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3283U - 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 Google Patents
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73283U CN219173283U CN202223449094.XU CN202223449094U CN219173283U CN 219173283 U CN219173283 U CN 219173283U CN 202223449094 U CN202223449094 U CN 202223449094U CN 219173283 U CN219173283 U CN 2191732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ing
- layer
- working
- transfer
- lay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其中,搬运系统包括至少两层工作层,至少其中一层所述工作层上设置有工作区,以及用于搬运目标物的搬运装置;还包括跨层设备,所述跨层设备与至少两层工作层连通,所述跨层设备被配置为用于在各所述工作层的工作区和搬运装置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能够将目标物转移至不同的工作层上。本公开的搬运系统中,跨层设备在至少两层工作层上转移目标物,充分的利用了跨层设备的工作产能,提高了搬运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跨层设备还能够将目标物转移至不同工作层,调节各工作区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搬运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搬运系统;本公开还涉及一种上述搬运系统中的跨层设备。
背景技术
在仓储物流系统中,多货箱机器人可采用导箱机进行货箱装卸,导箱机可将机器人携带的货箱一次性取下后转移到输送线上,再运送到工位上进行拣选等作业,或着将完成作业的货箱放回到机器人上。但由于同等面积下导箱机设计产能远远高于多货箱机器人产能上限,因此容易造成导箱机产能剩余。如何将导箱机剩余产能利用起来并进一步提高运输货箱的工作效率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搬运系统,包括:
至少两层工作层,至少其中一层所述工作层上设置有工作区,以及用于搬运目标物的搬运装置;
跨层设备,所述跨层设备与至少两层工作层连通,所述跨层设备被配置为用于在各所述工作层的工作区和搬运装置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能够将目标物转移至不同的工作层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跨层设备包括设置在至少两层工作层上的装卸装置,以及与至少两层工作层连通的跨层装置;所述装卸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搬运装置之间转移目标物;所述跨层装置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的装卸装置、工作区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将目标物转移至任意工作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搬运装置设置有多层用于承载目标物的容纳位,所述装卸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搬运装置之间同时转移多层容纳位上的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卸装置包括能够与多层容纳位一一对接的多层装卸层,以及设置在多层所述装卸层上的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被配置为在一一对接的多层容纳位和多层装卸层之间同时取放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卸层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容纳位对接装卸位,与跨层装置对接的缓存位,以及用于在所述装卸位和所述缓存位之间转移目标物的第一输送机构。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跨层装置包括与至少两层工作层连通的升降通道,以及沿着所述升降通道运动至任意工作层的至少一个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的装卸装置、工作区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卸装置包括承载目标物的多层装卸层,所述转移机构被配置为沿着所述升降通道运动至与所述装卸装置的任意装卸层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目标物的至少两层承载位,至少两层承载位被配置为能够分别与所述装卸装置的不同装卸层同时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承载位和所述装卸层之间转移目标物,以及在所述承载位和所述工作区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层还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区与所述跨层装置之间,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对接机构,所述对接机构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转移机构的至少两层承载位同时一一对接的至少两层对接位,所述对接机构被配置为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任意一个对接位与工作区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机构还包括第三输送机构,所述第三输送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工作区和所述对接位之间转移目标物,以及在所述承载位和所述对接位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被配置为能够运动至所述承载位同时与所述装卸层和所述对接位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工作区包括拣选工位和第四输送机构,所述第四输送机构与所述拣选工位、所述对接装置对接,并且被配置为在拣选工位和对接装置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层所述工作层上还设置有储存区,所述储存区与所述工作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跨层设备,所述搬运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储存区和跨层设备之间移动并转移目标物。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跨层设备,包括:
装卸装置,所述装卸装置设置在至少两层工作层上,并且被配置为与工作层上的搬运装置之间转移目标物;
跨层装置,所述跨层装置与至少两层工作层连通,并且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上的装卸装置、工作区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将目标物转移至任意工作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与至少两层工作层连通的升降通道,以及沿着所述升降通道运动至任意工作层的至少一个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的装卸装置、工作区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卸装置包括承载目标物的多层装卸层,所述转移机构被配置为沿着所述升降通道运动至与所述装卸装置的任意装卸层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包括用于承载目标物的至少两层承载位,至少两层承载位被配置为能够分别与所述装卸装置的不同装卸层同时对接。
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跨层设备在至少两层工作层上转移目标物,充分的利用了跨层设备的工作产能,提高搬运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不同工作层的工作区可以独立进行作业,当某一工作层的工作区作业量较多时,可以通过跨层设备将该工作层的目标物转移至其它工作层,目标物能够在其它工作区进行作业,从而调节各工作区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搬运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搬运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搬运系统包括仓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跨层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跨层设备和搬运装置对接的俯视图;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搬运系统其中一工作层的俯视图。
图1至图5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工作层;
2、工作区;21、拣选工位;22、第四输送机构;23、输送线;
3、搬运装置;31、容纳位;
4、装卸装置;41、装卸层;411、装卸位;412、缓存位;42、装卸机构;43、第一输送机构;
5、跨层装置;51、升降通道;52、转移机构;521、承载位;522、第二输送机构;
6、对接装置;61、对接机构;611、对接位;612、第三输送机构;62、安装架;
7、储存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搬运系统,用于转移目标物。搬运系统包括至少两层工作层,至少其中一层工作层设置有工作区,以及用于搬运目标物的搬运装置。搬运系统还包括跨层设备,跨层设备与至少两层工作层连通,跨层设备被配置为用于在各工作层的工作区和搬运装置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能够将目标物转移至不同的工作层上。
跨层设备在至少两层工作层上转移目标物,充分的利用了跨层设备的工作产能,提高了搬运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不同工作层的工作区可以独立进行作业,当某一工作层的工作区作业量较多时,可以通过跨层设备将该工作层的目标物转移至其它工作层,目标物能够在其它工作区进行作业,从而调节各工作区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搬运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目标物可以是承装商品、物料等物品的容器,包括塑料箱、纸箱、纸盒、塑料筐等;也可以是原箱,例如具有原装包装盒、包装箱的商品等;还可以是商品、货物等本身。搬运装置可以是运输车,例如AGV(自动导向搬运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
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应用于仓储物流、工业制造或其它有搬运目标物需求的任意场景中。所述物品根据场景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仓储物流的场景中,目标物可以是商品、货品、容器等;在工业制造的场景中,目标物可以是制造相关的物料、半成品、成品或工具等。
在不同的场景中,工作区可以通过人工作业或自动化设备作业的方式,对目标物进行拣选、加工、组装、包装等作业。当然,上述的目标物种类、工作区作业方式等仅为示例,并非以上述为限。
下面将结合具体结构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尽的描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搬运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工作层1,以及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的跨层设备。至少其中一个工作层1上设置有工作区2和搬运装置3。跨层设备用于在各工作层1的工作区2和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将搬运装置3上的目标物转移到工作区2,或者将工作区2的目标物转移到搬运装置上。
跨层设备可以在同一层工作层1的工作区2和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也可以在不同工作层1的工作区2和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每层工作层1上可以均设置工作区2和搬运装置3,从而保持较高的作业效率。部分工作层1上可以不设置工作区2,跨层设备能够在该工作层1的搬运装置3与其它工作层1的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
工作层1可以是仓库或车间的楼层,也可以是工作平台,分布在不同高度上。工作区2可以进行运物品拣选、运输、包装、组装、机械加工等作业。不同工作层1上的工作区2可以执行同种作业,也可以执行不同种作业。
搬运装置3用于搬运目标物,能够在相应的工作层上行走,搬运装置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目标物的容纳位31。为提高搬运效率,搬运装置3上可以设置多个容纳位31,多个容纳位31可以在高度方向上排列,能够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下设置更多容纳位,搬运更多目标物。
详细地,搬运装置3具有架体,架体上设置有用于承载目标物的多个托盘,多个托盘在高度方向上依次排列,容纳位31位于托盘上。搬运装置3还可以设置行走机构,能够基于指令自动行走至指定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各工作层1上还可以设置储存区7,储存区7可以通过货架等载具储存目标物,储存区与工作区2之间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跨层设备,储存区7和跨层设备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搬运装置3转移目标物。搬运装置3在储存区和跨层设备之间移动,将储存区7的目标物搬运到跨层设备,跨层设备将目标物转移到工作区2进行拣选等处理作业。工作区2处理后的目标物通过跨层设备转移到搬运装置3上,通过搬运装置3运回储存区7。通过增加跨层设备、搬运装置3的数量能够有效提高搬运系统转移目标物的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跨层设备包括装卸装置4和跨层装置5。其中,装卸装置4设置在至少两层工作层1上,装卸装置4被配置为与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目标物能够从搬运装置3转移到装卸装置上,或者从装卸装置4上转移到搬运装置3上。
跨层装置5连通至少两层工作层1,并且与各工作层1上的装卸装置4连通。跨层装置5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上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装卸装置4上的目标物、工作区2的目标物均能够转移到跨层装置5上;跨层装置5上的目标物能够转移到装卸装置4上,或者转移到工作区2。跨层装置5还能够将目标物转移到不同的工作层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搬运装置3设置有多层用于承载目标物的容纳位31,装卸装置4被配置为能够与搬运装置3之间同事转移多层容纳位31上的目标物,搬运装置3能够一次性装卸多个目标物,缩短搬运装置3的等待时间,提高搬运目标物的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装卸装置4包括多层装卸层41,装卸层41与搬运装置3的多层容纳位31一一对应。搬运装置3能够移动到与装卸装置4对接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多层装卸层41能够与多层容纳位31一一对接,以转移目标物。
此外,多层装卸层41还与跨层装置5对应,任意装卸层41上的目标物能够转移到跨层装置5上,跨层装置5上的目标物也能够转移到装卸层41上。
装卸层41与容纳位31之间可以通过装卸机构42实现转移目标物,装卸机构42可以通过抱夹、推拉、钩取、磁吸、运输等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转移目标物。装卸机构42可以设置在搬运装置3、装卸装置4的其中一个上,或者搬运装置3和装卸装置4上可以都设置装卸机构42。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装卸机构42设置在装卸装置4上,包括设置在多个装卸层41上的机械爪,机械爪能够抓取或松开目标物。装卸层41与搬运装置的容纳位31对接时,能够抓取容纳位31的上的目标物并放置到装卸层41上,或者抓取装卸层41上的目标物并放置到容纳位31上。
详细地,搬运装置3通过多个托盘承载目标物,多个托盘能够与装卸层41一一对应,托盘的一端连接在搬运装置的架体上,另一端悬空设置。搬运装置3以托盘的悬空一端朝向装卸装置4,向装卸装置4移动,当移动至与装卸装置4对接的位置时,托盘移动至对应的装卸层41的上方。
从搬运装置3取走目标物时,首先搬运装置3与装卸装置4对接,然后装卸机构42通过机械爪抓取托盘上的目标物。然后搬运装置3离开装卸装置4,目标物从而离开托盘。机械爪再将目标物放置到下方的装卸层41上。
向搬运装置3放置目标物时,首先通过装卸机构42抓取装卸层41上的目标物,并将目标物抬起一定高度,然后搬运装置3与装卸装置4对接,托盘伸入目标物的下方;然后机械爪将目标物放置到下方的托盘上,搬运装置3离开装卸装置4并将目标物带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装卸层41上设置有装卸位411和缓存位412。装卸位411用于与容纳位31对接,缓存位412用于与跨层装置5对接。装卸层41上还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43,第一输送机构43能够双向运动,用于在装卸位411和缓存位412之间转移目标物。缓存位412可以暂时存放目标物,当跨层装置5在其它工作层1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一输送机构43将装卸位411上的目标物转移到缓存位412上,空出的装卸位411可以继续与其它搬运装置3对接并转移目标物,减少搬运装置3的等待时间。
第一输送机构43可以采用通过输送带、输送链、输送辊等,装卸位411和缓存位412可以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43的两端,将缓存位412上的目标物转移到装卸位411上,或者将装卸位411上的目标物转移到缓存位412上。第一输送机构43也可以起到暂时存放目标物的作用,可以同时运输多个目标物,并且依次将目标物运送至装卸位411或缓存位412。
此外,同一装卸层41上的装卸位411和缓存位412可以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不同高度上。在各装卸层41上,装卸位411之间的间距、缓存位412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相同。第一输送机构43可以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可以设置为直线延伸或者非直线延伸。
详细地,如图4所示,搬运装置3与装卸装置4对接时,托盘能够进入对应的装卸位411,装卸机构42在装卸位411上转移目标物。跨层装置5能够与任意缓存位412对接,并且与缓存位412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跨层装置5包括升降通道51和转移机构52。其中,升降通道51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转移机构52至少设置有一个,并且能够沿着升降通道51运动至任意工作层1。并且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装卸装置4、工作区2上的目标物能够转移到转移机构52上,转移机构52上的目标物能够转移到装卸装置4、工作区2上。
当工作层1较多时,可以在升降通道51中设置两个或更多转移机构52,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各转移机构52独立工作,相互避让。
详细地,如图3所示,装卸装置4的各缓存位412均与升降通道51连通,转移机构52在升降通道51中上下移动。由于各缓存位412在高度方向上排列,转移机构52通过上下移动,能够直接或间接与任意工作层1的工作区2、任意缓存位412对接。
升降通道51中可以设置驱动转移机构52上下运动的跨层动力单元,跨层动力单元可以采用现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曳引机、升降机等,本公开不再详细介绍。
升降通道51可以通过竖直或倾斜的方式直线延伸,或者升降通道也可以以非直线的方式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各层工作层上工作区2的位置或者其它因素,设置升降通道51与工作层1的连通位置。各工作层1的工作区2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上,较佳地,各层的工作区2可以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转移机构52包括用于承载目标物的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装卸装置4的装卸层41以及工作区2的目标物能够转移到承载位521上,承载位521上的目标物能够转移到装卸层41、工作区2。至少两层承载位521在沿着升降通道51上下排列,任意一个承载位521均能够移动至与装卸装置4或工作区2对接。并且,装卸装置4上的任意一个装卸层41均至少能够与转移机构52的其中一个承载位521对接。并且,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被配置为能够分别与装卸装置4的不同装卸层41同时对接,并且同时转移目标物。
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装卸装置4上任意相邻的缓存位412之间的间距相同,至少两层承载位521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与缓存位412之间的间距相同。
转移机构52包括与配合在升降通道51中的基座,承载位521均设置在基座上。承载位521设置有两个,可以分别记为第一承载位、第二承载位。当第一承载位与某一缓存位412对接时,第二承载位521同时与另一缓存位412对接。两个承载位521可以同时与对接的缓存位412之间转移目标物,有利于提高转移目标物的效率。
详细地,装卸装置4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装卸层41,承载位521的数量不少于装卸层41的数量。当承载位521与装卸层41数量相同时,转移机构52可以移动至各承载位521分分别与各装卸层41同时对接。如图3所示,当承载位521的数量少于装卸层41时,转移机构52可以通过上下移动,以使承载位521依次与装卸层41对接并转移目标物。
并且,转移机构52还可以通过上下移动,使不同高度的承载位521依次与工作区2对接,并依次与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
转移机构52可以通过抱夹、推拉、钩取、磁吸、运输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在承载位521与装卸缓存位412、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转移机构52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522,第二输送机构522能够双向运动,被配置为在承载位521和装卸层41之间转移目标物,以及在承载位521和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第二输送机构522可以采用通过输送带、输送链、输送辊等输送目标物,其中一端可以与缓存位412对接,另一端可以与工作区2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工作层1还设置有对接装置6,对接装置6设置在工作区2与跨层装置5之间,工作区2与跨层装置5能够通过对接装置6间接的对接。对接装置6用于与转移机构52上之间转移目标物。
详细地,如图3所示,对接装置6包括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对接机构61,对接机构61上设置有至少两层对接位611,对接位611能够与转移机构52的至少两层承载位521同时一一对接,并转移目标物。并且,对接机构61被配置为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任意一个对接位611与工作区2对接,从而对接位611能够依次与工作区2对接,并转移目标物。
通过对接机构61在转移机构52和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能够同时在所有承载位521上转移目标物,节省了转移机构52在该工作层1上停留的时间,转移机构52能够快速移动到其它工作层1进行工作,提高了转移目标物的工作效率。
对接装置6可以直接通过升降机、曳引机等多种方式实现上下移动。本领域人员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对设置对接装置6的升降结构。
如图3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接装置6包括安装架62,对接机构61在安装架62中上下移动,安装架62中可以设置曳引机,通过曳引机带动对接机构61上下移动。对接机构61可以设置为转移机构52相同。
对接机构61的对接位611与工作区2、承载位521之间,可以通过抱夹、推拉、钩取、磁吸、运输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对接机构61还包括第三输送机构612,对接位611位于第三输送机构612上。第三输送机构612能够双向运动,被配置为在工作区2和对接位611之间转移目标物,以及在承载位521和对接位611之间转移目标物。第三输送机构612可以采用通过输送带、输送链、输送辊等输送目标物,其中一端可以与承载位521对接,另一端可以直接与工作区2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跨层装置5的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能够运动至承载位521同时与装卸层41和对接位611对接。目标物能够直接经过承载位521运动至对接位611,或者直接从对接位611经过承载位521转移至装卸层41。
详细地,如图4所示,转移机构52能够运动至第二输送机构522的相对两端与同一工作层1上的第一输送机构43、第三输送机构612同时对接,通过第一输送机构43、第二输送机构522、第三输送机构612转移目标物。第一输送机构43、第二输送机构522、第三输送机构612转移可以设置为在同一方向上延伸,有利于更快的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至少其中一个工作区2包括拣选工位21和第四输送机构22,第四输送机构22与拣选工位21和对接装置6对接,并且被配置为在拣选工位21和对接装置6之间转移目标物。对接机构61通过上下移动能够使至少两个对接位611依次与第四输送机构22对接并转移目标物。
详细地,目标物为容器,拣选工位21用于对容器中的物品进行拣选,完成拣选后容器可以通过第四输送机构22、跨层设备、搬运装置3送回至储存区7。所有工作区2可以均设置拣选工位21,进行拣选作业;或者部分工作区2可以设置其他工位,进行包装、组装、机加工等其它作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搬运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跨层设备,至少两个跨层设备均可以连通工作层1。工作区2设置有至少一个拣选工位21。拣选工位21可以通过第四输送机构22与跨层设备对接。进一步的,拣选工位21可以设置在同一输送线23上,跨层设备分别通过第四输送机构22与输送线23连接。
跨层设备可以通过第四输送机构22、输送线23与任意一个拣选工位21连接并转移目标物。在当前拣选工位21完成拣选的容器可以通过输送线23前往其他拣选工位继续进行拣选,直至所有拣选工位21都没有该容器的可拣选任务后返回。输送线23能够平衡分配拣选工位21上的任务量,避免某一拣选工位21上的任务量过于集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搬运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跨层设备,该跨层设备包括装卸装置4和跨层装置5。其中,所述装卸装置4设置在至少两层工作层1上,并且被配置为与工作层1上的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跨层装置5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并且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上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将目标物转移至任意工作层1。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跨层装置5包括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的升降通道51,以及沿着所述升降通道51运动至任意工作层1的至少一个转移机构52,所述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卸装置4包括承载目标物的多层装卸层41,所述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沿着所述升降通道51运动至与所述装卸装置4的任意装卸层41对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机构52包括用于承载目标物的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被配置为能够分别与所述装卸装置4的不同装卸层41同时对接。
本公开的跨层设备的具体结构、原理、效果等可以参考上述搬运系统中跨层设备,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层工作层(1),至少其中一层所述工作层(1)上设置有工作区(2),以及用于搬运目标物的搬运装置(3);
跨层设备,所述跨层设备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所述跨层设备被配置为用于在各所述工作层(1)的工作区(2)和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能够将目标物转移至不同的工作层(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层设备包括设置在至少两层工作层(1)上的装卸装置(4),以及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的跨层装置(5);所述装卸装置(4)被配置为与所述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所述跨层装置(5)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将目标物转移至任意工作层(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3)设置有多层用于承载目标物的容纳位(31),所述装卸装置(4)被配置为与所述搬运装置(3)之间同时转移多层容纳位(31)上的目标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装置(4)包括能够与多层容纳位(31)一一对接的多层装卸层(41),以及设置在多层所述装卸层(41)上的装卸机构(42),所述装卸机构(42)被配置为在一一对接的多层容纳位(31)和多层装卸层(41)之间同时取放目标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层(4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容纳位(31)对接装卸位(411),与跨层装置(5)对接的缓存位(412),以及用于在所述装卸位(411)和所述缓存位(412)之间转移目标物的第一输送机构(4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层装置(5)包括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的升降通道(51),以及沿着所述升降通道(51)运动至任意工作层(1)的至少一个转移机构(52),所述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装置(4)包括承载目标物的多层装卸层(41),所述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沿着所述升降通道(51)运动至与所述装卸装置(4)的任意装卸层(41)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52)包括用于承载目标物的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被配置为能够分别与所述装卸装置(4)的不同装卸层(41)同时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52)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522),所述第二输送机构(522)被配置为在所述承载位(521)和所述装卸层(41)之间转移目标物,以及在所述承载位(521)和所述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层(1)还设置有对接装置(6),所述对接装置(6)设置在所述工作区(2)与所述跨层装置(5)之间,所述对接装置(6)包括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对接机构(61),所述对接机构(61)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转移机构(52)的至少两层承载位(521)同时一一对接的至少两层对接位(611),所述对接机构(61)被配置为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任意一个对接位(611)与工作区(2)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61)还包括第三输送机构(612),所述第三输送机构(612)被配置为在所述工作区(2)和所述对接位(611)之间转移目标物,以及在所述承载位(521)和所述对接位(611)之间转移目标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能够运动至所述承载位(521)同时与所述装卸层(41)和所述对接位(611)对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工作区(2)包括拣选工位(21)和第四输送机构(22),所述第四输送机构(22)与所述拣选工位(21)、所述对接装置(6)对接,并且被配置为在拣选工位(21)和对接装置(6)之间转移目标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层所述工作层(1)上还设置有储存区(7),所述储存区(7)与所述工作区(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跨层设备,所述搬运装置(3)被配置为在所述储存区(7)和跨层设备之间移动并转移目标物。
15.一种跨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卸装置(4),所述装卸装置(4)设置在至少两层工作层(1)上,并且被配置为与工作层(1)上的搬运装置(3)之间转移目标物;
跨层装置(5),所述跨层装置(5)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并且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上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并且将目标物转移至任意工作层(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跨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至少两层工作层(1)连通的升降通道(51),以及沿着所述升降通道(51)运动至任意工作层(1)的至少一个转移机构(52),所述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与任意工作层(1)的装卸装置(4)、工作区(2)之间转移目标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跨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装置(4)包括承载目标物的多层装卸层(41),所述转移机构(52)被配置为沿着所述升降通道(51)运动至与所述装卸装置(4)的任意装卸层(41)对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跨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52)包括用于承载目标物的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至少两层承载位(521)被配置为能够分别与所述装卸装置(4)的不同装卸层(41)同时对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49094.XU CN219173283U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49094.XU CN219173283U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73283U true CN219173283U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666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49094.XU Active CN219173283U (zh) | 2022-12-21 | 2022-12-21 | 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73283U (zh) |
-
2022
- 2022-12-21 CN CN202223449094.XU patent/CN2191732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24890B2 (en) | Pickface builder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 |
US9371183B2 (en) | Multilevel vertical conveyor platform guides | |
US8276739B2 (en) | Three-dimensional automated pick module | |
CN210162598U (zh) | 一种仓储分拣系统 | |
CN216352391U (zh) | 物流分拣系统 | |
CN111470235B (zh) | 料箱转移方法、立体仓储系统及其出入库系统 | |
CN112758577B (zh) | 一种多工位存储拣选堆垛输送机及堆垛方法 | |
CN115465589A (zh) | 搬运机器人、搬运系统、搬运方法及服务器 | |
CN219173283U (zh) | 搬运系统及跨层设备 | |
CN112551188A (zh) | 一种agv掏箱消毒码垛车 | |
JP3906877B2 (ja) | 自動倉庫設備におけるパレットおよびケースの搬送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 |
CN218707290U (zh) | 码垛生产线 | |
CN220722299U (zh) | 仓储系统 | |
CN218369817U (zh) | 仓储系统 | |
CN222573976U (zh) | 一种堆叠式料箱存储系统及搬运系统 | |
US20230202776A1 (en) | Loading/unloading assembly and system for flat ceramic products and method to transport flat ceramic product | |
CN119706130A (zh) | 一种托盘立体库系统以及用于托盘立体库的出、入库方法 | |
JPH0314721B2 (zh) | ||
JPH082621A (ja) | ピッキング設備 | |
WO202323330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combined load units | |
JP2709205B2 (ja) | 物品の取り扱い方法 | |
JP2522323Y2 (ja) | 物品の取り扱い装置 | |
JPH08198406A (ja) | 自動倉庫設備 | |
CN118107937A (zh) | 工作站、搬运系统及搬运方法 | |
JPH0940116A (ja) | 物品保管設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