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6305U - 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76305U CN219076305U CN202223160188.5U CN202223160188U CN219076305U CN 219076305 U CN219076305 U CN 219076305U CN 202223160188 U CN202223160188 U CN 202223160188U CN 219076305 U CN219076305 U CN 2190763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die
- diaphragm
- membrane
- carbon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88 film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01 film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40 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定位装置,所述上模设有上成型部,所述上模设在下模的上面,所述下模设有下成型部,所述下成型部上设有产品,所述下模和定位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设有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上设有膜片。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做到不直接接触膜片的情况下对膜片进行扶持以保证覆膜的效果,解决膜片难以均匀地铺在产品表面的技术问题;通过设有复位弹簧使膜片和产品在成型后定位装置恢复可以扶持膜片的状态,增加生产效率;通过锁紧装置限制复位部件和下模的相对位置,降低结构的调节的难易度,降低复位弹簧的制造成本,防止复位部件脱离下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定位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碳纤维热压模是将碳纤维颗粒料或碳纤维板放入型腔内后再通过加热加压,使得碳纤维料在型腔内流动、填充、融合,最后被压成产品的形状,从而获得碳纤维产品的模具。
为了在碳纤维产品的表面增加特别的纹理,往往会在产品表面覆膜,这就需要通过再次热压将膜片压在产品上使膜片与产品成型为一体。再次热压时,膜片需要均匀地铺在产品的表面上,如果直接将膜片放置在产品的表面进行再次热压,很可能会产生膜片倾斜、弯折的情况从而影响膜片和产品成型的效果,所以有必要在进行再次热压的时候对膜片进行扶持以保证在成型时膜片可以均匀地铺在产品的表面。由于对膜片进行扶持的操作是在临近进行再次热压的时候进行,这项操作不能用人手直接扶持膜片,所以需要一种结构或设备在进行再次热压时对膜片进行扶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定位装置,所述上模设有上成型部,所述上模设在下模的上面,所述下模设有下成型部,所述下成型部上设有产品,所述下模和定位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设有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上设有膜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装置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定位孔滑动连接。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部的滑动连接限制定位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定位装置和下模之间的相对位置只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变化,由于所述膜片设在盛放部上,所述膜片随定位装置和下模之间的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再次热压之前,所述盛放部将膜片支撑、扶持在产品之上,进行再次热压时,所述上模将盛放部向下压,所述定位装置向下滑动,所述膜片随下模的下压动作而覆在产品的表面。所述定位和定位部可以通过间隙配合或轴承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位置和数量根据膜片的具体形状进行设置,一般来说所述定位装置至少设有3件以保证可以稳定放置膜片。所述盛放部盛放膜片的面最好高于产品的最高点2mm(由于产品的形状可以具有曲面和平面,所以以产品的最高点为基准),所述膜片能很快接触产品,就顺着产品的形状包裹收缩,从而均匀的覆盖在产品上,就可以达到均匀覆膜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的外轮廓和定位孔的内轮廓的间隙为0.1mm。间隙越大,滑动越顺畅,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和滑动精度越低,而且间隙大到一定程度定位部和定位孔之间甚至不能算是连接;间隙越小,滑动越不顺畅,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和滑动精度越高,而且间隙小到一定程度定位部和定位孔之间无法进行滑动。由于再次热压会产生高压和高温,若间隙小于0.1mm会导致定位杆滑动明显不顺,发生卡位导致而定位杆变形失效。若间隙大于0.1mm,严重会影响定位和运动的精度,所以所述定位部的外轮廓和定位孔的内轮廓的间隙尽量接近0.1mm能有比较好的综合效果,最好是0.1mm,间隙可以是0.05mm至0.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所述定位装置设有复位部,所述复位部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定位装置复位以减少一次合模使用后复位的工序,提升生产效率。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指定位孔具有不同的孔径大小,所述定位孔包括滑动段和复位段,所述定位孔在滑动段比定位孔在复位段的轮廓尺寸大。所述定位部和滑动段滑动连接,所述复位部设在定位部下面,所述复位部比定位部的外尺寸轮廓小,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复位部外,所述复位弹簧设在定位孔的滑动段内,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住定位孔阶梯变化的位置、另一端抵住定位部的轴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装置可拆卸式安装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固定、定位和调整定位装置与下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所有定位装置的凸台部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有定位装置的接触部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所述复位部外套有复位弹簧使定位装置不会在正常情况下往下滑动至掉落到下模之外,但此时,由于每个定位孔的滑动段和复位段存在加工误差、弹簧的长度和承力压缩后的长度也存在误差,导致无法保证每个定位装置的接触部距离下模上表面距离和凸台部距离下模上表面距离保持一致。所述锁紧装置可以是双螺母、螺母加垫圈、防松螺母,所述定位装置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定位装置和锁紧装置通过连接螺纹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锁紧装置也可以是销轴,所述定位装置设有销孔,所述锁紧装置和销轴通过销轴插入销孔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盛放部包括凸台部和接触部,所述膜片设在接触部上,所述凸台部设在接触部上并与接触部固定连接。所述凸台部用于合模时被上模触碰、下压,所述凸台部还用于顶住膜片的边缘以定位膜片,当若干个凸台部在平面方向上顶住膜片就能确定膜片在平面方向上的大体位置。所述接触部用于盛放膜片。若干所述定位装置的接触部的高度要保持统一以保证能平稳扶持、盛放膜片,若干所述定位装置的接触部和凸台部的高度差一致以保证合膜时定位装置被下压的进度保持一致,保证合模前、合模时、合模后,所有接触部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所有凸台部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部比膜片的上表面高3至5mm。所述凸台部的上表面比接触部的上表面高膜片厚度加3至5mm。首先,所述凸台部的上表面一定要保证比膜片的上表面高,否则当温度不够高且膜片是并非平面的情况下,合模时定模仁先压到膜片,而不是先压到定位杆,所述膜片在局部压力下就不会均匀的整体下移,容易导致覆膜不均匀,但若所述凸台部比膜片的上表面高太多也会浪费行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部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的外轮廓尺寸小4至6mm。所述膜片在均匀地包裹产品时会逐渐向中间收缩,此时需要膜片能快速从定位杆上移走。若轮廓尺寸差太大以至于大于膜片实际的收缩范围,会导致膜片被覆盖在定位杆上,导致后续取产品困难,若若轮廓尺寸差太小,所述盛放面支撑、扶持膜片的面积就很小,无法平稳支撑、扶持膜片。所述凸台部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的外轮廓尺寸小4至6mm指凸台部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的外轮廓尺寸单边小2至3mm、双边小4至6mm,轮廓尺寸差为2至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包括定模固定板和定模仁,所述定模固定板和定模仁固定连接,所述定模仁设有上成型部。所述定模固定板和机电设备、夹具或工装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定模固定板和定模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上成型部可以是凹腔,所述凹腔的尺寸轮廓比产品的尺寸轮廓略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包括动模固定板和动模仁,所述动模固定板和动模仁固定连接,所述动模仁设有下成型部。所述动模固定板和机电设备、夹具或工装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和动模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下成型部可以是凹腔、凸台等可以卡固产品、限制产品在平面方向上运动的特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做到不直接接触膜片的情况下对膜片进行支撑、扶持并定位以保证覆膜的效果,解决膜片难以均匀地铺在产品表面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复位弹簧使膜片和产品在成型后定位装置恢复可以支撑、扶持膜片的状态,减少复位的工序,增加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装置限制复位部件和下模的相对位置,使若干复位部件的盛放部离与下模模面的距离相同,降低结构的调节的难易度,减少复位弹簧的制造精度要求,降低复位弹簧的制造成本,防止复位部件脱离下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合模前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合模中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1、上模;11、定模固定板;12、定模仁;13、上成型部;2、膜片;3、定位装置;31、凸台部;32、接触部;33、定位部;34、锁紧装置;35、复位部;36、复位弹簧;4、下模;41、动模固定板;42、动模仁;43、下成型部;5、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包括上模1、下模4和定位装置3,所述上模1设有上成型部13,所述上模1设在下模4的上面,所述下模4设有下成型部43,所述下成型部43上设有产品5,所述下模4和定位装置3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上设有膜片2。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4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定位部33,所述定位部33和定位孔滑动连接。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部33的滑动连接限制定位装置3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定位装置3和下模4之间的相对位置只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变化,由于所述膜片2设在盛放部上,所述膜片2随定位装置3和下模4之间的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再次热压之前,所述盛放部将膜片2支撑、扶持在产品5之上,进行再次热压时,所述上模1将盛放部向下压,所述定位装置3向下滑动,所述膜片2随下模4的下压动作而覆在产品5的表面。所述定位和定位部33可以通过间隙配合或轴承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3的位置和数量根据膜片2的具体形状进行设置,一般来说所述定位装置3至少设有3件以保证可以稳定放置膜片2。所述盛放部盛放膜片2的面最好高于产品5的最高点2mm(由于产品5的形状可以具有曲面和平面,所以以产品5的最高点为基准),所述膜片2能很快接触产品5,就顺着产品5的形状包裹收缩,从而均匀的覆盖在产品5上,就可以达到均匀覆膜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33的外轮廓和定位孔的内轮廓的间隙为0.1mm。间隙越大,滑动越顺畅,定位装置3的定位精度和滑动精度越低,而且间隙大到一定程度定位部33和定位孔之间甚至不能算是连接;间隙越小,滑动越不顺畅,定位装置3的定位精度和滑动精度越高,而且间隙小到一定程度定位部33和定位孔之间无法进行滑动。由于再次热压会产生高压和高温,若间隙小于0.1mm会导致定位杆滑动明显不顺,发生卡位导致而定位杆变形失效。若间隙大于0.1mm,严重会影响定位和运动的精度,所以所述定位部33的外轮廓和定位孔的内轮廓的间隙尽量接近0.1mm能有比较好的综合效果,最好是0.1mm,间隙可以是0.05mm至0.15mm。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复位部35,所述复位部35套有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36用于定位装置3复位以减少一次合模使用后复位的工序,提升生产效率。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指定位孔具有不同的孔径大小,所述定位孔包括滑动段和复位段,所述定位孔在滑动段比定位孔在复位段的轮廓尺寸大。所述定位部33和滑动段滑动连接,所述复位部35设在定位部33下面,所述复位部35比定位部33的外尺寸轮廓小,所述复位弹簧36套设在复位部35外,所述复位弹簧36设在定位孔的滑动段内,所述复位弹簧36一端抵住定位孔阶梯变化的位置、另一端抵住定位部33的轴端。一般,所述复位弹簧36的中径不小于8mm,所述复位部35的外径不小于6mm,所述复位弹簧36的内径比复位部35的外径大0.5mm左右,所述复位部35的外径比复位弹簧36的外径大,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复位部件3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3可拆卸式安装有锁紧装置34。所述锁紧装置34用于固定、定位和调整定位装置3与下模4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所有定位装置3的凸台部31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有定位装置3的接触部32上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所述复位部35外套有复位弹簧36使定位装置3不会在正常情况下往下滑动至掉落到下模4之外,但此时,由于每个定位孔的滑动段和复位段存在加工误差、弹簧的长度和承力压缩后的长度也存在误差,导致无法保证每个定位装置3的接触部32距离下模4上表面距离和凸台部31距离下模4上表面距离保持一致。所述锁紧装置34可以是双螺母、螺母加垫圈、防松螺母,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定位装置3和锁紧装置34通过连接螺纹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锁紧装置34也可以是销轴,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销孔,所述锁紧装置34和销轴通过销轴插入销孔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盛放部包括凸台部31和接触部32,所述膜片2设在接触部32上,所述凸台部31设在接触部32上并与接触部32固定连接。所述凸台部31用于合模时被上模1触碰、下压,所述凸台部31还用于顶住膜片2的边缘以定位膜片2,当若干个凸台部31在平面方向上顶住膜片2就能确定膜片2在平面方向上的大体位置。所述接触部32用于盛放膜片2。若干所述定位装置3的接触部32的高度要保持统一以保证能平稳扶持、盛放膜片2,若干所述定位装置3的接触部32和凸台部31的高度差一致以保证合膜时定位装置3被下压的进度保持一致,保证合模前、合模时、合模后,所有接触部32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所有凸台部31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部31比膜片2的上表面高3至5mm。所述凸台部31的上表面比接触部32的上表面高膜片2厚度加3至5mm。首先,所述凸台部31的上表面一定要保证比膜片2的上表面高,否则当温度不够高且膜片2是并非平面的情况下,合模时定模仁12先压到膜片2,而不是先压到定位杆,所述膜片2在局部压力下就不会均匀的整体下移,容易导致覆膜不均匀,但若所述凸台部31比膜片2的上表面高太多也会浪费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部31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32的外轮廓尺寸小4至6mm。所述膜片2在均匀地包裹产品5时会逐渐向中间收缩,此时需要膜片2能快速从定位杆上移走。若轮廓尺寸差太大以至于大于膜片2实际的收缩范围,会导致膜片2被覆盖在定位杆上,导致后续取产品5困难,若轮廓尺寸差太小,所述盛放面支撑、扶持膜片2的面积就很小,无法平稳支撑、扶持膜片2。所述凸台部31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32的外轮廓尺寸小4至6mm指凸台部31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32的外轮廓尺寸单边小2至3mm、双边小4至6mm,轮廓尺寸差为2至3mm。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1包括定模固定板11和定模仁12,所述定模固定板11和定模仁12固定连接,所述定模仁12设有上成型部13。所述定模固定板11和机电设备、夹具或工装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定模固定板11和定模仁1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上成型部13可以是凹腔,所述凹腔的尺寸轮廓比产品5的尺寸轮廓略大。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4包括动模固定板41和动模仁42,所述动模固定板41和动模仁42固定连接,所述动模仁42设有下成型部43。所述动模固定板41和机电设备、夹具或工装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41和动模仁4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下成型部43可以是凹腔、凸台等可以卡固产品5、限制产品5在平面方向上运动的特征。
进一步的,一般情况下,所述上模1或下模4其中一件和夹具或工装连接并固定不动,另一件和机电设备(机床)连接以进行热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紧固件、扎带、连接板、型材和销轴。
实施案例:
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2定位结构,包括上模1、下模4和4件定位装置3,所述上模1设有上成型部13,所述上模1设在下模4的上面,所述下模4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定位部33,所述定位部33和定位孔通过间隙配合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部33的外轮廓和定位孔的内轮廓的间隙为0.1mm,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盛放部,所述盛放部包括凸台部31和接触部32,所述膜片2设在接触部32上,所述凸台部31设在接触部32上并与接触部32固定连接,所述接触部32的上表面高于产品5最高点2mm,所述凸台部31比膜片2的上表面高3mm,所述凸台部31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32的外轮廓尺寸小4mm,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复位部35,所述复位部35套有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36的中径为8mm,所述复位部35的外径为6mm,所述复位弹簧36的内径比复位部35的外径大0.5mm,所述复位部35的外径比复位弹簧36的外径大,所述定位装置3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定位装置3和双螺母通过连接螺纹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上模1包括定模固定板11和定模仁12,所述定模固定板11和工装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定模固定板11和定模仁12固定连接,所述定模仁12设有上成型部13,所述上成型部13是凹腔,所述凹腔的尺寸轮廓比产品5的尺寸轮廓略大,所述下模4包括动模固定板41和动模仁42,所述动模固定板41和机床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固定板41和动模仁42固定连接,所述动模仁42设有下成型部43,所述下成型部43是凸台。
在本实施例中做进一步限制,所述连接件包括紧固件、扎带、连接板、型材和销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
1.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做到不直接接触膜片的情况下对膜片进行支撑、扶持并定位以保证覆膜的效果,解决膜片难以均匀地铺在产品表面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复位弹簧使膜片和产品在成型后定位装置恢复可以支撑、扶持膜片的状态,减少复位的工序,增加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装置限制复位部件和下模的相对位置,使若干复位部件的盛放部离与下模模面的距离相同,降低结构的调节的难易度,减少复位弹簧的制造精度要求,降低复位弹簧的制造成本,防止复位部件脱离下模。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定位装置,所述上模设有上成型部,所述上模设在下模的上面,所述下模设有下成型部,所述下成型部上设有产品,所述下模和定位装置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设有盛放部,所述盛放部上设有膜片;
所述下模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装置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定位孔滑动连接;
所述定位孔是阶梯孔,所述定位装置设有复位部,所述复位部套有复位弹簧;
所述定位装置可拆卸式安装有锁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外轮廓和定位孔的内轮廓的间隙为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部包括凸台部和接触部,所述膜片设在接触部上,所述凸台部设在接触部上并与接触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比膜片的上表面高3至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的外轮廓尺寸比接触部的外轮廓尺寸小4至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定模固定板和定模仁,所述定模固定板和定模仁固定连接,所述定模仁设有上成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动模固定板和动模仁,所述动模固定板和动模仁固定连接,所述动模仁设有下成型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60188.5U CN219076305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60188.5U CN219076305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76305U true CN219076305U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6389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60188.5U Active CN219076305U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763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39111A (zh) * | 2022-12-30 | 2023-05-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穴压力加工设备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23160188.5U patent/CN2190763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39111A (zh) * | 2022-12-30 | 2023-05-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多穴压力加工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076305U (zh) | 一种碳纤维热压模膜片定位结构 | |
CN200995243Y (zh) | 一种折弯模结构 | |
US20020095968A1 (en) | Press die | |
CN107377781B (zh) | 一种非接触型折弯滑块结构 | |
KR101989475B1 (ko) | 디스플레이용 백커버의 모서리부 밴딩장치 | |
CN111266462B (zh) | 复杂钛合金机加零件的校形模具及方法 | |
CN102083603A (zh) | 具有标引构件的模具段和对准模具段的方法 | |
CN109967604A (zh) | 一种汽车钣金件成型的冲压复合模及成型方法 | |
CN105269842A (zh) | 工具和使用该工具形成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部件的方法 | |
KR100667196B1 (ko) | 부각 성형 다이 | |
CN209139630U (zh) | 一种高精度的压扣模具 | |
CN202059033U (zh) | 端子冲压模具 | |
JP5104051B2 (ja) | 鍛造成形用金型および鍛造成形方法 | |
CN207386274U (zh) | 一种具有模内铆接装置的模具 | |
CN111283020A (zh) | 翘板式冲压模具结构及其冲压精度验证方法 | |
JP5662673B2 (ja) | 複合品の製造方法 | |
KR101719900B1 (ko) | 금속박판의 엠보싱돌기 성형금형 | |
CN203635777U (zh) | 时间继电器用于双重压料拉延模解决脱料变形装置 | |
CN209619751U (zh) | 一种高度自适应合模装置以及纸浆模塑机 | |
JP2018094806A (ja) | 熱成形自動化装置 | |
CN105710216A (zh) | 一种三通半管冲压模具及使用方法 | |
KR100887585B1 (ko) | 변환 연결관 제조방법 | |
CN218969093U (zh) | 一种3d玻璃成型模具 | |
CN210146779U (zh) | 铭牌压模 | |
CN110937787A (zh) | 一种可支撑上模的3d玻璃压型工艺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