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246596U -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6596U
CN219246596U CN202223563267.0U CN202223563267U CN219246596U CN 219246596 U CN219246596 U CN 219246596U CN 202223563267 U CN202223563267 U CN 202223563267U CN 219246596 U CN219246596 U CN 219246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tactor
relay
relay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32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江
王飞
劳少神
李梓涵
张增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garev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garev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garev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garev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632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6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6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6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包括:电源输入端、继电器电路、开关模块、信号接收端、第一取电端和第二取电端,其中,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电路的电流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电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取电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常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取电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选通触点电连接交流接触器。本实用新型旨在实现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的切换控制,以提高切换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的效率。

Description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在DC/AC(直流转交流)双向储能变流器中,都是从交流侧取电经过变压器隔离后供给交流接触器,做为交流接触器的驱动电压。参照图1,以隔离式DC/AC双向储能变流器为例,在离网状态(如电网无法正常供应)时,交流侧是没有电压的,因此DC/AC双向储能变流器在离网开机(即工作在DC/AC模式),并进行直流转交流的过程中,逆变出的交流电压做为交流接触器的取电电压经过变压器隔离后送到交流接触器做为驱动电压,所以此时DC/AC双向储能变流器的交流接触器驱动的取电位置在逆变输出到交流接触器之间;而当DC/AC双向储能变流器做为一个直流恒压源时(即工作在CV模式),储能变流器开始只有交流侧有电压(交流输入直流输出),因此开启储能变流器则需要交流接触器吸合,所以此时DC/AC双向储能变流器的交流接触器驱动的取电位置在交流断路器到交流接触器之间。
因此,当DC/AC双向储能变流器在DC/AC模式和CV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时,就需要切换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而目前切换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的方式往往是需要手动拆除设备门板后,再进行手动改线,整个过程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旨在实现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的切换控制,以提高切换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继电器电路、开关模块、信号接收端、第一取电端和第二取电端,其中,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电路的电流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电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取电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常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取电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选通触点电连接交流接触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取电端的取电位置在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与交流接触器之间,所述第二取电端的取电位置在储能变流器的交流断路器和交流接触器之间。
可选的,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二极管和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在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线圈一极之间,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线圈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经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继电器为双刀双掷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容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信号接收端和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电容并联在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和地线之间。
可选的,所述开关管为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储能变流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当储能变流器因切换工作模式而使得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发生变动时,无需人工手动改线,而是通过信号接收端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即可将交流接触器的取电位置快速切换至相应位置,整个过程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储能变流器中交流接触器的不同取电位置示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参照图2,该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10、继电器电路20、开关模块30、信号接收端40、第一取电端50和第二取电端60,其中,所述电源输入端10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电路20的电流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电路20的电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所述开关模块30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信号接收端40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电路20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取电端50,所述继电器电路20的常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取电端60,所述继电器电路20的选通触点电连接交流接触器70。
可选的,所述电源输入端10用于接收电源输入,如接入+15V直流电源。
可选的,所述信号接收端40用于接收上位机(或其他与信号接收端40建立有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导通或断开。其中,储能变流器中可以设置有控制面板,用户可通过控制面板向信号接收端40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可选的,若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接收到信号接收端40的低电平输入时,则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断开;若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接收到信号接收端40的高电平输入时,则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导通。
可选的,在继电器电路20中,常闭触点、常开触点和选通触点皆为成对设置的,且两个常闭触点分别电连接第一取电端50的正负极引脚、两个常开触点分别电连接第二取电端60的正负极引脚、两个选通触点分别电连接交流接触器70的正负极供电引脚。其中,所述交流接触器70为储能变流器中的交流接触器70;交流接触器70的正负极供电引脚用于为交流接触器70的驱动接入电源,即正负极供电引脚接入的电源作为驱动电源。
可选的,常闭触点、常开触点和选通触点之间的设置关系,类似于双刀双掷开关中的六个触点之间的设置关系;在继电器电路20不通电时,则常闭触点与选通触点之间闭合,而常开触点与选通触点之间断开;在继电器电路20通电时,则常开触点与选通触点之间闭合,而常闭触点与选通触点之间断开。
由于开关模块30的第二导通端与地线GND连接,因此当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断开时,则继电器电路20的电流输出端无法接地,因此电源输入端10与继电器电路20之间无法形成电流回路,这样继电器电路20不通电;当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导通时,则继电器电路20的电流输出端可以通过开关模块30接地,因此电源输入端10与继电器电路20可以形成电流回路,这样继电器电路20可以通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取电端50的取电位置在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与交流接触器70之间(如图1所示的交流EMC滤波器与交流接触器70之间),所述第二取电端60的取电位置在储能变流器的交流断路器和交流接触器70之间(如图1所示的交流接触器70与交流断路器之间)。
其中,第一取电端50至少包括两根取电导线(分为正负极引脚),可分别连接在储能变流器的逆变正负极输出处;当然,若有其他情况需要,第一取电端50也可设置更多与之配套的电路或器件。
同理,第二取电端60至少包括两根取电导线(分为正负极引脚),可分别连接在交流断路器和交流接触器70之间两根正负极导线处;当然,若有其他情况需要,第二取电端60也可设置更多与之配套的电路或器件。
可选的,当储能变流器处于在非CV模式时(如处于DC/AC模式,或NP(正负功率控制)模式),则通过信号接收端40向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以控制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之间断开,从而使得电源输入端10、继电器电路20和地线GND之间无法形成通电回路,则继电器电路20不通电,此时选通触点与常闭触点闭合(且选通触点与常开触点之间断开),也就使得第一取电端50的取电能够供给交流接触器70(如第一取电端50的正负极引脚分别与交流接触器70的正负极供电引脚导通),从而实现交流接触器70在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与交流接触器70之间取电。
可选的,当储能变流器处于在CV模式时,则通过信号接收端40向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输出高电平信号,以控制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之间导通,从而使得电源输入端10、继电器电路20和地线GND之间形成通电回路,则继电器电路20通电,此时选通触点与常开触点闭合(且选通触点与常闭触点之间断开),也就使得第二取电端60的取电能够供给交流接触器70(如第二取电端60的正负极引脚分别与交流接触器70的正负极供电引脚导通),从而实现交流接触器70在交流断路器和交流接触器70之间取电。
这样,基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当储能变流器因切换工作模式而使得交流接触器70的取电位置发生变动时,无需人工手动改线,而是通过信号接收端40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即可将交流接触器70的取电位置快速切换至相应位置,整个过程高效便捷。
而且,利用继电器电路20不仅可以实现交流接触器70的取电位置的切换,而且继电器电路20还可以将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端的低压电路与储能变流器端的高压电路进行隔离,能对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起到隔离高压的保护作用,以避免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对应的电路板被高压烧坏。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述继电器电路20包括第一电阻R1、二极管Q1和继电器U0,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串联在所述电源输入端10与所述继电器U0的工作线圈一极之间,所述继电器U0的工作线圈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端,所述二极管Q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端,所述二极管Q1的阴极经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电源输入端10电连接。
其中,第一电阻R1与电源输入端10接触的一端构成继电器电路20的电流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取值可选为68Ω。
可选的,继电器U0的工作线圈与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连接的一极,作为继电器电路20的电流输出端;其中,继电器U0的常闭触点即为继电器电路20的常闭触点,继电器U0的常开触点即为继电器电路20的常开触点,继电器U0的选通触点即为继电器电路20的选通触点。
其中,当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断开时,则继电器U0无法通电(即工作线圈不通电),因此工作线圈不工作,此时常闭触点与选通触点闭合,而常开触点与选通触点断开(交流接触器70通过第一取电端50取电);当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导通端之间导通时,则继电器U0通电(即工作线圈通电),因此工作线圈工作,此时常闭触点与选通触点断开,而常开触点与选通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70通过第二取电端60取电)。
可选的,所述继电器U0为双刀双掷继电器。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述开关模块30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电容C0和开关管Q2,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串联在所述信号接收端40和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电容C0并联在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和地线GND之间。
可选的,第二电阻R2的取值可选为4.7KΩ;第三电阻R3的取值可选为10KΩ;电容C0的取值可选为0.1μF。
其中,第二电阻R2和开关管Q2的控制端构成开关模块30的控制端;开关管Q2的第一导通端作为开关模块30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Q2的第二导通端作为开关模块30的第二导通端。
可选的,当开关管Q2的控制端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则控制开关管Q2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之间导通;当开关管Q2的控制端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则控制开关管Q2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之间断开。
可选的,所述开关管Q2为三极管(如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导通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导通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开关管Q2采用三极管仅是一种示例性结构,该三极管可以被其他所能实现相同功能的开关管所替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的一种储能变流器,包括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该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储能变流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与储能变流器中的交流接触器70电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继电器电路、开关模块、信号接收端、第一取电端和第二取电端,其中,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电路的电流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电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导通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信号接收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取电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常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取电端,所述继电器电路的选通触点电连接交流接触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电端的取电位置在储能变流器的逆变输出与交流接触器之间,所述第二取电端的取电位置在储能变流器的交流断路器和交流接触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二极管和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在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线圈一极之间,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线圈另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通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经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双刀双掷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容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信号接收端和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电容并联在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和地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三极管。
7.一种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
CN202223563267.0U 2022-12-30 2022-12-30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Active CN219246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3267.0U CN21924659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3267.0U CN21924659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6596U true CN219246596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63267.0U Active CN21924659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6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6893A (zh) 电脑及其充电电路
CN219246596U (zh) 交流接触器的取电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CN105449742A (zh) 一种电源极性切换电路及装置
CN104600690A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输入极性自动转换电路
CN110350902A (zh) 一种防误操作电路及防误操作装置
CN219643780U (zh) 储能变流器的控制电路和储能变流器
CN211947458U (zh) 一种经编机贾卡梳的供电连接结构
CN212258409U (zh) 一种过载保护电路和用电系统
CN218526094U (zh) 一种借用电源线实现三个状态控制电路结构
CN219554815U (zh) 不间断电源的晶闸管驱动电路以及不间断电源
CN103683215A (zh) 一种电子开关之短路保护电路
CN207518351U (zh) 一种智能移动逆变器
CN216721005U (zh) 一种多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9918466U (zh) 检测控制电路、设备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22673918U (zh) 一种自举电源的保护电路和储能电源
CN211183413U (zh) 一种智能信号隔离电路
CN222672906U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30258A (zh) 三路电源切换电路、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458659U (zh) 一种零待机功耗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CN218300472U (zh) 插线板
CN218825250U (zh)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CN221487409U (zh) 供电模组、电池仓和机器人
CN213637701U (zh) 一种单按键实现开关机以及关机保护的电路
CN220019809U (zh)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
CN214590674U (zh) 一种充电保护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