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3403U - 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23403U CN219223403U CN202320141237.6U CN202320141237U CN219223403U CN 219223403 U CN219223403 U CN 219223403U CN 202320141237 U CN202320141237 U CN 202320141237U CN 219223403 U CN219223403 U CN 2192234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water tank
- intercooler
- thermal stress
- effectively redu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包括由翅片和散热管间隔排列组合而成的芯体,芯体上下侧设有边板,左右侧设有主板,且主板外侧分别设有与芯体相互通过的高温增压气体进口和高温增压气体出口;在边板上开设有切槽,且切槽中间设有用于提高边板塑性变形的弧形凸起部。根据车用中冷器、水箱的热应力集中失效原理,在边板上开设切槽可降低边板强度,同时在切槽中间增加弧形凸起部,可以提高边板开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散热管与边板强度相匹配,进而避免散热器因胀缩而产生的热应力集中,有效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实用性强,推广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属于车用空空中冷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用中冷器、水箱等产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产品的温度随时改变,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由于产品正常工作时存在外部安装约束以及内部各零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不能完全自由胀缩而产生的热应力集中,进而会在产品的薄弱点由于机械疲劳而损坏。经研究,针对车用中冷器、水箱等产品,热应力集中点主要是最外侧靠近边板的一根散热管与主板焊接的根部位置。由于中冷器、水箱的翅片传热效率远低于芯体散热管,导致边板与散热管之间存在严重的温度差异,进而导致散热管与边板间变形不协调。再因为边板的强度远高于散热管,最终导致产品在热应力集中点损坏,产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包括由翅片和散热管间隔排列组合而成的芯体,芯体上下侧设有边板,左右侧设有主板,且主板外侧分别设有与芯体相互通过的高温增压气体进口和高温增压气体出口;在边板上开设有切槽,且切槽中间设有用于提高边板塑性变形的弧形凸起部。
前述切槽为V形槽,弧形凸起部设置在V形槽的顶尖部位。
前述切槽设置在边板两端。
前述切槽设置在靠近高温增压气体进口侧的边板上。
前述弧形凸起部为半圆形或U形结构。
前述弧形凸起部宽度为6-8mm,长度为8-10mm,凸起内半径为R2-R4。
在前述边板上下侧边开均设有若干缺口结构。
前述缺口结构均布在边板两端或者布满这条边板,相邻缺口结构的间隔距离为10-15mm。
前述缺口结构为半圆形或U形结构;其中,缺口结构的宽度为3-4mm,半径为R2-R4。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包括由翅片和散热管间隔排列组合而成的芯体,芯体上下侧设有边板,左右侧设有主板,且主板外侧分别设有与芯体相互通过的高温增压气体进口和高温增压气体出口;在边板上开设有切槽,且切槽中间设有用于提高边板塑性变形的弧形凸起部。根据车用中冷器、水箱的热应力集中失效原理,在边板上开设切槽可降低边板强度,同时在切槽中间增加弧形凸起部,可以提高边板开槽后的塑性变形能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散热管与边板强度相匹配,进而避免散热器因胀缩而产生的热应力集中,有效降低了热应力集中对产品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优化边板的结构,使散热管与边板强度相匹配,进而使散热器胀缩时温度分布协调,避免散热器在热应力集中点损坏,有效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实用性强,推广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边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包括由翅片1和散热管2间隔排列组合构成的芯体,芯体上下侧设有边板3,左右侧设有主板4,且主板4外侧分别设有与芯体相互通过的高温增压气体进口5和高温增压气体出口6;在边板3上开设有切槽7,且切槽7中间设有用于提高边板塑性变形的弧形凸起部8。
所述切槽7为V形槽,弧形凸起部8设置在V形槽的顶尖部位。
优选地,所述切槽7设置在边板3两端。更优选地,所述切槽7设置在靠近高温增压气体进口5侧的边板3上,由于靠近高温增压气体进口5侧的胀缩现象更加严重,导致该侧产生的热应力集中严重,通过设置的切槽7可以降低边板的强度,使散热管与边板间变形相协调,进而避免散热管与主板的焊接根部位置损坏。其中,根据使用需要,所述切槽7为多个设置,且每个切槽中间均设有弧形凸起部8,相邻切槽7的间隔距离为30-40mm。
所述弧形凸起部8为半圆形或U形结构。
弧形凸起部8宽度为6-8mm,长度为8-10mm,凸起内半径为R2-R4。
在边板3上下侧边均开设有若干缺口结构9。
所述缺口结构9主要均布在边板3两端或者布满这条边板3,相邻缺口结构9的间隔距离为10-15mm。
所述缺口结构9为半圆形或U形结构。其中,缺口结构9的宽度为3-4mm,半径为R2-R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保密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包括由翅片(1)和散热管(2)间隔排列组合而成的芯体,芯体上下侧设有边板(3),左右侧设有主板(4),且主板(4)外侧分别设有与芯体相互通过的高温增压气体进口(5)和高温增压气体出口(6);其特征在于:在边板(3)上开设有切槽(7),且切槽(7)中间设有用于提高边板塑性变形的弧形凸起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7)为V形槽,弧形凸起部(8)设置在V形槽的顶尖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7)设置在边板(3)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7)设置在靠近高温增压气体进口(5)侧的边板(3)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起部(8)为半圆形或U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起部(8)宽度为6-8mm,长度为8-10mm,凸起内半径为R2-R4。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边板(3)上下侧边开均设有若干缺口结构(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结构(9)均布在边板(3)两端或者布满这条边板(3),相邻缺口结构(9)的间隔距离为10-1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结构(9)为半圆形或U形结构;其中,缺口结构(9)的宽度为3-4mm,半径为R2-R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1237.6U CN219223403U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1237.6U CN219223403U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23403U true CN219223403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40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41237.6U Active CN219223403U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23403U (zh) |
-
2023
- 2023-02-07 CN CN202320141237.6U patent/CN2192234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261820A1 (en) | Self-breaking radiator side plates | |
JP2002181481A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40216702A1 (en) | Heat-Exchanger Plate | |
ZA200602221B (en) | Heat exchanger | |
BRPI0807410A2 (pt) | Trocador de calor e método | |
CN201954989U (zh) | 开孔波纹高效内翅换热管 | |
KR101977817B1 (ko) | 열교환기 | |
KR20180097638A (ko) | 세탁기, 건조기용 핀 열교환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US20030075307A1 (en) | Exchanger of thermal energy with multiple cores and a thermal barrier | |
CN219223403U (zh) | 能够有效降低车用中冷器及水箱产品热应力的边板结构 | |
CN104457335A (zh) | 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 |
US5975200A (en) | Plate-fin type heat exchanger | |
RU2712563C2 (ru) |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с контролем волны ребра | |
JP4690605B2 (ja) |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型熱交換器 | |
CN211147419U (zh) | 一种空冷凝汽器翅片管 | |
CN212340018U (zh) | 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管束 | |
CN102109283A (zh) | 每扁管六个平面涡产生器式扁管管翅换热器 | |
CN222231357U (zh) | 一种模块式换热器及空冷器 | |
CN2932278Y (zh) | 蛇形翅片换热管 | |
RU208750U1 (ru) | Секция радиатора системы охлаждения сил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 |
CN204478880U (zh) | 一种换热器管束 | |
CN216694636U (zh) | 一种管带式散热器的膨胀节 | |
CN209945067U (zh) | 一种汽车重卡用散热装置 | |
CN201016619Y (zh) | 适于热胀冷缩的风冷式热交换器侧板 | |
CN215719073U (zh) | 一种耐压型暖风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