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电路板加工处理装置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垂直设备,包括定位夹具、上料装置、化学处理装置、药液供应装置、清洁装置、下料装置及磁力传输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化学处理装置、清洁装置及下料装置顺次设置,所述定位夹具用于对电路板进行夹持,所述磁力传输装置用于带动上料装置、定位夹具及下料装置运动,所述上料装置将定位夹具通过磁力传输装置移送至化学处理装置处,所述化学处理装置对定位夹具上的电路板进行化学处理后磁力传输装置将定位夹具移至清洁装置处,清洁装置对电路板进行清洁后磁力传输装置将定位夹具移至下料装置处,下料装置通过磁力传输装置将定位夹具移出,所述药液供应装置用于供液。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包括框架、夹持部、上承载部及下承载部,所述上承载部与下承载部分别设置在框架的两端,所述夹持部部分设置在上承载部上,部分设置在下承载部上,所述下承载部与框架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包括框架、夹持部、上承载部、下承载部及弹性件,所述上承载部与下承载部分别设置在框架的两端,所述夹持部部分设置在上承载部上,部分设置在下承载部上,所述弹性件位于下承载部与框架之间并分别与下承载部及框架连接,所述下承载部与框架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化学处理装置包括上下运动组件及喷盘组件,所述上下运动组件与喷盘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喷盘组件与药液供应装置管路连通,所述喷盘组件在上下运动组件工作时被带动进行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药液供应装置包括下槽及第一功能管道、第二功能管道,所述第一功能管道与第二功能管道分体设置,所述第一功能管道连通至下槽内,所述第二功能管道连通至下槽内。
优选地,所述清洁装置包括风切部,所述风切部包括第一风切组及第二风切组,所述第一风切组设置在第二风切组的正上方或前上方。
优选地,所述磁力传输装置包括磁力从动轮及磁力主动轮,所述磁力从动轮与磁力主动轮呈90°间隔设置,所述磁力主动轮在转动时带动磁力从动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上下运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与偏心连接组,所述偏心连接组一部分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部分与喷盘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至少设置有一个的配重,所述配重与下承载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包括分别用于夹持电路板的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可拆卸式设置在上承载部上,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拆卸式设置在下承载部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设备可对电路板在加工完成后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处理,能够有序地对电路板进行多道工艺处理,使得整体集成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工艺处理的良率、效率以及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可方便快捷地切换不同的工艺处理模式,使得电路板在一装置中便可进行多工艺处理,有利于对电路板进行有规划的工艺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垂直设备10,用于对电路板等板件进行药液处理、清洁处理等工艺处理,包括定位夹具11、上料装置13、化学处理装置15、药液供应装置17、清洁装置19、下料装置21及磁力传输装置23,其中,上料装置13、化学处理装置15、清洁装置19及下料装置21顺次设置,定位夹具11用于对电路板进行夹持,磁力传输装置23用于带动上料装置13、定位夹具11及下料装置21运动,上料装置13将定位夹具11通过磁力传输装置23移送至化学处理装置15处,化学处理装置15对定位夹具11上的电路板进行化学处理后磁力传输装置23将定位夹具11移至清洁装置19处,清洁装置19对电路板进行清洁后磁力传输装置23将定位夹具11移至下料装置21处,下料装置21通过磁力传输装置23将定位夹具11移出,所述药液供应装置17用于供液,具体可根据电路板的不同工艺处理需要提供不同的药液。
当该垂直设备10在使用时,上料装置13将定位夹具11通过磁力传输装置23移送至化学处理装置15处,具体地,化学处理装置15对电路板进行显影、蚀铜、去膜等化学处理,当化学处理装置15对电路板进行显影处理时,药液供应装置17提供显影药水给化学处理装置15,当化学处理装置15对电路板进行蚀铜处理时,药液供应装置17提供蚀铜药水给化学处理装置15,在化学处理完成后,磁力传输装置23将定位夹具11及其上的电路板运送至清洁装置19处,清洁装置19对电路板进行清洁以去除电路板上残留的药液,在清洁完成后,磁力传输装置23将定位夹具11移至下料装置21处,下料装置21通过磁力传输装置23将定位夹具11移出,以完成电路板的一次处理工艺。
进一步地,定位夹具11包括框架111、夹持部112、上承载部113及下承载部114,上承载部113与下承载部114分别设置在框架111的两端,其中上承载部113与框架111固定连接,下承载部114与框架111滑动连接,夹持部112部分设置在上承载部113上,部分设置在下承载部114上。夹持部112及上承载部113、下承载部114的设置,可以较好地对电路板进行夹持,使得电路板的位置相对稳固,有利于电路板在后续的作业如检测、喷涂药液等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防止对电路板因使用按压固定等方式而导致外观出现扭曲不平整、影响实际性能情形的产生。
进一步地,在上承载部113及下承载部114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图未示),夹持部112通过与螺纹孔的连接实现与上承载部113及下承载部114的连接,具体地,工作人员可通过将夹持部112连接至不同螺纹孔实现夹持部112位置的排布设置,以实现夹持部112可以对多种不同形状的电路板进行相对应的夹持。可以理解,对螺纹孔在上承载部113及下承载部114上开设的位置及开设的数目不做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形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框架111包括两竖杆115及两横杆116,其中两竖杆115平行设置,两横杆116平行设置,两竖杆115与两横杆116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具体地,上承载部113固定在框架111的一端并分别与竖杆115、横杆116固定连接,下承载部114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杆115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夹持部112包括第一夹持件117与第二夹持件118,第一夹持件117可拆卸式设置在上承载部113上,第二夹持件118可拆卸式设置在下承载部114上。通过第一夹持件117与第二夹持件118分别对电路板的夹持实现对电路板的相对固定。
优选地,第一夹持件117与第二夹持件118包括若干弹力夹119,对弹力夹119设置的数目及型号不做限定,其可根据实际进行设置,以实现对不同尺寸、厚度的电路板均可以较好地夹持。
进一步地,下承载部114包括固定部120及两滑块121,两滑块121固定设置在固定部120的两端且分别与两竖杆115匹配连接,滑块121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竖杆115运动实现下承载部114的运动进而有利于下承载部114靠近电路板以对电路板进行夹持。可以理解,滑块121可以连接在框架111的一侧、两侧、三侧或四侧,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实现滑块121在竖杆115上并沿着竖杆115运动即可,所述滑块121的运动范围为竖杆115的一端到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第一变形实施例的元器件以及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例一致,两者的区别仅在于第一便携实施例的定位夹具31还包括弹性件311,其中,弹性件311位于下承载部312与框架313之间并分别与下承载部312及框架313连接。弹性件311的设置可以对下承载部312进行拉伸使得电路板在被夹持时得以或多或少的伸展,有利于保持电路板的表面平整及降低电路板因弯曲而导致性能下降的概率。优选地,弹性件311为弹簧,包括但不限于此,其他可提供拉伸力如弹力柱等的物品亦可。
作为一些具体实施例,定位夹具11还包括至少设置有一个的配重122,配重122与下承载部114固定连接。配重122用于在第二夹持件118与电路板夹持后对依靠重力给电路板提供一定的拉力,有利于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弯曲幅度的电路板伸展开,有利于保持电路板的表面平整程度、利于降低电路板因弯曲而导致性能下降的概率,对配重122的数目不做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化学处理装置15包括上下运动组件151及喷盘结构152,上下运动组件151与喷盘结构152固定连接,喷盘组件与药液供应装置17管路连通,上下运动组件151在工作时带动喷盘结构152进行上下运动,喷盘结构152将药液供应装置17提供的药液喷出以对电路板进行工艺处理。本实用新型的化学处理装置15可以在工作时上下运动以进行更全面的喷液作业,有利于提升喷液的效果及合格率,喷液较为均匀,降低因喷液均匀而导致电路板报废的概率,有利于节约喷液成本,有利于扩大企业生产效益。
进一步地,上下运动组件151包括旋转电机153与偏心连接组154,偏心连接组154一部分与旋转电机1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部分与喷盘结构152固定连接,旋转电机153在通电后带动偏心连接组154部分上下运动,部分上下运动的偏心连接组154带动喷盘结构152从动进而实现喷盘结构152的上下运动,通过喷盘结构152上下运动可较为全面地对电路板进行喷液。
进一步地,喷盘结构152包括呈方形的固定框架155及若干根喷射管156,若干根喷射管156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固定框架155中。优选地,喷射管156斜接在固定框架155上,相较于横接在固定框架155上,斜接的喷射管156喷出的液体具有更佳的冲刷力度,更有利于进行清洁、保养等。
具体地,偏心连接组154包括圆形轮盘157、呈方形的传动板158、导向件159及连接件160,在圆形轮盘157上开设有连接孔161,其中连接孔161开设在圆形轮盘157的圆心与边缘之间,也即连接孔161不开设在圆心处,在传动板158上开设有椭圆轨道孔162,圆形轮盘157置于椭圆轨道孔162中,传动板158位于导向件159内且运动方向被导向件159限制为喷盘结构152的上下运动方向,连接件160一端与传动板158固定连接,一端与喷盘结构152固定连接。
其中,旋转电机153的输出端部分伸入连接孔161内并与连接孔161固定以实现与圆形轮盘157的固定连接,由于连接孔161的偏心设置,旋转电机153在带动圆形轮盘157转动时可实现偏心转动。
优选地,椭圆轨道孔162在喷盘结构152上下运动方向上的尺寸与圆形轮盘157的直径相匹配,如此,位于椭圆轨道孔162内的圆形轮盘157在上下运动时会对传动板158产生上下作用力,使得传动板158上下运动,进而实现传动板158带动喷盘结构152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导向件159包括两固定架163、导向杆164及导向垫165,导向杆164通过导向垫165分别与两固定架163固定连接,传动板158位于导向杆164之间且尺寸与两导向杆164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具体为与两导向杆164在传动板158上下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相匹配。导向杆164的设置使得传动板158不会朝两端导向杆164所在的方向运动,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因稳定性较差结构出现松动而损坏的概率。
优选地,导向杆164在垂直于喷盘结构152的上下运动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导向垫165的尺寸,且一导向杆164两端的导向垫165之间的距离与传动板158在垂直于喷盘结构152的上下运动方向上的尺寸相匹配,所述传动板158部分位于一导向杆164两端的导向垫165之间。如此,传动板158的前后左右方向均因导向垫165及导向杆164的限制而无法运动,进一步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使得传动板158仅能进行上下运动,可以更平稳地带动喷盘结构152进行上下运动,也降低了喷盘结构152因传动板158出现晃动而造成喷液混乱影响喷液效果的概率。
进一步地,固定框架155包括两竖杆166与两横杆167,其中两竖杆166平行设置,两个横杆167平行设置,且竖杆166与横杆167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喷射管156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杆166固定连接;喷射管156的倾斜角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为与横杆167的夹角为0-10°,具体夹角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在喷射管156的一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嘴168,在喷射管156的另一端开设有进液孔169,外界盛液设备通过进液孔169输入液体和/或液体与气体,通过喷嘴168实现相应喷出液体和/或二流体。
优选地,相邻两喷射管156上的喷嘴168交错设置,如此,喷嘴168在上下运动时可对外界产品进行更均匀的喷液作业,有利于提高喷液效果及喷液质量,降低因喷液不均匀而导致电路板报废的可能性,利于提高喷液作业的合格率。优选地,喷嘴168的型号为锥形、扇形、喇叭形、鸭嘴型或二流体型,包括但不限于此,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喷射管156设置有7根,包括但不限于此,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优选地,喷嘴168的喷液角度与竖杆166的延伸方向上的夹角为15-30°,有利于对外界产品进行力度更佳的清洁效果及保养等。
进一步地,药液供应装置17包括下槽171、副槽172、第一功能管道173、第二功能管道174、控制部175、药液回收装置176及药液过滤装置177,下槽171与副槽172分体设置,第一功能管道173与第二功能管道174分体设置,第一功能管道173的一端连通至下槽171内,第二功能管道174的一端连通至下槽171内,药液回收装置176位于化学处理装置15的下方,药液过滤装置177分别与药液回收装置176及副槽172管路连通,药液回收装置176及药液过滤装置177分别与控制部175电性连接。通过第一功能管道173及第二功能管道174向下槽171内注入药液,无需工作人员搬运药液,以提高在进行药液供应及清洁作业时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节省人工搬运的成本,当药液为酸液或碱液时,也降低了在人工搬运过程中因药液漏出部分而对环境及人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及人身安全。
优选地,第一功能管道173为加酸管道,第二功能管道174为加碱管道,包括但不限于此,具体第一功能管道173与第二功能管道174的功能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相应设置。
具体地,副槽172的整体尺寸比下槽171的整体尺寸大,副槽172用作药液的储蓄池并提供药液给下槽171,下槽171用于提供药液给化学处理装置15,第一功能管道173的另一端及第二功能管道174的另一端分别与外界酸碱提供装置管路连通以获取酸液或碱液,药液回收装置176用于回收化学处理装置15喷射出并流下的药液,以实现药液的回收收集,降低药液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药液过滤装置177用于将药液回收装置176里的药液进行过滤并输送至副槽172以使药液的清洁程度符合产品的要求,降低产品被污染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药液供应装置17还包括预处理装置178,预处理装置178与副槽172连通,预处理装置178与控制部175电性连通,预处理装置178用于将副槽172内的药液进行稀释、混合或暂存等,有利于解决副槽172内药液需要进行稀释、混合、调温以满足下槽171中对药液等需求。
进一步地,清洁装置19包括底座191、第一框架板192、第二框架板193、水洗部194、缓冲区195、风切部196及烘干部197,第一框架板192第一框架板192平行设置,底座191位于第一框架板192与第二框架板19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框架板192的一端及第二框架板193的一端固定连接,水洗部194、风切部196及烘干部197依次设置且位于底座191、第一框架板192与第二框架板193所形成的整体之间,缓冲区195设置在水洗部194及风切部196之间,部分所述风切部196设置在缓冲区195。清洁装置19通过水洗部194先对定位夹具11及电路板进行水洗以将定位夹具11及电路板上绝大多数残留的杂质冲刷掉,风切部196对定位夹具11及电路板进行吹风风干及在风干过程中将剩下的极少部分掺杂有杂质的水滴吹落以实现进一步的清洁及风干,最后通过烘干部197将定位夹具11及电路板上所剩不多的液体蒸发出去以保持干燥程度,有效地实现了对电路板的清洁及烘干,有利于提升电路板的性能及清洁程度。
该清洁装置19除对定位夹具11及电路板进行清洁外,也可进行自我保养,即通过水洗部194对水洗部194进行水洗作业,通过风切部196对风切部196进行吹风风干及通过烘干部197对烘干部197进行烘干作业,通过自我进行保养,有利于提升清洁装置19的清洁程度及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第一框架板192上开设有窗口198,窗口198便于工作人员对清洁过程进行观察。在窗口198上安装有透明观察件(图未示),透明观察件的设置使得在不影响观察的情形下有效阻止水渍、气体从窗口198处漏出。
进一步地,在底座191上开设有导槽199,导槽199与定位夹具11的一端相匹配,导槽199用于部分定位夹具11的置入及对定位夹具11的运行路线进行引导,便于定位夹具11及电路板顺利完成清洁作业。
进一步地,水洗部194呈对称结构且分别设置在底座191上靠近第一框架板192及第二框架板193的一端,如此,水洗部194可对外界设备的两面进行水洗,提高了水洗效率及水洗的洁净程度;风切部196呈对称结构且分别设置在底座191上靠近第一框架板192及第二框架板193的一端,如此,风切部196可对外界设备的两面进行吹风风干作业,提高了风切的效率及风切质量;烘干部197呈对称结构且分别设置在底座191上靠近第一框架板192及第二框架板193的一端,如此,烘干部197可对外界设备的两面进行烘干作业,提高了烘干的效率及烘干质量。
进一步地,水洗部194包括若干喷管组201,若干喷管组201呈对称设置在底座191上。具体地,喷管组201包括第一喷管202与第二喷管203,第一喷管202设置在第二喷管203之间。水洗部194通过喷管组201连接外界水管实现喷水清洁作业。
优选地,第一喷管202与第二喷管203为二流体型喷管、锥形喷管、扇形喷管、喇叭形喷管、鸭嘴型喷管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喷管202为二流体型喷管;第二喷管203为锥形喷管、扇形喷管、喇叭形喷管、鸭嘴型喷管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其中,锥形喷管为设置有锥形喷头的喷管,扇形喷管为设置有扇形喷头的喷管,喇叭形喷管为设置有喇叭形喷头的喷管,鸭嘴型喷管为设置有鸭嘴型喷头的喷管。由于二流体喷管的喷射范围较窄,通过将第一喷管202设置在第二喷管203之间有利于提升清洁程度,降低因二流体喷管设置在最后而导致清洁不完全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风切部196包括第一风切组204及第二风切组205,第一风切组204设置在第二风切组205的正上方或设置在缓冲区195中且位于缓冲区195的顶端即第二风切组205的前上方。第一风切组204的设置主要用于在缓冲区195内对定位夹具11的顶端处进行风切作业,有利于降低运送定位夹具11的顶端残留水滴的概率,有利于降低定位夹具11的顶端被水渍腐蚀的概率,同时也降低电路板在被第二风切组205进行风吹风干作业时位于电路板上方的定位夹具11滴落水滴至电路板上的可能性,也有利于降低电路板上残留水滴的概率。
其中,第一风刀组和/或第二风切组205倾斜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风切组205倾斜设置,如此,倾斜的第二风切组205出风方向结合重力作用,有利于提升吹水的效率。优选地,第二风切组205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0°,包括但不限于此,第一风刀组和第二风切组205也可呈倾斜设置,或其中第一风刀组倾斜设置,如此,有利于提升第一风刀组吹水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位于产品上方的装置的顶端处水滴残留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运送产品的装置的顶端被水渍腐蚀的概率。
进一步地,磁力传输装置23包括磁力主动轮231与磁力从动轮232,磁力主动轮231与磁力从动轮232呈90°间隔设置,磁力主动轮231在转动时带动磁力从动轮232转动。磁力主动轮231用于主动转动并通过磁力作用提供给磁力从动轮232转动的力,磁力从动轮232用于被动转动以及带动与之连接的定位夹具11运动以对电路板进行传送。
进一步地,磁力从动轮232包括第一连接杆233、第一磁动件234及传送件235,第一磁动件234与传送件235呈圆环结构且均套设在第一连接杆233上,第一磁动件234与传送件235相邻设置。优选地,第一磁动件234的材质为磁铁或磁粉。优选地,传送件235为注塑件或PVC件,具有较佳的化学稳定性,包括但不限于此,其也可以为PVC件与橡胶的组合,在传送运动时具有较佳的稳定性,传送物品时不易晃动,具体可根据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选取。优选地,传送件235为一体成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此,其也可以为分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磁力主动轮231包括第二连接杆236及第二磁动件237,第二磁动件237呈圆环结构且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36上。优选地,第二磁动件237的材质为磁铁或磁粉。其中,第一连接杆233与第二连接杆236呈90°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第一磁动件234及第二磁动件237在工作时被外界水渍、泥渍等污渍的污染,在第一磁动件234的外表还涂覆有第一PVC保护层238,第一PVC保护层238具有较佳的化学稳定性,可有效防止外界的污染、腐蚀;在第二磁动件237的外表还涂覆有第二PVC保护层239,第二PVC保护层239具有较佳的化学稳定性,可有效防止外界的污染、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磁力从动轮232通过第一磁动件234在被带动转动时带动传送件235转动,传送件235的尺寸比第一连接杆233的尺寸大,通过传送件235直接传送物品,在物品传送过程中具有较佳的稳定程度,传送件235不会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振动,物品不会产生较大的晃动,有利于提高物品的加工精度,有利于保持物品在传送过程中的稳定程度,提高能力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在第一磁动件234与传送件235的周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40,第一磁动件234与传送件235通过顶丝穿过第一连接孔240实现与第一连接杆233的固定;进一步地,在第二磁动件237的周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41,第二磁动件237通过顶丝穿过第二连接口实现与第二连接杆236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设备可对电路板在加工完成后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处理,能够有序地对电路板进行多道工艺处理,使得整体集成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工艺处理的良率、效率以及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时可方便快捷地切换不同的工艺处理模式,使得电路板在一装置中便可进行多工艺处理,有利于对电路板进行有规划的工艺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