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168678U - 一种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8678U
CN219168678U CN202223337468.9U CN202223337468U CN219168678U CN 219168678 U CN219168678 U CN 219168678U CN 202223337468 U CN202223337468 U CN 202223337468U CN 219168678 U CN219168678 U CN 219168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water outlet
chamb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74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陈志伟
刘启乔
邓小清
梁泮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Demao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74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8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8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8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11Water saving techniques at user level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其设有第一水道、第一通道、混合腔、出水腔和回流腔;第一水道连通水源和混合腔,并使水流加速进入混合腔;第一通道连通混合腔,并与外界的空气连通;混合腔还连通出水腔,并环绕回流腔设置;出水腔的腔壁设有若干连通出水腔的出水口;回流腔沿平行于混合腔出水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撞击部;撞击部将回流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连通第一通道,第二腔连通出水腔;回流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第一过水孔连通出水腔和第一腔,第二过水孔连通出水腔和第二腔;撞击部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的第三过水孔。该出水装置不需要加热就能产生微气泡的出水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花洒通常是通过将水温升高,使得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并通过扩张孔将气泡析出,从而获得微气泡水。这种方法需要在特定的热水条件下才会有较好的微气泡效果,对于在常温水的使用条件下,花洒产生微气泡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加热就能产生微气泡的出水装置。
为达成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一种出水装置,其设有第一水道、第一通道、混合腔、出水腔和回流腔;所述第一水道连通水源和所述混合腔,并使水流加速进入所述混合腔;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混合腔,并与外界的空气连通;所述混合腔还连通所述出水腔,并环绕所述回流腔设置;所述出水腔的腔壁设有若干连通所述出水腔的出水口;所述回流腔沿平行于所述混合腔出水方向的第一方向(D)延伸,并设有撞击部;所述撞击部将所述回流腔分隔为沿所述第一方向(D)布设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出水腔;所述回流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连通所述出水腔和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过水孔连通所述出水腔和所述第二腔;所述撞击部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第三过水孔。
方案二:基于方案一,还设有伸入所述第一腔的第一柱体;进入所述第一腔的水流还适于撞击所述第一柱体。
方案三:基于方案一,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混合腔均设有若干个;各所述混合腔沿周向环绕所述回流腔设置,且各所述混合腔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一水道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方向在所述混合腔或所述出水腔内相交。
方案四:基于方案三,所述第一通道位于各所述第一水道和各所述混合腔之间,并连通各所述第一水道和各所述混合腔。
方案五:基于方案一,所述第一过水孔和所述第二过水孔设有若干个,并均沿周向布设。
方案六:基于方案一,所述第一水道的过水面积沿其过水方向渐缩。
方案七:基于方案二,包括出水件、过水件和射流件;所述出水件沿所述第一方向(D)延伸且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过水件坐落于所述出水件开口的一端,并与所述出水件围合形成所述出水腔;所述过水件上设有所述回流腔和所述混合腔;所述第一腔背离所述出水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射流件坐落于所述过水件背离所述出水件的一端,并与所述过水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射流件上设有所述第一水道,且设有朝向所述过水件延伸的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腔。
方案八:基于方案七,还包括至少两个滤网;所述滤网置于所述出水件内,并覆盖各所述出水口;各所述滤网逐层叠加,且相邻两所述滤网的目数不同。
方案九:基于方案七,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装设于所述射流件背离所述过水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射流件围合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腔;所述过滤件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和水源的若干过滤孔。
由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第一通道连通混合腔和外界的空气,因此从第一水道进入混合腔内的加速水流会导致混合腔内形成负压区。外界的空气与混合腔内的气压形成压力差,使得空气从第一通道被吸入混合腔内与水流混合,形成气泡水。由于混合腔环绕回流腔设置,进入混合腔内的加速水流流至出水腔时,会导致回流腔内形成负压区,受负压的影响产生吸力,将出水腔内靠近回流腔的部分水流从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吸入回流腔内。进入回流腔的水流一部分进入第一通道内再进入混合腔与气体混合后进入出水腔,使得形成的气泡水气泡更加细腻,另一部分则从出水腔流出。设置撞击部,使得进入第一腔内的部分水流,流向出水腔时能够撞击撞击部,再从第三过水孔流向出水腔;进入第二腔的部分水流,流向第一腔时能够撞击撞击部,再从第三过水孔流向第一腔;增加了水流撞击的次数,使得流出出水口的气泡水更加细腻。
2、设置伸入第一腔的第一柱体,使得进入第一腔的水流还可以撞击第一柱体,增加水流的撞击次数,使得流出出水口的气泡水更加细腻。
3、至少部分第一水道的出水方向在混合腔或出水腔内相交,使得水流在混合腔或出水腔内相互碰撞,增加水流的打散程度,更容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细腻的气泡水。
4、第一通道位于第一水道和混合腔之间,并连通各第一水道和各混合腔,使得加速流出第一水道的水流经过第一通道后再进入混合腔。由于加速的水流附近均会形成负压区,当加速水流经过第一通道时,就能够吸入空气,吸气效果更好。
5、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均沿周向布设,使得出水腔四周的水流都能够被吸入回流腔内,回流效果更好,使得形成的气泡水更细腻。
6、第一水道的过水面积沿过水方向渐缩,使得第一水道内的水流加速流出。
7、第一腔的第一开口与第一通道连通,而射流件的第一柱体从第一开口伸入第一腔内,使得进入第一腔的水流能够撞击第一柱体。且由于第一柱体从第一开口伸入第一腔内,使得第一开口的过水面积变小,将第一腔进入第一通道的水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8、设置滤网,使得出水腔的水都需要经过滤网过滤整流后流出,水型更稳定。且相邻两滤网的目数不同,使得水流流向出水口时,受滤网切割,形成的气泡水更细腻。
9、设置过滤件对进入出水装置的水进行过滤,使得出水装置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出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出水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出水装置的水路示意图;
图4为射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过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射流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射流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方向D1;
出水装置1;第一通道11;进水腔12;出水腔13;
出水件2;出水件本体21;出水口211;第一卡凸212;第一凸环22;
过水件3;过水件本体31;第二凸环32;卡槽321;撞击部33;第三过水孔331;第二柱体34;第三柱体35;混合腔351;第四柱体36;第一过水孔361;第二过水孔362;缺口37;第一孔38;回流腔39;第一腔391;第二腔392;
射流件4;射流件本体41;第三腔411;第二卡凸412;第一水道413;第一柱体42;
滤网5;
过滤件6;过滤件本体61;第五柱体62;过滤孔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如图1至7示,出水装置1设有第一水道413、第一通道11、混合腔351、出水腔13和回流腔39。第一水道413连通水源和混合腔351,并使水流加速进入混合腔351。第一通道11连通混合腔351,并与外界的空气连通。混合腔351还连通出水腔13,并环绕回流腔39设置。出水腔13的腔壁设有若干连通出水腔13的出水口211。回流腔39沿平行于混合腔351出水方向的第一方向D1延伸,并设有撞击部33。撞击部33将回流腔39分隔为沿第一方向D1布设的第一腔391和第二腔392。第一腔391连通第一通道11,第二腔392连通出水腔13。回流腔39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过水孔361和第二过水孔362,第一过水孔361连通出水腔13和第一腔391,第二过水孔362连通出水腔13和第二腔392。撞击部33上设有若干连通第一腔391和第二腔392的第三过水孔331。第一过水孔361和第二过水孔362设有若干个,并均沿周向布设。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出水装置1还设有伸入第一腔391的第一柱体42。进入第一腔391的水流还适于撞击第一柱体42。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水道413和混合腔351均设有若干个,各混合腔351沿周向环绕回流腔39设置,且各混合腔351至少与一个第一水道413连通。至少部分第一水道413的出水方向在混合腔351或出水腔13内相交。这样设置,使得水流在混合腔351或出水腔13内相互碰撞,增加水流的打散程度,更容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细腻的气泡水。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同一混合腔351的各第一水道413的出水方向在出水腔13内相交。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第一通道11位于各第一水道413和各混合腔351之间,并连通各第一水道413和各混合腔351。这样设置,使得加速流出第一水道413的水流经过第一通道11后再进入混合腔351。由于加速的水流附近均会形成负压区,当加速水流经过第一通道11时,就能够吸入空气,吸气效果更好。
如图1示,出水装置1包括出水件2、过水件3、射流件4、滤网5和过滤件6。
如图1和图2示,出水件2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211。具体地,出水件2包括出水件本体21和第一凸环22。出水件本体21大致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筒体,出水口211设置于出水件本体21的底壁上并设有若干个。第一凸环22凸设于出水件本体21靠近顶端的外侧壁上,且其顶端的端面与出水件本体21顶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出水件本体21靠近顶端的内壁凸设有环状的第一卡凸212。
如图1、图2和图5示,过水件3坐落于出水件2开口的一端,并与出水件2围合形成出水腔13;过水件3上设有回流腔39和混合腔351,且第一腔391背离出水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具体地,过水件3包括过水件本体31、第二凸环32、隔板和若干第二柱体34、第三柱体35和第四柱体36。过水件本体31大致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顶端开口的筒体。过水件本体31的侧壁上均布有两缺口37。过水件本体31底壁的中部设有第一孔38,第一孔38沿第一方向D1贯穿过水件本体31底壁的上、下表面。
第二凸环32凸设于过水件本体31的底壁,且第二凸环32上设有与出水件2第一卡凸212适配的卡槽321。各第二柱体34、各第三柱体35和各第四柱体36均凸设于过水件本体31的底壁,且三者均沿周向间隔布设。各第二柱体34、各第三柱体35和各第四柱体36均位于第二凸环32内侧。其中,各第二柱体34位于最外圈,各第四柱体36位于最内圈。各第四柱体36环绕第一孔38设置,与第一孔38的孔壁共同围合形成回流腔39。隔板为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板体,其置于回流腔39内,且周缘和各第四柱体36固接。隔板形成撞击部33,并设有若干第三过水孔331;隔板将回流腔39分隔为沿第一方向D1布设的第一腔391和第二腔392。第一孔38形成第一腔391的第一开口。各第四柱体36之间的各间隔被撞击部33分隔为沿第一方向D1布设的第一过水孔361和第二过水孔362。
各第三柱体35上均设有第一贯穿孔,各第一贯穿孔沿第一方向D1贯穿对应的第三柱体35底端的端面和过水件本体31的内底壁。各第四柱体36上均设有第二贯穿孔,各第二贯穿孔沿第一方向D1贯穿对应的第二柱体34底端的端面和过水件本体31的内底壁。其中,各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形成各混合腔351。
如图1、图2和图4示,射流件4坐落于过水件3背离出水件2的一端,并与过水件3围合形成第一通道11,第一通道11连通第一开口;射流件4上设有第一水道413,且设有朝向过水件3延伸的第一柱体42,第一柱体42从第一开口伸入第一腔391。具体地,射流件4包括射流件本体41和第一柱体42。射流件本体41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座体,其设有顶端开口的第三腔411。第三腔411的内腔壁上设有环状的第二卡凸412。第三腔411的底部的腔壁上设有各第一水道413,并且各第一水道413过水面积沿其过水方向渐缩,使得第一水道413内的水流加速流出。第一柱体42从射流件本体41的底壁朝向过水件3的方向延伸。射流件本体41的底壁坐落于过水件本体31顶端的端面上,第一柱体42从第一开口伸入第一腔391内,射流件本体41的底壁与过水件本体31内腔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与过水件本体31上的缺口37连通,二者共同形成第一通道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道413和混合腔351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如图4所示,可以设置与各第一贯穿孔对应的第一水道413均为两个,对应各第一贯穿孔的两第一水道413均倾斜设置,使得这两第一水道413的出水方向在出水腔13内相交。如图6示,也可以设置部分与各第一贯穿孔对应的第一水道413均为两个,且对应同一第一贯穿孔的两第一水道413均倾斜设置,使得这两第一水道413的出水方向在出水腔13内相交。如图7示,还可以设置部分与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对应的第一水道413均为两个,对应同一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的两第一水道413均倾斜设置,使得这两第一水道413的出水方向在出水腔13内相交。
如图1示,滤网5至少设有两个,其置于出水件2内,并覆盖各出水口211。在本实施例中,滤网5设有五个,各滤网5逐层叠加,且相邻两滤网5的目数不同。具体地,各滤网5置于出水件2内腔的底壁上。设置滤网5,使得出水腔13的水都需要经过滤网5过滤整流后流出,水型更稳定。且相邻两滤网5的目数不同,使得水流流向出水口211时,受滤网5切割,形成的气泡水更细腻。
如图1和图2示,过滤件6装设于射流件4背离过水件3的一端,并与射流件4围合形成连通第一水道413的进水腔12;过滤件6上设有连通第一水道413和水源的若干过滤孔63。设置过滤件6对进入出水装置1的水进行过滤,使得出水装置1不易堵塞。具体地,过滤件6包括过滤件本体61和第五柱体62。过滤件本体61为中空的锥形件,其置于过滤件本体61的第三腔411内,且周缘与第二卡凸412卡接配合。过滤件本体61与射流件本体41第三腔411的腔壁围合形成进水腔12。过滤件本体61上设有过滤孔63。第四柱体36凸设于过滤件本体61朝向射流件4一侧的面上,并位于过滤件本体61的中部,其在过滤件6装设于射流件4内时,顶抵射流件4第三腔411的底壁,使得出水装置1在第一方向D1上安装更稳固。
如图1至图7示,本实施例的出水装置1在安装时:首先,将各滤网5逐层叠加的置于出水件本体21内腔的底壁上。接着,使过水件本体31的底壁坐落于出水件2顶端的端面上,并使过水件3上的卡槽321与第一卡凸212卡接配合。接着,使射流件本体41的底壁坐落于过水件本体31顶端的端面上,并使第一柱体42伸入第一腔391内。最后,将过滤件6装设于射流件4的第三腔411内,并与第二卡凸412卡接配合,安装完成。
本实施例的出水装置1在使用时:
如图1至图7示,水流经过过滤件6上的过滤孔63过滤之后,进入进水腔12内。进水腔12内的水流从各第一水道413加速流出,经过第一通道11后进入混合腔351内。由于第一通道11连通混合腔351和外界的空气,因此从第一水道413经过第一通道11进入混合腔351内的加速水流会导致第一通道11和混合腔351内形成负压区。外界的空气与第一通道11和混合腔351内的气压形成压力差,使得空气被吸入第一通道11和混合腔351内与水流混合,形成气泡水。混合腔351内形成的气泡水流出混合腔351进入出水腔13内。
由于混合腔351环绕回流腔39设置,进入混合腔351内的加速水流流至出水腔13时,会导致回流腔39内形成负压区,受负压的影响产生吸力,将出水腔13内靠近回流腔39的部分水流从第一过水孔361和第二过水孔362吸入回流腔39内。由于第一过水孔361和第二过水孔362均沿周向布设,使得出水腔13四周的水流都能够被吸入回流腔39内,回流效果更好,使得形成的气泡水更细腻。
出水腔13内的水流部分经过各层滤网5切割、整流后从出水口211流出。部分水流则从第二过水孔362和第三过水孔331吸入回流腔39内。
进入回流腔39的水流一部分进入第一通道11内再进入混合腔351与气体混合后进入出水腔13使得形成的气泡水气泡更加细腻,另一部分则从出水腔13流出。由于设置了撞击部33,进入第一腔391内的部分水流,流向出水腔13时能够撞击撞击部33,再从第三过水孔331流向出水腔13;进入第二腔392的部分水流,流向第一腔391时能够撞击撞击部33,再从第三过水孔331流向第一腔391;增加了水流撞击的次数,使得流出出水口211的气泡水更加细腻。又由于设置了伸入第一腔391的第一柱体42,使得进入第一腔391的水流还可以撞击第一柱体42,增加水流的撞击次数,使得流出出水口211的气泡水更加细腻。出水装置1使用时,水流重复上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腔391的第一开口与第一通道11连通,而射流件4的第一柱体42从第一开口伸入第一腔391内,使得第一开口的过水面积变小,将第一腔391进入第一通道11的水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上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一水道(413)、第一通道(11)、混合腔(351)、出水腔(13)和回流腔(39);
所述第一水道(413)连通水源和所述混合腔(351),并使水流加速进入所述混合腔(351);
所述第一通道(11)连通所述混合腔(351),并与外界的空气连通;
所述混合腔(351)还连通所述出水腔(13),并环绕所述回流腔(39)设置;
所述出水腔(13)的腔壁设有若干连通所述出水腔(13)的出水口(211);
所述回流腔(39)沿平行于所述混合腔(351)出水方向的第一方向(D1)延伸,并设有撞击部(33);所述撞击部(33)将所述回流腔(39)分隔为沿所述第一方向(D1)布设的第一腔(391)和第二腔(392);所述第一腔(391)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1),所述第二腔(392)连通所述出水腔(13);所述回流腔(39)的腔壁上设有第一过水孔(361)和第二过水孔(362),所述第一过水孔(361)连通所述出水腔(13)和所述第一腔(391),所述第二过水孔(362)连通所述出水腔(13)和所述第二腔(392);所述撞击部(33)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第一腔(391)和所述第二腔(392)的第三过水孔(3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伸入所述第一腔(391)的第一柱体(42);
进入所述第一腔(391)的水流还适于撞击所述第一柱体(4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413)和所述混合腔(351)均设有若干个;
各所述混合腔(351)沿周向环绕所述回流腔(39)设置,且各所述混合腔(351)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一水道(413)连通;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水道(413)的出水方向在同一所述混合腔(351)或所述出水腔(13)内相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位于各所述第一水道(413)和各所述混合腔(351)之间,并连通各所述第一水道(413)和各所述混合腔(35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孔(361)和所述第二过水孔(362)设有若干个,并均沿周向布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413)的过水面积沿其过水方向渐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件(2)、过水件(3)和射流件(4);
所述出水件(2)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且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所述出水口(211);所述过水件(3)坐落于所述出水件(2)开口的一端,并与所述出水件(2)围合形成所述出水腔(13);
所述过水件(3)上设有所述回流腔(39)和所述混合腔(351);所述第一腔(391)背离所述出水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射流件(4)坐落于所述过水件(3)背离所述出水件(2)的一端,并与所述过水件(3)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1),所述第一通道(11)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射流件(4)上设有所述第一水道(413),且设有朝向所述过水件(3)延伸的所述第一柱体(42),所述第一柱体(42)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腔(39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滤网(5);
所述滤网(5)置于所述出水件(2)内,并覆盖各所述出水口(211);
各所述滤网(5)逐层叠加,且相邻两所述滤网(5)的目数不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件(6);
所述过滤件(6)装设于所述射流件(4)背离所述过水件(3)的一端,并与所述射流件(4)围合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水道(413)的进水腔(12);
所述过滤件(6)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12)和水源的若干过滤孔(63)。
CN202223337468.9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出水装置 Active CN219168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7468.9U CN219168678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7468.9U CN219168678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8678U true CN219168678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4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7468.9U Active CN219168678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8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60912A1 (zh) * 2023-09-18 2025-03-27 厦门水蜻蜓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出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5060912A1 (zh) * 2023-09-18 2025-03-27 厦门水蜻蜓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出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98846A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19168678U (zh) 一种出水装置
AU2020100476A4 (en) Aeration Device
CN203755396U (zh) 射流调节器
CN101449050A (zh) 燃料喷嘴
CN106076135A (zh) 微气泡发生装置
CN109550611A (zh) 出水机构及包含该出水机构的花洒
US20150102133A1 (en) Jet regulator
CN212791473U (zh) 出水装置
CN218466633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113648914B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WO2024045397A1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16779135U (zh) 一种产生微气泡的出水组件
CN114991264B (zh) 一种出水装置
WO2012081946A4 (ko) 에스프레소 커피머신의 거품발생부재
WO2012025047A1 (zh) 用于卫浴领域的富气喷溅组件
CN114396498A (zh) 一种流量调节结构和起泡器
JP3168057U (ja) 泡シャワー装置
CN205868041U (zh) 微气泡发生装置
CN217940561U (zh) 一种起泡器
CN211636050U (zh) 一种气泡水产生装置
CN212129336U (zh) 气泡发生装置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115999418A (zh) 一种微气泡装置的吸气保护结构
CN222956220U (zh) 一种气泡水件
KR101961135B1 (ko) 공기흡입 성능이 개선된 공기흡입형 노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53, South High Tech Park Road, Luncang Town, Nan'an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jian Demao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53 South Road, High tech Park, Luncang Town, Nan'an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