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8401U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48401U CN219248401U CN202223022333.3U CN202223022333U CN219248401U CN 219248401 U CN219248401 U CN 219248401U CN 202223022333 U CN202223022333 U CN 202223022333U CN 219248401 U CN219248401 U CN 2192484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 group
- fin
- high temperature
- fins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5 metal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包括一载体是接触至少一热源,并在接触该热源处形成至少一高温区,及在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处形成一非高温区,该非高温区及该高温区分别设有一具有一架设高度的第一鳍片组及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具有一第一部分,且该第一部分是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该第一部分的顶端向外扩展延伸有一第二部分是遮盖该第一鳍片但不与该第一鳍片组接触,并令第一鳍片组与第二鳍片组的第二部分之间界定一间隔流道,借此使该载体的高温区可借由其高温区的上方空间获得更大及更多的散热面积,进而快速排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领域,尤其是指有关于一种提升一载体的高温区传热面积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散热器为一种和发热组件表面接触,然后增加热传导后的散热面积的散热组件,主要透过复数散热鳍片与空气接触后产生热交换,进而将热量以热辐射的方式向外扩散借以达到解热。
目前散热器分为有铝挤型鳍片或扣接式鳍片或热管式鳍片或上下层堆栈式鳍片的散热器,不论是前述任何形式或任何材质的散热器,当一散热器接触一发热源时,该散热器以其底面的一局部区域直接接触热源表面(如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芯片),例如为10公分×10公分的散热器接触3公分x3公分的热源,散热器仅用其中的3公分x3公分的接触区域接触热源表面,散热器的其余区域则远离及未接触该发热源。其中热源的热量主要通过该散热器的3公分x3公分的接触区域向外传递散热使得该接触区域的温度高于其余区域形成一高温区,该散热器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的其余区域则随着热扩散距离增加热量传递下降形成一非高温区。但是,散热器接触区域仅有3公分x3公分导致该接触区域的传热面积不足只能传递可承受的少部分热量值,导致散热效果不佳;但由于热源执行时会快速且大量的产生热量,该些大量的热量未能被传递出去而持续累积在高温区,使得高温区产生聚热及积热的问题。
因此,要如何解决高温区传热面积不足,并帮助高温区快速散热以解决高温区的聚热及积热的问题,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器结构,使散热器的高温区借由其高温区的上方空间获得更大及更多的散热面积进而快速排热,得以解决该高温区聚热及积热问题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载体,是接触至少一热源,并在接触该至少一热源处形成至少一高温区,在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处形成一非高温区,该非高温区及该高温区分别设有一具有一架设高度的第一鳍片组及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包括复数第二鳍片,每一第二鳍片具有的一第一部分具有一底端及一顶端,该底端结合或一体成型在该载体的该高温区上,该顶端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并向外扩展延伸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遮盖且不接触该第一鳍片组,以使该第一鳍片组与该第二鳍片组的第二部分之间界定一间隔流道,借由该第二鳍片组的该第一部分从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该顶端形成有向外扩展延伸的该第二部分,以使该载体的该高温区能够借由其上方空间获得更大及更多的散热面积。
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第一鳍片组包括复数第一鳍片,每一第一鳍片各具有一下端及一上端,该下端结合或一体成型在该载体的非高温区上,该上端位于该第一鳍片的上方,且该下端及该上端之间界定该架设高度。
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第二鳍片组的每一第二鳍片的该第二部分是水平的或斜向的向外扩展延伸。
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中:包括复数个高温区及复数个第二鳍片组,每一高温区设置一第二鳍片组,且每一第二鳍片组的一高度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第一鳍片组及该第二鳍片组的第二部分分别具有一第一气流及一第二气流通过,且该第一气流及该第二气流的流量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复数第一鳍片的间隔距离与该复数第二鳍片的间隔距离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中:该第一鳍片组在避开该至少一高温区处形成至少一镂空部,该第二鳍片组位于该镂空部。
本实用新型借由该第二鳍片组从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该第一部分的该顶端形成有向外扩展延伸的该第二部分,以使该载体的该高温区可借由其高温区的上方空间获得更大及更多的散热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视示意图;
图4A-图4C为本实用新型复数个第二鳍片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载体11;非高温区1111;高温区1112;第一鳍片组13;第一鳍片131;下端132;上端133;镂空部135;架设高度h;热源14;第二鳍片组15;第二鳍片151;第一部分152;底端1521;顶端1522;第二部分153;间隔流道16;第一气流F1;第二气流F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附图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该载体11例如为平板热管或均温板或铜或铜合金板或钛或钛合金板或金属复合层板等热传导板体。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视示意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包括:一载体11的一局部表面是直接接触至少一热源14并形成一高温区1112,在该高温区1112的周围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14的区域则界定一非高温区1111。该非高温区1111是毗邻该高温区1112,且因为该高温区1112是接触该热源14,而该非高温区1111是远离或没有接触该热源14,所以该高温区1112的温度高于该非高温区1111的温度。该非高温区1111及该高温区1112分别设有一具有一架设高度h的第一鳍片组13及高于该第一鳍片组13的架设高度h的一第二鳍片组15。
前述第一鳍片组13是传递该非高温区1111的热量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是由间隔排列的复数第一鳍片131构成。该第一鳍片组13的第一鳍片131各具有一下端132及一上端133,该下端132是结合或一体成型在载体11的非高温区1111上,该上端133则位于鳍片的上方,且该下端132及该上端133之间界定该架设高度h。
前述第二鳍片组15设置在该高温区1112且由间隔排列的复数第二鳍片151构成。该第二鳍片组15的各第二鳍片151各具有一第一部分152,且该第一部分152具有一底端1521及一顶端1522。该第一部分152的底端1521是结合或一体成型在载体11的高温区1112上。该第一部分152的顶端1522是高于该第一鳍片组13的架设高度h并向外扩展(水平或斜向)延伸有一第二部分153。该第二部分153是位于该第一鳍片组13上方,遮盖但不接触该第一鳍片组13,以使第一鳍片组13与该第二鳍片组15的该第二部分153之间界定一间隔流道16。
在本实施例表示该第二部分153沿着至少一水平方向X扩展延伸,且该第二部分153的两侧分别朝两相反的水平方向X延伸(如图中表示载体11的左方向及右方向),以使该第一部分152及该第二部分153共同构成一T形体站立的设置在该载体11的高温区1112。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替代实施例该第二部分153也可以沿着至少一倾斜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借由该第二鳍片组15从高于该第一鳍片组13的架设高度h的该第一部分152的顶端1522形成有向外扩展延伸的第二部分153,以使该高温区1112可借由其上方空间获得更大及更多的散热面积,进而以提升该高温区1112的排热量及排热速度。
复请参阅图1,前述的第一鳍片组13在避开(绕开)该高温区1112的位置形成一镂空部135,以让该第二鳍片组15分布在该镂空部135内并设置在该高温区1112,如此充分的空间布置使本实用新型构成一紧凑没有无效空间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可选的,该第一鳍片组13及该第二鳍片组15的第二部分153的一侧分别对接一风扇(未图示),这两个风扇吸引一第一气流F1及一第二气流F2分别通过该第一鳍片组13及该第二鳍片组15的第二部分153(如图3所示)。该第一气流F1及该第二气流F2的流量或流速系为相同或不同。在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二气流F2的流量或流速大于第一气流F1,以帮助位于高温区1112的第二鳍片组15散热,也使该第二鳍片组15的热传导速度高于该第一鳍片组13。再者,一部分的第二气流F2的可通过该间隔流道16带走该第一鳍片组13的热量。
前述的第一鳍片组13及第二鳍片组15与该载体11可为一体成型或为个别单独组件结合一起。例如,本实施例附图表示该第一鳍片组13的该等第一鳍片131及该第二鳍片组15的该等第二鳍片151为扣接式鳍片,彼此扣接后再以一连结结构(如焊接或胶接等)分别结合在该载体11的该非高温区1111及该高温区1112。在一替代实施例,该第一鳍片组13的该等第一鳍片131及该第二鳍片组15的该等第二鳍片151选择为非扣接式鳍片,且以一连结结构(如焊接或胶接或插接等)分别结合在该非高温区1111及该高温区1112;或者该第一鳍片组13及该第二鳍片组15的与该载体11一体成型(例如射出成形或3D打印等),例如该等第一鳍片131及该等第二鳍片151分别从该载体11的该非高温区1111及该高温区1112朝上凸伸。
一并要说明的,上述该等第一鳍片131的间隔距离与该等第二鳍片151的间隔距离可选择相同或不同,该间隔距离小表示间隔密度大。在一较佳实施例,该等第二鳍片151的间隔距离小于该等第一鳍片131的间隔距离,亦即该等第二鳍片151的间隔密度大于该等第一鳍片131的间隔密度。如此第二鳍片组15以更多的第二鳍片151提供更多散热面积帮助较高温度的高温区1112散热,也使该第二鳍片组15的热传导量高于该第一鳍片组13
请继续参考图4A-图4C为本实用新型复数个第二鳍片组的示意图。虽然前述揭示该载体11界定一非高温区1111及一高温区1112(如图1所示),但并不限于此。如图4A所示,该载体11的除了界定如上述的非高温区1111供该第一鳍片组13设置外,在接触两个发热源14处界定两个高温区1112。该第一鳍片组13避开这两个高温区1112形成两个镂空部135对应该等高温区1112。两个第二鳍片组15分别设置在这两个高温区1112上,这两个第二鳍片组15的第二部分153分别朝该载体11的两个相反水平方向X扩展延伸。在这些附图表示其中一第二鳍片组15的水平部分153朝载体11的左边方向扩展延伸,另一第二鳍片组15的水平部分153则朝载体11的右边方向扩展延伸。如此,本实施例的这两个第二鳍片组15的第一部分152及第二部分153共同构成例如为L形体。在其他一些变化实施例中,可根据安装环境选择这两个第二鳍片组15的高度是相同(如图4B所示)或不同(如图4C所示)。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载体,是接触至少一热源,并在接触该至少一热源处形成至少一高温区,在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处形成一非高温区,该非高温区及该高温区分别设有一具有一架设高度的第一鳍片组及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包括复数第二鳍片,每一第二鳍片具有的一第一部分具有一底端及一顶端,该底端结合或一体成型在该载体的该高温区上,该顶端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并向外扩展延伸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遮盖且不接触该第一鳍片组,以使该第一鳍片组与该第二鳍片组的第二部分之间界定一间隔流道,借由该第二鳍片组的该第一部分从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该顶端形成有向外扩展延伸的该第二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组包括复数第一鳍片,每一第一鳍片各具有一下端及一上端,该下端结合或一体成型在该载体的非高温区上,该上端位于该第一鳍片的上方,且该下端及该上端之间界定该架设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组的每一第二鳍片的该第二部分是水平的或斜向的向外扩展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高温区及复数个第二鳍片组,每一高温区设置一第二鳍片组,且每一第二鳍片组的一高度相同或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鳍片的间隔距离与该复数第二鳍片的间隔距离相同或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组在避开该至少一高温区处形成至少一镂空部,该第二鳍片组位于该镂空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22333.3U CN219248401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22333.3U CN219248401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48401U true CN219248401U (zh) | 2023-06-23 |
Family
ID=8680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22333.3U Active CN219248401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484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68049A (zh) * | 2022-11-11 | 2023-03-07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
2022
- 2022-11-11 CN CN202223022333.3U patent/CN2192484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68049A (zh) * | 2022-11-11 | 2023-03-07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75179B (zh) | 散热器 | |
TWI635386B (zh) | 散熱裝置 | |
US20120217630A1 (en) | Heatsink, heatsink assembly,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ooling device | |
CN219248401U (zh)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
TWM380512U (en) | Heat sink and heat-dissipation fins thereof | |
US20220346276A1 (en) | Thermal module | |
US20110005728A1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 |
TWI806800B (zh) | 組合式散熱器結構 | |
TWI332143B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 |
TWM638965U (zh) | 組合式散熱器結構 | |
TWI334529B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US20110042043A1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 |
CN115768049A (zh) | 组合式散热器结构 | |
US11917795B2 (en) | Heat sink structure | |
TWI576559B (zh) | 扁平散熱裝置 | |
TWI620497B (zh) | 折疊型散熱裝置及其製法 | |
CN102270026B (zh) |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 |
CN211509631U (zh)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pcb散热组件、服务器 | |
JP2001007263A (ja) | 改良された熱交換器を備えたヒートシンク組立体 | |
JP3153521U (ja) | 放熱フィン構造及びその放熱器 | |
CN201267082Y (zh) | 薄型散热装置 | |
JP3992953B2 (ja) | ヒートシンク | |
CN110708932A (zh) |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pcb散热组件、服务器 | |
CN216958007U (zh) | 一种可高效散热的pcb板 | |
CN216011397U (zh) | 风冷式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