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4436U - 一种护理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理轮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54436U CN219354436U CN202320382135.3U CN202320382135U CN219354436U CN 219354436 U CN219354436 U CN 219354436U CN 202320382135 U CN202320382135 U CN 202320382135U CN 219354436 U CN219354436 U CN 2193544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rod
- hinged
- assembled
- fo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理轮椅,包括车架、脚托架、背架、阻尼气弹簧和脚垫角度调节组件;阻尼气弹簧的上端铰接于背架的下端,阻尼气弹簧的下端铰接于车架;脚垫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支撑杆、自锁板和收缩弹簧;连接件与脚托架的固定端铰接;自锁板设有自锁孔,连接件设有滑动套管;支撑杆滑动装配于滑动套管,与脚托架的活动端铰接;连接件的后侧设有限位槽,自锁板的一端插入限位槽中;收缩弹簧套设于支撑杆的外侧,自锁板的另一端具有靠近支撑杆后端的趋势。所述护理轮椅设置了阻尼气弹簧和脚垫角度调节组件,实现无级调节,护理轮椅由座姿形态转换成平躺状态时,可释放臀部、腰部、颈部压力,让使用者久坐不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轮椅。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能够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员进行移动与平躺达到消除臀部、腰部、颈部压力和不适,让使用者在各种体位下久坐不累,以达到辅助治疗与养护效果,保证人员使用舒适,出现了将轮椅与床体相结合的设计,但是这种设计还不够完善,使用起来多有不便。例如,现有轮椅床的靠背通过分级调节的方式改变靠背角度,存在着靠背的角度调节不够方便,无法平滑完成角度改变,在角度调节过程中,靠背升起或放平时会产生卡顿感,导致人体背部和腰部在角度调节过程中受到靠背的反作用力影响,造成人体背部和腰部的不适,在靠背提起和躺下时看护者非常费劲;同样地,在脚托架升起或放下时,也会产生卡顿感,造成人体腿部的不适,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护理轮椅,以解决上述护理轮椅靠背和脚托架在角度调节时不够平滑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轮椅,包括车架、脚托架、背架、阻尼气弹簧和脚垫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背架铰接于车架的后侧近端处,所述脚托架铰接于车架的前侧,所述阻尼气弹簧的上端铰接于背架的下端近端处,所述阻尼气弹簧的下端铰接于车架;
所述脚垫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支撑杆、自锁板和收缩弹簧;所述连接件与脚托架的固定端铰接;所述自锁板设有自锁孔,所述连接件设有滑动套管;所述支撑杆滑动装配于滑动套管内,并穿过所述自锁孔,与脚托架的活动端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后侧设有限位槽,所述自锁板的一端插入限位槽中;所述收缩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并在所述收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自锁板的另一端向后侧倾斜,具有靠近所述支撑杆后端的趋势。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脚托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脚架,所述脚架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小腿垫和脚撑;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装配于车架,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小腿垫装配于活动杆的中部,所述脚撑设置于活动杆的另一端;
所述连接件与固定杆铰接,所述支撑杆与活动杆铰接。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车架的后侧设有防倒轮,所述防倒轮包括防倒杆和支撑轮,所述防倒杆的一端与车架的后侧面连接,所述支撑轮转动装配于防倒杆的另一端,所述防倒轮悬设于地面。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车架包括左边框、右边框和折叠连接架;所述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装配有前轮和后轮;
所述折叠连接架包括左固定管、右固定管和两个剪式连杆;所述左固定管装配于左边框,所述右固定管装配于右边框,所述剪式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左固定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右边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右固定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左边框连接;两个所述折叠连接架间距设置于左固定管和右固定管之间;
所述背架包括左背杆、右背杆和背垫,所述左背杆装配于背垫的左侧,所述右背杆装配于背垫的右侧;所述左背杆的下端与左边框铰接,所述右背杆的下端与右边框铰接;所述阻尼气弹簧的上端与左背杆的下端近端处铰接,或与右背杆的下端近端处铰接。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延长组件,所述延长组件包括延长架和头枕,所述延长架下端分别与左背杆和右背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头枕可拆卸装配于延长架的前侧。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车架还包括扶手,所述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装配有扶手,所述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装配有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架、连接杆和安装筒,所述扶手架的前端与连接杆铰接,所述扶手架的后端与左背杆或右背杆铰接,所述安装筒铰接于左边框或右边框,同侧的所述安装筒与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车架还包括抓握杆,所述抓握杆包括左握杆、右握杆、左折叠杆和右折叠杆;所述左握杆装配于左背杆、所述右握杆装配于右背杆;所述左折叠杆的一端与左握杆连接,所述左折叠杆的另一端与右折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右折叠杆的另一端与右握杆连接;所述左折叠杆和右折叠杆的铰接处设有锁定开关。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坐垫,所述折叠连接架、左边框和右边框配合形成坐垫架,所述坐垫可拆卸连接于坐垫架。
所述护理轮椅中,所述车架还便溺组件,所述便溺组件包括坐便盆和坐便架,所述坐便架架设于坐垫架;所述坐便盆滑动装配于坐便架中,所述坐垫于坐便盆的对应位置设有避让缺口,且所述避让缺口嵌有坐垫填充块。
所述护理轮椅中,还包括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第一手刹、第二手刹和刹车件;所述第一手刹、第二手刹和刹车件通过管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手刹设置于抓握杆,所述第二手刹设置于左边框或右边框,所述刹车件设置于后轮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护理轮椅设置了阻尼气弹簧和脚垫角度调节组件,阻尼气弹簧可使得背架在保持平稳的情况下,以车架和背架为轴心向后转动,形成床板结构,具备减震缓冲能力,实现了无级调节的效果,当使用者坐在护理轮椅上由座椅形态转换成平躺状态时,阻尼气弹簧可以防止使用者的背部和腰部受到冲击力;同时,可减轻照护人员在调节背架角度时的力度,使用户的感受更加良好。
所述护理轮椅还设有扶手和头枕。扶手的前端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铰接,所述扶手18的后端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铰接,由于背架与车架铰接,当背架向后放平时,扶手跟随背架转动而连动,使得扶手慢慢降低,防止在背架向后放平的过程中,手臂可放置于扶手上,避免手臂与扶手磨擦的问题。而头枕可根据需求调整头枕在枕头架上的位置,弧形枕完美贴合颈椎,可释放颈椎部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脚垫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便溺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扶手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车架1、脚托架2、背架3、阻尼气弹簧4、坐垫6;
防倒轮10、左边框11、右边框12、折叠连接架13、前轮14、后轮15、延长架16、头枕17、扶手18、抓握杆19;固定杆21、活动杆22、小腿垫23、脚撑24;左背杆31、右背杆32、背垫33;连接件51、支撑杆52、自锁板53、收缩弹簧54;坐垫填充块61、坐便盆71、坐便架72;第一手刹81、第二手刹82、刹车件83;
防倒杆101、支撑轮102;左固定管131、右固定管132、第一连接杆133、第二连接杆134;扶手架181、连接杆182、安装筒183;左握杆191、右握杆192、左折叠杆193、右折叠杆194、锁定开关195;滑动套管511、限位槽5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理轮椅,包括车架1、脚托架2、背架3、阻尼气弹簧4和脚垫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背架3铰接于车架1的后侧近端处,所述脚托架2铰接于车架1的前侧,所述阻尼气弹簧4的上端铰接于背架3的下端近端处,所述阻尼气弹簧4的下端铰接于车架1;
所述脚垫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51、支撑杆52、自锁板53和收缩弹簧54;所述连接件51与脚托架2的固定端铰接;所述自锁板53设有自锁孔,所述连接件51设有滑动套管511;所述支撑杆52滑动装配于滑动套管511内,并穿过所述自锁孔,与脚托架2的活动端铰接;所述连接件51的后侧设有限位槽512,所述自锁板53的一端插入限位槽512中;所述收缩弹簧54套设于所述支撑杆52的外侧,并在所述收缩弹簧54的弹力作用下,所述自锁板53的另一端向后侧倾斜,具有靠近所述支撑杆52后端的趋势。
所述护理轮椅设置了阻尼气弹簧4和脚垫角度调节组件,阻尼气弹簧4可使得背架3在保持平稳的情况下,以车架1和背架3为轴心向后转动,形成床板结构。由于阻尼气弹簧4设置于背架3,在背架3放平过程中和上提过程可起到省力和缓冲作用,实现了无级调节的效果,当使用者坐在护理轮椅上由座椅形态转换成平躺状态时,阻尼气弹簧可以防止使用者的背部和腰部受到冲击力;同时,可减轻照护人员在调节背架角度时的力度,使用户的感受更加良好。
脚垫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51、支撑杆52、自锁板53和收缩弹簧54。在收缩弹簧54的弹力作用下,自锁板53有整体向后侧移动的趋势,而自锁板53的一端插入限位槽512,使得自锁板53的另一端向后侧倾斜,从而使所述自锁孔两侧的孔壁与支撑杆52的外表面之间接触,自锁孔两侧的孔壁对支撑杆52产生相对的交叉压力,当将所述支撑杆52进一步往后移动时,所述自锁孔的孔壁对支撑杆52的外表面产生的交叉压力随之增大,使自锁板53与支撑杆52锁紧固定力更大,从而达到锁定支撑杆52,达到固定支撑杆52伸出长度的目的。
当用户将自锁板53的另一端向前拨动时,自锁孔的内壁与支撑杆52不接触,从而使得支撑杆52与连接件51的滑动套管511可以相对滑动运动,通过拨动自锁板53就可以对脚垫角度调节组件解锁,可以实现支撑杆52伸出或缩回的目的,从而通过支撑杆52伸出的长度调节脚托架2的角度,实现脚托架2的无级角度调节,防止使用者的腿部受到冲击力,使用户的感受更加良好。避免操作简单且方便。
所述护理轮椅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使患者在平躺和坐立两种状态下自由切换,方便患者翻身,而且方便装置移动,稳定性和减震性能更好。
具体地,所述脚托架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脚架,所述脚架包括固定杆21、活动杆22、小腿垫23和脚撑24;
所述固定杆21的一端装配于车架1,所述固定杆21的另一端与活动杆22的一端铰接,所述小腿垫23装配于活动杆22的中部,所述脚撑24设置于活动杆22的另一端;
所述连接件51与固定杆21铰接,所述支撑杆52与活动杆22铰接。
采用上述结构,小腿垫23起到支撑用户小腿的作用,脚撑24在患者坐立状态下起到支撑用户脚部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小腿垫23可以沿活动杆22为轴转动,脚撑24也可以活动杆22与脚撑24未轴心,向上翻转。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转动小腿垫23和脚撑24,实现小腿垫23和脚撑24的折叠,从而节约空间。
具体地,所述车架1的后侧设有防倒轮10,所述防倒轮10包括防倒杆101和支撑轮102,所述防倒杆101的一端与车架1的后侧面连接,所述支撑轮102转动装配于防倒杆101的另一端,所述防倒轮10悬设于地面。
患者具有一定重量,护理轮椅在座姿形态转换成平躺状态时,重心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护理轮椅向后翻转的问题。采用上述结构,当理轮椅床出现向后翻转的问题时,防倒轮10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护理轮椅向后翻转的情况,防止用户受伤。
具体地,所述车架1包括左边框11、右边框12和折叠连接架13;所述左边框11和右边框12均装配有前轮14和后轮15;
所述折叠连接架13包括左固定管131、右固定管132和两个剪式连杆;所述左固定管131装配于左边框11,所述右固定管132装配于右边框12,所述剪式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二连接杆134,所述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二连接杆134的中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连接杆133的上端与左固定管13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33的下端与右边框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34的上端与右固定管1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34的下端与左边框11连接;两个所述折叠连接架13间距设置于左固定管131和右固定管132之间;
所述背架3包括左背杆31、右背杆32和背垫33,所述左背杆31装配于背垫33的左侧,所述右背杆32装配于背垫33的右侧;所述左背杆31的下端与左边框11铰接,所述右背杆32的下端与右边框12铰接;所述阻尼气弹簧4的上端与左背杆31的下端近端处铰接,或与右背杆32的下端近端处铰接。
左背杆31、右背杆32和背垫33的结构,用于可配合车架1实现折叠的目的,避免车架1与背架3出现干涉而影响折叠效果。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二连接杆134配合形成剪式连杆结构,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二连接杆134可以以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二连接杆134的中部转动装配处为轴心转动,改变左边框11和右边框12之间的距离,实现折叠的目的。而折叠连接架13设置两个剪式连杆,可以增强折叠连接架13结构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折叠连接架13将左边框11和右边框12相互靠近,实现折叠的效果。在护理轮椅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进行折叠,从而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车架1还包括延长组件,所述延长组件包括延长架16和头枕17,所述延长架16下端分别与左背杆31和右背杆32可拆卸连接;所述头枕17可拆卸装配于延长架16的前侧。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延长组件延长护理轮椅的长度,在护理轮椅转化为平躺状态后,可平躺的空间更大,使得患者在平躺状态时,更加舒服,提高用户体验。头枕17可以在患者处于平躺状态时,为患者提供头部的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头枕17具体为人体工程学弧形枕头,头枕17通过魔术贴粘在延长架16上,可根据需求调整头枕17在枕头架上的位置,弧形枕完美贴合颈椎,可释放颈椎部的压力。
具体地,所述车架1还包括扶手18,所述左边框11和右边框12均装配有扶手18,所述扶手18的前端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铰接,所述扶手18的后端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铰接。所述左边框11和右边框12均装配有扶手18;所述扶手18包括扶手架181、连接杆182和安装筒183,所述扶手架181的前端与连接杆182铰接,所述扶手架181的后端与左背杆31或右背杆32铰接,所述安装筒183铰接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同侧的所述安装筒183与连接杆182可拆卸连接。
现有的轮椅在靠背放向后躺下时,扶手不能跟随靠背移动,导致手臂与扶手磨擦且手臂不能放在扶手垫上。而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18,患者可通过扶手18获得手部支撑,且扶手18可以限制患者左右两侧移动范围,避免腰部失去支撑的患者从护理轮椅的左右两侧掉落而受伤的问题。而且,由于背架3与车架1铰接,当背架3向后放平时,扶手18跟随背架3转动而连动,使得扶手18慢慢降低,防止在背架3向后放平的过程中,手臂可放置于扶手上,避免手臂与扶手18磨擦的问题。
此外,扶手架181的前端设有连接杆182,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铰接有安装筒183,通过连接杆182和安装筒183实现连接。当患者需要上车或下车时,可以将一侧的连接杆182和安装筒183分离,并将扶手架181以扶手架181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的铰接处为中心向后转动,使扶手架181抬起,为患者从侧边下车腾出空间,便于患者上下车,待患者上车或下车后,再将连接杆182和安装筒183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杆182设有伸缩弹珠,安装筒183设有与伸缩弹珠相适配的弹珠孔,当连接杆182与安装筒183连接时,伸缩弹珠卡扣于弹珠孔中,当需要拆卸连接杆182与安装筒183时,将伸缩弹珠摁出弹珠孔,即可将连接杆182从安装筒183中拔出,上述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还能保证连接杆182与安装筒183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车架1还包括抓握杆19,所述抓握杆19包括左握杆191、右握杆192、左折叠杆193和右折叠杆194;所述左握杆191装配于左背杆31、所述右握杆192装配于右背杆32;所述左折叠杆193的一端与左握杆191连接,所述左折叠杆193的另一端与右折叠杆194的一端铰接,所述右折叠杆194的另一端与右握杆192连接;所述左折叠杆193和右折叠杆194的铰接处设有锁定开关195。
抓握杆19为推轮椅者提供抓握的空间,使推轮椅者可以更好的推拉护理轮椅。左握杆191和右握杆192通过左折叠杆193和右折叠杆194连接,左折叠杆193和右折叠杆194配合形成握把,使推轮椅者可以抓握。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抓握杆19能够配合车架1和背架3进行折叠,防止抓握杆19与车架1和背架3干涉而使护理轮椅无法折叠。锁定开关195可以锁定左折叠杆193和右折叠杆194,避免左折叠杆193和右折叠杆194在使用时发生折叠,影响护理轮椅的推拉。
具体地,所述车架1还包括坐垫6,所述折叠连接架13、左边框11和右边框12配合形成坐垫架,所述坐垫6可拆卸连接于坐垫架。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患者可以坐在坐垫6上获得支撑。当护理轮椅需要折叠时,先将坐垫6从坐垫架上拆卸下来。
具体地,所述车架1还便溺组件,所述便溺组件包括坐便盆71和坐便架72,所述坐便架72架设于坐垫架;所述坐便盆71滑动装配于坐便架72中,所述坐垫6于坐便盆71的对应位置设有避让缺口,且所述避让缺口嵌有坐垫填充块61。
采用上述结构,患者可以直接在护理轮椅上如厕,行动不便人员无需从护理轮椅下来如厕,减小行动不便人员进行移动的次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与养护效果。
当需要如厕时,将坐垫填充块61取出,将坐便盆71漏出,即可如厕;而且,坐便盆71滑动装配于坐便架72,当如厕完后,可将坐便盆71从坐便架72上移出,并进行清理,更加清洁卫生。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坐便盆71包括盆体和盆盖,盆盖盖设于盆体的开口,可以屏蔽盆体中的气味,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还包括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第一手刹81、第二手刹82和刹车件83;所述第一手刹81、第二手刹82和刹车件83通过管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手刹81设置于抓握杆19,所述第二手刹82设置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所述刹车件83设置于后轮15的前侧。
采用上述结构,患者和推轮椅者都可以进行刹车,第一手刹81设置于抓握杆19,便于推轮椅者进行刹车操作,第二手刹82设置于左边框11或右边框12便于患者进行刹车操作。第一手刹81、第二手刹82和刹车件83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轮椅刹车把手和轮椅后轮刹车,第一手刹81和第二手刹82为连动式结构,第一手刹81刹车时,第二手刹82也同步启动,因此,在第一手刹81刹车后,患者可以使用第二手刹82解开刹车。同理地,在第二手刹82刹车后,推轮椅者可以使用第二手刹82解开刹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脚托架、背架、阻尼气弹簧和脚垫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背架铰接于车架的后侧近端处,所述脚托架铰接于车架的前侧,所述阻尼气弹簧的上端铰接于背架的下端近端处,所述阻尼气弹簧的下端铰接于车架;
所述脚垫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支撑杆、自锁板和收缩弹簧;所述连接件与脚托架的固定端铰接;所述自锁板设有自锁孔,所述连接件设有滑动套管;所述支撑杆滑动装配于滑动套管内,并穿过所述自锁孔,与脚托架的活动端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后侧设有限位槽,所述自锁板的一端插入限位槽中;所述收缩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并在所述收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自锁板的另一端向后侧倾斜,具有靠近所述支撑杆后端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脚架,所述脚架包括固定杆、活动杆、小腿垫和脚撑;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装配于车架,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小腿垫装配于活动杆的中部,所述脚撑设置于活动杆的另一端;
所述连接件与固定杆铰接,所述支撑杆与活动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侧设有防倒轮,所述防倒轮包括防倒杆和支撑轮,所述防倒杆的一端与车架的后侧面连接,所述支撑轮转动装配于防倒杆的另一端,所述防倒轮悬设于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左边框、右边框和折叠连接架;所述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装配有前轮和后轮;
所述折叠连接架包括左固定管、右固定管和两个剪式连杆;所述左固定管装配于左边框,所述右固定管装配于右边框,所述剪式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左固定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与右边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右固定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左边框连接;两个所述折叠连接架间距设置于左固定管和右固定管之间;
所述背架包括左背杆、右背杆和背垫,所述左背杆装配于背垫的左侧,所述右背杆装配于背垫的右侧;所述左背杆的下端与左边框铰接,所述右背杆的下端与右边框铰接;所述阻尼气弹簧的上端与左背杆的下端近端处铰接,或与右背杆的下端近端处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延长组件,所述延长组件包括延长架和头枕,所述延长架下端分别与左背杆和右背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头枕可拆卸装配于延长架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扶手,所述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装配有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架、连接杆和安装筒,所述扶手架的前端与连接杆铰接,所述扶手架的后端与左背杆或右背杆铰接,所述安装筒铰接于左边框或右边框,同侧的所述安装筒与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抓握杆,所述抓握杆包括左握杆、右握杆、左折叠杆和右折叠杆;所述左握杆装配于左背杆、所述右握杆装配于右背杆;所述左折叠杆的一端与左握杆连接,所述左折叠杆的另一端与右折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右折叠杆的另一端与右握杆连接;所述左折叠杆和右折叠杆的铰接处设有锁定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坐垫,所述折叠连接架、左边框和右边框配合形成坐垫架,所述坐垫可拆卸连接于坐垫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便溺组件,所述便溺组件包括坐便盆和坐便架,所述坐便架架设于坐垫架;所述坐便盆滑动装配于坐便架中,所述坐垫于坐便盆的对应位置设有避让缺口,且所述避让缺口嵌有坐垫填充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第一手刹、第二手刹和刹车件;所述第一手刹、第二手刹和刹车件通过管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手刹设置于抓握杆,所述第二手刹设置于左边框或右边框,所述刹车件设置于后轮的前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82135.3U CN219354436U (zh) | 2023-03-03 | 2023-03-03 | 一种护理轮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82135.3U CN219354436U (zh) | 2023-03-03 | 2023-03-03 | 一种护理轮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54436U true CN219354436U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711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82135.3U Active CN219354436U (zh) | 2023-03-03 | 2023-03-03 | 一种护理轮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54436U (zh) |
-
2023
- 2023-03-03 CN CN202320382135.3U patent/CN2193544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386467B2 (ja) | 多機能車いす | |
JP5433832B2 (ja) | 椅子 | |
JP5391268B2 (ja) | 出産補助装置 | |
CN104013502A (zh) | 多功能轮椅 | |
JP7475247B2 (ja) | 多機能車椅子 | |
US8646842B2 (en) | Salon chair having positionable support | |
KR20160125037A (ko) | 거동불편자용 목욕의자 | |
US20130000040A1 (en) | Reclining Mobility Chair And Method Of Use | |
CN115192325A (zh) | 一种站立型轮椅 | |
CN212662119U (zh) | 一种多功能转移辅助装置 | |
CN219354436U (zh) | 一种护理轮椅 | |
CN211326239U (zh) | 一种多功能老人残疾人代步电动轮椅 | |
CN203970712U (zh) | 多功能轮椅 | |
CN109938938A (zh) | 一种轮椅 | |
CN210009250U (zh) | 一种轮椅 | |
CN212090063U (zh) |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 |
JP3227598B2 (ja) | 車椅子装置 | |
JP7191865B2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介助車 | |
CN208770183U (zh) | 一种多功能轮椅 | |
JP2004261446A (ja) | 介護用車椅子 | |
CN111358627A (zh) | 一种兼具床椅功能的抱式侧移位车 | |
CN216136208U (zh) | 一种多功能水疗轮椅车 | |
CN219614269U (zh) | 一种移位助行一体组合装置 | |
CN215385280U (zh) | 一种icu多功能康复轮椅 | |
CN220833346U (zh) | 一种居家医养上门护理的多功能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