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2673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02673U CN219202673U CN202320198217.2U CN202320198217U CN219202673U CN 219202673 U CN219202673 U CN 219202673U CN 202320198217 U CN202320198217 U CN 202320198217U CN 219202673 U CN219202673 U CN 2192026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display panel
- binding
- groov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0746 body regio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844 Skin exfoli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装置领域。该显示面板具有主体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1),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形成缺口(11a),所述第一绑定区(121)位于所述缺口(11a)中,且与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装置的边框越来越窄,屏占比越来越高。
目前的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的边缘具有绑定区,绑定区会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进行固定,以提高屏占比。绑定区在弯折后,如果从显示面板的正面垂直观察,会发现绑定区向显示面板的外侧凸出,这不利于显示面板的后续加工,也会对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减小绑定区向显示面板的外侧凸出的距离。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主体区和第一绑定区,所述主体区的边缘内凹形成缺口,所述第一绑定区位于所述缺口中,且与所述主体区的边缘相连。
可选地,所述缺口的宽度沿所述主体区的边缘内凹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缺口呈梯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绑定区连接于所述梯形的上底。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绑定区,所述主体区的边缘具有多个所述缺口,多个所述第一绑定区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缺口中。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和背膜,所述面板主体的一面与所述背膜相连,所述背膜远离所述面板主体的一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主体区的边缘延伸,且所述凹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绑定区内。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待切除区,所述待切除区围绕所述主体区和所述第一绑定区,且与所述主体区和所述第一绑定区的边缘相连;
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待切除区,所述凹槽与所述主体区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凹槽具有靠近所述主体区的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主体区靠近所述凹槽的一侧的边缘延伸。
可选地,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各处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凹槽至少有一端位于所述缺口中。
可选地,所述背膜具有多个所述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与多个所述第一绑定区一一对应布置;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凹槽位于复数个所述第一绑定区中。
可选地,所述主体区相对的两侧分别分布有所述第一绑定区。
可选地,所述面板主体上具有对位标识,所述对位标识位于所述待切除区;
所述对位标识位于所述凹槽中;或者,
所述背膜还具有对位槽,所述对位槽位于所述待切除区,所述对位标识位于所述对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二绑定区位于所述缺口外,且与所述主体区的边缘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二绑定区与所述第一绑定区位于所述主体区相对的两侧。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种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主体区的边缘设置缺口,将第一绑定区布置在缺口中,使得第一绑定区相当于向主体区的边缘内凹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在第一绑定区弯折后,第一绑定区相对于缺口之外的主体区的边缘外凸的距离被减小了,甚至可以减小至与缺口之外的主体区的边缘平齐,从而避免第一绑定区外凸对显示面板的后续加工产生的影响,也有利于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本公开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和遮挡结构2。显示面板具有主体区11和绑定区12,绑定区12与主体区11的一侧边缘相连。绑定区12弯折至显示面板1的背面。
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正面是指显示面板用于进行显示的一面,背面则是与正面相反的一面。这里的遮挡结构2可以是任何能够对光线进行遮挡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边框。对于在显示面板的正面设置盖板的显示装置,该遮挡结构2也可以是盖板边缘不透光的结构,例如设置在盖板边缘的遮光层。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是否用户进行画面显示,显示面板1还可以分为显示区13和位于显示区13外的非显示区14。本公开实施例中,主体区11包括显示区13和非显示区14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非显示区14与显示区13相邻。绑定区12包括另一部分非显示区14。遮挡结构2用于对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区14进行遮挡。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绑定区12弯折后,绑定区12相对于主体区11的边缘是向外侧凸出的。绑定区12存在一个最小弯折半径,如果绑定区12弯折时的弯折半径小于最小弯折半径,绑定区12就有较高的损坏风险,故绑定区12的弯折半径通常会大于或等于最小弯折半径,绑定区12的弯折半径越大,绑定区12相对于主体区11的边缘向外侧凸出的距离就越大。
在主体区11靠近绑定区12的一侧,遮挡结构2除了要遮挡主体区11中的非显示区14,还要对绑定区12相对于主体区11的边缘凸出的部分进行遮挡,这就增大了遮挡结构2遮挡的范围,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在显示装置出现跌落等情况时,绑定区12向外侧凸出的部分还可能会与显示装置的壳体等结构(例如中框)发生挤压,导致绑定区12内部的应力增大,受损的风险增加。
在显示装置的生产过程中,将绑定区12弯折到显示面板1的背面之后,绑定区12向外侧凸出,不仅不美观,而且在显示面板1的转运、后续的加工中,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向外侧凸出的部分与其他物体发生接触,也可能会增大绑定区12内部的应力,使绑定区12受损。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具有主体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1。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形成缺口11a,第一绑定区121位于该缺口11a中,且第一绑定区121与主体区11的边缘相连。
在本示例中,通过在主体区11的边缘设置缺口11a,将第一绑定区121布置在缺口11a中,使得第一绑定区121相当于向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在第一绑定区121弯折后,第一绑定区121相对于缺口11a之外的主体区11的边缘外凸的距离被减小了,甚至可以减小至与缺口之外的主体区11的边缘平齐,从而避免第一绑定区121外凸对显示面板1的后续加工产生的影响,也有利于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如图3所示,缺口11a位于非显示区14,即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深度没有到达显示区13。显示区13的边缘,也就是显示区13与非显示区14的界线没有向显示区13内凹,这是为了使显示区13保持原有的形状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附图均仅为示意,并非表示实际的尺寸或形态,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深度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3所示,缺口11a的宽度沿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方向逐渐减小。图3中标注出了缺口11a宽度d最大的位置。
主体区11的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一条边,可以为直边,也可以为曲边。例如主体区11呈矩形,主体区11的边缘就包括4条直边。缺口11a位于主体区11的一条直边上,缺口11a的宽度可以是在平行于主体区11的该条直边的方向上的宽度。在缺口11a处画出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这些直线均平行于主体区11的该条直边,具体是平行于主体区11的该条直边位于缺口11a之外的部分。每条直线与主体区11的该条直边内凹的部分存在两个交点,从而得到了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就是缺口11a的宽度。又例如,用于智能手表等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主体区11呈圆形,主体区11的边缘为曲边。缺口11a位于主体区11的曲边上。缺口11a的宽度可以是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以该曲边的圆心作为圆心,画一系列的同心圆,这些圆与曲边内凹的部分均存在两个交点,从而得到了一系列的圆弧,这些圆弧的长度就是缺口11a的宽度。
缺口11a的宽度沿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方向逐渐减小有利于减小主体区11的边缘位于缺口11a中的部分的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以本公开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该示例中,缺口11a呈矩形,也就是说,主体区11的边缘位于缺口11a中的部分形成了两个直角,在直角处会存在较大的应力,尤其是在第一绑定区121弯折后,会进一步加大直角处的应力,增加显示面板1在该位置开裂的风险。
如图3所示,缺口11a呈梯形,即主体区11的边缘位于缺口11a中的部分弯折成两个钝角,能够减小应力,并且主体区11的边缘是平直的,也更加易于加工,方便显示面板的制作。
示例性地,梯形的腰与上底之间的钝角α为155°~165°。梯形的腰与上底之间的钝角设置的比较大,有利于减小腰与上底连接处的应力。
在一些示例中,梯形的上底与腰之间的连接处还可以是圆滑过渡的,即设置有圆角,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中的应力。
如图3所示,第一绑定区121连接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上底与梯形的下底之间的距离是缺口11a的深度,也是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深度。
主体区11的边缘位于缺口11a中的部分包括三段,分别对应于梯形的上底和两腰,连接于梯形的上底,也就是与这三段中对应于梯形的上底的一段相连。第一绑定区121与主体区11相连的一边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梯形的上底长度,也就使得第一绑定区121与梯形的两腰之间都具有一定的间隙,在弯折第一绑定区121时,可以避免对梯形的两腰产生拉扯而增大显示面板内的应力。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第一绑定区121,主体区11的边缘具有多个缺口11a,多个第一绑定区121分别位于多个缺口11a中。
对于面积较小的显示面板,通常设置一个绑定区就可以满足显示面板的正常使用。对于面积较大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内的电路结构更复杂,需要延伸至绑定区,与外部的其他结构(例如柔性电路板等)进行连接的走线也更多,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线、触控信号线、数据线、栅信号线。例如柔性多层覆盖表面式(Flexible Multi Layer On Cell,简称FMLOC)显示面板中,触控结构制作在显示面板薄膜封装层外侧,该触控结构的触控信号线等就需要引出至绑定区,与柔性电路板连接。
如果将所有的这些走线都延伸至同一个绑定区,不仅增加了布线的难度,而且主体区11中距离绑定区较远位置的走线需要设置的很长才能够延伸至绑定区,导致走线的电阻增大,不利于电信号的传输。走线与走线之间,以及走线与电路结构中的其他部分还会形成电容,这些也都会对电信号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例如影响触控操作。本示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绑定区121,这样就能够将显示面板内的走线就近延伸至第一绑定区121中,减小走线的长度,避免走线过长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
多个第一绑定区121可以分布于主体区11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布在主体区11的不同侧。例如,主体区11相对的两侧分别分布有第一绑定区121。显示面板通常更容易沿着某一个特定方向的弯折线进行弯折,不容易沿与该方向垂直的弯折线进行弯折。利用这一特性,将第一绑定区121布置在主体区11相对的两侧,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设置足够数量的第一绑定区121,而且可以使所有的第一绑定区121的弯折线都平行,都设置成沿该特定方向,方便第一绑定区121的弯折。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101和背膜102。面板主体101的一面与背膜102相连。示例性地,背膜102与背板1011粘接。背膜102用于对面板主体101提供保护和支撑。背膜102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热塑性树脂,具体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等。背膜102的厚度可以为10μm~50μm,例如13μm。
背膜102远离面板主体101的一面具有凹槽102a。凹槽102a沿主体区11的边缘延伸,且凹槽102a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绑定区121内。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该显示面板的第一绑定区121尚未弯折。如图6所示,面板主体101包括背板1011、以及位于背板1011的一面上的电路结构和发光层1012,发光层1012与电路结构相连,以在电路结构的驱动下发光。发光层1012可以全部位于主体区11,或者也可以主要位于主体区11,而边缘部分位于第一绑定区121。背板1011可以为柔性背板,例如采用聚酰亚胺PI制成,背板1011的厚度可以为50μm~100μm,例如75μm。
发光层1012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例如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发光层1012上还可以设置有保护膜1013,以对发光层1012提供保护。制作完成后,再将保护膜1013揭去。背膜102位于背板1011的另一面。
通过在背膜102远离面板主体101的一面设置凹槽102a,降低背膜102的结构强度,使得背膜102在凹槽102a处更容易弯折。将凹槽102a至少部分布置在第一绑定区121内,可以方便第一绑定区121的弯折。
如图5所示,凹槽102a的深度可以小于背膜102的厚度。在另一些示例中,凹槽102a的深度也可以与背膜102的厚度相同,即背膜102在厚度上被凹槽102a贯通。
绑定区通常包括相连的弯折区和引脚区。例如,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7中的第一绑定区121尚未进行弯折。如图7所示,该第一绑定区121包括弯折区1211和引脚区1212,弯折区1211与主体区11相连,引脚区1212位于弯折区1211远离主体区11的一侧,且与弯折区1211相连。弯折区1211易于发生形变,进行弯折。引脚区1212布置有多个引脚,引脚与延伸至第一绑定区121的信号线相连,引脚用于与其他结构,例如电路板等相连。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包括引线区,引线区连接在主体区11和弯折区1211之间,显示面板中的引线汇聚到引线区,然后延伸至引脚区1212与引脚相连。
面板主体101中的电路结构、发光层1012等,都包括众多的膜层,各种膜层通过多种工艺逐层形成在背板1011上。为了使显示面板易于弯折,在制作面板主体101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刻蚀等工艺手段,在弯折区1211将部分膜层去除,使得面板主体101在弯折区1211的厚度相比于其他位置的厚度要小,例如至少比显示区13的厚度小。背膜102的凹槽102a在弯折区1211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弯折区1211内,凹槽102a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弯折区1211的宽度。例如,凹槽102a的宽度比弯折区1211的宽度至少小0.15mm。图7中以虚线示出了凹槽102a的轮廓,该凹槽102a在弯折区1211的正投影位于弯折区1211内,凹槽102a的宽度小于弯折区1211的宽度。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具有待切除区13。待切除区13围绕主体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1,且待切除区13与主体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1的边缘相连。图8中以黑色三角示出了待切除区13与主体区11的界线,以及待切除区13与第一绑定区121的界线。
在显示面板的加工过程中,待切除区13最终会被切除,也就是说,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相当于是尚未加工完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待切除区13被切除后,结构可以参照图7。在切割之前,面板主体101的面积通常略小于背膜102,当然在一些示例中,在切割之前两者也可以完全重合,即面板主体101的面积与背膜102的面积相同。
如图8所示,该显示面板中,背膜102上的凹槽102a延伸至待切除区13,凹槽102a与主体区1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
待切除区13与主体区11之间的界线、待切除区13与第一绑定区121之间的界线就是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时的切割线。将凹槽102a完全布置在主体区11之外,使凹槽102a与主体区1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在沿着待切除区13与主体区11之间的界线进行切割时,不会切割到凹槽102a中。在凹槽102a中和凹槽102a外,显示面板的厚度是不同的,应力分布也存在差异,切开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在切割时如果切割到待切除区13与主体区11之间的界线,不仅会影响切割的精度,而且会有一定的风险导致显示面板的膜层之间相互剥离,例如背膜102与面板主体101之间相互剥离。
如图8所示,待切除区13与第一绑定区121之间的界线中,穿过凹槽102a的界线与凹槽102a的延伸方向垂直。待切除区13与第一绑定区121之间必然存在穿过凹槽102a的界线,这里的穿过凹槽,是指在背膜102表面的正投影与凹槽102a相交。通过使切割线在该处与凹槽102a的延伸方向垂直,能够降低沿待切除区13与第一绑定区121之间的界线切割时显示面板的膜层之间相互剥离的风险。
如图8所示,凹槽102a具有第一侧壁1021和第二侧壁1022。其中,第一侧壁1021靠近主体区11,第二侧壁1022与第一侧壁1021相对。第一侧壁1021沿主体区11靠近凹槽102a的一侧的边缘延伸。
通过使第一侧壁1021沿主体区11的边缘延伸,以避免凹槽102a进入主体区11,而与切割线交叠。
凹槽102a与主体区11的边缘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就是第一侧壁1021与主体区11靠近凹槽102a的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间隙的宽度可以是恒定的,即在不同的位置,间隙的宽度相同。
如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凹槽102a的第二侧壁1022可以平行于主体区11的边缘位于缺口11a之外的部分。凹槽102a在缺口11a内延伸至缺口11a外的一段,宽度是逐渐变化的。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另一些示例中,凹槽102a的第二侧壁1022也是沿主体区11的边缘延伸的,在凹槽102a的长度方向上,凹槽102a各处的宽度相同。由于宽度相同,因此在背膜102上形成凹槽102a时可以更好地监控凹槽102a的宽度,制作起来更方便。
在图8和图9所示示例中,凹槽102a的两端均延伸至缺口11a外。凹槽102a的两端甚至还可以延伸至背膜102的边缘。在另一些示例中,凹槽102a至少有一端位于缺口11a中。即凹槽102a有一端或者两端不延伸至缺口11a外。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显示面板,凹槽102a的一端延伸至背膜102的边缘,另一端位于缺口11a内。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示例中,凹槽102a的长度小于缺口11a的宽度,凹槽102a的两端均位于缺口11a中。由于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时,凹槽102a延伸至待切除区13的部分都会被切除掉,因此也可以只将凹槽102a设置在缺口11a中。这里描述的凹槽102a的两端均位于缺口11a中,是指至少凹槽102a的第一侧壁1021的两端位于缺口11a中。对于凹槽102a的第二侧壁1022,可能在缺口11a中,也可能在缺口11a外,是否在缺口11a中,取决于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深度以及第一侧壁1021与主体区1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的关系,如果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深度小于第一侧壁1021与主体区1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那么第一侧壁1021就位于缺口11a外,反之则位于缺口11a内。
可选地,凹槽102a的长度小于梯形的上底的长度。这样不需要将凹槽102a设置为如图10或图10所示的异形结构,来避免凹槽102a与主体区11的边缘交叠,制作起来也更加方便。
如图12所示,凹槽102a的端部位于第一绑定区121的弯折区1211之外,例如至少超出弯折区1211的边缘的0.5mm。这是为了确保在切割完成后,第一绑定区121中的凹槽102a的两端是通的,贯穿第一绑定区121。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显示面板中,背膜102具有多个凹槽102a,多个凹槽102a与多个第一绑定区121一一对应布置。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布置凹槽102a,使得能够根据每个第一绑定区121的具体情况,例如第一绑定区121的弯折区1211的宽度大小,对每个凹槽102a的宽度进行设置,使得设计更加灵活。
当设置有多个凹槽102a时,多个凹槽102a可以分布在主体区11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布在主体区11相对的两侧。此外,在主体区11的同一侧可以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凹槽102a。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至少一个凹槽102a位于复数个第一绑定区121中。也就是说,在主体区11的一侧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绑定区121,在主体区11的该侧,同一个凹槽102a延伸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绑定区121中。这样在进行加工时,只需要在主体区11的一侧对应多个第一绑定区121设置一个凹槽102a,制作起来更方便。并且,在主体区11的一侧布置多个第一绑定区121时,每个第一绑定区121的宽度可以设计的较小,例如图14中位于主体区11上侧的两个第一绑定区121的宽度均小于位于主体区11下侧的第一绑定区121的宽度。宽度较小的第一绑定区121在弯折时也更加容易,应力也更小。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面板主体101上具有对位标识1014,对位标识1014位于待切除区13。对位标识1014位于凹槽102a中。
在面板主体101中,靠近边缘的位置通常设置有对位标识1014,在进行切割时,对位标识1014能够便于切割设备定位,提高切割的精度。对位标识1014位于待切除区13,故显示面板在完成切割后,会被切除掉。
虽然背膜102可以设置为透明的,但是背膜102具有一定的厚度,由于折射等原因,也会对定位的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使凹槽102a对准对位标识1014,从而可以从凹槽102a中观察到对位标识,便于摄像头等光学设备捕捉,提高定位精度。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背膜102还具有对位槽102b,对位槽102b位于待切除区13,对位标识1014位于对位槽102b中。
对于不同的面板主体101,对位标识1014设置的位置可能不同,使得对位标识1014可能无法位于凹槽102a中。而对位槽102b的位置可以根据对位标识1014所在的位置进行设计,使得可以通过对位槽102b露出对位标识1014,提高定位精度。对位槽102b可以位于背膜102的边缘,例如图16中所示,在另一些示例中,对位槽102b也可以与背膜102的边缘具有间隙,例如图17所示。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绑定区122,第二绑定区122位于缺口11a外,且第二绑定区122与主体区11的边缘相连。也就是说,在显示面板具有多个绑定区时,可以将每个绑定区都布置在缺口11a中,也可以只将一部分绑定区布置在缺口11a中,以满足不同显示面板的工艺要求。
如图18所示,第二绑定区122与第一绑定区121位于主体区11相对的两侧。
将第一绑定区121和第二绑定区122分别布置在两侧,这样只需要在主体区11的一侧布置缺口11a。
尤其对于一些宽度较大的绑定区,例如图18中所示的第二绑定区122,该第二绑定区122的宽度几乎与主体区11靠近该第二绑定区122的边缘的长度相同,第二绑定区122在弯折时,几乎将显示面板的一整条边都弯折了,对于这样的绑定区可以不设置缺口11a。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图3~图18所示的任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由于采用了前述的显示面板,因此该显示装置可以具有更大的屏占比。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制作图3~图18所示的任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9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
在步骤S11中,提供一待切割的显示面板。
该显示面板包括主体区11、第一绑定区121和待切除区13。其中,第一绑定区121与主体区11的边缘相连,待切除区13围绕主体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1,且待切除区13与主体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1的边缘相连。
在步骤S12中,切除待切除区13,在主体区11的边缘形成内凹的缺口11a,第一绑定区121位于缺口11a中。
示例性地,在切除待切除区13时,可以采用激光切割、刀具切割等方式进行。
通过在切割工艺过程中,切除待切除区13,在主体区11的边缘形成缺口11a,将第一绑定区121布置在缺口11a中,使得第一绑定区121相当于向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在第一绑定区121弯折后,第一绑定区121相对于缺口11a之外的主体区11的边缘外凸的距离被减小了,甚至可以减小至与缺口之外的主体区11的边缘平齐,从而避免第一绑定区121外凸对显示面板1的后续加工产生的影响,也有利于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进行切割之前,还可以在背膜102远离面板主体101的一面形成凹槽102a。凹槽102a沿主体区11的边缘延伸,且凹槽102a至少位于第一绑定区121,凹槽102a与主体区1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
有关凹槽102a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前文中对于凹槽102a的描述,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主体区(11)和第一绑定区(121),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形成缺口(11a),所述第一绑定区(121)位于所述缺口(11a)中,且与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1a)的宽度沿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内凹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1a)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定区(121)连接于所述梯形的上底。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绑定区(121),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具有多个所述缺口(11a),多个所述第一绑定区(121)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缺口(11a)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101)和背膜(102),所述面板主体(101)的一面与所述背膜(102)相连,所述背膜(102)远离所述面板主体(101)的一面具有凹槽(102a),所述凹槽(102a)沿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延伸,且所述凹槽(102a)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绑定区(1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待切除区(13),所述待切除区(13)围绕所述主体区(11)和所述第一绑定区(121),且与所述主体区(11)和所述第一绑定区(121)的边缘相连;
所述凹槽(102a)延伸至所述待切除区(13),所述凹槽(102a)与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2a)具有靠近所述主体区(11)的第一侧壁(1021)和与所述第一侧壁(1021)相对的第二侧壁(1022),所述第一侧壁(1021)沿所述主体区(11)靠近所述凹槽(102a)的一侧的边缘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102a)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102a)各处的宽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2a)至少有一端位于所述缺口(11a)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膜(102)具有多个所述凹槽(102a),多个所述凹槽(102a)与多个所述第一绑定区(121)一一对应布置;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凹槽(102a)位于复数个所述第一绑定区(121)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区(11)相对的两侧分别分布有所述第一绑定区(121)。
13.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101)上具有对位标识(1014),所述对位标识(1014)位于所述待切除区(13);
所述对位标识(1014)位于所述凹槽(102a)中;或者,
所述背膜(102)还具有对位槽(102b),所述对位槽(102b)位于所述待切除区(13),所述对位标识(1014)位于所述对位槽(102b)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绑定区(122),所述第二绑定区(122)位于所述缺口(11a)外,且与所述主体区(11)的边缘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绑定区(122)与所述第一绑定区(121)位于所述主体区(11)相对的两侧。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8217.2U CN219202673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98217.2U CN219202673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02673U true CN219202673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02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98217.2U Active CN219202673U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026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0000A1 (zh) * | 2023-01-31 | 2024-08-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2023
- 2023-01-31 CN CN202320198217.2U patent/CN2192026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0000A1 (zh) * | 2023-01-31 | 2024-08-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60333B2 (en) |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986670A (zh)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
TW201610783A (zh) | 層疊構造體、觸摸面板、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219202673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150192961A1 (en) | Flexible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bonding electronic devices on flexible substrate | |
KR101544716B1 (ko) |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 |
WO2018201760A1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 |
CN110969945B (zh) | 支撑膜、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696973B (zh) | 电子设备和电子装置 | |
CN11029734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2637386B (zh) | 显示装置 | |
US11227911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TWI761100B (zh) | 電子裝置 | |
TW201239464A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11494041B2 (en) |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3338279U (zh) | 用于触控面板的对位结构 | |
CN118434191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TWI493398B (zh) | 觸控面板、其製造方法及其顯示裝置 | |
CN113543468B (zh) | 电子装置 | |
US10409401B2 (en) | Three-dimensional curve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6125991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439995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 |
CN114822266B (zh) | 一种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4627762B (zh) | 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移动终端 | |
US2020032136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