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374504U -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4504U
CN219374504U CN202320351805.5U CN202320351805U CN219374504U CN 219374504 U CN219374504 U CN 219374504U CN 202320351805 U CN202320351805 U CN 202320351805U CN 219374504 U CN219374504 U CN 219374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ulent flow
dust
generating device
dust suc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18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uyang Fengjinb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Fuyang Fengjinb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Fuyang Fengjinb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Fuyang Fengjinba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18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4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4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4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尤指设置于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集尘筒的扰流产生装置,该扰流产生装置其包括有环状基座、滤芯、扰流盖及滤棉;环状基座内部设置有滤芯并于其一边开口与扰流盖相结合,且滤棉设置于环状基座内部并相对位于扰流盖与滤芯之间,其中扰流盖凸设有多个扰流管,且扰流管内部呈渐扩状并凸设有扰流板;借此,当手持折叠吸吹尘器所吸入的空气通过扰流产生装置时,空气会于扰流盖的扰流管内形成扰动气流,使得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因离心力作用附着于扰流管的内壁,达到灰尘过滤机制;其后,再通过滤棉、滤芯作进一步过滤,有效提高对灰尘、悬浮微粒等过滤效能。

Description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尤指一种设置于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集尘筒内,利用扰流产生装置设有扰流盖,扰流盖凸设有多个扰流管,且扰流管内部呈渐扩状形式并凸设有扰流板;使得所吸入的空气会于扰流管内形成扰动气流(扰流),以此使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因离心力作用附着于扰流管内壁,即具有第一阶段悬浮微粒过滤机制;其后,再通过扰流产生装置内部所设的滤棉、滤芯,即可进一步作第二、第三阶段过滤效能,有效提升过滤灰尘、悬浮微粒等。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对于现今家庭而言已十分普及,而吸尘器的清洁原理,主要是利用机体内部装设有一马达,利用马达运转排送空气,使得吸尘器的进气口前端形成负压吸力,以此将灰尘、毛发或碎屑等,吸入于机体内收集,达到集尘清洁的效果,大大提升清扫时的便利性。
观诸于现有吸尘器的灰尘过滤机制,主要是于吸尘器机体内部设置有过滤棉,所以当灰尘或碎屑吸入吸尘器机体内部时,灰尘、悬浮颗粒会直接受到吸尘器机体内部所设的过滤棉阻挡,使灰尘、悬浮颗粒得以附着于过滤棉之上,而经过滤后的空气则排出吸尘器外部,依据此原理,即达到吸尘器的空气过滤机制。
然而,当吸尘器使用于一段时间后,过滤棉会因聚满灰尘、悬浮颗粒、碎屑等杂质,造成过滤棉可使空气通过的气流量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吸尘器的吸尘效率;此外,一般过滤棉因所形成的孔洞(径)较大,无法过滤较细微的灰尘、悬浮微粒(如:小于或等于2.5微米(μm)的悬浮微粒),致使灰尘中的悬浮微粒会从吸尘器出风口随气流排出,造成不良的人为空气污染,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过滤灰尘、悬浮微粒等物质的吸尘器,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主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尤指以扰流产生装置应用于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所述手持折叠吸吹尘器于所设的主机具有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并于进气口结合有一集尘筒,该集尘筒其朝向进气口的方向设有一第二端口,本实用新型的扰流产生装置设置于集尘筒内,该扰流产生装置包括有一环状基座、一滤芯、一扰流盖及一滤棉;所述环状基座结合于集尘筒的第二端口处;所述滤芯设置于环状基座内;所述扰流盖密封结合于环状基座其一边开口,使扰流盖与第二端口朝相反方向设置,其中扰流盖凸设有多个扰流管,这些扰流管其远离环状基座的开口设为第一管口,扰流管其相邻环状基座的开口设为第二管口,第一管口的口径小于第二管口的口径,使扰流管内部由第一管口向第二管口呈渐扩状,且扰流管内部凸设有至少一扰流板;所述滤棉设置于环状基座内部并相对位于扰流盖与滤芯之间。
进一步的,该主机结合有可折叠的折叠握把,该折叠握把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模组,该充电电池模组与该主机内部所设的马达装置、控制电路模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该手持折叠吸吹尘器于出气口处设有一出气接孔,该出气接孔连接有一吹气管。
进一步的,该滤芯为HEPA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利用扰流产生装置设有扰流盖,扰流盖凸设有多个扰流管,扰流管内部呈渐扩状形式并凸设有扰流板;当手持折叠吸吹尘器启动时,外部空气则会被吸入至集尘筒内并通过扰流产生装置,此时吸入空气会于扰流管内形成扰动气流(扰流),使得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因离心力作用附着于扰流管内壁,即具有第一阶段悬浮颗粒过滤机制;其后,再通过扰流产生装置内部所设的滤棉、滤芯(如:HEPA滤芯)进一步作第二、三阶段灰尘过滤,即可有效提升过滤灰尘、悬浮微粒等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试举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试举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试举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集尘筒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扰流产生装置一分解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扰流产生装置一应用实施例剖面侧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扰流产生装置一正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扰流产生装置的图6中A-A剖面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扰流产生装置另一应用实施例剖面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尘筒;10、集尘空间;11、第一端口;12、第二端口;121、第二结合部;13、凹槽;14、第一轴接部;141、第一轴杆;2、枢接环体;21、第三端口;22、第四端口;23、密封环;24、卡扣槽;25、嵌槽;26、第二轴接部;3、旋转盖;31、进气接孔;32、第五端口;33、第一卡扣部;4、扰流产生装置;41、环状基座;42、滤芯;43、扰流盖;431、扰流管;4311、第一管口;4312、第二管口;432、扰流板;44、滤棉;5、按键机构;51、按键;511、第二卡扣部;6、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1、主机;611、进气口;612、出气口;613、第一结合部;614、出气接孔;62、折叠握把;63、马达装置;7、吸尘管;8、吹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现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尤指应用于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该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所设的主机61具有一进气口611及一出气口612,且主机61结合有可折叠的折叠握把62,折叠握把62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模组,由充电电池模组与主机61内部所设的马达装置63、控制电路模组电性连接。所述主机61的进气口611结合有一集尘筒1,该集尘筒1其内部设有一集尘空间10,且集尘筒1其一端设有一第一端口1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端口12,由第二端口12与主机61的进气口611相结合。所述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于出气口612处设有一出气接孔614,由出气接孔614用以连接一吹气管8。
本实用新型的扰流产生装置4设置于集尘筒1的集尘空间10内并相邻第二端口12位置,所述扰流产生装置4包括有一环状基座41、一滤芯42、一扰流盖43及一滤棉44。
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环状基座41为一中空环状体,由环状基座41结合于集尘筒1的第二端口12处;所述滤芯42(如:HEPA滤芯)设置于环状基座41内;所述扰流盖43密封结合于环状基座41其一边开口,且使扰流盖43与集尘筒1的第二端口12方向设置,即环状基座41朝向集尘筒1的第一端口11方向,于集尘筒1的第二端口12结合有扰流盖43;该扰流盖43凸设有多个扰流管431,扰流管431其远离环状基座41的开口设为第一管口4311,而扰流管431其相邻环状基座41的开口设为第二管口4312,第一管口4311的口径小于第二管口4312的口径,使扰流管431内部由第一管口4311向第二管口4312呈渐扩状,且扰流管431内部凸设有至少一扰流板432;所述滤棉44设置于环状基座41内部并相对位于扰流盖43与滤芯42之间。
本实用新型试举说明集尘筒1一实施例,其中;集尘筒1进一步包括有一枢接环体2、一旋转盖3及一按键机构5。
所述集尘筒1结合于主机61的进气口611处,集尘筒1于其外部分别设有一凹槽13及一第一轴接部14,第一轴接部14能插设一预设的第一轴杆141;所述集尘筒1于第二端口12外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结合部121,而主机61于进气口611内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结合部613,第一结合部613能与第二结合部121相互卡接,使得集尘筒1能与主机61活动拆卸的结合。
所述枢接环体2结合于集尘筒1,枢接环体2其一端设有一第三端口2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四端口22,由第四端口22处设置有一密封环23并与集尘筒1的第一端口11活动接合,且枢接环体2其内壁环设有一卡扣槽24及设有一嵌槽25,该嵌槽25相邻于第四端口22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枢接环体2外部设有一第二轴接部26,第二轴接部26与集尘筒1的第一轴接部14分别由第一轴杆141相对穿设而轴接,使枢接环体2相对于集尘筒1具有翻掀(掀起)而开启的机制。
所述旋转盖3结合于枢接环体2,该旋转盖3其一端设有一进气接孔3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五端口32,并于第五端口32周围延伸设有多个第一卡扣部33,由多个第一卡扣部33用以扣于枢接环体2其内壁的卡扣槽24,使旋转盖3相对枢接环体2具有360度转动(转向)调整机制。所述旋转盖3于进气接孔31可衔接一吸尘管7。
所述按键机构5设置于集尘筒1的凹槽13,按键机构5设有一按键51,该按键51其前端延伸设有一第二卡扣部511,由按键51的第二卡扣部511相对与枢接环体2的嵌槽25相扣接(如图5所示)。
当按键51的第二卡扣部511与枢接环体2的嵌槽25相扣接时,枢接环体2则与集尘筒1呈密封接合状态;当按键51下压时,第二卡扣部511会分离(脱离)嵌槽25呈未相扣接状态,此时枢接环体2则可翻掀而开启,使得集尘筒1其第一端口11呈开启状态。
当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启动时,外部空气由旋转盖3的进气接孔31进入,并依序通过枢接环体2、集尘筒1、扰流产生装置4而排出;借此,当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作为一吸尘用途时,旋转盖3的进气接孔31可连接吸尘管7,外部空气由吸尘管7、旋转盖3的进气接孔31进入集尘筒1的集尘空间10内,而空气于集尘筒1内会形成涡旋气旋,利用所产生的涡旋气旋的离心力,即能将大颗粒垃圾(如毛发、碎屑、悬浮颗粒等)甩至集尘筒1底部,再通过扰流产生装置4过滤,使得集尘筒1有效做灰尘、悬浮微粒等物质过滤。
当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作为一吹气用途时,该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的出气接孔614可连接吹气管8(图8所示),外部空气由旋转盖3的进气接孔31进入,再依序通过枢接环体2、集尘筒1、扰流产生装置4,最后通过出气接孔614、吹气管8排出吹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于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的集尘筒1内设置有扰流产生装置4,利用扰流产生装置4设有扰流盖43,扰流盖43凸设有多个扰流管431,扰流管431内部呈渐扩状形式并凸设有扰流板432;是以,透过扰流盖43的设计,当手持折叠吸吹尘器6启动时,外部空气则会被吸入至集尘筒1内并通过扰流产生装置4,此时吸入空气会于扰流管431内形成扰动气流(扰流),使得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因离心力而附着于扰流管431内壁,即具有第一阶段灰尘过滤机制;其后,再通过扰流产生装置4内部所设的滤棉44、滤芯42(如:HEPA滤芯)进一步作第二、三阶段灰尘过滤,即可有效大幅提升本实用新型手持折叠吸吹尘器针对吸尘、吹气的效能。

Claims (4)

1.一种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尤指应用于一手持折叠吸吹尘器,其特征在于,该手持折叠吸吹尘器所设的主机具有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并于该进气口结合有一集尘筒,该集尘筒其朝向该进气口的方向设有一第二端口,该扰流产生装置设置于该集尘筒内,该扰流产生装置包括有:
一环状基座,结合于该集尘筒的第二端口处;
一滤芯,设置于该环状基座内;
一扰流盖,密封结合于该环状基座其一边开口,使该扰流盖与该第二端口方向设置,且该扰流盖凸设有多个扰流管,该扰流管其远离该环状基座的开口设为第一管口,该扰流管其相邻该环状基座的开口设为第二管口,该第一管口的口径小于该第二管口的口径,该扰流管内部由该第一管口向该第二管口呈渐扩状;另外,该扰流管内部凸设有至少一扰流板;
一滤棉,设置于该环状基座内部并相对位于该扰流盖与该滤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机结合有可折叠的折叠握把,该折叠握把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模组,该充电电池模组与该主机内部所设的马达装置、控制电路模组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持折叠吸吹尘器于出气口处设有一出气接孔,该出气接孔连接有一吹气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芯为HEPA滤芯。
CN202320351805.5U 2023-02-24 2023-02-24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Active CN219374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1805.5U CN219374504U (zh) 2023-02-24 2023-02-24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1805.5U CN219374504U (zh) 2023-02-24 2023-02-24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4504U true CN219374504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1805.5U Active CN219374504U (zh) 2023-02-24 2023-02-24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4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08492A1 (zh) 手持清洁设备
JP5306968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322834C (zh) 旋风集尘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真空吸尘器
EP3372137B1 (en) Three-tier cyclone dust bin filtration system and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the system
CA2413499A1 (en) Cyclone-typ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a vacuum cleaner
JPH08322769A (ja) 電気掃除機
CN106923748B (zh) 手持旋风式吸尘装置以及相应的除尘系统
CN111358336A (zh) 手持吸尘器
CN205514361U (zh) 手持式吸尘器
WO2020015250A1 (zh) 手持吸尘器
CN219374504U (zh)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CN101316541B (zh) 带有离心分离器的吸尘器
CN214682318U (zh) 一种防止排尘管堵塞的旋风分离器
CN206295328U (zh) 手持式高效吸尘器
CN118542602A (zh) 手持折叠吸吹尘器的扰流产生装置
CN220045766U (zh) 清洁设备
CN219699798U (zh) 分离器和清洁装置
CN200977118Y (zh) 多功能吹风吸尘器
CN219270780U (zh) 手持折叠吸尘器的集尘筒结构
TWM520349U (zh) 旋風式吸塵器
TWM641879U (zh) 手持摺疊吸吹塵器之擾流產生裝置
CN210408272U (zh) 一种吸尘器
CN112021995A (zh)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
WO2020015251A1 (zh) 手持吸尘器及空气处理组件
CN212346406U (zh) 一种吸尘器的旋风式进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