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1034U - 井干式木屋 - Google Patents
井干式木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61034U CN219061034U CN202223216940.3U CN202223216940U CN219061034U CN 219061034 U CN219061034 U CN 219061034U CN 202223216940 U CN202223216940 U CN 202223216940U CN 219061034 U CN219061034 U CN 219061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butt joint
- wall body
- wooden
- concrete found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582 Pinus sylvest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8626 Pinus sylvest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6 corrosion pre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839 pinus sylvestri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木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干式木屋。其包括至少两个墙体结构和屋面结构,至少部分墙体结构在地面上围成顶部开口的屋内空间,屋面结构搭设在顶部开口处;墙体结构包括木质墙体和用于设置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基础墙,混凝土基础墙顶部设有对接件,木质墙体对应对接件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接槽;每个木质墙体均包括有若干墙体构件,所有墙体构件沿墙体结构竖向依次叠设;至少两个墙体结构相互交叉设置,各墙体构件上均形成有卡口,相互交叉的两个墙体结构之间通过卡口进行卡接固定。混凝土基础墙作为墙体结构支撑在底面上的部分,能够隔绝木质墙体与地面,避免积水渗入木质墙体中,进一步保证墙体的支撑强度和木屋整体的防潮保温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木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干式木屋。
背景技术
随着被动式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发展趋势,木结构建筑由于其可再生、可回收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木结构式建筑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其中,井干式木屋的构件简单,加工方便,可直接在现场进行组装,且墙体厚度较薄,其能够更好地满足被动式房屋降低成本的需求。
然而,目前的井干式木屋由于整体为木质材料形成,在潮湿环境下木料易腐化,不仅会导致支撑强度变弱,还会影响木屋整体的防潮保温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井干式木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井干式木屋,其包括至少两个墙体结构和屋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墙体结构在地面上围成顶部开口的屋内空间,所述屋面结构搭设在所述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墙和木质墙体,所述混凝土基础墙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混凝土基础墙的顶部设置有对接件,所述木质墙体的对应所述对接件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接槽,所述木质墙体通过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对接槽内与所述混凝土基础墙连接;
每个所述木质墙体均包括有若干墙体构件,所有所述墙体构件沿所述墙体结构的竖向依次叠设;至少两个所述墙体结构相互交叉设置,各所述墙体构件上均形成有卡口,相互交叉的两个所述墙体结构之间通过所述卡口进行卡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基础墙和所述木质墙体之间还设置有基础垫木,所述基础垫木沿所述墙体结构的横向延伸设置。
可选的,所述对接件为条形木梢,所述条形木梢沿所述墙体结构的竖向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墙的顶部;靠近所述混凝土基础墙的一个所述墙体构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条形木梢相对应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形成所述木质墙体的所述对接槽。
可选的,所述条形木梢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条形木梢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墙的顶部间隔布设。
可选的,各所述墙体构件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榫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构件之间通过所述榫槽相互对接连接;
和/或,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构件上,其中一个所述墙体构件上设置有所述对接件,其中另一个所述墙体构件的对应所述对接件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接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构件之间通过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对接槽内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井干式木屋还包括窗框结构,部分所述木质墙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窗框结构的窗框开口;
所述窗框结构与所述窗框开口的边缘处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胶层,并且所述密封胶层的朝向屋外空间的一侧覆设有外侧密封板,所述密封胶层的朝向所述屋内空间的一侧覆设有内侧密封板。
可选的,所述屋面结构包括若干檩条和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盖设在所述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所有所述檩条在所述屋面板的朝向所述屋内空间的一侧间隔布设,所述屋面板通过所述檩条与所述墙体结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包括底部连接板和顶部盖板,所有所述檩条在所述底部连接板的朝向所述屋内空间的一侧间隔布设,所述底部连接板通过所述檩条与所述墙体结构连接;
所述底部连接板和所述顶部盖板之间设置有龙骨框架,所述龙骨框架设置在所述底部连接板的朝向所述顶部盖板的一侧,所述顶部盖板与所述龙骨框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部连接板和所述顶部盖板之间还设置有屋面保温层。
可选的,所述龙骨框架包括若干首层龙骨和若干二层龙骨,所有所述首层龙骨沿所述底部连接板的横向在所述底部连接板上间隔布设,所述二层龙骨沿所述底部连接板的纵向在所述底部连接板上间隔布设。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井干式木屋通过将墙体结构设置为包括混凝土基础墙和木质墙体,来使混凝土基础墙用于设置在地面上,以作为井干式木屋的支撑基础,并在混凝土基础墙的顶部通过对接件设置木质墙体,以形成木屋整体结构,混凝土基础墙作为墙体结构的用于支撑在底面上的部分,能够隔绝木质墙体与地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面的积水渗入木质墙体中,从而能进一步保证墙体的支撑强度,并且进一步保证木屋整体的防潮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墙体结构的拼装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墙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木质墙体的墙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木质墙体的拼装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墙体结构的窗框开口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墙体结构的窗框开口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井干式木屋的屋面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墙体结构;11、混凝土基础墙;12、木质墙体;121、墙体构件;121a、卡口;121b、榫槽;122、窗框开口;122a、密封胶层;122b、外侧密封板;122c、内侧密封板;122d、竖向安装槽;13、对接件;14、基础垫木;15、滑动木条;2、屋面结构;21、底部连接板;22、顶部盖板;23、龙骨框架;24、屋面保温层;3、窗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随着被动式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发展趋势,木结构建筑由于其可再生、可回收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木结构式建筑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其中,井干式木屋的构件简单,加工方便,可直接在现场进行组装,且墙体厚度较薄,其能够更好地满足被动式房屋降低成本的需求。
然而,目前的井干式木屋由于整体为木质材料形成,在潮湿环境下木料易腐化,不仅会导致支撑强度变弱,还会影响木屋整体的防潮保温性能。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干式木屋,通过将混凝土墙体和木质墙体进行结合,加强了木屋结构的支撑能力和抗潮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木屋结构的使用性能。具体地,关于该井干式木屋的具体结构设置方式见以下实施例内容所述。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干式木屋,其包括至少两个墙体结构1和屋面结构2,至少部分墙体结构1在地面上围成顶部开口的屋内空间,屋面结构2搭设在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
其中,墙体结构1的数量通常不小于四个,即四个墙体结构1分别形成该井干式木屋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以围设形成完整的木屋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墙体结构1的数量也可为少于四个或者更多,以形成其他形式的屋内空间。屋面结构2搭设在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通常为搭设在墙体结构1的顶部,以作为该井干式木屋的屋顶。
墙体结构1包括混凝土基础墙11和木质墙体12,混凝土基础墙11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混凝土基础墙11的顶部设置有对接件13,木质墙体12的对应对接件13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接槽,木质墙体12通过对接件13位于对接槽内与混凝土基础墙11连接;每个木质墙体12均包括有若干墙体构件121,所有墙体构件121沿墙体结构1的竖向依次叠设;至少两个墙体结构1相互交叉设置,各墙体构件121上均形成有卡口121a,相互交叉的两个墙体结构1之间通过卡口121a进行卡接固定。
墙体构件121可使用方形木料,并且,每个墙体构件121沿墙体结构1的横向的长度可以整个墙体结构1的横向长度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为使沿整个墙体结构1的横向长度上,通过多个墙体构件121沿水平方向拼接形成。
墙体构件121上的卡口121a设置在其靠近端部的位置处,位于同一木质墙体12上的位置相对应的所有墙体构件121的卡口121a位置也相对应,以保证相互交叉的两个墙体结构1之间连接后形成平齐的交叉角。
具体实现时,混凝土基础墙11通过浇筑形成,其浇筑规格和设置位置依据木屋整体的布型图确定,并且,混凝土基础墙11的基础平整度两米内不大于4mm,且整体不大于10mm,如出现偏差或局部偏差需在放线时提前进行整体调整或者局部调整。在设置木质墙体12时,可对相互交叉的两个墙体结构1上的墙体构件121进行交错式叠设,同时,位于两个墙体结构1上的两个墙体构件121的卡口121a相互对接以实现连接。在木质墙体12拼接完成后,在墙体表面涂刷耐候涂料,并将屋面结构2盖设在墙体结构1形成的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另外,在沿竖向依次叠设墙体构件121时,可每安装三层构件就进行一次水平校正和垂直校正,保证腔体的平直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井干式木屋通过将墙体结构1设置为包括混凝土基础墙11和木质墙体12,来使混凝土基础墙11用于设置在地面上,以作为井干式木屋的支撑基础,并在混凝土基础墙11的顶部通过对接件13设置木质墙体12,以形成木屋整体结构,混凝土基础墙11作为墙体结构1的用于支撑在底面上的部分,能够隔绝木质墙体12与地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面的积水渗入木质墙体12中,从而能进一步保证墙体的支撑强度,并且进一步保证木屋整体的防潮保温性能。
本实施例的井干式木屋可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单层及多层试验室、别墅等,也可应用于民用和中小型工业厂房的屋盖中。木屋的具体结构形状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墙体构件121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榫槽121b,相邻的两个墙体构件121之间通过榫槽121b相互对接连接。也就是说,每个墙体构件121的顶部和底部两端形成的榫槽121b能够与相邻的一个墙体构件121上的榫槽121b对接,并通过对接实现两个墙体构件121之间的相互固定。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榫槽121b可设置为竖向截面为波浪状,以进一步保证固定效果,具体可参见图5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件13可使用条形木梢,条形木梢沿墙体结构1的竖向设置于混凝土基础墙11的顶部,并且,靠近混凝土基础墙11的一个墙体构件12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与条形木梢相对应的对接孔,对接孔形成木质墙体12的对接槽。条形木梢可使用经防腐处理后的木材,以进一步保证结构强度和抗腐化性能。
为了进一步保证墙体结构1横向各处的固定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木梢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条形木梢在混凝土基础墙11的顶部间隔布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墙11和木质墙体12之间还设置有基础垫木14,基础垫木14沿墙体结构1的横向延伸设置。基础垫木14是混凝土基础墙11与木质墙体12的转换构件,对材料的质量和安装的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基础垫木14进一步使用经过防潮、防腐、防虫、抗压等技术处理过的专用材料。
基础垫木14的规格可使用45mm*95mm的方木结构。并且,在混凝土基础墙11建造完成并找平后再铺设基础垫木14,以保证结构的平整度。另外,由于条形木梢需要连接混凝土基础墙11和木质墙体12,因此,基础垫木14上对应条形木梢的位置处需要提前预留孔洞,基础垫木14穿过条形木销且铺设到基础上。
在铺设基础垫木14时,需保证基础垫木14的安装平直,并且相邻两个基础垫木14之间应衔接紧密,允许缝隙不得大于3mm。当基础垫木14铺设在混凝土基础墙11上之后,基础垫木14横向外露部位不得大于10mm。
为了进一步保证混凝土基础墙11和木质墙体1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在安装木质墙体12前,在基础垫木14和首层的墙体构件121之间粘贴密封垫条。密封垫条可沿基础垫木14的顶面朝向腔体结构的厚度两侧纵向粘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墙体构件121上,其中一个墙体构件121上设置有对接件13,其中另一个墙体构件121的对应对接件13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接槽,相邻的两个墙体构件121之间通过对接件13位于对接槽内相互连接。也就是说,当对接件13为条形木梢时,条形木梢还可在墙体构件121上沿横向间隔布设,以实现相邻两个墙体构件121的进一步连接。
在墙体构件121上设置对接件13和对接槽时,可使相邻的两层墙体构件121上的对接件13的设置位置相互错开200mm以上,并且需要保证在墙体构件121的端部或者墙体构件121的靠近卡口121a的位置处设置对接件13,以保证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具体可参见图6所示。并且,在墙体构件121端部或者靠近卡口121a的位置处设置对接件13时,需要保证对接件13与端部或者卡口121a的位置处的间距在50mm以上,以避免出现应力明显薄弱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井干式木屋还包括窗框结构3,部分木质墙体1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窗框结构3的窗框开口122,窗框结构3与窗框开口122的边缘处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胶层122a,并且密封胶层122a的朝向屋外空间的一侧覆设有外侧密封板122b,密封胶层122a的朝向屋内空间的一侧覆设有内侧密封板122c,具体可参见图7所示。其中,密封胶层122a可使用发泡胶填充在窗框结构3和窗框开口122之间形成。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窗框开口122横向的墙体构件121的位置处还可设置竖向安装槽122d,并在竖向安装槽122d内设置滑动木条15,避免因墙体收缩、沉降而挤压到窗框结构3,具体可参见图8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井干式木屋的屋面结构2包括若干檩条和屋面板,屋面板盖设在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所有檩条在屋面板的朝向屋内空间的一侧间隔布设,屋面板通过檩条与墙体结构1连接。
其中,檩条可选择在搭设屋面板之前直接布设在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其通过和墙体结构1连接以实现固定。并且,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檩条与墙体结构1之间也可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相对的墙体结构1可设置为山墙式结构,部分檩条可沿两个相对的墙体结构1之间的相互朝向进行布设。在此基础上,屋面板可设置为呈斜面,并与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之间预留100mm左右的缝隙,以便于散热通气。
屋面板包括有底部连接板21和顶部盖板22,所有檩条在底部连接板21的朝向屋内空间的一侧间隔布设,底部连接板21通过檩条与墙体结构1连接,底部连接板21和顶部盖板22之间设置有龙骨框架23,龙骨框架23设置在底部连接板21的朝向顶部盖板22的一侧,顶部盖板22与龙骨框架23固定连接。底部连接板21可使用樟子松装饰企口板,按图纸尺寸在工厂加工定型。在铺设底部连接板21可采用沿屋面板的顺坡方向普定在檩条上,并且,铺设前在屋檐处挂出定位线,每块底部连接板21用两颗树脂钉与檩条钉牢。其中,钉孔必须在檩条的中间位置,并及时检查下部是否有钉尖露出;底部连接板21与木屋的外墙接触处同时打两道玻璃胶进行密封。
为了进一步保证屋面结构2的保温性能,可在底部连接板21和顶部盖板22之间还设置有屋面保温层24。屋面保温层24使用聚苯板或者岩棉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龙骨框架23包括若干首层龙骨和若干二层龙骨,所有首层龙骨沿底部连接板21的横向在底部连接板21上间隔布设,二层龙骨沿底部连接板21的纵向在底部连接板21上间隔布设。
在铺设首层龙骨时,可沿底部连接板21的横向顺坡铺钉,具体可采用树脂钉与底部连接板21固定,钉间距600mm左右。在铺设二层龙骨时,采用树脂钉与首层龙骨进行固定。在龙骨框架23铺设完成后,将顶部盖板22采用树脂钉与二层龙骨进行固定。并且,顶部盖板22和底部连接板21的铺设方向可设置为相互垂直,且错缝铺设,以尽可能保证不会出现较长的连通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屋面结构2铺设完成后,还可进一步在屋面结构2上铺装屋面瓦,具体可通过在顶面盖板的表面设置粘接胶层,屋面瓦通过粘接胶固定在顶部盖板2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墙体结构(1)和屋面结构(2),至少部分所述墙体结构(1)在地面上围成顶部开口的屋内空间,所述屋面结构(2)搭设在所述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
所述墙体结构(1)包括混凝土基础墙(11)和木质墙体(12),所述混凝土基础墙(11)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混凝土基础墙(11)的顶部设置有对接件(13),所述木质墙体(12)的对应所述对接件(13)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接槽,所述木质墙体(12)通过所述对接件(13)位于所述对接槽内与所述混凝土基础墙(11)连接;
每个所述木质墙体(12)均包括有若干墙体构件(121),所有所述墙体构件(121)沿所述墙体结构(1)的竖向依次叠设;至少两个所述墙体结构(1)相互交叉设置,各所述墙体构件(121)上均形成有卡口(121a),相互交叉的两个所述墙体结构(1)之间通过所述卡口(121a)进行卡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墙(11)和所述木质墙体(12)之间还设置有基础垫木(14),所述基础垫木(14)沿所述墙体结构(1)的横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13)为条形木梢,所述条形木梢沿所述墙体结构(1)的竖向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墙(11)的顶部;靠近所述混凝土基础墙(11)的一个所述墙体构件(121)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条形木梢相对应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形成所述木质墙体(12)的所述对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木梢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条形木梢在所述混凝土基础墙(11)的顶部间隔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墙体构件(121)的顶部和底部均形成有榫槽(121b),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构件(121)之间通过所述榫槽(121b)相互对接连接;
和/或,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构件(121)上,其中一个所述墙体构件(121)上设置有所述对接件(13),其中另一个所述墙体构件(121)的对应所述对接件(13)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对接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构件(121)之间通过所述对接件(13)位于所述对接槽内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干式木屋还包括窗框结构(3),部分所述木质墙体(1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窗框结构(3)的窗框开口(122),所述窗框结构(3)设置在所述窗框开口(122)处;
所述窗框结构(3)与所述窗框开口(122)的边缘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胶层(122a),并且所述密封胶层(122a)的朝向屋外空间的一侧覆设有外侧密封板(122b),所述密封胶层(122a)的朝向所述屋内空间的一侧覆设有内侧密封板(122c)。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结构(2)包括若干檩条和屋面板,所述屋面板盖设在所述屋内空间的顶部开口处,所有所述檩条在所述屋面板上间隔布设,所述屋面板通过所述檩条与所述墙体结构(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包括底部连接板(21)和顶部盖板(22),所有所述檩条在所述底部连接板(21)的朝向所述屋内空间的一侧间隔布设,所述底部连接板(21)通过所述檩条与所述墙体结构(1)连接;
所述底部连接板(21)和所述顶部盖板(22)之间还具有龙骨框架(23),所述龙骨框架(23)设置在所述底部连接板(21)的朝向所述顶部盖板(22)的一侧,所述顶部盖板(22)通过所述龙骨框架(23)与所述底部连接板(2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接板(21)和所述顶部盖板(22)之间还设置有屋面保温层(2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干式木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框架(23)包括若干首层龙骨和若干二层龙骨,所有所述首层龙骨沿所述底部连接板(21)的横向在所述底部连接板(21)上间隔布设,所述二层龙骨沿所述底部连接板(21)的纵向在所述底部连接板(21)上间隔布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6940.3U CN219061034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井干式木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6940.3U CN219061034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井干式木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61034U true CN219061034U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6364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16940.3U Active CN219061034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井干式木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61034U (zh)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16940.3U patent/CN2190610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03007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nelized, superinsulated building envelopes | |
US5953883A (en) | Insulated wall panel | |
US6415580B2 (en) | Insulated roof panel | |
US3415026A (en) | Building of gypsum structural wall elements | |
US6279293B1 (en) | Insulated roof panel | |
US4587164A (en) | Roof deck composite panels | |
US20190100917A1 (en) | Panelized Building System Utilizing Integrated Insulation | |
EP2273024A2 (en) | Building element and roof construction | |
US20210102378A1 (en) | Building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integrated insulation, combination | |
US12129652B2 (en) | Building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integrated insulation, method to construct wall panel | |
EP0852275A2 (en) | Insulated ceiling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layers | |
KR102239566B1 (ko) | 방수구조 | |
CN219061034U (zh) | 井干式木屋 | |
US7107726B1 (en) | Organic I-beam soffit | |
CN211080616U (zh) | 一种预制盖板下的屋面伸缩缝结构 | |
JP2857634B2 (ja) | デッキプレートとgrcパネルとの合成床及び合成屋根の乾式工法 | |
US20200199871A1 (en) | Wall module for buildings | |
US11932160B2 (en) | Mobile home system | |
CN210530149U (zh) | 斜屋面陶瓦干挂结构 | |
FI130991B1 (fi) | Ulkoseinäelementti ja rakennus | |
EP0566562B1 (en) | Structure panel and a joint between such panels and method of us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panel | |
CA2792344A1 (en) | Ventilated structural panel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with ventilated structural panels | |
US9879418B2 (en) | Wall element, wall section comprising said wall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building said wall section | |
RU2737170C2 (ru) |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элемента скатной крыши и элемент скатной крыши для крыши здания | |
WO2013150166A1 (es) | Panel de construcción aislante de fácil adherencia y alta resistencia mecánica, y su aplicación en obras nuevas y de rehabilitació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