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888343U -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8343U
CN218888343U CN202223360476.5U CN202223360476U CN218888343U CN 218888343 U CN218888343 U CN 218888343U CN 202223360476 U CN202223360476 U CN 202223360476U CN 218888343 U CN218888343 U CN 218888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drive system
electric drive
box bod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04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巍
杨智超
廖扬
单东生
王臣林
徐凌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ings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604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8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8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8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及车辆。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其中,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及三相线铜排,三相线铜排包括外露在箱体外的连接端,以便于电机控制器能够通过三相线铜排与其他部件连接。并且,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及外露在电机壳体的电机端子,以便于驱动电机能够与其他部件连接。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组装连接时,箱体和电机壳体相互支撑,且连接端与电机端子连接。此外,沿着由连接端与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箱体和壳体之间的间隙路径内设有阻挡件,阻挡件能够起限位作用,使得箱体和壳体紧密连接以防止连接处产生的电磁对外辐射超标,且容易出现EMC泄漏而导致电驱动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

Description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电驱动系统及包括该电驱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电驱动系统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系统,其控制并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输出。电驱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其中,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通过三相线铜排连接以实现电驱动系统内部的连接控制。然而,三相线铜排与驱动电机的连接处会出现EMC(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泄漏,即是,电磁会沿着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的抵接面向外辐射,从而导致电驱动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而损害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的连接处产生的电磁对外辐射超标,容易出现EMC泄漏而导致电驱动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其包括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及三相线铜排,所述三相线铜排包括外露在所述箱体外的连接端;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及外露在所述电机壳体的电机端子;所述箱体和所述电机壳体相互支撑,且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机端子;沿着由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所述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路径内设有阻挡件。
具体地,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均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相互支撑抵接;所述阻挡件为至少任意一个所述支撑面凸设的凸起;所述连接端由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面伸出。
具体地,每一所述支撑面均设有凸起;每一所述支撑面上的所述凸起间隔交错设置。
具体地,每一所述支撑面上的凸起的高度相等。
具体地,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壳体的支撑面设有凹槽,所述凸起容置在所述凹槽内。
具体地,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均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相互支撑抵接;沿着由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所述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面呈台阶面;所述壳体的支撑面也呈台阶面,且所述壳体的台阶面与所述箱体的台阶面相互配合;所述阻挡件为所述台阶面。
具体地,所述阻挡件为设置在所述间隙路径内的垫圈。
具体地,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均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相互支撑抵接;每一所述支撑面至少沿着由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所述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的部分呈平面段;所述垫圈分别顶抵于所述支撑面的平面段。
具体地,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三相线铜排连接;所述电路板设有控制模块电路区及驱动模块电路区。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电驱动系统,其包括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并通过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来实现电驱动系统的控制和驱动。其中,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及三相线铜排,三相线铜排包括外露在箱体外的连接端。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及外露在电机壳体的电机端子。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组装连接时,箱体和电机壳体相互支撑,且三相线铜排的连接端与电机端子连接。此外,沿着由连接端与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箱体和壳体之间的间隙路径内设有阻挡件,在间隙路径的传播上增加了阻碍,从而增加了连接端与电机端子连接的电磁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的阻挡作用,一方面使得电磁在向外辐射中遇到阻挡而减弱;另一方面,连接端与电机端子连接的电磁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需要绕过阻挡件,延长了辐射路径,也可以减少一定的辐射,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的连接处产生的电磁对外辐射超标,且容易出现EMC泄漏而导致电驱动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驱动系统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
图2是图1中电驱动系统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
图3和图4是图2中驱动电机壳体与电机控制器箱体的抵接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电机控制器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电驱动系统另外一实施例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驱动系统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图2是图1中电驱动系统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1及驱动电机2,并通过电机控制器1及驱动电机2来实现电驱动系统的控制和驱动。其中,电机控制器1包括箱体11及三相线铜排12,三相线铜排12包括外露在箱体11外的连接端121。驱动电机2包括电机壳体21及外露在电机壳体21的电机端子22。电机控制器1与驱动电机2组装连接时,箱体11和电机壳体21相互支撑,且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连接。此外,沿着由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向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也就是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向外进行电磁辐射的辐射路径上,如图1上的线a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箱体11和壳体21之间的间隙路径内设有阻挡件。其中,线a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指向驱动系统外侧的方向,而背离线a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指向驱动系统内侧的方向。也就是说,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位于靠近电磁辐射路径的内侧,阻挡件靠近电磁辐射路径的外侧。因此,电磁从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连接处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遇到阻挡件,从而阻挡件对电磁辐射起阻挡作用,一方面使得电磁在向外辐射中遇到阻挡而减弱;另一方面,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连接处的电磁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需要绕过阻挡件,延长了辐射路径,也可以减少一定的辐射,从而有效了减少了电机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的连接处产生的电磁对外辐射超标,且容易出现EMC泄漏而导致电驱动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的问题。
当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也可以同时在靠近电磁辐射路径的内侧和外侧设置,此时,阻挡件能够对箱体11和壳体21起到限位的作用,以便于使箱体11和壳体21能够按照预期设计进行组装,从而使得外露的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能够正常连接,并使得箱体11和壳体21连接得更紧密。
具体地,箱体11和壳体21均包括支撑面3,箱体11和壳体21通过各自的支撑面3相互支撑抵接。也就是说,箱体11和壳体21之间的间隙路径即为两个支撑面3之间的间隙。具体的,支撑面3分别设置在电机控制器1的箱体11外壁和驱动电机2的壳体21外壁上。
并且,三相线铜排12的连接端121由箱体11的支撑面3伸出至箱体11外。可以理解地,三相线铜排12安装在箱体11内,且箱体11的支撑面3上设置有类似通孔的结构,以使得连接端121能够由支撑面3向外伸出。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3,图3是图2中驱动电机壳体与电机控制器箱体的抵接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阻挡件也可以是任意一个支撑面3上设置的凸起111。即阻挡件是由箱体11的支撑面3上凸设形成的;或者是壳体21的支撑面3上凸设形成的;或者是箱体11和支撑面3上均设有凸起111,从而使得组装时,箱体11和壳体21的支撑面3相互支撑抵接,凸起111相互交错配合,形成类似卡接的结构,一方面,这样使得箱体11和壳体21之间卡接得更紧密;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延长间隙路径的长度,使得电磁在对外辐射的过程中,其电磁辐射需要经过的路径会增长,以减少一定的电磁辐射。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支撑面3之间的间隙,也就是减小间隙路径的间隙宽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每一支撑面3均设有凸起111时,每一支撑面3上的凸起111间隔交错设置,即阻挡件由箱体11和壳体21的外壁同时间隔交错设置凸设形成的配合结构。更为优选的,每一支撑面3的凸起111的高度相等,此时,在电磁对外辐射的路径上,每个阻挡件对电磁辐射的削弱量是大致相同的,因此,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测试数据来确定实际所需设置的凸起111的数量。
请继续参照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111由箱体11的支撑面3凸设而成,凹槽211由壳体21凹设而成。其中,凸起111与凹槽211相互配合,因此,电机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可以通过凸起111和凹槽211的配合来实现定位及卡接。一方面,箱体11的支撑面3上设有凸起111,壳体21的支撑面3设有凹槽211。电机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可以通过凸起111和凹槽211的配合来实现定位及卡接,并且,箱体11和壳体21的支撑面3相互接触并支撑抵接,有效减少了间隙路径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量。此外,由于凸起111容置在凹槽211内,还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以使得电机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的组装更紧固,避免了电机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松脱导致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因电流导通产生的电磁辐射超标,避免EMC泄漏而导致电驱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另一方面,凸起111和凹槽211的配合,使得箱体11和壳体21之间的间隙路径呈U型,相较于传统的平面式间隙路径,该U型的间隙路径结构可以延长电磁对外辐射的路程,使电磁辐射需要经过更曲折的路径以导致部分电磁辐射发生衰减,从而避免了EMC泄漏而导致电驱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并且,U型的两侧壁,在电磁对外辐射的路程上形成了阻挡面,可阻挡并导致部分电磁辐射发生衰减。此外,凸起111和凹槽211的配合,使得箱体11和壳体21的支撑面3相互接触并支撑抵接,有效减少了间隙路径的宽度,也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量。
更为优选的,凹槽2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凸起111的高度,从而使得凸起111能够完全容置在凹槽211中。可以理解地,当凹槽211的深度等于凸起111的高度时,凸起111刚好能容置在凹槽211中,以便于使支撑面3抵接得更紧密;或者当凹槽211的深度大于凸起111的高度时,凸起111容置在凹槽211中之后,会在凹槽形成一个密闭槽,此时,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连接处的电磁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电磁辐射会一直在密闭槽运动以产生部分消耗,并且,电磁辐射的一部分还会被密闭槽的槽壁吸收,从而能够减弱一定的电磁辐射。
可以理解的,当凹槽211和凸起111设置为多个时,也就是箱体11的支撑面3和壳体21的支撑面3均呈齿状、波浪状或脉冲状等凹凸平面。
可以理解的,上述凸起111和凹槽211可以设置在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向外进行电磁辐射的辐射路径的任意位置,也就是,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为起点,并沿着线a的箭头方向的任意位置。
当然,请结合参照图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端121从凸起111处延伸至外露在箱体11。也就是说,凸起111和凹槽211设置在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壳体21上设置有环绕在三相线铜排12的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的密封槽7,密封槽7内安装有导电橡胶圈8,可以理解地,密封槽7由支撑面3凹设而成,该导电橡胶圈8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能承受一定压缩量,当壳体21和箱体11组装连接在一起时,壳体21与箱体11的支撑面3均和导电橡胶圈8产生抵压,从而实现壳体21与箱体11连接的紧密性,从而保证控制器壳体21与箱体11整体的接地作用,即保证控制器壳体21与箱体11接地可靠。进一步地,也可以同时设置阻挡件和导电橡胶圈8,这样既能发挥阻挡件在电磁辐射路径上的阻挡作用,也能发挥导电橡胶圈8使壳体21和箱体11紧密连接而确保接地可靠的作用,从而能有效保证电机控制器1与驱动电机2内腔体的EMC辐射达标。
优选地,为了导电橡胶圈8具有更好的导电效果和弹性,在该实施例中,导电橡胶圈8为市场上售卖的碳镍导电橡胶制成的框状物。
请参照图4,图4是图2中驱动电机壳体与电机控制器箱体的抵接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沿着由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向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箱体11的支撑面3呈台阶面112。壳体21的支撑面3呈与台阶面112相互配合的台阶面212。上述阻挡件为所述台阶面。
可以理解的,沿着由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向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台阶面112可以是上升台阶面也可以是下降台阶面,且台阶面212与台阶面112的台阶相对应;即是,台阶面212与台阶面112可以同为上升台阶或者同为下降台阶。但是不管是上升台阶面还是下降台阶面,台阶面112的台阶一定是靠近电驱系统的内侧。也就是说,台阶面112的台阶设置在沿着线a的箭头方向,并远离连接端121与电机端子22的连接处的任意位置。
台阶面112与台阶面212相互配合,以便于使得箱体11与壳体21之间的卡合性更好。并且,通过台阶面112与台阶面212的配合,使得箱体11和壳体21在组装完成后,箱体11和壳体21之间的间隙路径呈Z型,相较于传统的平面式间隙路径,该Z型的间隙路径结构可以使得电磁对外辐射的路程,使电磁辐射需要经过更曲折的路径以导致部分电磁辐射发生衰减,从而避免了EMC泄漏而导致电驱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
请参照图5,图5是图1中电机控制器局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控制器1包括电路板14,电路板14与三相线铜排12连接,且电路板14与三相线铜排12均容置在箱体11内。并且,电路板14设有控制模块电路区及驱动模块电路区,可以理解地,控制模块电路区用于实现电驱动系统的控制功能,驱动模块电路区用于实现电驱动系统的驱动功能。
此外,本申请的电驱动系统,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不用像上述实施例中一样,通过在支撑面3上凸设凸起111和凹设凹槽211,以及相互配合的台阶面112和台阶面212来实现箱体11与壳体21之间的紧密结合。而是通过在箱体11与壳体21的支撑面3之间设置其他的阻挡件来实现。
具体地,请参照图6,图6是图1中电驱动系统另外一实施例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地,箱体11a和壳体21a均包括支撑面3a,支撑面3a相互支撑抵接。阻挡件为设置在支撑面3a之间的垫圈4a,即垫圈4a设置在箱体11a和壳体21a之间的间隙路径内。需要说明的是,该垫圈4a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压缩量,从而能够保证箱体11a和壳体21a紧密连接而不出现缝隙。
每一支撑面3a至少沿着由连接端121a与电机端子22a的连接处向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的部分呈平面段,也就是说,沿着线a的箭头方向,箱体11a与壳体21a的支撑面3a在远离连接端121a与电机端子22a的连接处一端为平面结构,且间隙路径位于箱体11a和壳体21a的外壁之间,将垫圈4a设置在间隙路径内且分别顶抵于支撑面3a的平面段,以此来实现箱体11a和壳体21a的紧密连接。此外,将垫圈4a设置在间隙路径内,可以形成一定的障碍,从而防止三相线铜排12a的连接端121a与电机端子22a的连接处因电流导通产生的电磁辐射直接往电驱动总成的外侧辐射而无阻挡,避免EMC泄漏而导致电驱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
更为优选地,阻挡件可以是垫圈4a和凸起111的组合体,这种设置既具能利用垫圈4a的弹性力以接受一定的压缩量,也具有凸起111能够延长泄漏路径的作用,二者紧密结合,能够使得箱体11和壳体21的支撑面3抵接得更紧密,且增加了电磁对外辐射的路径,进而保证电磁对外的辐射不超标,避免了EMC泄漏而导致电驱动总成的EMC不达标。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所述的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在上述已做了详细的描述,因此不再赘述。本申请的车辆,应用该电驱动系统,实现了电机控制器1和驱动电机2的紧密连接,并且防止了电磁对外的辐射超标,且避免了EMC泄漏而导致的电驱动系统总成的EMC不达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驱动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及三相线铜排,所述三相线铜排包括外露在所述箱体外的连接端;
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及外露在所述电机壳体的电机端子;
所述箱体和所述电机壳体相互支撑抵接,且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电机端子;
沿着由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所述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路径内设有阻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均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相互支撑抵接;
所述阻挡件为至少任意一个所述支撑面凸设的凸起;
所述连接端由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面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面均设有凸起;
每一所述支撑面上的所述凸起间隔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面上的凸起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凸起;
所述壳体的支撑面设有凹槽,所述凸起容置在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均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相互支撑抵接;
沿着由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所述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箱体的所述支撑面呈台阶面;
所述壳体的支撑面也呈台阶面,且所述壳体的台阶面与所述箱体的台阶面相互配合;
所述阻挡件为所述台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为设置在所述间隙路径内的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均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相互支撑抵接;
每一所述支撑面至少沿着由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机端子的连接处向所述电驱动系统外延伸的方向的部分呈平面段;
所述垫圈分别顶抵于所述支撑面的平面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三相线铜排连接;
所述电路板设有控制模块电路区及驱动模块电路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CN202223360476.5U 2022-12-12 2022-12-12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8888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0476.5U CN218888343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0476.5U CN218888343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8343U true CN218888343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0476.5U Active CN218888343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83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9203A (zh) * 2023-05-06 2023-06-02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9203A (zh) * 2023-05-06 2023-06-02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3803B2 (en) Heat circulation pump
CN107926131B (zh) 机械外壳和连接器
CN218888343U (zh) 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1954398B (zh) 电子设备
CN219046339U (zh) 电控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动力系统
WO2014012253A1 (zh) 一种密封式带保险装置的汽车继电器
CN116231368A (zh) 电控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动力系统
CN222735446U (zh) 插接组件、高压连接器及其车辆
CN221828180U (zh) 一种电源端子及用电设备
CN116156795A (zh) 电驱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及汽车
CN222706691U (zh) 电路板安装结构及低压电器
CN218101798U (zh) 一种双层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123940U (zh) 充电装置
CN218498968U (zh) 一种驱控一体式电机及自动化系统
CN220570401U (zh) 一种防水结构及压缩机
CN222320131U (zh) 继电器
CN221353219U (zh) 一种端子座、端子模块、连接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KR101947548B1 (ko) 차량 부품용 실링 구조
CN222546711U (zh) 电连接器
CN222673357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结构
CN216872264U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及数据线
CN217307475U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及电机
CN219499434U (zh) 一种hdmi切换器
CN219017987U (zh) 一种法兰式转接连接器及一种法兰式转接连接器组件
CN113258352B (zh) 电性连接套件及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