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8032U - 折叠把横总成和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把横总成和代步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08032U CN219008032U CN202320007367.0U CN202320007367U CN219008032U CN 219008032 U CN219008032 U CN 219008032U CN 202320007367 U CN202320007367 U CN 202320007367U CN 219008032 U CN219008032 U CN 2190080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bar
- handlebar
- folding
- assembly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把横总成和代步车,折叠把横总成包括主把横和副把横,所述副把横转动装配于所述主把横并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副把横适于骑行把持,且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形成第一夹角;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以使所述折叠把横总成的长度尺寸缩减。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把横总成的把横的整体长度尺寸可调,方便了折叠收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车折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把横总成和一种应用该折叠把横总成的代步车。
背景技术
诸如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平衡车等代步车,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选择。为了便于代步车的收纳,目前的一些代步车通常将立管设计为可折叠的形式,但是受制于代步车的把横的宽度限制,立管折叠后的代步车依然存在尺寸较大而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折叠把横总成,该折叠把横总成的把横的整体长度尺寸可调,方便了折叠收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折叠把横总成的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包括:
主把横;
副把横,所述副把横转动装配于所述主把横并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副把横适于骑行把持,且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形成第一夹角;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以使所述折叠把横总成的长度尺寸缩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的把横的整体长度尺寸可调,方便了折叠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可移动的装配于所述主把横并具有锁止位和解锁位;
在所述锁止位,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副把横挡止配合以限制所述副把横转动并使得所述副把横被锁止在所述使用位置;
在所述解锁位,所述传动件解除与所述副把横的挡止以使得所述副把横可切换至所述收纳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在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后将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所述副把横切换至所述收纳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把横具有第一斜切面,所述副把横具有第二斜切面,所述副把横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主把横转动装配,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斜切面和所述第二斜切面均垂直以使所述第一斜切面和所述第二斜切面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均能够相对布置或贴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斜切面上设有插槽,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插槽用于供所述传动件插入以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限制所述副把横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切面和所述第二斜切面的其中一者设有引导槽,其中另一者设有止阻件,所述引导槽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周向延伸,所述止阻件可滑移地配合在所述引导槽内以限制所述副把横相对于所述主把横的转动行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在所述传动件和所述主把横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向所述传动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传动件始终具有切换至所述锁止位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可移动的设于主把横,且所述触发件用于在移动时与所述传动件止抵并将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设有引导斜面,所述传动件上设有销部,所述销部与所述引导斜面贴合配合,所述引导斜面适于在所述触发件移动时顶推所述销部以将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设有装配孔,所述销部配合在所述装配孔内,所述装配孔的部分孔壁形成所述引导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作用在所述触发件和所述主把横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在所述触发件将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后复位所述触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装配孔的孔壁形成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与所述引导斜面相连,且所述避让面与所述触发件的移动方向平行以在所述触发件复位时使所述销部可沿着所述触发件的移动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把横有两个,两个所述副把横的其中一者装配于所述主把横的一端,其中另一者装配于所述主把横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在骑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在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折叠把横总成的水平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左半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折叠把横总成的水平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的竖向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把横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在骑行状态的左侧局部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在收纳状态的左侧局部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把横转动过程中的传动件的相对位置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主把横1;第一斜切面11;止阻件12;
副把横2;插槽21;第二斜切面22;引导槽23;
传动件3;销部31;
触发件4;装配孔41;引导斜面411;避让面412;
第二弹性件5;
第三弹性件6;
第一弹性件7;
旋转轴8;
轴承9;
轴套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包括主把横1和副把横2。主把横1可以为T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把横1也可以为杆状、长方体状等。主把横1可以包括横向部分,横梁部分可视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
副把横2可以为杆状并可以起到车把手的作用,副把横2可以设有一个,例如,副把横2可以转动装配在主把横1的横向部分的左端,此时,副把横2可以充当车的左把手,主把横1的右端部分则可以充当车的右把手。
本实施例中副把横2转动装配于主把横1并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如图1所示,在使用位置,副把横2充当车把并适于骑行把持,从而方便了车的转向和前进方向的控制。副把横2和主把横1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可视为图1中的夹角α,第一夹角大体可以为平角。即当副把横2切换至使用位置后,副把横2的轴线和主把横1的横向部分的轴线可以共线布置,由此,可以使得副把横2和主把横1在左右方向的长度尺寸最长,从而满足了骑行把持的使用需要。
如图2所示,在收纳位置,副把横2和主把横1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以使折叠把横总成的长度尺寸缩减。具体地,第二夹角可视为图2中的夹角β,当副把横2切换至收纳位置后,副把横2的轴线和主把横1的横向部分的轴线可以垂直布置,此时,第二夹角大体可以为90度,由此,可以缩减折叠把横总成在左右方向的总长度,从而方便了折叠收纳。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角的角度也可以为100度、120度、140度、160度、170度、200度等角度,第二夹角的角度也可以40度、45度、60度、70度、80度、100度、110度等角度,但是只要满足第二夹角β小于第一夹角α,即可使得处于收纳状态的折叠把横总成的总长度小于骑行状态的总长度,从而起到缩减把横整体横向长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把横总成,通过将副把横2设计为可转动折叠的形式,使得把横的整体长度尺寸可调,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把横的长度尺寸较长而需要占据较多的横向空间的情况,方便了折叠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传动件3,传动件3可移动的装配于主把横1并具有锁止位和解锁位,在锁止位,传动件3与副把横2挡止配合以限制副把横2转动并使得副把横2被锁止在使用位置;在解锁位,传动件3解除与副把横2的挡止以使得副把横2可切换至收纳位置。
例如,传动件3可以为杆状结构,主把横1内可以设有装配腔,传动件3可以装配在主把横1的装配腔内,且传动件3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
以副把横2装配在左侧为例,当传动件3向左移动时,传动件3可以移动至锁止位,此时,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件3可以从主把横1的左端伸出,且传动件3的左端可以插入副把横2的槽孔内,通过传动件3和槽孔的内壁的挡止配合可以限制副把横2的转动,从而使得副把横2可以被锁止在使用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副把横2上也可以设有挡止部,传动件3可以与副把横2上的挡止部在周向上挡止限位,从而也可以起到限制副把横2转动的效果。
当传动件3向右移动时,传动件3可以移动至解锁位,此时,如图5所示,传动件3可以回缩至主把横1内并解除对副把横2的挡止限位,副把横2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切换至收纳位置。
通过传动件3的左右移动可以实现对副把横2的解锁和锁止,驱动形式简单、可靠,方便了操作。其次,传动件3本身可以具有较高的抗剪切强度,保证了对处于使用位置的副把横2的固定结构强度,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第一弹性件7,第一弹性件7作用在副把横2和主把横1之间,第一弹性件7用于在传动件3切换至解锁位后将处于使用位置的副把横2切换至收纳位置。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弹性件7可以为扭簧,第一弹性件7的一端可以与主把横1相连或止抵,第一弹性件7的另一端可以与副把横2相连或止抵。
在副把横2从收纳位置切换至使用位置的过程中(此过程可以通过人工驱动的方式实现),第一弹性件7会压缩或拉伸储能,由此,使得在处于使用位置的副把横2始终具有向收纳位置转动的趋势,从而保证副把横2不会因为剧烈晃动而回到锁止位置。
当传动件3解除对处于使用位置的副把横2的锁止后,第一弹性件7的弹性势能会释放,由此,副把横2会自行转动并切换至收纳位置。
由此,第一弹性件7的设置实现了传动件3和副把横2的联动控制,即通过驱动传动件3的移动即可将副把横2切换至收纳位置,方便了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把横1具有第一斜切面11,副把横2具有第二斜切面22,副把横2通过旋转轴8与主把横1转动装配,旋转轴8与第一斜切面11和第二斜切面22均垂直以使第一斜切面11和第二斜切面22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均能够相对布置或贴合配合。
例如,如图7所示,主把横1的横梁部分和副把横2均大体可以为类四棱柱状,第一斜切面11可以为主把横1的左端面,第一斜切面11即为主把横1上与主把横1的中心轴线呈锐角的切面。第二斜切面22可以为副把横2的右端面,第二斜切面22即为副把横2上与副把横2的中心轴线呈锐角的切面。
如图7所示,副把横2可以通过一个旋转轴8转动装配在主把横1的左端,旋转轴8可以同时装配在第一斜切面11的中心位置和第二斜切面22的中心位置,旋转轴8大体沿着左下至右上的方向延伸,且旋转轴8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斜切面11和第二斜切面22均垂直。
由此,旋转轴8可以视为第二斜切面22的中心对称的旋转轴线,即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二斜切面22的外周轮廓和处于收纳位置的第二斜切面22的外周轮廓大体上可以完全重合,从而使得转动前后的副把横2和主把横1的对接位置的结构大体一致,有利于保证副把横2和主把横1对接处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旋转轴8和主把横1之间可以装配有一个轴承9,该轴承9套设在旋转轴8的外周侧,起到减少旋转轴8和主把横1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的作用。旋转轴8可以与副把横2固定相连,即驱动副把横2相对于主把横1转动时,旋转后可以与副把横2同步转动。
旋转轴8和副把横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一个轴套10,该轴套10套设在旋转轴8的外周侧,且轴套10的轴向一端可以与副把横2止抵,轴套10的轴向另一端可以与轴承9止抵,起到限制轴承9轴向移动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斜切面22上可以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可以环绕在旋转轴8的外周侧,第一弹性件7可以装配在环形槽内,使得第一弹性件7可以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斜切面22上设有插槽21,在使用位置,插槽21用于供传动件3插入以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限制副把横2的转动。插接的配合方式可以实现副把横2正反向的转动限位,保证了在使用位置的副把横2的锁止效果。
另外,在副把横2相对于主把横1转动的过程中,传动件3会有先回缩然后伸出的运动形式,且当传动件3插入插槽21内时会产生“呵嗒”声响,可以提升副把横2转动的节奏感,也方便了用户判断是否切换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切面11和第二斜切面22的其中一者设有引导槽23,其中另一者设有止阻件12,引导槽23沿着旋转轴的周向延伸,止阻件12可滑移地配合在引导槽23内以限制副把横2相对于主把横1的转动行程。
具体地,如图8所示,引导槽23可以设在第二斜切面22上,引导槽23为弧形槽,引导槽23和插槽21在旋转轴8的周向间隔布置,且引导槽23沿着旋转轴8的周向延伸。如图9和图11所示,止阻件12可以为一根螺栓或销轴,止阻件12可以固定在第一斜切面11上。
待副把横2和主把横1装配后,止阻件12的一部分会插入引导槽23内,当副把横2相对于主把横1相对转动时,止阻件12可以沿着引导槽23往复滑移。如图9和图10所示,当副把横2切换至使用位置时,传动件3插入插槽内,止阻件12则位于引导槽23的一端并与引导槽23的端部槽壁止抵;当副把横2切换至收纳位置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传动件3会从插槽内移出并与第二斜切面22止抵,止阻件12则会移动至引导槽23的另一端并与引导槽23的另一端部的槽壁止抵。
通过止阻件12和引导槽23的配合一方面可以提升副把横2和主把横1的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旋转限位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副把横2旋转过位的情况,例如,可以避免副把横2旋转一周而致使传动件3在收纳位置时插入插槽内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后续由于传动件3和插槽挡止干涉而不容易将副把横2切换至使用位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在副把横2从使用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的过程中,传动件3会从插槽内移出并始终与第二斜切面22止抵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第二弹性件5,第二弹性件5作用在传动件3和主把横1之间,第二弹性件5用于向传动件3施加作用力以使传动件3始终具有切换至锁止位的趋势。
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弹性件5可以为弹簧,主把横1上可以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口可以朝向左侧,且第一安装槽的槽深方向可以为左右方向。第二弹性件5可以装配在第一安装槽内,传动件3的右端的一部分也可以插入第一安装槽内,第二弹性件5可以被压迫在传动件3的右端和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之间。
由此,第二弹性件5会始终向传动件3施加向左的弹性作用力,使得传动件3在不受到其他外力作用时,传动件3可以保持从主把横1的左端伸出的状态,从而使得传动件3能够插入副把横2的插槽21内并将副把横2锁止固定,保证了锁止的稳定性。
其次,由于第二弹性件5可以压缩或伸展,也满足了传动件3左右移动的需要。另外,在第二弹性件5的作用下,传动件3可以始终保持与副把横2的止抵,从而在传动件3从插槽21和环形槽之间切换时可以产生“呵嗒”声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触发件4,触发件4可移动的设于主把横1,且触发件4用于在移动时与传动件3止抵并将传动件3切换至解锁位。
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主把横1的前侧可以设有装配槽,装配槽的槽口朝向前侧,装配槽的槽深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触发件4可以为按键并装配在装配槽内,且触发件4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按压移动。
当触发件4向后发按压时,触发件4的一部分可以与传动件3的一部分斜面配合并能够将触发件4在前后方向的一部分作用力转化为驱动传动件3向右移动的作用分力,从而可以克服第二弹性件5的弹性作用力并可以将处于锁止位的传动件3驱动至解锁位。触发件4的设置实现了对副把横的一键按压驱动,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件4设有引导斜面411,传动件3上设有销部31,销部31与引导斜面411贴合配合,引导斜面411适于在触发件4移动时顶推销部31以将传动件3切换至解锁位。
例如,如图4所示,以副把横2装配在主把横1的左端为例,引导斜面411大体可以沿着右前至左后的方向倾斜布置。传动件3上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有销部31,销部31大体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销部31可以位于引导斜面411的右侧并在第二弹性件5的作用下可以保持与引导斜面411的贴合配合。
当向后方按压触发件4时,引导斜面411会止抵销部31并产生向右顶推销部31的作用分力,从而可以驱动传动件3向右移动。简化了触发件4和传动件3的传动配合方式,也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件4设有装配孔41,销部31配合在装配孔41内,装配孔41的部分孔壁形成引导斜面411。例如,如图3和图5所示,装配孔41可以为三角孔,如图4所示,装配孔41在右前至左后方向上倾斜布置的孔壁可以构成引导斜面411。传动件3的销部31可以插入装配孔41内并与引导斜面411保持贴合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孔41也可以斜长孔,斜长孔大体沿着右前至左后的方向延伸,销部31配合在斜长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把横总成包括第三弹性件6,第三弹性件6作用在触发件4和主把横1之间,第三弹性件6用于在触发件4将传动件3切换至解锁位后复位触发件4。
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三弹性件6可以为弹簧,主把横1上可以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槽口可以朝向前侧,且第二安装槽的槽深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第三弹性件6可以装配在第二安装槽内,主把横1上可以设有插接部,插接部的一部分可以插入第二安装槽内,第三弹性件6止抵在插接部和第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
第三弹性件6可以向触发件4施加向前的弹性作用力,通过该第三弹性件6的作用,向后按压的触发件4可以自行向前移动并复位至初始位置阀。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置有第三弹性件6时,装配孔41的部分孔壁需要设置避让面412,例如,如图4所示,避让面412与引导斜面411相连,且避让面412与触发件4的移动方向(前后方向)平行以在触发件4复位时使销部31可沿着触发件4的移动方向移动。
由此,当触发件4向前复位移动时,销部31可以沿着避让面412相对于触发件4向后移动,避免了装配孔41的孔壁与销部31挡止而致使触发件4容易与传动件3产生复位干涉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把横2有两个,两个副把横2的其中一者装配于主把横1的一端,其中另一者装配于主把横1的另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副把横2可以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副把横2可以转动装配在主把横1的横向部分左端,另一个副把横2可以转动装配在主把横1的横向部分的右端。此时,两个副把横2分别充当车的左把手和右把手。
需要说明的是,当副把横2设置有两个时,两个副把横2可以镜像对称布置且安装方式相同,上面实施例中给出了左端的副把横2和主把横1的装配方式,对于右端的副把横2,由于可以仅是结构部件(传动件3、第一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5、第三弹性件6等)的方位变化,不再赘述。
两个副把横2的设计可以在副把横2折叠后进一步缩减把横的整体长度尺寸,进一步方便了收纳。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包括折叠把横总成,折叠把横总成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折叠把横总成。代步车可以为滑板车、平衡车、自行车、电动车等代步车,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使用折叠把横总成的代步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代步车包括立管,折叠把横总成的主把横1可以固定在立管的顶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把横;
副把横,所述副把横转动装配于所述主把横并具有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副把横适于骑行把持,且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形成第一夹角;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以使所述折叠把横总成的长度尺寸缩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可移动的装配于所述主把横并具有锁止位和解锁位;
在所述锁止位,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副把横挡止配合以限制所述副把横转动并使得所述副把横被锁止在所述使用位置;
在所述解锁位,所述传动件解除与所述副把横的挡止以使得所述副把横可切换至所述收纳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作用在所述副把横和所述主把横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后将处于所述使用位置的所述副把横切换至所述收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把横具有第一斜切面,所述副把横具有第二斜切面,所述副把横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主把横转动装配,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斜切面和所述第二斜切面均垂直以使所述第一斜切面和所述第二斜切面在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均能够相对布置或贴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切面上设有插槽,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插槽用于供所述传动件插入以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限制所述副把横的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切面和所述第二斜切面的其中一者设有引导槽,其中另一者设有止阻件,所述引导槽沿着所述旋转轴的周向延伸,所述止阻件可滑移地配合在所述引导槽内以限制所述副把横相对于所述主把横的转动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在所述传动件和所述主把横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向所述传动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传动件始终具有切换至所述锁止位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件,所述触发件可移动的设于主把横,且所述触发件用于在移动时与所述传动件止抵并将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设有引导斜面,所述传动件上设有销部,所述销部与所述引导斜面贴合配合,所述引导斜面适于在所述触发件移动时顶推所述销部以将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设有装配孔,所述销部配合在所述装配孔内,所述装配孔的部分孔壁形成所述引导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作用在所述触发件和所述主把横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在所述触发件将所述传动件切换至所述解锁位后复位所述触发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装配孔的孔壁形成避让面,所述避让面与所述引导斜面相连,且所述避让面与所述触发件的移动方向平行以在所述触发件复位时使所述销部可沿着所述触发件的移动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把横有两个,两个所述副把横的其中一者装配于所述主把横的一端,其中另一者装配于所述主把横的另一端。
14.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把横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07367.0U CN219008032U (zh) | 2023-01-03 | 2023-01-03 | 折叠把横总成和代步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07367.0U CN219008032U (zh) | 2023-01-03 | 2023-01-03 | 折叠把横总成和代步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08032U true CN219008032U (zh) | 2023-05-12 |
Family
ID=86250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07367.0U Active CN219008032U (zh) | 2023-01-03 | 2023-01-03 | 折叠把横总成和代步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08032U (zh) |
-
2023
- 2023-01-03 CN CN202320007367.0U patent/CN2190080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742601B2 (en) | Battery powered tools | |
US6488451B1 (en) | Drive shaft lock | |
US20020167143A1 (en) | Folding structure for kick scooter | |
US6810701B2 (en) | Lock assembly having a short key recess | |
CN110177659B (zh) | 电动工具 | |
KR20180100891A (ko) | 무선 물걸레 청소기 | |
WO2005054001A1 (en) | One-hand fold handle for infant carrier | |
CN219008032U (zh) | 折叠把横总成和代步车 | |
US5253497A (en) | Multi-function automobile steering lock | |
CN216783722U (zh) | 代步车用折叠组件和代步车 | |
CN212353718U (zh) | 一种能折叠的汽车头枕 | |
CN212290158U (zh) | 折叠结构、折叠设备和折叠车 | |
CN212766416U (zh) | 车轮定向机构与婴儿车架 | |
CN218022017U (zh) | 折叠组件和应用其的代步车 | |
CN217673023U (zh) | 折叠装置和具有其的代步车 | |
CN211929356U (zh) | 防误触动的电动工具扳机开关装置 | |
CN210592303U (zh) | 一种转向机构以及滑板车 | |
CN212507835U (zh) | 肘枕锁结构及车辆 | |
CN211335783U (zh) | 一种乘用车手套箱锁止集成装置 | |
CN216887070U (zh) | 折叠锁组件和代步车 | |
CN219382719U (zh) | 锁定机构及自行车 | |
CN221214179U (zh) | 轮式移动装置 | |
US20030075902A1 (en) | 0ne-hand operational control device of foldable stroller | |
CN216984976U (zh) | 快装手柄 | |
CN217456231U (zh) | 折叠机构、车身装置以及可折叠代步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