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2981U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2981U CN218882981U CN202223587771.4U CN202223587771U CN218882981U CN 218882981 U CN218882981 U CN 218882981U CN 202223587771 U CN202223587771 U CN 202223587771U CN 218882981 U CN218882981 U CN 218882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valve
- oil
- control
- hydraulic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中,监测单元包括输入转速传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两组位置传感器、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电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共用控制油的进油口a;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均与运行工况控制单元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与换向控制单元连接;第五电磁阀与液力制动工况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液力传动箱上集成设置控制器,对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进行控制;集成度高,可靠性好,且控制平稳,耐冲击,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传动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对整个传动箱起到指挥和监视作用。目前液力传动箱通过机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机车开始运行时,车载PC发出指令操纵传动箱相应的电空阀动作,电空阀内的控制风控制传动箱的Ⅰ挡变矩器控制阀动作,使传动箱供油泵来油进入实现充油,机车实现Ⅰ挡运行工况,当机车速度逐渐提高,达到换挡点时,车载PC发出指令操纵传动箱相应的电空阀动作,电空阀内的控制风控制传动箱的Ⅱ挡变矩器控制阀动作,使传动箱供油泵来油进入实现充油,机车实现Ⅱ挡运行工况。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占用机车布置空间。采用控制风作为介质,与液体介质相比,控制不够平稳,冲击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和供油控制单元、监测单元、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输入转速传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两组位置传感器、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
所述输入转速传感器设置于液力传动箱的输入端;
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设置于液力传动箱的输出端;两组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于换向机构的两侧;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液力制动器的出油端;
所述转速传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两组位置传感器、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共用控制油的进油口a;
所述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均与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换向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五电磁阀与所述液力制动工况单元连接;
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却单元;
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和供油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阀、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传动油入口a1、第二传动油入口a2、第一传动油出口b1、第二传动油出口b2、第一控制油入口c1、第二控制油入口c2;所述第一传动油入口a1与所述冷却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油入口a2和所述第二传动油出口b2均与所述液力变矩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油出口b1与所述液力耦合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油入口c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油入口c2与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出油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控制单元包括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三控制油入口c3和第四控制油入口c4;
所述第三控制油入口c3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油口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油入口c4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油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力制动工况单元包括液力制动器、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三传动油入口a3、第四传动油入口a4、第三传动油出口b3、第四传动油出口b4和第五控制油入口c5;
所述第五控制油入口c5与所述第五电磁阀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油入口a3与所述冷却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油入口a4与所述液力制动器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油出口b3与所述液力制动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油出口b4与所述冷却单元的进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包括油池、供油泵、溢流阀、控制泵、调压阀;所述油池的出口与所述供油泵连接;所述供油泵的出口与所述溢流阀的进口连接;所述溢流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油泵的进口连接;所述供油泵的出口还与所述冷却单元的进口连接;所述控制泵的进口与所述冷却单元的出口连接;所述控制泵的出口与所述调压阀连接;所述调压阀与所述控制油的进油口a连接;所述控制泵的出口还与所述溢流阀连接;
所述供油控制单元还包括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粗滤器、精滤器、惰行泵粗滤器;
所述粗滤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池和所述供油泵连接;
所述精滤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泵和所述调压阀连接;
所述惰行泵粗滤器的两端分别与惰行泵连接,以向液力传送箱输送润滑油;
进一步的,所述惰行泵采用的是双向摆线泵。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通过在液力传动箱上集成设置控制器,获取输入转速传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的信号,对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进行控制;集成度高,可靠性好,且控制平稳,耐冲击,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比例阀电流与制动器腔内充油量变化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传动箱换挡点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器14、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和供油控制单元、监测单元;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和第五电磁阀19;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输入转速传感器22、输出转速传感器13、两组位置传感器21、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
所述输入转速传感器22设置于液力传动箱的输入端,用于获取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
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13设置于液力传动箱的输出端;用于获取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
所述位置传感器21设置于换向机构20的两侧,用于获取换向机构20的换向位置信号;
所述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设置于所述液力制动器23的出油端,用于获取液力制动器23的腔温信号;
所述转速传感器22、输出转速传感器13、两组位置传感器21、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均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14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共用控制油的进油口a;
所述控制器14用于接收所述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换向机构的换向位置信号和液力制动器的腔温信号,根据机车控制系统所发出的液力制动指令,以对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进行控制,满足传动箱的运行、换向、换挡、液力制动的需求;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共用控制油的进油口a;
具体的,所述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均与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均与所述换向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五电磁阀19与所述液力制动工况单元连接;
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4和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比例阀3,和所述输入转速传感器22、输出转速传感器13、位置传感器21、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均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均为两位三通阀,用于打开控制油的出口,他们共用一个进油口a,当控制器14没有向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发出电信号即控制指令时,第一电磁阀15的出油口、第二电磁阀16的出油口、第三电磁阀17的出油口、第四电磁阀18的出油口、第五电磁阀19的出油口均关闭,电信号只能控制单个电磁阀的出油口的开启。
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通过所述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对液力变矩器12和液力耦合器10进行控制;即根据所述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及运行工况控制逻辑,通过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控制运行工况控制单元,实现液力变矩器12的排油和液力耦合器10的充油操作;
优选的,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阀11,所述第一控制阀11包括第一传动油入口a1、第二传动油入口a2、第一传动油出口b1、第二传动油出口b2、第一控制油入口c1、第二控制油入口c2;所述第一传动油入口a1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油入口a2和所述第二传动油出口b2均与所述液力变矩器12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油出口b1与所述液力耦合器10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油入口c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17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油入口c2与所述第四电磁阀18的出油口连接;
所述换向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换向机构的换向位置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对换向机构20进行控制;即根据所述换向机构的换向位置信号及换向控制逻辑,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控制换向控制单元,实现换向机构20的换向操作;
优选的,所述换向机构20包括第三控制油入口c3和第四控制油入口c4;
所述第三控制油入口c3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5的出油口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油入口c4与所述第二电磁阀16的出油口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换向机构20的自然状态为A向,内外花键处于啮合状态。需要换向时,液压控制油推动花键轴与当前啮合的内花键断开,再与另一个内花键啮合,输出方向切换为B向。其中,A向表示液力传动箱输出旋转方向与输入旋转方向一致;B向表示传动箱输出旋转方向与输入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液力制动工况单元用于根据机车控制系统所发出的液力制动指令,及所述液力制动器的腔温,通过所述第五电磁阀19对液力制动器23进行控制;即根据所述液力制动器的腔温信号及液力制动控制逻辑,通过所述第五电磁阀19控制液力制动工况单元,实现液力制动器23的充油/排油操作;
优选的,所述液力制动工况单元还包括第二控制阀6;所述第二控制阀6包括第三传动油入口a3、第四传动油入口a4、第三传动油出口b3、第四传动油出口b4和第五控制油入口c5;
所述第五控制油入口c5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9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油入口a3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油入口a4与所述液力制动器23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油出口b3与所述液力制动器2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油出口b4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进口连接;
具体的,所述液力制动器23出口a2通过第二控制阀6与冷却单元5的进口相连,制动器内工作产生的大量废热,温度升高的传动油从液力制动器23出口a2流出,与供油泵2从油池中抽出的传动油混合后进入冷却单元5,可以起到加大循环流量、改善散热效果的作用。
所述供油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提供控制油、传动油和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包括油池28、供油泵2、溢流阀4、控制泵7、调压阀9、润滑油输送单元;所述油池28的出口与所述供油泵2连接;所述供油泵2的出口与所述溢流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溢流阀4的出口与所述供油泵2的进口连接;所述供油泵2的出口还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进口连接;所述控制泵7的进口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出口连接;所述控制泵7的出口与所述调压阀9连接;所述调压阀9与所述控制油的进油口a连接;所述控制泵7的出口还与所述溢流阀4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供油泵2的出口液体经过冷却单元5一部分进入控制泵进口,经控制泵7抽出的液体一部分进入惰行泵26,即一台泵的出口向另一台泵的入口输送液体,供油泵2、控制泵7、惰行泵26存在串联关系。所述润滑油输送单元为若干输油管。
优选的,所述供油控制单元还包括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粗滤器1、精滤器8、惰行泵粗滤器25;
所述粗滤器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池28和所述供油泵2连接;
所述精滤器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泵7和所述调压阀9连接;
所述惰行泵粗滤器2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惰行泵26连接,以向液力传送箱输送润滑油;
具体的,所述供油泵2出口的液体进入溢流阀4,能够防止压力过高损坏供油泵2,经过溢流阀4泄压的液体随即进入供油泵2进口,与经过粗滤器1过滤的油液一起进入供油泵2的入口,起到加大流量,加快回路循环的作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供油控制单元通过供油管路向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提供控制油、传动油和润滑油;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惰行泵26上设置有若干单向阀27,用于向液力传送箱输各部件输送润滑油进行润滑;
所述冷却单元5用于对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和供油控制单元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惰行泵26采用的是双向摆线泵。在机车两个方向即A向和B向都可以工作,单向阀27能够防止管路中的油液倒流回油池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液力变矩器12为液力元件,在起动和低速时工作。液力耦合器10为液力元件,在高速工况工作。液力制动器23为液力元件,在制动工况时充油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液力传动箱在低速或者高速工况时,都能够切换到液力制动工况。其中液力传动箱高速工况降速到低速工况,乃至停车的工作状态与液力传动箱起动和低速工况升到高速工况的工作过程相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4负责发出指令,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比例阀3;通过输入转速传感器22、输出转速传感器13、位置传感器21、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的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14。
具体的,控制器14接收所述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换向机构的换向位置信号和液力制动器的腔温信号;并根据所述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及运行工况控制逻辑,通过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控制运行工况控制单元,实现液力变矩器12的排油和液力耦合器10的充油操作;根据所述换向机构的换向位置信号及换向控制逻辑,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控制换向控制单元,实现换向机构20的换向操作;和根据所述液力制动器的腔温信号及液力制动控制逻辑,通过所述第五电磁阀19控制液力制动工况单元,实现液力制动器23的充油/排油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运行工况控制逻辑的实现方法如下:
S11,所述控制器14发出指令,打开第三电磁阀17的出油口和第一控制油入口c1,控制油经过第三电磁阀17到达所述第一控制阀11的第一控制油入口c1,
S12,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11的第一传动油入口a1、第二传动油出口b2,使传动油从第一控制阀11的第一传动油入口a1进入,并从第一控制阀11的第二传动油出口b2进入所述液力变矩器12,使液力变矩器12充油工作,进入启动工况和和液力传动箱Ⅰ挡工况即低速工况;同时,第二传动油入口a2关闭,与第一传动油出口b1通道关闭,防止液力耦合器10误充油。
S13,所述控制器14实时获取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
当时,见附图3,
第三电磁阀17的出油口关闭,同时第四电磁阀18的出油口打开,此时,第二控制油入口c2打开,控制油经过第四电磁阀18进入第二控制油入口c2,第一传动油入口a1关闭,第二传动油入口a2打开,液力变矩器12排油;执行S14;否则,重复执行S11;其中,i*为比值常数;
S14,开启第一传动油出口b1,传动油从第一传动油出口b1进入液力耦合器10,液力耦合器10开始充油,液力传动箱进入Ⅱ挡工况即高速工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11为液压阀,其自由状态为关闭,当液压油作为控制油推动其动作时,作为传动油的液压油进出口才能开启。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换向控制逻辑的实现方法如下:
S21:当机车需要换向时,机车控制系统向控制器14发送换向信号,当控制器14接收到机车控制系统发送的换向信号时,关闭第三电磁阀17的出油口和第四电磁阀18的出油口,其中的机车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这里不进行详细描述。
S22:实时获取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信号;
S23:当所述液力传动箱的输出转速等于零,且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小于等于第一转速阈值(1100r/min)时,执行S24,否则执行S22;
S24:当所述换向信号为使得传动箱的输出旋转方向从B向切换至A向时,开启第一电磁阀15的出油口,关闭第二电磁阀16的出油口,控制油进入换向机构的第三控制油入口c3,完成换向操作;
当所述换向信号为使得传动箱的输出旋转方向从A向切换至B向时,开启第二电磁阀16的出油口,关闭第一电磁阀15的出油口,控制油进入换向机构的第四控制油入口c4,完成换向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液力制动控制逻辑的实现方法如下:
S31:所述控制器14获取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信号,当液力传动箱的输入转速大于第二转速阈值(1300r/min)时,为保证液力制动时散热能力,所述控制器14发出指令,关闭第三电磁阀17的出油口和第四电磁阀18的出油口,打开所述第五电磁阀19的出油口,从而控制油从所述控制油管路进入第二控制阀6,打开第三传动油入口a3、第三传动油出口b3,液力制动器23充油工作,完成液力制动操作;
S32:作为对液力传动箱的实时保护,控制器14实时获取液力制动器的腔温信号,当所述液力制动器23的腔温大于温度阈值时,关闭第五电磁阀19的出油口,关闭第三传动油入口a3、第三传动油出口b3,打开第四传动油入口a4、第四传动油出口b4,液力制动器23排油工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阀6也采用液压阀,自由状态为关闭,作为控制油的液压油推动其动作,则作为传动油的液压油的进出口才能开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4还能够通过调节比例阀3电流连续变化,调节液力制动器23腔内充油量变化进而调节液力制动力大小,见附图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为常规的控制器,这里仅为使用其实现本实施例中的运行工况控制逻辑、换向控制逻辑和液力制动控制逻辑,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这里不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通过在液力传动箱上集成设置控制器,获取输入转速传感器、输出转速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的信号,对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进行控制;集成度高,可靠性好,且控制平稳,耐冲击,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施例采用液力传动箱并集成控制器,与车载PC仅需线缆连接,就可以实现机车牵引、换向、换挡、制动等功能。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同时通过采用液压技术,控制平稳,耐冲击,使用寿命较长。
本实施例采用供油泵出口与溢流阀的进口相连,溢流阀出口与供油泵进口相连,液力制动器出口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冷却单元的进口相连,加大进入供油泵的循环流量,从液力制动器内流出的液体又进入冷却单元的进口进行循环,同时也加大了进入冷却单元的循环流量,达到减小冷却单元散热面积,减轻冷却单元的体积及重量的效果。
本实施例还采用多泵连通、逐级加压技术,供油泵抽出的油经过散热器,又进入控制泵,控制泵抽出的油又进入惰行泵,经过三次加压,具体的为供油泵的出口液体经过冷却单元一部分进入控制泵进口,经控制泵抽出的液体一部分进入惰行泵,即一台泵的出口向另一台泵的入口输送液体,供油泵、控制泵、惰行泵存在串联关系,逐级增大控制泵、惰性泵的出口压力,满足传动箱控制压力要求大于供油压力,润滑压力大于控制压力的需求,提高油泵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4)、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和供油控制单元、监测单元、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和第五电磁阀(19);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输入转速传感器(22)、输出转速传感器(13)、两组位置传感器(21)、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
所述输入转速传感器(22)设置于液力传动箱的输入端;
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13)设置于液力传动箱的输出端;两组所述位置传感器(21)设置于换向机构(20)的两侧;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设置于所述液力制动器(23)的出油端;
所述转速传感器(22)、输出转速传感器(13)、两组位置传感器(21)、液力制动器腔温传感器(24)均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14)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第五电磁阀(19)共用控制油的进油口a;
所述第三电磁阀(17)、第四电磁阀(18)均与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16)均与所述换向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五电磁阀(19)与所述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4)和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换向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单元(5);
所述冷却单元(5)与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液力制动工况控制单元和供油控制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工况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阀(11)、液力耦合器(10)和液力变矩器(12),所述第一控制阀(11)包括第一传动油入口a1、第二传动油入口a2、第一传动油出口b1、第二传动油出口b2、第一控制油入口c1、第二控制油入口c2;所述第一传动油入口a1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油入口a2和所述第二传动油出口b2均与所述液力变矩器(12)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油出口b1与所述液力耦合器(10)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油入口c1与所述第三电磁阀(17)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油入口c2与所述第四电磁阀(18)的出油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控制单元包括换向机构(20),所述换向机构(20)包括第三控制油入口c3和第四控制油入口c4;
所述第三控制油入口c3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5)的出油口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油入口c4与所述第二电磁阀(16)的出油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制动工况单元包括液力制动器(23)、第二控制阀(6);所述第二控制阀(6)包括第三传动油入口a3、第四传动油入口a4、第三传动油出口b3、第四传动油出口b4和第五控制油入口c5;
所述第五控制油入口c5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9)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油入口a3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油入口a4与所述液力制动器(23)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油出口b3与所述液力制动器(2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油出口b4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进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控制单元包括油池(28)、供油泵(2)、溢流阀(4)、控制泵(7)、调压阀(9);所述油池(28)的出口与所述供油泵(2)连接;所述供油泵(2)的出口与所述溢流阀(4)的进口连接;所述溢流阀(4)的出口与所述供油泵(2)的进口连接;所述供油泵(2)的出口还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进口连接;所述控制泵(7)的进口与所述冷却单元(5)的出口连接;所述控制泵(7)的出口与所述调压阀(9)连接;所述调压阀(9)与所述控制油的进油口a连接;所述控制泵(7)的出口还与所述溢流阀(4)连接;
所述供油控制单元还包括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粗滤器(1)、精滤器(8)、惰行泵粗滤器(25);
所述粗滤器(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池(28)和所述供油泵(2)连接;
所述精滤器(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泵(7)和所述调压阀(9)连接;
所述惰行泵粗滤器(25)的两端分别与惰行泵(26)连接,以向液力传送箱输送润滑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行泵(26)采用的是双向摆线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7771.4U CN218882981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7771.4U CN218882981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2981U true CN218882981U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594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87771.4U Active CN218882981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29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9776A1 (zh) * | 2022-12-30 | 2024-07-04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587771.4U patent/CN2188829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9776A1 (zh) * | 2022-12-30 | 2024-07-04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87598B (zh) | 一种自动变速器高效油源系统 | |
CN106593978B (zh)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冷却液压系统 | |
CN201363332Y (zh) | 大惯量变频容积旁路节流调速系统 | |
CN1926337B (zh) | 可变排量油泵 | |
CN102937125B (zh) | 液压马达试验系统 | |
CN106233044B (zh) | 具有液压系统的变速器装置 | |
US10281034B2 (en) | Hydrostatic breaking concept | |
CN209212951U (zh) |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 | |
TWM449089U (zh) | 液壓系統、驅動系統及電動車輛 | |
WO2017101034A1 (zh) | 双动力驱动系统、工程机械车辆及控制方法 | |
CN218882981U (zh)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
WO2022227621A1 (zh) | 一种混合动力液压系统及高空作业车 | |
CN213734582U (zh) | 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 |
CN212672375U (zh) | 一种油源装置及汽车 | |
CN115875449A (zh) | 一种带液力制动功能的液力传动箱控制系统 | |
CN2534239Y (zh) | 装载机作业和转向液压装置 | |
US8141355B2 (en) | Hydraulic system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CN101113597A (zh) | 原动机输出扭矩均衡控制装置 | |
EP4520980A1 (en) | Hydraulic system for hybrid gearbox and automobile | |
CN112833156A (zh) | 一种液力传动箱用双排空供油控制系统 | |
CN201116558Y (zh) | 原动机输出扭矩均衡控制装置 | |
CN209856328U (zh) | 一种机电耦合器液压控制装置和混合动力汽车 | |
CN214093003U (zh) | 用于离合分动箱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机械设备 | |
CN100523566C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液压传动装置 | |
CN101302963B (zh) | 原动机输出扭矩均衡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