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6913U -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6913U CN218886913U CN202223326491.8U CN202223326491U CN218886913U CN 218886913 U CN218886913 U CN 218886913U CN 202223326491 U CN202223326491 U CN 202223326491U CN 218886913 U CN218886913 U CN 2188869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cap
- insulating cylinder
- bottom end
- terminal end
- 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端子端盖、绝缘筒和底端盖,端子端盖布置于绝缘筒的顶部,底端盖布置于绝缘筒的底部,端子端盖上布置有与绝缘筒相适配的第一轴向环形槽,底端盖上布置有与绝缘筒相适配的第二轴向环形槽,第一轴向环形槽和第二轴向环形槽远离绝缘筒的一端封闭。绝缘筒的顶部插入端子端盖的第一轴向环形槽,绝缘筒的底部插入底端盖的第二轴向环形槽,绝缘筒通过端子端盖与底端盖的压接固定于端子端盖与底端盖之间,提高了避雷器的端部连接的机械强度,且制备避雷器的工艺步骤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
背景技术
复合外套避雷器具有耐污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和便于安装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外套避雷器主要由电阻片、绝缘筒、硅橡胶外套及端盖组成,绝缘筒与端盖连接的结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端盖与绝缘筒螺纹连接,第二种为端盖与绝缘筒过盈连接。绝缘筒上的螺纹加工,降低了绝缘筒的机械强度,且生产效率低;过盈连接的工艺步骤多,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艺控制复杂。
因此,如何在保证绝缘筒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能够在保证绝缘筒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端子端盖、绝缘筒和底端盖,其中:
端子端盖布置于绝缘筒的顶部;
底端盖布置于绝缘筒的底部;
端子端盖上布置有与绝缘筒相适配的第一轴向环形槽;
底端盖上布置有与绝缘筒相适配的第二轴向环形槽;
第一轴向环形槽和第二轴向环形槽远离绝缘筒的一端封闭。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还包括芯体,芯体布置于绝缘筒的内部,其两端分别与端子端盖和底端盖抵接。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芯体包括电阻片和垫块,电阻片与垫块串联叠放形成芯体。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还包括端块,端块布置于端子端盖和/或底端盖靠近绝缘筒的一端。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还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布置于端子端盖和/或底端盖与芯体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还包括机械压头,机械压头布置于端子端盖和/或底端盖的外部,用于向端子端盖和/或底端盖施加径向压力。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机械压头的数量为四个及以上。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还包括通孔,通孔布置于绝缘筒的外壁,用于向绝缘筒内通入绝缘材料。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还包括绝缘伞,绝缘伞固定于绝缘筒的外壁。
优选地,在上述复合外套避雷器中,底端盖的边缘布置有用于固定底端盖的固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外套避雷器,使用时,绝缘筒的顶部插入端子端盖的第一轴向环形槽,绝缘筒的底部插入底端盖的第二轴向环形槽,绝缘筒通过端子端盖与底端盖的压接固定于端子端盖与底端盖之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绝缘筒上开设螺纹导致绝缘筒的强度降低的问题,提高了避雷器的端部连接的机械强度,且制备避雷器的工艺步骤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新颖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端子端盖100,绝缘筒200,底端盖300,固定孔301,电阻片400,垫块401,端块500,弹性元件600,通孔700,绝缘伞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新颖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面”、“底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端子端盖100、绝缘筒200和底端盖300,其中,端子端盖100布置于绝缘筒200的顶部;底端盖300布置于绝缘筒200的底部;端子端盖100上布置有与绝缘筒200相适配的第一轴向环形槽;底端盖300上布置有与绝缘筒200相适配的第二轴向环形槽;第一轴向环形槽和第二轴向环形槽远离绝缘筒200的一端封闭。使用时,绝缘筒200的顶部插入端子端盖100的第一轴向环形槽,绝缘筒200的底部插入底端盖300的第二轴向环形槽,绝缘筒200通过端子端盖100与底端盖300的压接固定于端子端盖100与底端盖300之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绝缘筒200上开设螺纹导致绝缘筒200的强度降低的问题,第一轴向环形槽和第二轴向环形槽远离绝缘筒200的一端封闭,能够增加绝缘筒200的稳定性、避雷器的安全性和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避雷器的顶部和底部连接的机械强度,且制备如此避雷器的工艺步骤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进一步地,当绝缘筒200的顶部插入端子端盖100的第一轴向环形槽,绝缘筒200的底部插入底端盖300的第二轴向环形槽,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即能实现端子端盖100和底端盖300与绝缘筒200的固定连接,同时,为满足避雷器的工作需要和机械强度,根据实际测算和具体设计,端子端盖100与第一轴向环形槽的配合间隙为0.2mm-0.3mm,底端盖300与第二轴向环形槽的配合间隙为0.2mm-0.3mm,以在保证避雷器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绝缘筒200的顶部和底部为与第一轴向环形槽和第二轴向环形槽相适配的环形设计,因此,当绝缘筒200的顶部插入端子端盖100的第一轴向环形槽,绝缘筒200的底部插入底端盖300的第二轴向环形槽,绝缘筒200、端子端盖100和底端盖300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加了避雷器的整体稳定性。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外套避雷器还包括芯体,芯体布置于绝缘筒200的内部,其两端分别与端子端盖100和底端盖300抵接。具体地,芯体的长度与绝缘筒200的内部的长度相适应。使用时,芯体的两端分别与端子端盖100和底端盖300抵接能够保证芯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绝缘筒200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避雷器的机械强度,且仅通过调整芯体的长度的方式提高绝缘筒200的稳定性,操作简单。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芯体包括电阻片400和垫块401,电阻片400与垫块401串联叠放形成芯体。具体地,串联叠放的电阻片400的数量根据避雷器的额定电压确定,不同额定电压的避雷器布置有对应数量的电阻片400。使用时,电阻片400和垫块401交错串联均匀分布于芯体中,因为当仅有电阻片400串联形成芯体时,电阻片400叠加的长度有限,叠加形成的芯体的长度低于要达到芯体两端分别与端子端盖100和底端盖300抵接所需要的长度,所以需要使用垫块401调整电阻片400串联叠加的整体长度,来达到芯体的设计长度,而电阻片400和垫块401交错均匀分布,能够使芯体处于最佳性能。如此布置一方面能够按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改变电阻片400和垫块401的数量,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改变电阻片400和垫块401的数量改变芯体的长度,如此制备简化了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能够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外套避雷器还包括端块500,端块500布置于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靠近绝缘筒200的一端。具体地,端块500布置于绝缘筒200的内部,端块500的一端与绝缘筒200相连接,端块500的另一端与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相连接。使用时,端块500能够起到对芯体的缓冲作用,提高避雷器的稳定性。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外套避雷器还包括弹性元件600,弹性元件600布置于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与芯体之间。具体地,端块500靠近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弹性元件600布置于安装槽的内部,弹性元件600包括但不限于压缩弹簧的形式。使用时,将弹性元件600布置于安装槽内,芯体与端块500相抵,弹性元件600处于被压缩状态,产生一定的轴向弹力,压紧芯体,从而防止芯体产生轴向位移和减小接触电阻。因此,通过布置弹性元件600,进一步提高了芯体与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避雷器的可靠程度和端部连接的连接强度。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机械压头,机械压头布置于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的外部,用于向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施加径向压力。使用时,当绝缘筒200、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完成配合后,机械压头向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施加径向均布的挤压外力,使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沿绝缘筒200的圆周处产生机械挤压和塑性变形,从而使得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与绝缘筒200紧固连接。因此,通过布置机械压头,能够有效地提高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与绝缘筒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机械压头的数量为四个及以上。具体地,因为当机械压头数量多时,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的受力分布均匀,对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的挤压效果好。如果机械压头的数量小于四个,在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的圆周处受力分布不均匀,会造成机械损伤,影响连接处的机械强度。因此,使用时,采用四个及以上机械压头,能够保证端子端盖100和/或底端盖300的连接处的机械强度。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外套避雷器还包括绝缘伞800,绝缘伞800固定于绝缘筒200的外壁。具体地,在绝缘筒200、端子端盖100和底端盖300的外表面上涂有偶联剂,并在其外表面上采用整体硅橡胶注射的方法进行绝缘伞800的成型。使用时,硅橡胶在绝缘筒200、端子端盖100和底端盖300的外表面上直接热压成型绝缘伞800,绝缘伞800和绝缘伞800粘接在一起。通过布置绝缘伞800,一方面能够起到避雷器的外部绝缘作用,提高避雷器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能够保护避雷器,使之内部部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增强避雷器的稳定可靠性,且绝缘伞800的成型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复合外套避雷器还包括通孔700,通孔700布置于绝缘筒200的外壁,用于向绝缘筒200内通入绝缘材料。具体地,绝缘筒200的外壁可以布置有多个通孔700,通孔700的数量受硅橡胶的材料性能以及绝缘筒200的强度来确定,当一个绝缘筒200的外壁布置有多个通孔700时,多个通孔700均匀分布,以保证绝缘筒200的机械强度。使用时,因为绝缘筒200与芯体之间存在间隙,为了保证避雷器的使用效果和稳定性,应当尽量减小绝缘筒200与芯体之间的间隙,为此,在绝缘筒200外表面上采用整体硅橡胶注射的方法进行绝缘伞800的成型的同时,硅橡胶通过通孔700进入绝缘筒200的内部,分布于绝缘筒200与芯体之间,填满绝缘筒200与芯体之间的缝隙,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避雷器的机械强度,且如此填满缝隙的方法步骤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端盖300的边缘布置有用于固定底端盖300的固定孔301。具体地,因为底端盖300需要固定于避雷器所需工作的预设位置,所以底端盖300上需要布置有固定孔,以满足避雷器的固定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端盖300的固定部件为膨胀螺栓,仅需穿过固定孔301即能实现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孔301与避雷器的底座相连接,此时的固定孔301用于将避雷器的底座与底端盖300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避雷器的固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距举例范围,其他能够实现避雷器的固定形式亦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避雷器具备更好的密封性和更高的机械强度,上述电阻片400为氧化锌材料,垫块401、第一轴向环形槽和第二轴向环形槽为金属材料,绝缘筒200为环氧玻璃丝材料,绝缘伞800为硅橡胶材料,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阻片400、垫块401、第一轴向环形槽、第二轴向环形槽、绝缘筒200和绝缘伞800并不限于以上材质,其他材质亦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提高了避雷器的端部连接的机械强度;
(2)制备工艺步骤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3)可靠性、密封性和稳定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用于避雷器技术领域或其他领域,其他领域为除避雷器技术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上述仅为示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外套避雷器的应用领域进行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端盖(100)、绝缘筒(200)和底端盖(300),其中:
所述端子端盖(100)布置于所述绝缘筒(200)的顶部;
所述底端盖(300)布置于所述绝缘筒(200)的底部;
所述端子端盖(100)上布置有与所述绝缘筒(200)相适配的第一轴向环形槽;
所述底端盖(300)上布置有与所述绝缘筒(200)相适配的第二轴向环形槽;
所述第一轴向环形槽和所述第二轴向环形槽远离所述绝缘筒(200)的一端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布置于所述绝缘筒(200)的内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端子端盖(100)和所述底端盖(300)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电阻片(400)和垫块(401),所述电阻片(400)与所述垫块(401)串联叠放形成所述芯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块(500),所述端块(500)布置于所述端子端盖(100)和/或所述底端盖(300)靠近所述绝缘筒(200)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600),所述弹性元件(600)布置于所述端子端盖(100)和/或所述底端盖(300)与所述芯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压头,所述机械压头布置于所述端子端盖(100)和/或所述底端盖(300)的外部,用于向所述端子端盖(100)和/或所述底端盖(300)施加径向压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压头的数量为四个及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孔(700),所述通孔(700)布置于所述绝缘筒(200)的外壁,用于向所述绝缘筒(200)内通入绝缘材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伞(800),所述绝缘伞(800)固定于所述绝缘筒(200)的外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外套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盖(300)的边缘布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底端盖(300)的固定孔(3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26491.8U CN218886913U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26491.8U CN218886913U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6913U true CN218886913U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594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26491.8U Active CN218886913U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6913U (zh) |
-
2022
- 2022-12-12 CN CN202223326491.8U patent/CN2188869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363266A (en) | Electrical surge arrester | |
US5371436A (en) | Combustion ignitor | |
JPS61183903A (ja) | ZnOをベースにした電圧依存性の抵抗材料からなる有効抵抗体を用いて避電器を製造する方法 | |
JPH0410721B2 (zh) | ||
CN1294745A (zh) | 电涌放电器 | |
CN218886913U (zh) |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 | |
CN112002504A (zh) | 一种环氧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直流套管研制方法 | |
AR006054A1 (es) | Subconjunto para un descargador de sobretensiones eléctricas, conjunto eléctrico, y método de producción del subconjunto. | |
CA2571723C (en) |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rimped assembly,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 |
CN113808801B (zh) | 带固定串联间隙的避雷器 | |
JP4659370B2 (ja) | 避雷器の能動部 | |
GB2258352A (en) | Overvoltage arrester | |
CN105190804A (zh) | 高压电容器 | |
CN219349898U (zh) | 一种避雷器 | |
CN204991320U (zh) | 一种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
CN115762924A (zh) | 一种避雷器 | |
EP0606409B1 (en) | Surge arrester | |
CN112735711A (zh) | 避雷器总成及其装配工艺 | |
CN201523118U (zh) | 一种激光陀螺用小型高压密封绝缘端子 | |
CN202650746U (zh) | 一种避雷器 | |
RU2819864C1 (ru) | Грозозащитный разрядник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
CN111292907B (zh) | 一种瓷壳式氧化锌避雷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1117904Y (zh) | 一种微小型电连接器沉孔基座 | |
CN209249907U (zh) | 一种电阻型火花塞 | |
CN114613563A (zh) | 一种避雷器及一种避雷器的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