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6845U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36845U CN219036845U CN202222650462.0U CN202222650462U CN219036845U CN 219036845 U CN219036845 U CN 219036845U CN 202222650462 U CN202222650462 U CN 202222650462U CN 219036845 U CN219036845 U CN 2190368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air
- indoor unit
- casing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前面板上设有出风口,其上面板上设有第一进风口、下面板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后面板上设有第三进风口;并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中隔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机壳分隔为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其中,所述出风口位于且连通于所述第一间室,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三进风口均位于且连通于所述第二间室,所述中隔板开设有通风口。这样形成三路向第二间室进风,有效增大了第二间室的进风量,减小各种角度的墙体和橱柜等障碍物对室内机进风量的影响。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风管式空调机俗称风管机,风管机采用一拖一形式,包括一台室外机和一台室内机。安装时室内机和冷媒管道、排水管道和线路管道都隐藏在吊顶之中。因此相对于壁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风管机更加美观和节省空间,并且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风管机的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换热器。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设置于机壳内。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后和换热器进行换热,最后从出风口吹回室内,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风管机仅在后面板上设有一个进风口,并且受安装位置处墙体或橱柜的阻挡导致进风量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解决了由于室内机的进风口受安装位置处墙体或橱柜的阻挡而导致的进风量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包括:
机壳,其前面板上设有出风口,其上面板上设有第一进风口、下面板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后面板上设有第三进风口;并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
中隔板,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将所述机壳分隔为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其中,所述出风口位于且连通于所述第一间室,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三进风口均位于且连通于所述第二间室,所述中隔板开设有通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面积是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的二分之一。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所述第一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和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所述第二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三进风口的进风面积和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面积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三进风口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所述第三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内,包括换热器;所述第一间室内的空气和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入室内。
可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内,包括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将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三进风口吸入所述第二间室,并将所述第二间室的空气从所述通风口吹入所述第一间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室内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机壳的前面板位于第一间室且设有出风口,机壳的后面板与前面板相对且位于第二间室。机壳的上面板、下面板和后面板分别设置一个进风口,形成三路向第二间室进风,有效增大了第二间室的进风量,减小各种角度的墙体和橱柜等障碍物对室内机进风量的影响。第二间室的空气通过通风口进入第一间室,最后从出风口吹入室内。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以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引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吊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壳;101:上面板;102:下面板;103:后面板;104:前面板;110:第一间室;111:出风口;120:第二间室;121:第一进风口;122:第二进风口;123:第三进风口;130:中隔板;131:通风口;
200:滤网;201:拉手;210:引导部;211:本体座;212:直线槽;213:弧线槽;220:安装口;221:挡板;
300:安装支架;310:第一侧板;311:第一折边;312:第二折边;320:第二侧板;321:第三折边;322:第四折边;
400:吊装支架;410:第一吊装板;411:U形槽;420:第二吊装板;421:吊装槽;422:第一防护折边;423:第二防护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以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以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以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以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机壳100和中隔板130。如图1所示,机壳100的前面板104上设有出风口111,机壳100的上面板10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21、下面板102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22、后面板103上设有第三进风口123;并且,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二进风口122相对,第三进风口123和出风口111相对;中隔板130设置于机壳100内,将机壳100分隔为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其中,出风口111位于且连通于第一间室110,第一进风口121、第二进风口122和第三进风口123均位于且连通于第二间室120,中隔板130开设有通风口131。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机壳100的前面板104位于第一间室110且设有出风口111,机壳100的后面板103与前面板104相对且位于第二间室120。机壳100的上面板101、下面板102和后面板103分别设置一个进风口,形成三路向第二间室120进风,有效增大了第二间室120的进风量,减小各种角度的墙体和橱柜等障碍物对室内机进风量的影响。第二间室120的空气通过通风口131进入第一间室110,最后从出风口111吹入室内。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于第二间室120内,包括离心风扇;离心风扇将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21、第二进风口122和第三进风口123吸入第二间室120,并将第二间室120的空气从通风口131吹入第一间室110。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包括一个离心风扇,或者多个同轴设置的离心风扇且轴线平行于机壳100的下面板102。当离心风扇转动时室内空气形成三路向第二间室120进风,然后第二间室120的空气从中隔板130的通风口131进入第一间室110。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换热组件。换热组件设置于第一间室110内,包括换热器;第一间室110内的空气和换热器换热后从出风口111吹入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间室120的空气从中隔板130的通风口131进入第一间室110和换热组件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出风口111吹入室内从而制冷或制热。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21的进风面积是出风口111的出风面积的二分之一。在机壳100采用吊装于顶板的安装方式的情况下,上面板101较为靠近房顶,因此第一进风口121相对于第二进风口122和第三进风口123适合采用较小的进风面积。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21被构造为条形口,多个第一进风口121均匀地开设于上面板101上。这里,第一进风口121的进风面积指的是开设在上面板101的所有第一进风口121的进风面积之和。在进风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第一进风口121采用狭长的条形口较为合适。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21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第一进风口121。这样,通过挡风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第一进风口121进风量。
可选地,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面积和出风口111的出风面积相同。在机壳100采用吊装于顶板的安装方式的情况下,上面板101较为靠近房顶,而下面板102处没有障碍物遮挡,因此第二进风口122相对于第一进风口121适合采用较大的进风面积。这里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面积指的是开设在上面板101的所有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面积之和。
可选地,第二进风口122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第二进风口122。这样,通过挡风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量。
可选地,第三进风口123的进风面积和出风口111的出风面积相同。在机壳100采用吊装于顶板的安装方式的情况下,上面板101较为靠近房顶,而后面板103处没有障碍物遮挡,因此第三进风口123相对于第一进风口121适合采用较大的进风面积。
可选地,第三进风口123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第三进风口123。这样,通过挡风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整第三进风口123的进风量。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室内机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引导部210和滤网200;引导部210设置于机壳100内,引导部210包括相邻连接的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机壳100的前面板104的下部设有安装口220,且第一引导段靠近安装口220;滤网200从安装口220伸入机壳100内,且依次沿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移动;其中,第一引导段与第二进风口122相对应,以使滤网200覆盖第二进风口122;第二引导段与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三进风口123相对应,以使滤网200覆盖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三进风口1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21设置于机壳100的上面板101,第二进风口122设置于机壳100的下面板102,第三进风口123设置于机壳100的后面板103。安装时将滤网200的一侧伸入安装口220并向机壳100内推动,使滤网200依次沿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移动。滤网200移动至极限位置后,滤网200位于第一引导段的部分覆盖第二进风口122,滤网200位于第二引导段的部分覆盖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三进风口123,从而对通过上述三个进风口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拆卸时将滤网200从安装口220抽出即可。这样滤网200拆装方便且能够覆盖机壳100的不同面板上的进风口。
可选地,如图3所示,引导部210包括本体座211,本体座211开设有相连通的直线槽212和弧线槽213;其中,直线槽212沿机壳100的下面板102布设且一端延伸靠近安装口220,作为第一引导段;弧线槽213的一端连接于直线槽212的远离安装口220的一端,另一端延伸靠近机壳100的上面板101,作为第二引导段;滤网200的侧边可在弧线槽213内和直线槽212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包括一个离心风扇,或者多个同轴设置的离心风扇且轴线平行于机壳100的下面板102。弧线槽213的内弧面朝向离心风扇的侧面,且弧线槽213的上部与上面板101相对应、弧线槽213的中部与后面板103相对应、弧线槽213的下部与直线槽212相连接。直线槽212和弧线槽213的槽宽与滤网200的厚度相适配以便于安装滤网200。
可选地,两个引导部210相邻设置,且两个引导部210的直线槽212相对、弧线槽213相对,以使滤网200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沿一个引导部210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200的前侧边从安装口220伸入机壳100内,滤网200的左侧边位于一个引导部210的直线槽212内、右侧边位于另一个引导部210的直线槽212内,这样通过两个引导部210限定滤网200的移动方向使滤网200的移动更加平顺稳定。
可选地,滤网200的与弧线槽213相对应的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这样滤网200从直线槽212向弧线槽213移动时更加顺畅。
可选地,如图4所示,滤网200的一侧边折弯构成拉手201,滤网200的与拉手201相对的一侧边从安装口220伸入机壳100内。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200的前侧边从安装口220伸入机壳100内,滤网200的后侧边向下垂直折弯构成拉手201,便于用户通过拉手201推拉滤网200。并且当滤网200沿引导部210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拉手201可以安装口220相干涉阻止滤网200继续移动。
可选地,安装口220处设有挡板221,拆卸挡板221后暴露安装口220。挡板221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于前面板104上,拆除挡板221后可以方便地拆装滤网200。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安装支架300。其中,机壳100安装于柜体内;图6所示,安装支架300包括第一侧板310和第二侧板320,第一侧板310垂直连接于第二侧板320的一端;并且,第一侧板310的垂直于第二侧板320的侧边朝向远离第二侧板320的方向折弯构成第一折边311,第一折边311的末端朝向远离第一侧板310的方向折弯构成第二折边312;并且,两个安装支架300分别设置于机壳100后侧的两个底角处,且第一侧板310用于连接机壳100的后面板103,第二侧板320用于连接机壳100的下面板102,第二折边312用于连接柜体的背板。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采用内置于橱柜的安装方式,安装支架300适用于橱柜内的狭窄的安装空间。安装时,两个安装支架300分别设置于机壳100后侧的两个底角处,并且每一安装支架300的第一侧板310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于机壳100的后面板103,每一安装支架300的第二侧板320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于机壳100的下面板102。然后将机壳100置于柜体的底板上,最后第二折边312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于柜体的背板上,从而在柜体内固定机壳100。在机壳100具有三个进风口的情况下,采用上述安装方式,第二进风口122被柜体的底板所封挡,可通过第一进风口121和第三进风口123进风。
可选地,第一折边311垂直于第一侧板310。
可选地,第二折边312垂直于第一折边311。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侧板320的垂直于第一侧板310的侧边朝向远离第一侧板310的方向折弯构成第三折边321,第三折边321的末端朝向远离第二侧板320的方向折弯构成第四折边322;第四折边322用于连接柜体的底板。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折边322起到承托机壳100的下面板102的作用,从而使第二进风口122与柜体的底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安装时,每一安装支架300的第二折边312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于柜体的背板上,每一安装支架300的第四折边322通过螺栓紧固件连接于柜体的底板上。在机壳100具有三个进风口的情况下,采用上述安装方式,第二进风口122没有被柜体的底板所封挡,可通过第一进风口121、第二进风口122和第三进风口123进风从而形成三路进风。
可选地,第一折边311和第三折边321均位于安装支架300的同侧,且第一折边311和第三折边321相连接。安装支架30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安装时两个安装支架300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第一折边311和第三折边321均位于安装支架300的第二侧。第一折边311和第三折边321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300的强度,避免安装支架300发生断裂。
可选地,第二折边312和第四折边322均位于安装支架300的同侧,且第二折边312和第四折边322相连接。安装支架30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安装时两个安装支架300的第一侧相对设置,第二折边312和第四折边322均位于安装支架300的第二侧。第二折边312和第四折边322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300的强度,避免安装支架300发生断裂。
可选地,第三折边321垂直于第二侧板320。
可选地,第四折边322垂直于第三折边321。
可选地,第一侧板310的宽度、第二折边312的宽度、第二侧板320的宽度和第四折边322的宽度均相同。采用上述宽度设置有利于提高安装支架300的稳定性,避免机壳100发生晃动。
可选地,第一折边311和第三折边321的宽度相同。这里第一折边311的宽度为机壳100的后面板103至柜体的背板的距离,第二折边312的宽度为机壳100的下面板102至柜体的底板的距离。结合柜体内的安装空间,适当调整第一折边311和第三折边321的宽度,有利于提高第二进风口122和第三进风口123的进风量。
可选地,如图1和图8所示,机壳100的两侧分别设有吊装支架400;吊装支架400包括第一吊装板410和第二吊装板420,第一吊装板410垂直于第二吊装板420,且第一吊装板4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吊装板420的长度方向;其中,第一吊装板410用于连接机壳100,第二吊装板420两端的侧边分别向内凹陷构成吊装槽421,两个吊装槽421相对称且两个吊装槽421相对的一端被构造为圆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采用室内吊装的安装方式,吊装支架400适用于室内宽敞的吊装空间。第二吊装板420的两端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于机壳100的侧板上。每一吊装支架400使用两个吊杆,每一吊杆从第一吊装板410的两端伸入对应的吊装槽421内,然后调整吊杆在吊装槽421内的位置。这里两个吊装槽421相对的一端被构造为圆弧面,能够在吊杆调整至吊装槽421内侧的端部时减少与吊装槽421接触时的磨损。最后使用止挡件例如螺母将吊杆和第一吊装板410固定,从而完成吊装。
可选地,第一吊装板410和第二吊装板420的长度相同。这样有利于吊装支架400的安装。
可选地,第一吊装板410的与第二吊装板420平行的侧边向内凹陷构成U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装板410的两端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于机壳100的侧板,第一吊装板410的中部开设U形槽,这样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U形槽底部的两侧设有圆角。
可选地,U形槽的长度占第一吊装板410的长度的7/10-9/10。这样,能够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保证第一吊装板410的强度。
可选地,每一吊装槽421的长度占第二吊装板420的长度的1/10-2/10。这样,吊装槽421的长度能够满足吊杆在吊装槽421内的调整距离。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吊装板420两端的侧边朝向第一吊装板410折弯构成第一防护折边422,且第一防护折边422位于吊装槽421的开口的一侧。第一防护折边422垂直于第二吊装板420。这样第一防护折边422能够避免在吊装时第二吊装板420划伤用户。
可选地,第二吊装板420的与第一吊装板410平行的侧边朝向第一吊装板410折弯构成第二防护折边423。第二防护折边423垂直于第二吊装板420。这样第二防护折边423能够避免在吊装时第二吊装板420划伤用户。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室内机。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0),其前面板(104)上设有出风口(111),其上面板(10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21)、下面板(102)上设有第二进风口(122)、后面板(103)上设有第三进风口(123);并且,所述第一进风口(12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相对,所述第三进风口(123)和所述出风口(111)相对;
中隔板(130),设置于所述机壳(100)内,将所述机壳(100)分隔为第一间室(110)和第二间室(120);其中,所述出风口(111)位于且连通于所述第一间室(110),所述第一进风口(121)、所述第二进风口(122)和所述第三进风口(123)均位于且连通于所述第二间室(120),所述中隔板(130)开设有通风口(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121)的进风面积是所述出风口(111)的出风面积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121)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所述第一进风口(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口(122)的进风面积和所述出风口(111)的出风面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口(122)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所述第二进风口(1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进风口(123)的进风面积和所述出风口(111)的出风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进风口(123)处设有可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用于遮挡或避让所述第三进风口(12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110)内,包括换热器;所述第一间室(110)内的空气和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111)吹入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120)内,包括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将室内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21)、所述第二进风口(122)和所述第三进风口(123)吸入所述第二间室(120),并将所述第二间室(120)的空气从所述通风口(131)吹入所述第一间室(110)。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50462.0U CN219036845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50462.0U CN219036845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36845U true CN219036845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9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50462.0U Active CN219036845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36845U (zh)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22650462.0U patent/CN2190368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036845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671170U (zh) | 空调器 | |
CN219243728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036844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6164013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9036848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5628476A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036847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036846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884105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307338U (zh) | 一种空调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1822776U (zh) | 挂墙式空调柜机 | |
WO2023087936A1 (zh) | 空调器 | |
CN218154503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154504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243861U (zh) | 转接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8442543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832248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442542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685348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763691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685318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685317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653971U (zh) | 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20020002101A (ko) | 삼면 토출형 공기조화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