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295275U -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5275U
CN219295275U CN202223442995.6U CN202223442995U CN219295275U CN 219295275 U CN219295275 U CN 219295275U CN 202223442995 U CN202223442995 U CN 202223442995U CN 219295275 U CN219295275 U CN 219295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wave radar
warning
module
warn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29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金
张南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eh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eh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eh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eh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29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5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5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5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行驶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本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模块,设置在车辆周侧,用于获取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数据;报警模块,其包括:蜂鸣器、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分别环绕左反光镜、右反光镜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毫米波雷达模块、蜂鸣器、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电性连接,适于接收毫米波雷达模块获取的距离数据,并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控制左警示灯带和/或右警示灯带亮灯示警,本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的毫米波雷达模块用于监测靠近车辆的物体以获取物体距离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数据。

Description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行驶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变道,在变道过程中,由于驾驶员只能通过车辆两侧的反光镜进行观察,因此会存在视野盲区,导致车辆在变道过程中与视野盲区内的物体发生碰撞引发车祸。
现有的变道报警系统采用雷达和报警器组合,即在车辆周侧设置若干雷达,当物体进入雷达监测范围内且距离达到阈值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从而达到提醒驾驶员的作用。
但是这种方式警示方式只能起到提醒驾驶员的作用,驾驶员收到报警信号后,需要再次通过观察判断障碍物的方位,进而做出避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包括:毫米波雷达模块,设置在车辆周侧,用于获取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数据;报警模块,其包括:蜂鸣器、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分别环绕左反光镜、右反光镜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毫米波雷达模块、蜂鸣器、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电性连接,适于接收毫米波雷达模块获取的距离数据,并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控制左警示灯带和/或右警示灯带亮灯示警。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包括:左毫米波雷达组和右毫米波雷达组;其中所述左毫米波雷达组和右毫米波雷达组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以分别获取车辆左右两侧物体的距离数据;所述控制模块与左毫米波雷达组电性连接,适于在左毫米波雷达组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左警示灯带亮灯示警;以及所述控制模块与右毫米波雷达组电性连接,适于在右毫米波雷达组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右警示灯带亮灯示警。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均环绕相应反光镜的上侧、下侧和外侧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的灯珠角度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与转向灯模块电性连接;在转向灯模块工作时,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相应警示灯闪烁示警。在转向灯模块不工作时,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相应警示灯亮灯示警。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设置在车辆中控台的一侧,且靠近驾驶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毫米波雷达模块用于监测靠近车辆的物体以获取物体距离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数据,当距离过近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即会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以警示驾驶员,同时控制位于相应反光镜处的左警示灯带和/或右警示灯带亮灯,以起到警示驾驶员警示方位的作用;警示灯带不仅仅可以警示驾驶员,还可以警示靠近车辆的物体使其避让;本实施例的灯光预警设置在反光镜处,左、右反光镜处是驾驶员在驾驶时余光所能覆盖的范围,当亮灯示警时,驾驶员能第一时间判断出警示方位,相比于现有只存在蜂鸣器报警的系统或者在中控屏上标记预警方位的系统相比,不需要驾驶员将视线转移至中控屏,减少判断时间;同时本实施例将灯光预警设置在反光镜处,相比于设置在中控台上,可以减少灯光被遮挡的风险;其中控制模块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PLC。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中蜂鸣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中左右警示灯带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中左警示灯带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中警示灯带灯珠的安装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
蜂鸣器1、左警示灯带2、右警示灯带3、左反光镜41、右反光镜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包括:毫米波雷达模块,设置在车辆周侧,用于获取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数据;报警模块,其包括:蜂鸣器1、左警示灯带2和右警示灯带3;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左警示灯带2和右警示灯带3分别环绕左反光镜41、右反光镜42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毫米波雷达模块、蜂鸣器1、左警示灯带2和右警示灯带3电性连接,适于接收毫米波雷达模块获取的距离数据,并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蜂鸣器1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控制左警示灯带2和/或右警示灯带3亮灯示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毫米波雷达模块用于监测靠近车辆的物体以获取物体距离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数据,当距离过近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即会控制蜂鸣器1发出报警信号以警示驾驶员,同时控制位于相应反光镜处的左警示灯带2和/或右警示灯带3亮灯,以起到警示驾驶员警示方位的作用;警示灯带不仅仅可以警示驾驶员,还可以警示靠近车辆的物体使其避让;本实施例的灯光预警设置在反光镜处,左、右反光镜处是驾驶员在驾驶时余光所能覆盖的范围,当亮灯示警时,驾驶员能第一时间判断出警示方位,相比于现有只存在蜂鸣器报警的系统或者在中控屏上标记预警方位的系统相比,不需要驾驶员将视线转移至中控屏,减少判断时间;同时本实施例将灯光预警设置在反光镜处,相比于设置在中控台上,可以减少灯光被遮挡的风险;其中控制模块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PLC。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包括:左毫米波雷达组和右毫米波雷达组;其中所述左毫米波雷达组和右毫米波雷达组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以分别获取车辆左右两侧物体的距离数据;所述控制模块与左毫米波雷达组电性连接,适于在左毫米波雷达组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左警示灯带2亮灯示警;以及所述控制模块与右毫米波雷达组电性连接,适于在右毫米波雷达组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右警示灯带3亮灯示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左毫米波雷达组可以采用两个毫米波雷达,分别设置在车辆左前端、左后端,右毫米波雷达组则对称设置,当左毫米波雷达组中的毫米波雷达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左警示灯带2亮灯,当右毫米波雷达组中的毫米波雷达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右警示灯带3亮灯,当左、右两侧都达到阈值时则都亮起。
如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警示灯带2和右警示灯带3均环绕相应反光镜的上侧、下侧和外侧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警示灯带设置在反光镜的外围且位于反光镜安装壳内,反光镜的内侧不设置是为了防止亮灯时驾驶员看向反光镜的视野受阻,因此只设置上侧、下侧和外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警示灯带2和右警示灯带3的灯珠角度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警示灯带灯珠的角度不朝向驾驶员,这样可以防止亮灯时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而灯珠的角度设置为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对驾驶员的直射,还可以有效的提醒后方接近的物体。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与转向灯模块电性连接;在转向灯模块工作时,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相应警示灯闪烁示警。在转向灯模块不工作时,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相应警示灯亮灯示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当转向灯模块工作时,即车辆开启左/右转向灯,此时车辆会向该侧进行变道,此时若有物体进入毫米波雷达模块的监测范围且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即车辆与物体相互靠近,其碰撞风险比不变道要高,因此通过警示灯闪烁示警来使驾驶员更加注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1设置在车辆中控台的一侧,且靠近驾驶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蜂鸣器1报警主要是起到提醒驾驶员的作用,设置在车辆中控台上,为了使蜂鸣器1发出的声音减少遮挡。
综上所述,本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的毫米波雷达模块用于监测靠近车辆的物体以获取物体距离监测点之间的距离数据,当距离过近达到阈值时,控制模块即会控制蜂鸣器1发出报警信号以警示驾驶员,同时控制位于相应反光镜处的左警示灯带2和/或右警示灯带3亮灯,以起到警示驾驶员警示方位的作用;警示灯带不仅仅可以警示驾驶员,还可以警示靠近车辆的物体使其避让;本实施例的灯光预警设置在反光镜处,左、右反光镜处是驾驶员在驾驶时余光所能覆盖的范围,当亮灯示警时,驾驶员能第一时间判断出警示方位,相比于现有只存在蜂鸣器报警的系统或者在中控屏上标记预警方位的系统相比,不需要驾驶员将视线转移至中控屏,减少判断时间;同时本实施例将灯光预警设置在反光镜处,相比于设置在中控台上,可以减少灯光被遮挡的风险;其中控制模块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PLC。
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毫米波雷达模块,设置在车辆周侧,用于获取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数据;
报警模块,其包括:蜂鸣器、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以及
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分别环绕左反光镜、右反光镜设置;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毫米波雷达模块、蜂鸣器、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电性连接,适于接收毫米波雷达模块获取的距离数据,并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的同时,控制左警示灯带和/或右警示灯带亮灯示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毫米波雷达模块包括:左毫米波雷达组和右毫米波雷达组;其中
所述左毫米波雷达组和右毫米波雷达组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以分别获取车辆左右两侧物体的距离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与左毫米波雷达组电性连接,适于在左毫米波雷达组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左警示灯带亮灯示警;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与右毫米波雷达组电性连接,适于在右毫米波雷达组获取的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右警示灯带亮灯示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均环绕相应反光镜的上侧、下侧和外侧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警示灯带和右警示灯带的灯珠角度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与转向灯模块电性连接;
在转向灯模块工作时,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相应警示灯闪烁示警。
在转向灯模块不工作时,所述控制模块适于在距离数据达到阈值时控制相应警示灯亮灯示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蜂鸣器设置在车辆中控台的一侧,且靠近驾驶位。
CN202223442995.6U 2022-12-22 2022-12-22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Active CN219295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2995.6U CN219295275U (zh) 2022-12-22 2022-12-22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2995.6U CN219295275U (zh) 2022-12-22 2022-12-22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5275U true CN219295275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2995.6U Active CN219295275U (zh) 2022-12-22 2022-12-22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5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5235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active monitoring of the safety perimenter of a motor vehicle
US20180222387A1 (en) Blind Zone Monitoring Method, License Plate Frame Device with Blind Zone Monitoring Function and Rearview Mirror
CN111038499B (zh) 可根据驾驶员状态自主控制车辆的盲区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10062816U (zh) 车辆内轮差防碰撞预警系统
CN207809187U (zh) 一种车辆后方盲区监测预警系统
CN110901536A (zh) 一种盲区检测报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361506A (zh) 一种提示灯控制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3415236A (zh) 重型车盲区监测及预警系统
CN110803104A (zh) 车门盲区监测系统、监测方法及车辆
CN219295275U (zh) 毫米波雷达变道辅助系统
CN107804263B (zh) 一种来车提醒方法、车身控制器及汽车
US11618385B1 (en) Mirror head for vehicle with visual and/or audio indicators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CN205871881U (zh) 一种重型卡车转向预警辅助装置
CN205202844U (zh) 一种汽车后视智能监控系统
CN211519378U (zh) 一种汽车安全辅助系统
CN215244595U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货车智能盲区报警装置
CN207523546U (zh) 客车用并线辅助装置与客车
CN216184781U (zh) 一种大型车辆盲区拐弯系统
CN216128205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的雷达预警系统
JP2001191875A (ja) 車両前方状況表示装置
CN116353485A (zh) 一种基于车辆后视镜摄像头补盲方法
CN109649267A (zh) 一种客车用并线辅助装置与客车
CN113393706A (zh) 基于智能交通十字路口的自动驾驶盲区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3370902A (zh) 汽车后视镜后方盲点监测系统及方法、雷达控制盒
CN113525401A (zh) 辅助汽车驾驶的预警方法及毫米波雷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