231而造成工件表面的粗糙;同时,切削部200芯厚由远离刀柄100的一端到靠近刀柄100的一端逐渐增大,因此更加便于碎屑沿着排屑槽220排出,从而使得整个设计能够提高刀具的排屑能力,也就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效果。
其中,切削部200的芯锥为1.2°。
应当理解的是,周刃210和排屑槽220均通过砂轮进行磨削和抛光,从而保证了立铣刀表面的光滑度,从而使得切屑能够非常顺滑地排出,而不易黏连刀刃。
可以理解的是,四刃端刃230的刃倾角为正值。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从而四刃端刃230的刃倾角设为正值,从而使得由端刃230切削出的切屑向靠近轴线的方向移动后,沿排屑槽220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刃倾角为2°。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端刃230的刃倾角具体为2°,刃倾角选取较小的正值角度,即便于控制排屑方向,也能够保证切削端面的平整度。
应当理解的是,四刃端刃230包括连接第一周刃的第一端刃、连接第二周刃的第二端刃、连接第三周刃的第三端刃以及连接第四周刃的第四端刃,凹槽231设于第一端刃和第三端刃。
可以理解的是,切削部200远离刀柄100的一端设有第一容屑槽240,第一容屑槽240和排屑槽220之间设有第二容屑槽250。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刃和第三端刃的底部相互连接,第一端刃与第三端刃的连接处为连接部,连接部和第二端刃之间、连接部和第四端刃之间形成第一容屑槽240,第一端刃和第二端刃之间、第二端刃和第三端刃之间、第三端刃和第四端刃之间以及第四端刃和第一端刃之间形成有第二容屑槽250,从而使得切削下来的碎屑可以由第二容屑槽250沿排屑槽220排出,或者由第一容屑槽240经过第二容屑槽250后再沿排屑槽220排出,两个容屑槽给碎屑预留足够的容屑和排屑空间,提高排屑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端刃230处设有依次排列避空的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端刃230还设有端刃230前刀面。例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端刃230处设有端刃230前刀面,还设有依次排列避空的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从而在切削避空的同时,增加了端刃230的锋利度和切削强度,也防止了崩刀,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工件的表面加工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端刃230的第一后角为7°,端刃230的第二后角为16°,端刃230的前角为3°。例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端刃230的前角为α,且α=3°,端刃230的第一后角为β,且β=7°,端刃230的第二后角为γ,且γ=16°。
可以理解的是,周刃210的前角为6°,周刃210的后角为9°。例如,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周刃210的前角为a,且a=6°,周刃210的后角为b,且b=9°。具体地,周刃210后刀面为圆弧后角,圆弧后角保证了周刃210进行侧面加工时不易磨损。
可以理解的是,四刃周刃210采用不等齿距和不等螺旋角。例如,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四刃周刃210为不等齿距、不等螺旋角设计,从而可以降低立铣刀在切削过程中的振动,进而增强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切削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端刃230的分度角分别为97°、83°、97°和83°。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端刃230的分度角分别为97°、83°、97°和83°。齿距不等,防止共振,提高了表面加工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四刃周刃210包括螺旋角为36°的第一周刃和第三周刃,以及螺旋角为39°的第二周刃和第四周刃。例如,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四刃周刃210包括有第一周刃、第二周刃、第三周刃和第四周刃,第一周刃和第三周刃的螺旋角为c,且c=36°,第二周刃和第四周刃的螺旋角为d,且d=39°。不等螺旋角能够优化不等齿距产生的偏心问题,提高被加工产品表面的光洁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柄;
切削部,设于所述刀柄一端,且沿所述切削部的外周螺旋绕设有四刃周刃,相邻所述周刃之间形成有排屑槽,所述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设有四刃端刃,四刃所述端刃分别与四刃所述周刃对应连接,一对相对的两个所述端刃设有分隔所述端刃的凹槽,且所述凹槽通过所述端刃的前刀面延伸至所述排屑槽,所述切削部的芯厚由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刀柄的一端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四刃所述端刃的刃倾角为正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倾角为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远离所述刀柄的一端设有第一容屑槽,所述第一容屑槽和所述排屑槽之间设有第二容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刃处设有依次排列避空的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端刃还设有端刃前刀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刃的第一后角为7°,所述端刃的第二后角为16°,所述端刃的前角为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刃的前角为6°,所述周刃的后角为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四刃所述周刃采用不等齿距和不等螺旋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刃的分度角分别为97°、83°、97°和8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四刃所述周刃包括螺旋角为36°的第一周刃和第三周刃,以及螺旋角为39°的第二周刃和第四周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32932.3U CN219402480U (zh) | 2022-11-14 | 2022-11-14 | 立铣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32932.3U CN219402480U (zh) | 2022-11-14 | 2022-11-14 | 立铣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02480U true CN219402480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0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32932.3U Active CN219402480U (zh) | 2022-11-14 | 2022-11-14 | 立铣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02480U (zh) |
-
2022
- 2022-11-14 CN CN202223032932.3U patent/CN2194024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73843B1 (ko) |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인덱서블 치절 공구 | |
EP2181787B1 (en) | End mill | |
US5213452A (en) | Router type cutter | |
JP5842708B2 (ja) |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 |
JP2008229744A (ja) |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インサート着脱式転削工具 | |
CN105939805B (zh) | 立铣刀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 |
WO2012071847A1 (zh) | 不等螺旋角立铣刀 | |
CN211360799U (zh) | 高效鼓形仿形立铣刀 | |
CN110695426A (zh) | 一种高效鼓形仿形立铣刀 | |
CN219402480U (zh) | 立铣刀 | |
JP2010240818A (ja) | ニック付きエンドミル | |
JPH07299634A (ja) | エンドミル | |
CN210702770U (zh) | 具有端部排屑槽的铣刀 | |
EP1281464B1 (en) | Serrated ball nose end mill insert | |
CN215090915U (zh) | 大螺旋角型涂层精铣刀 | |
CN206824730U (zh) | 大进给圆鼻立铣刀 | |
CN216575741U (zh) | 圆鼻铣刀 | |
CN219402479U (zh) | 圆鼻刀 | |
JPS6352911A (ja) | スロ−アウエイ式転削工具 | |
CN113843443A (zh) | 圆鼻铣刀 | |
CN217991053U (zh) |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 |
CN208450681U (zh) | 用于加工石墨工件的铣刀 | |
CN108723453B (zh) | 一种波形刃立铣刀 | |
CN219151682U (zh) | 一种粗精一体复合型硬质合金铣刀 | |
CN213317942U (zh) | 一种可转位螺旋立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