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2308U - 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82308U CN219282308U CN202320320421.7U CN202320320421U CN219282308U CN 219282308 U CN219282308 U CN 219282308U CN 202320320421 U CN202320320421 U CN 202320320421U CN 219282308 U CN219282308 U CN 219282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piston
- air spring
- shock absorber
- da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128 skin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其中,该空气弹簧总成包括气缸总成、活塞和减振器总成,气缸总成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活塞的一端可密封滑动地设置在气缸总成中,活塞的一端与第一端之间的空间为气腔,活塞的另一端伸出第二端;减振器总成可轴向伸缩,减振器总成同轴穿设于活塞和气缸总成中,减振器总成的一端密封固定支撑在第一端上,减振器总成的另一端伸出活塞的另一端,减振器总成与活塞之间通过缓冲块密封相连,减振器总成支撑在缓冲块远离气缸总成的一端上。本实用新型可替代现有空气弹簧使用,避免了现有空气弹簧囊皮开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囊皮扣压工艺复杂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以空气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构成的悬架称为空气悬架。随着汽车底盘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空气悬架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作为弹性元件,空气弹簧是空气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气弹簧通过气体的可压缩性和可充放性实现车身固有频率的一致性,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现有空气弹簧的囊皮和活塞2通过扣压环实现密封,并通过囊皮和活塞2之间形成的挠曲部位实现高度变化。所以,囊皮是影响现有空气弹簧性能及耐久的关键部件。
现有空气弹簧的囊皮主要由橡胶和帘线按特定方式硫化而成,在现有空气弹簧中起密封、挠曲、补偿位移、解耦的作用。所以,囊皮是影响现有空气弹簧性能及耐久的关键部件。出于对囊皮材料及结构的迟滞性考虑,为减小迟滞性对刚度的影响,要求囊皮的厚度要小一些,但是会影响囊皮的耐久,兼顾性能和耐久就使得气囊的设计开发难度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气弹簧总成,来替代现有空气弹簧,以避免现有空气弹簧囊皮开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囊皮扣压工艺复杂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气弹簧总成,包括:
气缸总成,所述气缸总成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可密封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总成中,所述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空间为气腔,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端;
减振器总成,所述减振器总成可轴向伸缩,所述减振器总成同轴穿设于所述活塞和所述气缸总成中,所述减振器总成的一端密封固定支撑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减振器总成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活塞的另一端,所述减振器总成与所述活塞之间通过缓冲块密封相连,所述减振器总成支撑在所述缓冲块远离所述气缸总成的一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沿所述减振器总成的轴向间隔开地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气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块密封设置在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减振器总成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块为圆台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中还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缓冲块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气弹簧总成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固定在所述减振器总成上,所述托盘支撑所述第一缓冲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包括轴向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缓冲块和所述第二缓冲块均设于所述第二段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或所述活塞的一端上设有缓冲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总成,利用动密封连接的气缸总成和活塞限定出气腔,减振器总成受到轴向力时,气腔中的气体被压缩,从而实现缓冲减振器总成受到的轴向力的目的,通过在活塞和减振器总成之间设置缓冲块,减振器总成受到横向力时,缓冲块起到缓冲减振器总成受到的横向力的作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总成可以代替现有空气弹簧使用,避免了现有空气弹簧的囊皮开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囊皮扣压工艺复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总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总成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弹簧总成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弹簧总成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弹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弹簧总成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空气弹簧总成1000
气缸总成1 第一端101 第二端102 气腔103 第三隔板104
活塞2 空腔201 第一隔板202 第二隔板203 减振器总成3
第一缓冲块401 第二缓冲块402 顶胶总成5 顶盖6 钢丝钢圈7
双头螺柱8 托盘9 缓冲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包括气缸总成1、活塞2和减振器总成3。
气缸总成1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活塞2的一端可密封滑动地设置在气缸总成1中,活塞2的一端与第一端101之间的空间为气腔103,活塞2的另一端伸出第二端102;减振器总成3可轴向伸缩,减振器总成3同轴穿设于活塞2和气缸总成1中,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密封固定支撑在第一端101上,减振器总成3的另一端伸出活塞2的另一端,减振器总成3与活塞2之间通过缓冲块密封相连;减振器总成3支撑在缓冲块远离气缸总成1的一端上。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气缸总成1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活塞2的一端可密封滑动地设置在气缸总成1中,这里,活塞2可在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之间滑动。活塞2的一端可密封滑动地设置在气缸总成1中,例如,气缸总成1的内侧壁与活塞2外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密封圈,以实现气缸总成1和活塞2之间的动密封连接。
活塞2的一端与第一端101之间的空间为气腔103,气腔103用于容纳高压气体,当活塞2的一端在气缸总成1中滑动时,气腔103中的气体被压缩或者发生膨胀。
活塞2的另一端伸出第二端102,减振器总成3可轴向伸缩,减振器总成3同轴穿设于活塞2和气缸总成1中,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密封固定支撑在第一端101上,也就是说,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与气缸总成1固定,并且,减振器总成3与气缸总成1之间密封,以保证气腔103的密封性。活塞2的另一端抵接在减振器总成3上,从而减振器总成3和活塞2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载荷。
减振器总成3的另一端伸出活塞2的另一端,减振器总成3的另一端与车轮连接,车轮会向减振器总成3传递轴向力和横向力。减振器总成3与活塞2之间通过缓冲块密封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块固定在活塞2中,一方面,减振器总成3受到的横向力会传递给缓冲块,缓冲块可以缓冲减振器总成3所受到的横向力,另一方面,缓冲块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密封减振器总成3和活塞2之间的间隙,保证气腔103的密封性。减振器总成3支撑在缓冲块远离气缸总成1的一端上,从而减振器总成3和活塞2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载荷。
当车轮受到冲击向减振器总成3传递,使得减振器总成3受到轴向力和横向力时,减振器总成3受到的轴向力会使得减振器总成3缩短,从而带动活塞2沿着气缸总成1向第一端101运动,使得整个空气弹簧总成1000的高度减小,气腔103中的气体被压缩,达到缓冲轴向力的作用,冲击结束后,在气压的作用下,活塞2向第二端102运动,减振器总成3伸长,减振器总成3和活塞2复位,空气弹簧总成1000恢复正常长度;减振器总成3受到的横向力会传递给活塞2与减振器总成3之间的缓冲块,从而达到缓冲减振器总成3所受到的横向力的目的,也就是说,缓冲块用于代替现有空气弹簧的囊皮的挠曲和解耦区来缓冲减振器总成3所受到的横向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利用动密封连接的气缸总成1和活塞2限定出气腔103,减振器总成3受到轴向力时,气腔103中的气体被压缩,从而实现缓冲减振器总成3受到的轴向力的目的,通过在活塞2和减振器总成3之间设置缓冲块,减振器总成3受到横向力时,缓冲块起到缓冲减振器总成3受到的横向力的作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可以代替现有空气弹簧使用,避免了现有空气弹簧的囊皮开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囊皮扣压工艺复杂等问题。
可选的,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密封固定支撑在第一端101上,具体地,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气缸总成1的第一端101上设有顶胶总成5,顶胶总成5和气缸总成1密封固定,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穿过第一端101和顶胶总成5通过螺母与顶胶总成5固定相连。
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顶胶总成5通过顶盖6和钢丝钢圈7与气缸总成1装配。更为具体地,气缸总成1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顶胶总成5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底部设有用于减振器总成3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气缸总成1的外径。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气缸总成1的一端端部处设有多个双头螺柱8,例如,双头螺柱8设有三个,气缸总成1通过双头螺柱8与车身塔顶固定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沿减振器总成3的轴向间隔开地分布。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更稳定地固定减振器总成3的装配位置,使得减振器总成3和活塞2同轴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活塞2具有空腔201,空腔201与气腔103连通,从而有利于增加本实用新型空气弹簧总成1000可容纳高压气体的体积,增加空气弹簧总成1000的可变形能力,满足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缓冲块401密封设置在活塞2的另一端与减振器总成3之间,这样有利于使得与气腔103连通的空腔201的体积尽可能地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缓冲块401为圆台形。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缓冲块401为圆台形,则活塞2的另一端的形状与第一缓冲块401相互适配,这样一方面便于固定活塞2与第一缓冲块401之间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若减振器总成3带动活塞2运动时,减振器总成3会抵紧在第一缓冲块401上,则将第一缓冲块401设置成圆台形,不仅使得第一缓冲块401不易发生移位,还有利于提升第一缓冲块401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活塞2中还设有第一隔板202,第二缓冲块402固定设于第一隔板202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板202用于固定支撑第二缓冲块402,保证第二缓冲块402的稳定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空气弹簧总成1000还包括托盘9,托盘9固定在减振器总成3上,托盘9支撑在第一缓冲块401上。可以理解的是,托盘9用于对活塞2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得活塞2和减振器总成3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载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活塞2包括轴向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内径大于第二段的内径,第二段的一端伸出第二端102,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均设于第二段中,这样可以增加活塞2腔体的体积,从而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的可变形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保证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的密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端101或活塞2的一端上设有缓冲件10。也就是说,缓冲件10可以设于气缸总成1的第一端101上,也可以设于活塞2的一端上,其中缓冲件10用于避免活塞2和气缸总成1之间发生硬性碰撞。更为具体地,缓冲件10设于气缸总成1上,气缸总成1上设有第二凹槽,缓冲件10的一端设于第二凹槽中,缓冲件10套设在减振器总成3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活塞2的一端处设有第二隔板203,第二隔板203上设有减振器总成3贯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减振器总成3过盈配合。第一隔板202上第一通孔与减振器总成3过盈配合。
具体地,如图1所示,气缸总成1的第二端102设有第三隔板104,第三隔板104设有用于活塞2贯穿的第三通孔。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
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如图1至图4所示,空气弹簧总成1000包括气缸总成1、活塞2和减振器总成3,气缸总成1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第一端101上设有缓冲件10;活塞2的一端可密封滑动地设置在气缸总成1中,活塞2的一端与第一端101之间的空间为气腔103,活塞2具有空腔201,空腔201与气腔103连通,活塞2包括轴向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的一端伸出第二端102,第一段的内径大于第二段的内径。
减振器总成3可轴向伸缩,减振器总成3同轴穿设于活塞2和气缸总成1中,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密封固定支撑在第一端101上,减振器总成3的另一端伸出活塞2的另一端,减振器总成3与活塞2之间通过缓冲块密封相连,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第一缓冲块401密封设置在活塞2的另一端与减振器总成3之间且为圆台形。活塞2中还设有第一隔板202,第二缓冲块402固定设于第一隔板202上,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均设于第二段中。
减振器总成3上固定有托盘9,托盘9支撑在第一缓冲块401远离气缸总成1的一端上。
该具体的例子中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利用动密封连接的气缸总成1和活塞2限定出气腔103,减振器总成3受到轴向力时,气腔103中的气体被压缩,从而实现缓冲减振器总成3受到的轴向力的目的,通过在活塞2和减振器总成3之间设置缓冲块,减振器总成3受到横向力时,缓冲块起到缓冲减振器总成3受到的横向力的作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可以代替现有空气弹簧使用,避免了现有空气弹簧的囊皮开发难度大、技术壁垒高、囊皮扣压工艺复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弹簧总成1000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总成(1),所述气缸总成(1)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
活塞(2),所述活塞(2)的一端可密封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气缸总成(1)中,所述活塞(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101)之间的空间为气腔(103),所述活塞(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端(102);
减振器总成(3),所述减振器总成(3)可轴向伸缩,所述减振器总成(3)同轴穿设于所述活塞(2)和所述气缸总成(1)中,所述减振器总成(3)的一端密封固定支撑在所述第一端(101)上,所述减振器总成(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活塞(2)的另一端,所述减振器总成(3)与所述活塞(2)之间通过缓冲块密封相连,所述减振器总成(3)支撑在所述缓冲块远离所述气缸总成(1)的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块(401)和第二缓冲块(402),所述第一缓冲块(401)和所述第二缓冲块(402)沿所述减振器总成(3)的轴向间隔开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具有空腔(201),所述空腔(201)与所述气腔(10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401)密封设置在所述活塞(2)的另一端与所述减振器总成(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401)为圆台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中还设有第一隔板(202),所述第二缓冲块(402)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隔板(20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9),所述托盘(9)固定在所述减振器总成(3)上,所述托盘(9)支撑所述第一缓冲块(4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包括轴向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缓冲块(401)和所述第二缓冲块(402)均设于所述第二段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01)或所述活塞(2)的一端上设有缓冲件(1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中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空气弹簧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20421.7U CN219282308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20421.7U CN219282308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82308U true CN219282308U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911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20421.7U Active CN219282308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82308U (zh) |
-
2023
- 2023-02-27 CN CN202320320421.7U patent/CN2192823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67344B2 (en) | Valve structure of shock absorber | |
US9611915B2 (en) | Valve structure of shock absorber | |
CN101837717A (zh) | 车辆减振阻尼器组件 | |
CN103764417A (zh) | 具有非线性力-位移特性的隔振装置及包括该隔振装置的机动车悬架系统 | |
US20060170140A1 (en) | Spr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the rail vehicle sector | |
CN103459172B (zh) | 用于空气弹簧的活塞 | |
US8037982B2 (en)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 | |
CN204127188U (zh) | 一种适用于高速客车隔振隔音的橡胶空气弹簧 | |
CN219282308U (zh) | 空气弹簧总成及车辆 | |
JP2021173416A (ja) |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センブリのためのベロー | |
US20040201146A1 (en) | Air spring strut | |
CN110154731B (zh) | 拉杆式悬置总成 | |
US7347437B1 (en) | Damper assembly | |
US10082188B2 (en) | Suspension apparatus | |
WO2000070238A1 (en) | Airspring and airspring retainer | |
CN216666326U (zh) | 一种双腔室空气弹簧 | |
CN107627802B (zh) |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2042360A (zh) | 一种减震装置 | |
JP4491790B2 (ja) | 防振連結ロッド | |
US20120074625A1 (en) | Air spring type suspension | |
CN220435299U (zh) | 缓冲块、悬架系统和汽车 | |
JPH1182606A (ja) | 液圧緩衝装置 | |
CN219282307U (zh) | 空气弹簧、立柱总成、车辆悬架及车辆 | |
KR20200051328A (ko) | 소형화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 |
CN219994251U (zh) | 一种用于空气供给系统的减振腔体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