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9406U -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49406U CN219349406U CN202320311180.XU CN202320311180U CN219349406U CN 219349406 U CN219349406 U CN 219349406U CN 202320311180 U CN202320311180 U CN 202320311180U CN 219349406 U CN219349406 U CN 2193494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capacitor
- main control
- resistor
- dehumid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提供电源;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和加湿控制电路均包括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实时反馈水位信息和温度信息至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根据反馈信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功能件、第二功能件、制冷片和雾化片。本实用新型的湿控制电路和加湿控制电路相互独立设置,不会相互干扰,使得电路更为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加湿机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机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以给整栋建筑加湿;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机,其用于除湿工作。
但是现有的加湿机与除湿机具有以下不足:由于加湿机与除湿机均为独立的装置,加湿机的自动湿度控制,仅局限于加湿雾量大小的控制,除湿机的自动湿度控制,是控制除湿量的大小,其均无法做到恒湿控制,且生产成本高,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湿控制电路和加湿控制电路相互独立设置,不会相互干扰,使得电路更为可靠。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
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提供电源;
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包括除湿主控芯片U2、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制冷控制模块,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CA51F353P6,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制冷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加湿控制电路包括加湿主控芯片U21、第三控制模块、第四控制模块和雾化控制模块,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型号为CA51F752F1,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第四控制模块和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功能件、第二功能件、制冷片和雾化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功能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第四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功能件电连接,所述制冷控制模块与所述制冷片电连接,所述雾化控制模块与所述雾化片电连接;
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和加湿控制电路均包括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均分别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水位,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温度;
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实时反馈水位信息和温度信息至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根据反馈信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功能件、第二功能件、制冷片和雾化片。
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降压模块和稳压模块;
所述降压模块包括降压芯片U1、有极性电容EC1、有极性电容EC2、电容C1、电容C2和充电端口CN1;所述降压芯片U1的VIN端、有极性电容EC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和充电端口CN1的1端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1的VOUT端、有极性电容EC2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1的GND端、充电端口CN1的2端、有极性电容EC1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有极性电容EC2的负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TYPEC、极性电容CE21、电容C29和变压器L5;所述稳压芯片TYPEC的VBUS端、电容C29的一端和变压器L5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5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和极性电容CE21的正极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5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变压器L5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极性电容CE21的负极、电容C29的另一端和稳压芯片TYPEC的GND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端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2端、4端和6端均与所述第一功能件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7端与所述制冷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8端与所述第二功能件控制模块22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9端、10端和11端均与按键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2端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5端与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6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端和2端分别与所述按键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5端和6端分别与接口CN3的3端和2端电连接,所述接口的4端接地,所述接口的1端接入5V输入电压;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7端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加湿主控芯片的8端和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9端和电容C22的一端均输出5V电压,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0端和16端分别与所述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1端与所述第四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3端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包括水位检测端口SW,所述水位检测端口SW的2端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端口NTC、电阻R9和电容C3;
所述温度检测端口NTC的2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5V电压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端口NTC的1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制冷控制模块包括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二极管D4、三极管Q2、电阻R3和电阻R4;
所述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的1端和二极管D4的负极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的2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源极和电阻R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雾化控制模块包括变压器L4、电感器L1、电感器L2、电感器L3、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三极管Q21和雾化控制端口WH;
所述变压器L4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和电阻R26的一端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4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和变压器L4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均与所述电感器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4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所述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5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R2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感器L2的另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均与所述三极管Q2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感器L1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与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阻R27的一端和雾化控制端口WH的2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和电阻R2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雾化控制端口WH的1端与所述电感器L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L3的另一端与所述C28的另一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灯LED1和灯LED2,所述灯LED1和灯LED2串联,所述灯LED1的输入端均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所述灯LED2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电阻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LED3端口、三级管Q22、电阻R28和电阻R29;所述LED3端口的1端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所述LED3端口的2端与所述三级管Q2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级管Q2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9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级管Q22的发射极和电阻R2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口FLZ、控制端口FAN、二极管D3、三极管Q1、电阻R1和电阻R2;
所述控制端口FLZ的1端、控制端口FAN的1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口FLZ的2端、控制端口FAN的2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口FAN2、二极管D1、三极管Q23、电阻R211和电阻R212;
所述控制端口FAN2的1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口FAN2的2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2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11的一端和电阻R2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和电阻R21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11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上限湿度和下限湿度,除湿控制电路和加湿控制电路根据设置的上限湿度和下限湿度进行工作,能自动增湿或除湿,保证湿度处于所需的范围内,湿度控制稳定性好,对室内环境进行改善;而且湿控制电路和加湿控制电路相互独立设置,不会相互干扰,使得电路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降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稳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除湿主控芯片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制冷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加湿主控芯片和雾化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第三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第四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水位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中:电源输入电路1、除湿控制电路2、加湿控制电路3、功能组件4、水位检测模块5、温度检测模块6、降压模块11、稳压模块12、第一控制模块21、第二控制模块22、制冷控制模块23、第三控制模块31、第四控制模块32、雾化控制模块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2所示,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电路1、除湿控制电路2、加湿控制电路3和功能组件4;
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分别与所述除湿控制电路2、加湿控制电路3和功能组件4电连接,用于对所述除湿控制电路2、加湿控制电路3和功能组件4提供电源;
所述除湿控制电路2包括除湿主控芯片U2、第一控制模块21、第二控制模块22和制冷控制模块23,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CA51F353P6,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第二控制模块22和制冷控制模块23电连接;
所述加湿控制电路3包括加湿主控芯片U21、第三控制模块31、第四控制模块32和雾化控制模块33,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型号为CA51F752F1,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31、第四控制模块32和雾化控制模块33电连接;
所述功能组件4包括第一功能件、第二功能件、制冷片和雾化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和第三控制模块31分别与所述第一功能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与第四控制模块32分别与所述第二功能件电连接,所述制冷控制模块23与所述制冷片电连接,所述雾化控制模块33与所述雾化片电连接;
所述除湿控制电路2和加湿控制电路3均包括水位检测模块5和温度检测模块6,所述水位检测模块5和温度检测模块6均分别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模块5用于检测水位,所述温度检测模块6用于检测温度;
所述水位检测模块5和温度检测模块6实时反馈水位信息和温度信息至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根据反馈信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功能件、第二功能件、制冷片和雾化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为湿控制电路2、加湿控制电路3和功能组件4提供工作电压,所述水位检测模块5用于检测水位,所述温度检测模块6用于检测温度,并反馈至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以便于除湿控制电路2和加湿控制电路3实施控制进行切换;具体的,制冷控制模块23则将除湿加湿一体机内部进行制冷处理,以便于雾化控制模块33将内部水蒸气排出;所述雾化控制模块33将除湿加湿一体机内的水分排出到外部环境中;第一控制模块21和第三控制模块31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控制第一功能件进行相应功能,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与第四控制模块32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控制第二功能件进行相应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功能件和第二功能件可以为LED灯、风扇和负离子机等功能件。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上限湿度和下限湿度,除湿控制电路2和加湿控制电路3根据设置的上限湿度和下限湿度进行工作,能自动增湿或除湿,保证湿度处于所需的范围内,湿度控制稳定性好,对室内环境进行改善;而且湿控制电路2和加湿控制电路3相互独立设置,不会相互干扰,使得电路更为可靠。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1包括降压模块11和稳压模块12;
所述降压模块11包括降压芯片U1、有极性电容EC1、有极性电容EC2、电容C1、电容C2和充电端口CN1;所述降压芯片U1的VIN端、有极性电容EC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和充电端口CN1的1端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1的VOUT端、有极性电容EC2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1的GND端、充电端口CN1的2端、有极性电容EC1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有极性电容EC2的负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稳压模块12包括稳压芯片TYPEC、极性电容CE21、电容C29和变压器L5;所述稳压芯片TYPEC的VBUS端、电容C29的一端和变压器L5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5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和极性电容CE21的正极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5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变压器L5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极性电容CE21的负极、电容C29的另一端和稳压芯片TYPEC的GND端均接地。
具体的,所述降压模块11用于将12V输入电压将至5V输出电压,所述稳压模块12用于稳定输出5V工作电压至所述除湿控制电路2、加湿控制电路3和功能组件4;若由于输入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所述降压模块11和稳压模块12能够保证输入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进而保证除湿加湿一体机的运行平稳。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端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2端、4端和6端均与所述第一功能件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7端与所述制冷控制模块23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8端与所述第二功能件控制模块22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9端、10端和11端均与按键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2端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6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5端与所述水位检测模块5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6端接地。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除湿主控芯片U2的电路原理图。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用于逻辑控制和运算并产生显示控制信号。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端和2端分别与所述按键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5端和6端分别与接口CN3的3端和2端电连接,所述接口的4端接地,所述接口的1端接入5V输入电压;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7端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加湿主控芯片的8端和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9端和电容C22的一端均输出5V电压,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0端和16端分别与所述雾化控制模块33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1端与所述第四控制模块32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3端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31电连接。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的加湿主控芯片U21的电路原理图。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用于逻辑控制和运算并产生显示控制信号。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水位检测模块5包括水位检测端口SW,所述水位检测端口SW的2端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具体的,所述水位检测端口可外接水位检测传感器,电阻R8的阻值会随着环境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水位检测端口SW的输出端即2端输出电压不同。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6包括温度检测端口NTC、电阻R9和电容C3;
所述温度检测端口NTC的2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5V电压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端口NTC的1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
具体的,所述温度检测端口NTC可外接温度检测传感器,电阻R9构成电容C3的充放电电路,电容C3的容量会随着环境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水位检测端口SW的输出端即2端输出电压不同。
具体的,当温度检测传感器感应到温度低于13度时,制冷片运行2小时停止制冷30秒,制冷片停止工作期间,一体机的循环风扇继续工作,利用环境温度进行制冷片冷端化霜。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制冷控制模块23包括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二极管D4、三极管Q2、电阻R3和电阻R4;
所述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的1端和二极管D4的负极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的2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源极和电阻R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具体的,开启除湿时,三极管Q2控制制冷片开启,并在达到5度后,停止制冷,开始除制冷片上的霜,达到除湿效果。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雾化控制模块包括变压器L4、电感器L1、电感器L2、电感器L3、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三极管Q21和雾化控制端口WH;
所述变压器L4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和电阻R26的一端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4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和变压器L4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均与所述电感器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4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所述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5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R2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感器L2的另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均与所述三极管Q2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感器L1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与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阻R27的一端和雾化控制端口WH的2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和电阻R2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雾化控制端口WH的1端与所述电感器L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L3的另一端与所述C28的另一端电连接。
具体的,开启增湿时,三极管Q21控制雾化片高频振动,并利用变压器L4作为能量存储元件,变压器L4是三脚电感,能够增加电压24V,使雾化片高频振动,然后将水变成小雾状,通过风扇吹到空气中,达到加湿效果。同时还能够通过雾化片的振幅反馈而判断水位是否正常。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包括灯LED1和灯LED2,所述灯LED1和灯LED2串联,所述灯LED1的输入端均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所述灯LED2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电阻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31包括LED3端口、三级管Q22、电阻R28和电阻R29;所述LED3端口的1端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所述LED3端口的2端与所述三级管Q2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级管Q2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9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级管Q22的发射极和电阻R2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
具体的,LED灯通过与第一控制模块21和第三控制模块31电连接,能够实现若干LED灯的开关控制和调光控制,增加产品的多样化使用,如:
1.接通电源后,七彩LED灯亮3秒,进入待机模式;
2.按下开关按键,除湿加湿一体机工作,七彩LED灯开启,亮一个LED灯;
3.按第二次开关按键,除湿加湿一体机关闭,七彩LED灯关闭;
4.长按2秒开关按键,七彩LED灯交替闪烁;
5.水满停机报警提示作用:水位检测模块检测到水满停机,并亮红色灯。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包括控制端口FLZ、控制端口FAN、二极管D3、三极管Q1、电阻R1和电阻R2;
所述控制端口FLZ的1端、控制端口FAN的1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口FLZ的2端、控制端口FAN的2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模块32包括控制端口FAN2、二极管D1、三极管Q23、电阻R211和电阻R212;
所述控制端口FAN2的1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口FAN2的2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2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11的一端和电阻R2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和电阻R21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11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
在第二控制模块22中,控制端口FLZ、控制端口FAN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风扇和负离子机的一种或者组合。控制端口FLZ、控制端口FAN是同开同关。具体的,当除湿控制芯片U2对第二控制模块22输出控制信号时,三极管Q1的栅极电位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启三极管Q1的源极通地,从而开启风扇或负离子机。从而可实现风扇或负离子机的精准同步驱动控制。
同样的,在第四控制模块32中,控制端口FAN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风扇或负离子机的其中一种。具体的,当加湿控制芯片U21对第四控制模块32输出控制信号时,三极管Q23的基极电位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启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地,从而开启风扇或负离子机,实现风扇或负离子机的精准同步驱动控制。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电路、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
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加湿控制电路和功能组件提供电源;
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包括除湿主控芯片U2、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制冷控制模块,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型号为CA51F353P6,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制冷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加湿控制电路包括加湿主控芯片U21、第三控制模块、第四控制模块和雾化控制模块,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型号为CA51F752F1,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第四控制模块和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功能件、第二功能件、制冷片和雾化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功能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第四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功能件电连接,所述制冷控制模块与所述制冷片电连接,所述雾化控制模块与所述雾化片电连接;
所述除湿控制电路和加湿控制电路均包括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均分别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水位,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温度;
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实时反馈水位信息和温度信息至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和加湿主控芯片U21根据反馈信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功能件、第二功能件、制冷片和雾化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降压模块和稳压模块;
所述降压模块包括降压芯片U1、有极性电容EC1、有极性电容EC2、电容C1、电容C2和充电端口CN1;所述降压芯片U1的VIN端、有极性电容EC1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和充电端口CN1的1端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1的VOUT端、有极性电容EC2的正极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降压芯片U1的GND端、充电端口CN1的2端、有极性电容EC1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有极性电容EC2的负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TYPE C、极性电容CE21、电容C29和变压器L5;所述稳压芯片TYPE C的VBUS端、电容C29的一端和变压器L5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5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和极性电容CE21的正极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5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变压器L5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极性电容CE21的负极、电容C29的另一端和稳压芯片TYPE C的GND端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端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2端、4端和6端均与所述第一功能件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7端与所述制冷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8端与所述第二功能件控制模块22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9端、10端和11端均与按键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2端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5端与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电连接;
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的16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端和2端分别与所述按键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5端和6端分别与接口CN3的3端和2端电连接,所述接口的4端接地,所述接口的1端接入5V输入电压;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7端与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加湿主控芯片的8端和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9端和电容C22的一端均输出5V电压,所述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0端和16端分别与所述雾化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1端与所述第四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的13端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模块包括水位检测端口SW,所述水位检测端口SW的2端与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端口NTC、电阻R9和电容C3;
所述温度检测端口NTC的2端、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5V电压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端口NTC的1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控制模块包括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二极管D4、三极管Q2、电阻R3和电阻R4;
所述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的1端和二极管D4的负极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制冷负载控制端口COLD的2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2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源极和电阻R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控制模块包括变压器L4、电感器L1、电感器L2、电感器L3、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三极管Q21和雾化控制端口WH;
所述变压器L4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和电阻R26的一端均与5V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4副边绕组的同名端和变压器L4原边绕组的同名端均与所述电感器L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L4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与所述电容C2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25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R2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感器L2的另一端和电容C23的一端均与所述三极管Q2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感器L1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L1的另一端和电阻R23的一端与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5的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阻R27的一端和雾化控制端口WH的2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和电阻R27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雾化控制端口WH的1端与所述电感器L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感器L3的另一端与所述C28的另一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灯LED1和灯LED2,所述灯LED1和灯LED2串联,所述灯LED1的输入端均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所述灯LED2的输出端通过串联电阻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包括LED3端口、三级管Q22、电阻R28和电阻R29;所述LED3端口的1端与5V输入电压电连接,所述LED3端口的2端与所述三级管Q2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级管Q2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9的一端和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级管Q22的发射极和电阻R2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9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口FLZ、控制端口FAN、二极管D3、三极管Q1、电阻R1和电阻R2;
所述控制端口FLZ的1端、控制端口FAN的1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12V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口FLZ的2端、控制端口FAN的2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源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除湿主控芯片U2电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口FAN2、二极管D1、三极管Q23、电阻R211和电阻R212;
所述控制端口FAN2的1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均与5V输出电压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口FAN2的2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均与所述三极管Q2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11的一端和电阻R2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3的发射极和电阻R21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11的另一端与所述加湿主控芯片U21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11180.XU CN219349406U (zh) | 2023-02-24 | 2023-02-24 |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11180.XU CN219349406U (zh) | 2023-02-24 | 2023-02-24 |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49406U true CN219349406U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709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11180.XU Active CN219349406U (zh) | 2023-02-24 | 2023-02-24 |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49406U (zh) |
-
2023
- 2023-02-24 CN CN202320311180.XU patent/CN2193494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98701U (zh) | 一种室内环境舒适度监控电路 | |
CN101471584A (zh) | 一种空调器交直流供电电源 | |
CN219349406U (zh) | 一种除湿加湿一体机控制电路 | |
CN215490250U (zh) | 一种利用模糊算法的辐射空调温湿度的控制装置 | |
CN214477203U (zh) |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器设备 | |
CN211233188U (zh) | 酒店空调主机控制系统 | |
CN115826653B (zh) | 一种用于仓库的降温增湿除尘系统 | |
CN205351933U (zh) | 低成本旋钮式冷柜电脑控制系统 | |
CN203705989U (zh) | 汽车座椅温度控制电路 | |
CN212573819U (zh) | 宠物背包 | |
CN210569052U (zh) | 线控器和电器控制系统 | |
CN102901183B (zh) | 变频空调耗能调节电路 | |
CN214252918U (zh) | 一种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 |
CN205478391U (zh) | 一种兼用太阳能的吊扇 | |
CN215486749U (zh) | 一种感应排气扇 | |
CN206207636U (zh) | 一种多功能加湿器 | |
CN217004690U (zh) | 加湿量调节装置及具有无水加湿功能的空调器 | |
CN222563536U (zh) | 一种低功耗usb输出充电电路 | |
CN221959007U (zh) | 一种出风口温控电路 | |
CN110768394A (zh) | 遥控器和车载空调器 | |
CN221780855U (zh) | 一种加湿器控制电路、pcb板及加湿器 | |
JPH01239338A (ja) | 湿度調節機の電気回路 | |
CN222170045U (zh) | 一种智能调光led电源 | |
CN220855470U (zh) | 智能家居硬件系统及智能家居 | |
CN215113026U (zh) | 一种物联网多功能智能加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Control Circuit for Dehumidification and Humidification Integrated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714 Pledgee: Zhongsh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Minmin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Yib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4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