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242164U -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2164U
CN219242164U CN202320788064.7U CN202320788064U CN219242164U CN 219242164 U CN219242164 U CN 219242164U CN 202320788064 U CN202320788064 U CN 202320788064U CN 219242164 U CN219242164 U CN 219242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ylinder body
piston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80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3207880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2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2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2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空气压缩泵领域的一种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旋转气缸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内的缸体和活塞,所述活塞一端与缸体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滚轮与外壳内壁的椭圆环形面滚动接触,所述缸体上设有沿活塞周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导向件,所述活塞上设有与第一导向件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件。在缸体和活塞周边设置多个导向件,可提高导向限位作用,保证活塞运行的稳定性,还可缩短活塞的轴向尺寸,提高外壳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在保证活塞行程的前提下使椭圆环形面更加平滑,使得整个旋转气缸运行更加平稳。将该旋转气缸用于制氧机的压缩泵,可有效降低压缩泵的体积以及工作噪音,提高制氧机的便捷性和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泵种类有很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压缩泵和速度式压缩泵。容积式压缩泵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气体的体积,使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加以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速度式压缩泵的工作原理是提高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使气体分子具有的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从而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常用的空气压缩泵有活塞式空气压缩泵,螺杆式空气压缩泵,离心式压缩泵,滑片式空气压缩泵和涡旋式空气压缩泵等。
对于活塞式压缩泵,目前常用的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通过电机和偏心连杆机构带动活塞在缸体内做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气体压缩;另一种是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与曲面配合使得活塞能够在气缸中往复动作,实现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如专利文献CN109681401A所公开的气泵结构。以上两种结构都存在一些缺陷,偏心连杆机构受角加速度影响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震动,产生噪音,只能从外部想办法解决噪音问题,因此体积也会比较大;专利文献CN109681401A所公开的方案中,通过在主缸体外设置活塞缸筒来压缩气体,占用空间较长,整体空间利用率较低,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目前市面上对于活塞式压缩泵应用较多的产品是制氧机。其工作原理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分子筛罐、压缩泵和储氧罐三大部件,压缩泵将空气从分子筛罐吸入,然后排入储氧罐。分子筛罐中的过滤器是由沸石类硅酸盐颗粒组成,可吸附氮分子,将氮从空气中分离,从而得到浓缩氧。为了实现制氧机的便捷式,需要各个部件都尽量小型化,对于压缩泵而言,如何在保证气体压力和流量的前提下实现设备的小型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活塞式压缩泵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内的缸体和活塞,所述活塞一端与缸体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滚轮与外壳内壁滚动接触,所述外壳内壁与滚轮接触的环形面为椭圆环形面,所述缸体的内腔贯通缸体两侧,所述活塞包括两个,分别从缸体两侧穿入缸体的内腔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缸体上设有位于所述活塞外侧并沿所述活塞周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导向件,所述活塞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的滑动方向与活塞的往复移动轴线平行。相比沿活塞轴向方向设置导向件,本实用新型在缸体和活塞周边设置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可提高导向限位作用,保证活塞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可缩短活塞的轴向尺寸,从而提高外壳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设备小型化。另一方面,将活塞扁平化后,可在保证活塞行程的前提下使椭圆环形面更加平滑,使得整个旋转气缸运行更加平稳。
对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可以采用导向孔与导向柱滑动配合的结构形式,即所述第一导向件为设置在缸体两侧的导向孔或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件为设置在活塞上且与缸体上的导向孔滑动配合的导向柱或与缸体上的导向柱滑动配合的导向孔。导向孔和导向柱加工方便,滑动配合稳定可靠,可对活塞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为了提高活塞与缸体的密封性能以及滑动配合效果,所述活塞位于缸体内的一端通过皮碗与缸体的内腔紧密配合,所述皮碗通过皮碗压板和螺钉固定在活塞端部。
所述活塞的端部设有条形凸台,所述皮碗中部设有与条形凸台配合的条形孔,所述皮碗内端与皮碗压板的顶部和条形凸台的顶部齐平。条形凸台主要起辅助安装的作用,便于皮碗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在后续工作过程中也能随皮碗压板一起对皮碗进行限位固定。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所述椭圆环形面的长轴和短轴满足,当滚轮位于长轴端时,皮碗移动到内腔的边缘,当滚轮位于短轴端时,两个活塞端部的条形凸台相贴近。
为了方便安装滚轮,在所述活塞远离缸体的一端的中部设有滚轮槽,滚轮槽的两侧穿插有销轴,所述滚轮为滚动设置在销轴上的滑环或轴承。
对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导向件为导向孔,缸体两侧的导向孔均为四个,四个导向孔布置在一个与缸体的内腔横截面平行且同中心的矩形面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二导向件为四个与导向孔滑动配合的导向柱。在缸体上加工导向孔更加方便,跟容易保证其与内腔轴线的平行,从而更好的控制加工精度。采用四个导向孔与导向柱配合,可保证活塞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受力均匀,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
所述缸体两侧的导向孔为对应贯通的通孔结构。如此可提高加工效率,也更容易确保导向孔的轴线与内腔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导气组件,所述导气组件内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缸体上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气道,所述进气通道通过进气单向阀与气道相连通,出气通道通过出气单向阀与气道相连通。通过单独设置导气组件进行气体引导,可简化缸体的结构,便于装配。
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呼吸板,所述呼吸板安装在缸体上,其靠近缸体的一端设有与气道相连通的集气腔,所述进气通道设置在所述呼吸板上并连通所述集气腔至所述呼吸板侧面,所述出气通道设置在所述呼吸板上并连通所述集气腔至所述呼吸板顶面。将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设置在一块呼吸板上,并使进气和出现方向垂直,更有利于外壳内部的结构设计,加工制作和装配都很方便。优选的,为了降低气压损失,所述气道内径应不大于进气通道内径,同时气道与进气通道应尽量对齐。
对于单向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所述进气单向阀为设置在集气腔内并遮挡住进气通道出口的进气弹片,所述出气单向阀为设置在呼吸板上并遮挡出气通道出口的出气弹片。利用弹片作为单向阀,结构轻薄,可减小呼吸板的尺寸,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也可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方便安装进气弹片和出气弹片,所述进气弹片和出气弹片均设计为条形结构,进气弹片的一端压在进气通道的出口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呼吸板上,出气弹片一端压在出气通道的出口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呼吸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气组件还包括排气板,所述排气板一端与呼吸板远离缸体的一端贴合,另一端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设有与呼吸板上的出气通道相连通的排气通道。设置排气管可方便压缩泵与其它使用压缩气体的设备或管路相连,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同样,为了降低气压损失,所述排气通道最好与出气通道和气道对齐。
在安装排气板和呼吸板时,所述排气板和呼吸板通过依次穿过两者的紧固螺钉固定在缸体上,所述呼吸板与缸体和排气板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密封圈。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安装方便,同时可确保密封效果。
由于缸体与呼吸板和排气板固定为一个整体的转动部件,因此在装配时,可将所述缸体的下端以及排气板上的排气管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转动设置在外壳内,缸体下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结构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的制氧机,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分子筛罐、微型压缩泵和储氧罐,所述微型压缩泵内部的气体压缩单元采用上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可有效降低微型压缩泵的体积以及工作噪音,提高了制氧机的便捷性和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缸体内腔周边设置多个第一导向件,在活塞周边设置多个与第一导向件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件,可对活塞起到很好的导向和定位作用,使其在随缸体旋转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的沿缸体轴线滑动,避免了活塞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其运行的平稳性,也有利于降低噪音;
2、将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横向布置在内腔和活塞的周边后,可缩短活塞的轴向尺寸,从而提高外壳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设备小型化;同时,在将活塞扁平化后,可在保证活塞在具备足够的压缩行程的前提下使椭圆环形面更加平滑,使得整个旋转气缸运行更加平稳;
3、采用贯穿缸体两侧的四个通孔作为缸体两侧的导向孔,并使四个导向孔布置在一个与缸体内腔横截面平行且同中心的矩形面的四个角上,加工方便,更容易保证导向孔与缸体轴线的平行,确保加工精度,同时可使活塞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受力均匀,起到更好的导向和稳定作用;
4、通过设置独立的导气组件进行气体的排导,可简化缸体和活塞的结构,便于装配,同时能更好的控制气体流向,减少气体压力损失,确保压缩泵稳定高效的工作;
5、将带有上述旋转气缸的微型压缩泵用于制氧机,可有效降低微型压缩泵的体积,同时,在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配合下,可使活塞运行平稳,降低了工作噪音,提高了制氧机的便捷性和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移动到椭圆环形面长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滚轮移动到椭圆环形面短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活塞与缸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呼吸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呼吸板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外壳,2-缸体,3-活塞,4-呼吸板,5-排气板,21-内腔,22-导向孔,23-气道,24-第一轴承,31-滚轮,32-导向柱,33-皮碗,34-皮碗压板,35-固定螺钉,36-条形凸台,37-滚轮槽,38-销轴,41-集气腔,42-进气通道,43-出气通道,44-进气弹片,45-出气弹片,46-螺钉,47-密封圈,51-排气管,52-排气通道,53-紧固螺钉,54-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的缸体2和活塞3,所述活塞3一端与缸体2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滚轮31与外壳1内壁滚动接触,所述外壳1内壁与滚轮31接触的环形面为椭圆环形面,所述缸体2的内腔21贯通缸体2两侧,所述活塞3包括两个,分别从缸体2两侧穿入缸体2的内腔21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缸体2上设有位于所述活塞3外侧并沿所述活塞3周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导向件,所述活塞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的滑动方向与活塞3的往复移动轴线平行。所述缸体2通过外部的驱动装置在外壳1内转动。所述外壳1内壁与滚轮31接触的环形面为活塞3在随缸体2转动的过程中滚轮31在外壳1内壁上扫出的面,该环形面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活塞3在随缸体2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受到离心力和外壳1内壁的推压作用影响,由于外壳1内壁与滚轮31接触的环形面为椭圆环形面,因此当滚轮31从椭圆环形面的短轴端向长轴端移动时,两个活塞3背离移动,缸体2的内腔21的容积变大,内腔21中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内腔21;当滚轮31从椭圆环形面的长轴端向短轴端移动时,两个活塞3相向移动,缸体2的内腔21的容积变小,内腔21中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内腔21内的气体被压缩,然后排出。因此缸体2和活塞3在转动过程中使得缸体2的内腔21的容积不断进行大小交替的变化,从而实现连续的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
由于滚轮31在与椭圆环形面的接触滚动过程中,会受到切向分力作用,切向分力指外壳1对活塞3的压力在垂直于活塞3轴向方向上的分力,该切向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活塞3的转动而不断变化,因此会导致活塞3晃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缸体2周边和活塞3周边设置多个相互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可起到辅助的导向和定位作用,避免或降低了活塞3出现晃动的情况,提高了其运行的平稳性。
相比现有压缩泵在活塞轴向上设置导向件,本实用新型在将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横向布置在内腔21和活塞3的周边后,可缩短活塞3的轴向尺寸,从而提高外壳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设备小型化。另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使活塞3运行更加平稳,减小切向分力,需使外壳1内壁的椭圆环形面更加平滑,即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差距不能太大,而缩短长轴与短轴的差距后,会导致活塞3压缩行程降低,本实用新型在将活塞3扁平化后,可在保证活塞3行程的前提下使椭圆环形面更加平滑,使得整个旋转气缸运行更加平稳。
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只要满足两者可沿同一方向相互滑动即可,比如导杆与导套的配合,滑槽与滚轮的配合,滑槽与滑轨的配合等。本实用新型优选导杆与导套配合的结构形式,即所述第一导向件为设置在缸体2两侧且轴线与内腔21的轴线平行的导向孔22或导向柱32,所述第二导向件为设置在活塞3上且与缸体2上的导向孔22或导向柱32滑动配合的导向柱32或导向孔22。具体的,可以有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多个第一导向件都为导向孔22,则第二导向件就都为导向柱32;第二种是,多个第一导向件都为导向柱32,则第二导向件就都为导向孔22;第三种是,多个第一导向件中既有导向孔22,也有导向柱32,则多个第二导向件中与第一导向件中的导向孔22对应的就为导向柱32,与导向柱32对应的就为导向孔22。采用导向孔22和导向柱32配合的方案,加工方便,滑动配合稳定可靠,可对活塞3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为了提高活塞3与缸体2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3位于缸体2内的一端通过皮碗33与缸体2的内腔21紧密配合,所述皮碗33通过皮碗压板34和固定螺钉35固定在活塞3端部。皮碗33可保证与缸体2的内腔21的密封性能,并且能减少摩擦,提高吸气和压缩排气效果。皮碗压板34与皮碗33接触面需做成与皮碗33内端相配合的弧形面,保证压紧贴合效果,避免皮碗33变形。
如图5所示,所述活塞3安装皮碗33的一端的中部设有条形凸台36,所述皮碗33中部设有与条形凸台36配合的条形孔,所述皮碗33内端与皮碗压板34的顶部和条形凸台36的顶部齐平。条形凸台36主要起辅助安装的作用,便于皮碗33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在后续工作过程中也能随皮碗压板34一起对皮碗33进行限位固定。
如图2、图3所示,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大活塞3的压缩行程,所述外壳1内壁的椭圆环形面的长轴和短轴最好满足,当滚轮31位于长轴端时,皮碗33的外端移动到内腔21的边缘,当滚轮31位于短轴端时,两个活塞3端部的条形凸台36相贴近,相贴近指的是不接触或刚接触但不产生相互的挤压,设计过程中可预留2-5mm的间隙,保证空间利用率,同时避免出现干涉。活塞3的行程以及缸体2的内腔的尺寸根据实际的容积变化需要来调整。确定好容积变化后,在设计时可以先确定缸体2尺寸,然后根据活塞3移动到内腔21的边缘位置作为极限位置来调整活塞3的行程;如果先确定活塞3的往复运动行程,可根据活塞3的移动极限位置来确定缸体2的尺寸。
对于滚轮3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是,在所述活塞3远离缸体2的一端的中部设有滚轮槽37,滚轮槽37的两侧穿插有销轴38,所述滚轮31为滚动设置在销轴38上的滑环或轴承。为了适应外壳1内壁的环形面结构,同时满足导向柱32的设置要求,可将活塞3远离缸体2的一端设置为弧面结构,滚轮槽37设置在弧面中部。在设置插销38时,可先在滚轮槽37两侧的外部分别加工出一个台阶面,然后垂直于台阶面钻设贯通两个台阶面的通孔,最后将滚轮31放入滚轮槽37中,插销38穿过滚轮31和两个通孔,其一端可通过插销38上的限位部与一个台阶面接触限位,另一端通过卡圈等结构件固定在另一个台阶面上。
如图4、图5所示,对于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导向件为导向孔22,缸体2两侧的导向孔22均为四个,四个导向孔22布置在一个与缸体2的内腔21的横截面平行且同中心的矩形面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二导向件为四个与导向孔22滑动配合的导向柱32。这样可保证活塞3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受力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加工导向孔22,可将所述缸体2两侧的导向孔22设置为对应贯通的通孔结构,即从缸体2一侧钻设贯通到另一侧的通孔作为两侧的导向孔22。如此可提高加工效率,也更容易确保导向孔22的轴线与内腔21的轴线平行。
对于压缩泵,要实现吸气、压缩排气过程,导气组件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压缩泵大多在活塞上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来实现吸气和排气,之后还需要对气体进行汇集和引导,不利于气体排导,容易造成气压损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是,如图7所示,在缸体2上设置独立的导气组件,所述导气组件内设有进气通道42和出气通道43,所述缸体2上设有与其内腔21相连通的气道23,所述进气通道42和出气通道43分别通过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与气道23相连通。整个吸气、压缩排气过程是:当活塞3向外移动时,内腔21中的空间增大,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出气单向阀被关闭,外部气体顶开进气单向阀,通过进气通道42进入内腔,实现吸气过程;当活塞3向内移动时,内腔21中的空间变小,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进气单向阀被关闭,在达到一定压力差后,内部气体顶开出气单向阀,通过出气通道43向外排导,实现压缩排气过程。
具体的,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呼吸板4,所述呼吸板4安装在缸体2上,其靠近缸体2的一端设有与气道23相连通的集气腔41,所述进气通道42设置在所述呼吸板4上并连通所述集气腔41至所述呼吸板4侧面,所述出气通道43设置在所述呼吸板4上并连通所述集气腔41至所述呼吸板4顶面。将进气通道42和出气通道43设置在一块呼吸板4上,并使进气和出现方向垂直,更有利于外壳1内部的结构设计,加工制作和装配都很方便。在设计时,气道23的内径应不大于出气通道43的内径,避免压力损失。此外,应尽量使气道23与出气通道43对齐,此处对齐的意思并不是轴线完全对齐,而是两者轴线平行,同时在轴向上的投影具有较大的重叠部分,以便大部分的气体能够毫无阻挡的从气道23进入出气通道43,这样可避免因通道转弯或被遮挡而影响气压。
对于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可以采用市面上的成品结构,将其安装在进气通道42和出气通道43上即可。为了简化结构,方便装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如图8,图9所示,所述进气单向阀为设置在集气腔41内并遮挡住进气通道42出口的进气弹片44,所述出气单向阀为设置在呼吸板4远离集气腔41的一端并遮挡住出气通道43出口的出气弹片45。进一步的是,为了方便安装,所述进气弹片44和出气弹片45均为条形结构,进气弹片44的一端压在进气通道42的出口处、另一端通过螺钉46固定在呼吸板4上,出气弹片45的一端压在出气通道43的出口处,另一端通过螺钉46固定在呼吸板4上。在制作时可在进气弹片44和出气弹片45远离螺钉46的一端设置凸起,利用凸起压在进气通道42和出气通道43的出口处,可保证密封效果。弹片的弹力根据实际的吸气和压缩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另外,利用弹片作为单向阀,结构轻薄,可减小呼吸板4的尺寸,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方便对旋转气缸中产生的压缩气体进行排导和使用,所述导气组件还包括排气板5,所述排气板5一端与呼吸板4远离缸体2的一端贴合,另一端设有排气管51,所述排气管51内设有与呼吸板4上的出气通道43相连通的排气通道52。排气管51最好设置在排气板5中部,以便排气通道52尽量与进气通道42和气道23对齐,减少气体压力损失,此处的对齐同样指的是三者轴线平行,同时在轴向上的投影具有较大的重叠部分。设置排气管51可方便压缩泵与其它使用压缩气体的设备或管路相连,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在装配排气板5和呼吸板4时,可先在两者的接触面上设置导向定位结构,比如在呼吸板4顶部设置定位孔,在排气板5下端设置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定位好后通过依次穿过排气板5和呼吸板4的紧固螺钉53将二者固定在缸体2上。为了提高两者之间以及呼吸板4与缸体2之间的密封效果,可在呼吸板4与缸体2,以及呼吸板4与排气板5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47。具体的,可在缸体2和呼吸板4的上表面设置密封凹槽,在密封凹槽中放入密封圈47,最后在紧固螺钉53的压紧力下紧密填充在各接触面之间。
由于缸体2与呼吸板4和排气板5固定为一个整体的转动部件,因此,为了方便安装该转动部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将所述缸体2的下端以及排气板5上的排气管51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4和第二轴承54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缸体2下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该装配结构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氧机,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分子筛罐、微型压缩泵和储氧罐。微型压缩泵将空气从分子筛罐吸入,然后排入储氧罐。分子筛罐中设有由沸石类硅酸盐颗粒组成的过滤器,可吸附氮分子,将氮从空气中分离,从而在储氧罐中得到浓缩氧。与传统制氧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压缩泵内部的气体压缩单元采用了上述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通过该旋转气缸,可有效降低微型压缩泵的体积以及工作噪音,提高了制氧机的便捷性和使用的舒适性。

Claims (16)

1.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的缸体(2)和活塞(3),所述活塞(3)一端与缸体(2)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滚轮(31)与外壳(1)内壁滚动接触,所述外壳(1)内壁与滚轮(31)接触的环形面为椭圆环形面,其特征是:所述缸体(2)的内腔(21)贯通缸体(2)两侧,所述活塞(3)包括两个,分别从缸体(2)两侧穿入缸体(2)的内腔(21)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缸体(2)上设有位于所述活塞(3)外侧并沿所述活塞(3)周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导向件,所述活塞(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与第二导向件的滑动方向与活塞(3)的往复移动轴线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导向件为设置在缸体两侧的导向孔(22)或导向柱(32),所述第二导向件为与缸体(2)上的导向孔(22)滑动配合的导向柱(32)或与缸体(2)上的导向柱(32)滑动配合的导向孔(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活塞(3)位于缸体(2)内的一端通过皮碗(33)与缸体(2)的内腔(21)紧密配合,所述皮碗(33)通过皮碗压板(34)和固定螺钉(35)固定在活塞(3)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活塞(3)的端部设有条形凸台(36),所述皮碗(33)中部设有与条形凸台(36)配合的条形孔,所述皮碗(33)内端与皮碗压板(34)的顶部和条形凸台(36)的顶部齐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椭圆环形面的长轴和短轴满足如下要求,当滚轮(31)位于长轴端时,皮碗(33)的外端移动到内腔(21)的边缘,当滚轮(31)位于短轴端时,两个活塞(3)端部的条形凸台(36)相贴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活塞(3)远离缸体(2)的一端的中部设有滚轮槽(37),滚轮槽(37)的两侧穿插有销轴(38),所述滚轮(31)为滚动设置在销轴(38)上的滑环或轴承。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还包括导气组件,所述导气组件内设有进气通道(42)和出气通道(43),所述缸体(2)上设有与其内腔(21)相连通的气道(23),所述进气通道(42)通过进气单向阀与气道(23)相连通,所述出气通道(43)通过出气单向阀与气道(23)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呼吸板(4),所述呼吸板(4)安装在缸体(2)上,其靠近缸体(2)的一端设有与气道(23)相连通的集气腔(41),所述进气通道(42)设置在所述呼吸板(4)上并连通所述集气腔(41)至所述呼吸板(4)侧面,所述出气通道(43)设置在所述呼吸板(4)上并连通所述集气腔(41)至所述呼吸板(4)顶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气道(23)与进气通道(42)对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单向阀为设置在集气腔(41)内并遮挡住进气通道(42)出口的进气弹片(44),所述出气单向阀为设置在呼吸板(4)上并遮挡出气通道(43)出口的出气弹片(4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弹片(44)和出气弹片(45)均为条形结构,进气弹片(44)的一端压在进气通道(42)的出口处、另一端通过螺钉(46)固定在呼吸板(4)上,出气弹片(45)的一端压在出气通道(43)的出口处、另一端通过螺钉(46)固定在呼吸板(4)上。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导气组件还包括排气板(5),所述排气板(5)一端与呼吸板(4)远离缸体(2)的一端贴合,另一端设有排气管(51),所述排气管(51)内设有与呼吸板(4)上的出气通道(43)相连通的排气通道(5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排气通道(52)与出气通道(43)和气道(23)对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排气板(5)和呼吸板(4)通过依次穿过两者的紧固螺钉(53)固定在缸体(2)上,所述呼吸板(4)在与缸体(2)和排气板(5)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密封圈(47)。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其特征是:所述缸体(2)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24)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排气板(5)上的排气管(51)通过第二轴承(54)转动设置在外壳(1)内,缸体(2)下端与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
16.制氧机,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分子筛罐、微型压缩泵和储氧罐,其特征是:所述微型压缩泵内部的气体压缩单元采用如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
CN202320788064.7U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Active CN219242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8064.7U CN219242164U (zh)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8064.7U CN219242164U (zh)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2164U true CN219242164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8064.7U Active CN219242164U (zh) 2023-04-11 2023-04-11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2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40206A1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CN102182665B (zh) 高压双向微型电动气泵
CN204877938U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WO2017024868A1 (zh) 流体机械、换热设备和流体机械的运行方法
CN1289820C (zh) 压缩机
CN214366581U (zh) 一种真空及正压一体式四缸压缩机
CN219242164U (zh) 用于微型压缩泵的旋转气缸及制氧机
CN1295195A (zh) 密封式旋转压缩机
CN116447123B (zh) 变频分区控制压缩真空一体泵
CN212867858U (zh) 一种隔膜泵的动力组件
CN219242165U (zh) 容积式单缸空气压缩机及制氧机
CN202091139U (zh) 高压双向微型电动气泵
CN205533217U (zh) 一种压缩机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CN1789717A (zh) 绕动叶片式压缩机的压缩单元
CN203809232U (zh) 多缸及轴承与齿轮组合连杆式同平面压缩机
CN212871906U (zh) 一种气体采样用的泵吸机构
CN205744438U (zh) 压缩机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CN104153965A (zh) 多缸及凸轮与轴承组合连杆式同平面压缩机
CN211314515U (zh) 一种单曲柄车用电子膜片真空泵
CN210715105U (zh) 一种压缩机变缸结构和压缩机
CN2821230Y (zh) 新型压缩机缸体
CN1548753A (zh) 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
CN211737394U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制氧机的小型压缩机
CN221033112U (zh) 一种高效连杆式涡转压缩机
CN213808044U (zh) 一种流体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