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861931U -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1931U
CN218861931U CN202222535558.2U CN202222535558U CN218861931U CN 218861931 U CN218861931 U CN 218861931U CN 202222535558 U CN202222535558 U CN 202222535558U CN 218861931 U CN218861931 U CN 218861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roof
roof panel
panel
photovoltaic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55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川朋
周静
介雷
刘培培
孔国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s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s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s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55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1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1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1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该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系统以及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屋面板上具有凸出于屋面板的表面的瓦楞,光伏组件系统与瓦楞粘接,以使光伏组件系统连接在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上。

Description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同时,由于石油和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采和消耗,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极为重要的能源。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经济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使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形成屋面系统进行发电也渐渐被接受。
相关技术中,需要在建筑的屋顶上为光伏组件设计并制造支架系统,将支架系统搭建在屋面上,通常支架系统的支架脚还需要在屋面上锚固或焊接,并使用水泥脚墩进行固定,支架系统搭建好后再将光伏组件设置在支架上,以实现光伏组件在屋顶的固定。支架系统的设计以及制造使得光伏组件的安装的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安装成本较大,并且水泥墩以及支架的设置会增加安装质量,使得屋顶的承重增加,影响结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屋顶安装光伏组件系统成本较大、安装过程复杂,且使得屋面的承重较大,影响屋顶结构安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所述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系统以及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所述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所述屋面板上具有凸出于所述屋面板的表面的瓦楞,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瓦楞粘接,以使所述光伏组件系统连接在所述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上。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边以及第二边,所述第一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相邻的两个屋面板中一个屋面板上的第一连接件与另一个屋面板上的第二连接件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屋面板形成所述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且相邻两个屋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锁边;
所述光伏组件系统覆盖至少部分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包括第一子屋面板以及多个第二子屋面板,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依次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一子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中最边缘的一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在所述第一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二子屋面板连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屋面板具有两个所述瓦楞,所述第二子屋面板具有一个所述瓦楞;
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第一子屋面板和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上的瓦楞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为所述瓦楞背离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表面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表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为所述瓦楞背离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表面的一端至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表面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瓦楞,所述光伏组件系统沿多个所述瓦楞的分布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
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瓦楞粘接,所述瓦楞对所述光伏组件系统进行支撑。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包括第一子屋面板以及多个第二子屋面板,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依次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一子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中最边缘的一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相邻两个屋面板中的一个屋面板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一子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中最边缘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
在所述第一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二子屋面板连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屋面板具有两个所述瓦楞,所述第二子屋面板具有一个所述瓦楞,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屋面板中的第一子屋面上的上瓦楞粘接。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瓦楞之间设置有固化结构胶,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瓦楞通过所述固化结构胶粘接。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多个所述瓦楞粘接;
多个所述瓦楞中部分所述瓦楞上设置有双面胶带,另外部分所述瓦楞上设置有固化结构胶,部分所述瓦楞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粘接,另外部分所述瓦楞通过所述固化结构胶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粘接。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上连接有接线盒,且所述接线盒位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朝向所述屋面板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轻型能源屋面系统上还设置有运维踏板,所述运维踏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屋面板连接,且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位于所述运维踏板的两端之间,位于所述运维踏板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所述运维踏板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具有屋脊梁,所述屋面板分布在所述屋脊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屋脊梁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与位于所述屋脊梁另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均朝所述屋脊梁倾斜布置,位于所述屋脊梁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与位于所述屋脊梁另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在靠近所述屋脊梁处形成屋脊;
所述屋脊上设置有屋脊盖板,所述屋脊盖板与所述位于屋脊梁两侧的屋面板均连接,以对所述屋面板与所述支撑架密封,所述屋脊盖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瓦楞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系统以及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由于屋面板上具有凸出于屋面板的表面的瓦楞,因此,可以将光伏组件系统与瓦楞粘接,以将光伏组件系统设置在屋面板上。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屋面板上的瓦楞连接光伏组件系统,将光伏组件系统粘接在瓦楞上实现将光伏组件系统在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上的设置,避免了额外制造支架系统以及固定支架系统的水泥墩,减小了光伏组件系统的安装成本,便于光伏组件系统的安装,还使得轻型能源屋面系统的质量较小,从而可以避免光伏组件系统的安装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所承受的重量较大,影响屋面安全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屋面板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子屋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光伏组件系统;20: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1:屋面板;211:第一子屋面板;212:第二子屋面板;22: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瓦楞;11: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如图1至图3所示,该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包括光伏组件系统10以及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屋面板21上具有凸出于屋面板21的表面的瓦楞24,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粘接,以使光伏组件系统10连接在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包括光伏组件系统10以及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由于屋面板21上具有凸出于屋面板21的表面的瓦楞24,因此,可以将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粘接,以将光伏组件系统10设置在屋面板21上。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屋面板21上的瓦楞24连接光伏组件系统10,将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瓦楞24上实现将光伏组件系统10在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上的设置,避免了额外制造支架系统以及固定支架系统的水泥墩,减小了光伏组件系统10的安装成本,便于光伏组件系统10的安装,还使得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的质量较小,从而可以避免光伏组件系统10的安装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所承受的重量较大,影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安全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在实际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屋面板21,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与房屋的建造面积、屋顶的设计相匹配,增加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的通用性。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屋面板21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边以及第二边,第一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2,第二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3,相邻的两个屋面板21中一个屋面板21上的第一连接件22与另一个屋面板21上的第二连接件23连接,以使多个屋面板21形成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且相邻两个屋面板21通过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进行锁边,光伏组件系统10覆盖至少部分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2以及第二连接件23。
屋面板21包括相对的第一边以及第二边,第一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2,第二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3,不同屋面板21上的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可以连接,以使两个屋面板21连接起来,便于屋面板21之间的连接,且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连接还可以对该两个屋面板21进行锁边,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的防雨效果增加。因此,相邻的两个屋面板21可以通过位于一个屋面板21上的第一连接件22以及位于另一个屋面板21上的第二连接件23连接,并进行锁边,以使屋面板21可以依次连接形成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便于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的形成,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中连接的两个屋面板21处防雨效果较好。
其中,在将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屋面板21上的瓦楞24上时,还可以调整光伏组件系统10的位置,使得部分屋面板21之间连接处可以位于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下方,从而光伏组件系统10可以覆盖部分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2以及第二连接件23,由于光伏组件系统10覆盖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2以及第二连接件23,因此,光伏组件系统10可以遮挡其覆盖的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对该处的屋面板21的连接进行防护,进一步增加此处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的防雨效果。另外,将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屋面板21上,并且使得光伏组件系统10遮挡屋面板连接处的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相比光伏组件系统10避开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使得屋面板21上设置的光伏组件系统10较多,可以充分利用屋面板21设置光伏组件系统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可以为不同形式的可以相互配合安装的部件,例如,第一连接件22可以背离屋面板21的表面凸出,且在第一连接部的端部由于沿第一方向朝向屋面板21弯折的扣合部,第二连接件23可以背离屋面板21的表面凸出,该凸出形成扣合部,第一连接件22的扣合部与第二连接件23的扣合部可以扣合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为屋面板21的第一边至屋面板21的中部的方向。或者,第一连接件22还可以背离屋面板21的表面凸出,且在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具有沿第二方向朝向屋面板21弯折的扣合部,第二连接件23可以背离屋面板21的表面凸出,且在第二连接部的远离屋面板21的一端向靠近屋面板21的方向弯折,在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再向远离屋面板21的方向弯折形成扣合部,第一连接件22的扣合部与第二连接件23的扣合部可以扣合连接,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对于第一连接件22以及第二连接件23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此外,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还可以与屋面板21一体成型,便于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23的设置。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屋面板21可以包括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依次连接,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最边缘的一个第二子屋面板212,在第一子屋面板211与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的方向上,第一子屋面板211具有两个瓦楞24,第二子屋面板212具有一个瓦楞24;光伏组件系统10与第一子屋面板211和第二子屋面板212上的瓦楞24连接;其中,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瓦楞24的高度与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的高度一致,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瓦楞24的高度为瓦楞24背离第一子屋面板211的表面的一端至第一子屋面板211的表面的距离,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的高度为瓦楞24背离第二子屋面板212的表面的一端至第二子屋面板212的表面的距离。
屋面板21包括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依次连接,连接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位于最边缘的一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与一个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也即是,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后再与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形成屋面板21。其中,第一子屋面板211具有两个瓦楞24,第二子屋面板212具有一个瓦楞24,光伏组件系统10可以与第一子屋面板211和第二子屋面板212上的瓦楞24连接,实现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的粘接。多个屋面板21依次相连即可形成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将光伏组件系统10设置在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上即可形成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实现在屋面上设置光伏组件系统10。
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瓦楞24的高度为瓦楞24背离第一子屋面板211的表面的一端至第一子屋面板211的表面的距离,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的高度为瓦楞24背离第二子屋面板212的表面的一端至第二子屋面板212的表面的距离,由于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瓦楞24的高度与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的高度一致,因此,第一子屋面板211与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形成的屋面板21上凸出的瓦楞24的高度一致,瓦楞24构成与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的粘接面,也即是屋面板21上用于与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的粘接面平整,从而可以便于将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屋面板21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用于匹配光伏组件系统,为了满足彩钢瓦国标防雨高度需求,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的波峰高度为72mm。其中波峰高度为瓦楞24凸出于屋面板的表面与屋面板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2中所示的H1,以及图3中所示的H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一子屋面板211如图2所示,第一子屋面板211的宽度为L1,两个瓦楞24之间的宽度为L2,两个瓦楞24中靠近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第二边的瓦楞24的中心与第二边之间的距离为L3,例如,第一子屋面板211的宽度可以为648mm,第一子屋面板211上的两个瓦楞24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91mm,两个瓦楞24中靠近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第二边的瓦楞24的中心与第二边之间的距离为229mm,将该尺寸的第一子屋面板211称为面板一;或者,第一子屋面板211的宽度可以为731mm,第一子屋面板211上的两个瓦楞24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91mm,两个瓦楞24中靠近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第二边的瓦楞24中心与第二边之间的距离为270mm,将该尺寸的第一子屋面板211称为面板二。第二子屋面板212如图3所示,第一子屋面板211的宽度为L4,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中心与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第二边之间的距离为L5,第二子屋面板212的宽度可以为498mm,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中心与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第二边之间的距离为249mm,将该尺寸的第二子屋面板212称为面板三;或者,第二子屋面板212的宽度还可以为580mm,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中心与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第二边之间的距离为290mm,将该尺寸的第二子屋面板212称为面板四。其中,第一子屋面板211的宽度为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第二边至第二边之间的距离,第二子屋面板212的宽度为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第二边至第二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一子屋面板211的宽度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的宽度还可以为其他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光伏组件系统10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太阳能电池板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尺寸可以为1770mm×1000mm×4mm,其中1000mm为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1770mm为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4mm则为太阳能电池板的高度,该尺寸的太阳能电池板为组件一。再或者,太阳能电池板的尺寸可以为1985mm×1165mm×4mm,其中1165mm为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1985mm为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4mm则为太阳能电池板的高度,该尺寸的太阳能电池板为组件二。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尺寸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系统10可以由四个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四个太阳能电池板排列长两行,每行有两个太阳能电池板;或者,光伏组件系统10还可以排列成一排。当当然,光伏组件系统10还可以由其他数量个太阳能电池板构成,例如,6、8、10等的部分,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板是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片封装形成的,形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也具有封装材料,为了使得太阳能电池板的可利用面积较大,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板排列组成光伏组件系统10时,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具有叠合区域,叠合区域可以使用丁基胶带密封。其中,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可以采用叠瓦技术连接形成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片之间无间隙,从而可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上用于发电的面积较大,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使用的面积。
另外,在粘接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时,光伏组件系统10中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与瓦楞24的延伸方向一致,光伏组件系统10中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方向与屋面板21的连接方向一致,这种方式称为粘接方式一;在粘接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时,还可以是光伏组件系统10中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方向与瓦楞24的延伸方向一致,光伏组件系统10中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与屋面板21的连接方向一致,这种方式称为粘接方式二。对与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屋面板21上的第二子屋面板21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第二子屋面板212的数量可以为3、5、6、7等等,对于一个屋面板21上的第二子屋面板212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屋面板21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瓦楞24,光伏组件系统10沿多个瓦楞24的分布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以及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二端均与瓦楞24粘接,瓦楞24对光伏组件系统10进行支撑。
屋面板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瓦楞24,瓦楞24凸出于屋面板21的表面,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粘接,因此,瓦楞24可以对光伏组件系统10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光伏组件系统10沿多个瓦楞24的分布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设置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也瓦楞24粘接,从而屋面板21可以对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进行支撑,使得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两端具有支撑,从而避免光伏组件系统10受力变形较大对光伏组件系统10造成损坏。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屋面板21可以包括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依次连接,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最边缘的一个第二子屋面板212,相邻两个屋面板21中的一个屋面板21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21的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最边缘的另一个第二子屋面板212,在第一子屋面板211与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的方向上,第一子屋面板211具有两个瓦楞24,第二子屋面板212具有一个瓦楞24,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屋面板21中的第一子屋面上的上瓦楞24粘接。
屋面板21包括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依次连接,连接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位于最边缘的一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与一个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连接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中位于最边缘的另一个第二子屋面板212与相邻的屋面板21的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也即是,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形成屋面板21,多个屋面板21通过屋面板21上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21的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多个屋面板21之间的连接。也即是,相邻的两个屋面板21中的一个屋面板21的第一子屋面板211与另一个屋面板21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连接。
屋面板21上设置有光伏组件系统10,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与该屋面板21上的第一子屋面板211上的其中一个瓦楞24粘接,该屋面板21具有与之相邻且与该屋面板21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连接的另一个屋面板21,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二端可以与该另一个屋面板21的其中一个瓦楞24连接。该另一个屋面板21也设置有光伏组件系统10,该另一个屋面板21上的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与该另一个屋面板21上的第一子屋面板211的另一个瓦楞24连接。也即是,对于相邻的两个屋面板21,与两个屋面板21均连接的第一子屋面板211的两个瓦楞24与两个屋面板21上的两个光伏组件系统10均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进行支撑,使得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两端具有支撑。同时这种设置方式还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系统10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被充分利用。
具体来说,对于由四个太阳能电池板以两行、两列的方式组成的光伏组件系统10,根据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不同,屋面板21的设置方式也不同:
方式一:对于上述的组件一,在光伏组件系统10以粘接方式一粘接的情况下,则可以选择三个面板三以及一个面板一组成屋面板21,三个面板三依次连接,三个面板三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面板一连接,三个面板三中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21的面板一连接,以此类推。屋面板21上设置有光伏组件系统10,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与此屋面板21上的面板一上的靠近面板三的瓦楞24连接,此屋面板21具有与之相邻的另一屋面板21,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二端与该另一屋面板21上的面板一中靠近此屋面板21的瓦楞24连接,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还与三个面板三的瓦楞24连接。也即是,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方式中,光伏组件系统10与五个瓦楞24连接,且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两端均有瓦楞24支撑。面板三之间的连接,面板一与面板三的连接在锁边处还会存在张力,使得连接后的屋面板21存在微小的尺寸的增大,从而可以使得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匹配较好。
方式二:对于上述的组件二,在光伏组件系统10以粘接方式一粘接的情况下,则可以选择三个面板四以及一个面板二组成屋面板21,三个面板四依次连接,三个面板四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面板二连接,三个面板四中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21的面板二连接,以此类推。屋面板21上设置有光伏组件系统10,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与此屋面板21上的面板二上的靠近面板四的瓦楞24连接,此屋面板21具有与之相邻的另一屋面板21,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二端与该另一屋面板21上的面板二中靠近此屋面板21的瓦楞24连接,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还与三个面板四的瓦楞24连接。也即是,在本实施例提供过的设置方式中,光伏组件系统10与五个瓦楞24连接,且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两端均有瓦楞24支撑。面板四之间的连接,面板二与面板四的连接在锁边处还会存在张力,使得连接后的屋面板21存在微小的尺寸的增大,从而可以使得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匹配较好。
对于以其他排列方式组成的光伏组件系统10,或者其他尺寸的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光伏组件系统10,则也可以选择合适尺寸的子屋面板进行组合,并以合适的方式连接,使得形成的屋面板21与光伏组件系统10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屋面板211和第二子屋面板212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连接,例如,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可以仅由第一子屋面板211依次连接形成,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第一子屋面板211的瓦楞24上,第一子屋面板211具有一个瓦楞24,若在此设置方式下要使得所有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两端均设置在瓦楞24上,则相邻的光伏组件系统10需要设置在不同的第一子屋面板211上,使得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系统10之间的距离较大,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不能被充分利用。再或者,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还可以仅由第二子屋面板212依次连接形成,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上,或者,第一子屋面板211和第二子屋面板212还可以间隔设置并以此连接,即一个第一子屋面板211和一个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第二子屋面板212再与另一个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如此循环设置,将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第一子屋面板211和第二子屋面板212的瓦楞24上,实现光伏组件系统10与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的连接。对于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的组成以及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屋面板21沿着第一方向依次连接形成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则在第一方向上处于最末端的屋面板21在第一方向上没有相邻的屋面板21,最末端的屋面板21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没有对应的第一子屋面板211与之连接,此时,最末端的屋面板21上的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二端则没有对应的瓦楞24可以粘接,为了对该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二端也进行支撑,可以在最末端的屋面板21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的第一方向上再设置一个用于支撑的第一子屋面板211,使得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该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该屋面板21上的光伏组件系统10的第二端则可以与该第一子屋面板211上的瓦楞24粘接。这样设置还使得整个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较为对称,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最首端的子屋面板21以及位于最某端的子屋面板21均为第一子屋面板211。当然,也可以在最末端的屋面板21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的第一方向上再设置一个用于支撑的第二子屋面板212,使得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该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由多个屋面板21连接形成,多个屋面板21之间可以直接连接,如上述屋面板21上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21的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或者多个屋面板21之间在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子屋面板211,多个屋面板21通过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又或者多个屋面板21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多个屋面板21通过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之间可以设置有固化结构胶,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通过固化结构胶粘接。
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之间可以设置固化结构胶,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通过固化结构胶粘接,便于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粘接,实现光伏组件系统10在屋面板21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固化结构胶可以为中性硅酮结构胶,中性硅酮结构胶是建筑专用胶,粘接可靠,并且还可以避免破坏屋面原建筑特性,可以实现屋面板21与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一体化。当然,固化结构胶还可以为其他的胶,例如,聚硫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等等,对于固化结构胶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系统10可以与多个瓦楞24粘接,多个瓦楞24中部分瓦楞24上设置有双面胶带,另外部分瓦楞24上设置有固化结构胶,部分瓦楞24通过双面胶带与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另外部分瓦楞24通过固化结构胶与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
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上的多个瓦楞24粘接,多个瓦楞24中有部分瓦楞24上设置有双面胶带,另外部分的瓦楞24上设置有固化结构胶,从而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粘接时,部分瓦楞24通过双面胶带与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另外部分瓦楞24通过固化结构胶与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双面胶带在使用时不需要固化,双面胶带的设置对光伏组件系统10进行定位,避免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均通过固化结构胶连接时,在固化结构胶固化过程中固化结构胶对光伏组件系统10的粘接性不够,光伏组件系统10与屋面板21相对移动的情况,或者需要人工固定光伏组件系统10,等待固化结构胶固化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双面胶带可以为泡棉胶带,泡棉胶带是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或者是聚乙烯(Polyethylene,PE)泡棉为基材在其一面或两面涂以溶剂型(或热熔型)压敏胶再复以离型纸制造而成。泡棉胶带具有密封、减震等作用,可以对光伏组件系统10进行定位。或者,双面胶带还可以为其他类型,例如,PET基材双面胶、无基材双面胶等,只要其可以固定屋面板21以及光伏组件系统10即可,对与双面胶带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双面胶带可以设置在光伏组件系统10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中部,双面胶带设置在中部受力较为均匀,对光伏组件系统10的固定效果较好。在屋面板21的连接方向上,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具有第一边以及第二边,还可以在瓦楞与第一边以及第二边设置固化结构胶,对太阳能电池板与瓦楞24之间的粘接进行密封,起到防水的作用。具体的,太阳能电池板第一边以及第二边对应的瓦楞24上设置有固化结构胶,固化结构胶可以在瓦楞24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或者可以在瓦楞24的延伸方向均设置有固化结构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系统10上可以连接有接线盒11,且接线盒11位于光伏组件系统10朝向屋面板21的表面。
接线盒11是连接在光伏组件系统10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器,接线盒11可以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与外部线路连接,传导光伏组件系统10所产生的电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中,接线盒11设置在光伏组件系统10朝向屋面板21的表面,也即是接线盒11位于光伏组件系统10的背面,从而光伏组件系统10可以对接线盒11造成遮挡,实现接线盒11的隐藏,还可以实现与接线盒11连接的线缆的隐藏。
进一步的,接线盒11还可以位于屋面板21的瓦楞24与瓦楞24之间的位置处,由于瓦楞24是凸出于屋面板21表面的,因此,在相邻的瓦楞24与瓦楞24之间则是屋面板21的表面,且瓦楞24与瓦楞24之间的位置与瓦楞24背离屋面板21的表面之间具有距离,从而瓦楞24与瓦楞24之件会形成可以用于容纳接线盒11的容纳部,光伏组件系统10上的接线盒11可以位于容纳部中,避免背面接线盒11的设置对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的粘接产生影响,便于光伏组件系统10的布置。
另外,光伏组件系统10中的每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上均可以设置一个接线盒11,或者还可以在每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两个接线盒11,且两个接线盒11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两端,通过两个接线盒11对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进行传导。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上还可以设置有运维踏板,运维踏板的两端均与屋面板21连接,且光伏组件系统10位于运维踏板的两端之间,位于运维踏板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运维踏板与光伏组件系统10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上还设置有运维踏板,在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需要维护或维修时,方便用户进行作用。运维踏板的两端均与屋面板21连接,且光伏组件系统10位于运维踏板的两端之间,也即是运维踏板横跨光伏组件系统10,位于光伏组件系统10的上端,从而用户可以通过运维踏板对光伏组件系统10进行维修即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运维踏板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以方便用户对光伏组件系统10进行维护。例如,对于一个光伏组件系统10,可以在其长度方向上设置两个运维踏板,避免光伏组件系统10较长具有用户难以接触或观察的部位。当然,可以在其长度方向上设置三个运维踏板等,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运维踏板的两端可以设置在瓦楞24与瓦楞24之间,且与屋面板21表面连接,在多个第二子屋面板212连接,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形成屋面板21,多个屋面板21通过屋面板21上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21的第一子屋面板211连接的情况下,运维踏板的两端位于第一子屋面板211的两个瓦楞24之间,避免了额外为运维踏板设置安装位置,便于安装。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的厚度大于0.45mm厚度,以使得第一子屋面板211以及第二子屋面板212形成的屋面板满足屋面踩踏安装需求。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屋面板21可以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具有屋脊梁,屋面板21分布在屋脊梁的两侧,且位于屋脊梁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与位于屋脊梁另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均朝屋脊梁倾斜布置,位于屋脊梁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与位于屋脊梁另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在靠近屋脊梁处形成屋脊;屋脊上设置有屋脊盖板,屋脊盖板与位于屋脊梁两侧的屋面板21均连接,以对屋面板21与支撑架密封,屋脊盖板的延伸方向与瓦楞24的延伸方向垂直。
屋面板21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上具有屋脊梁,屋面板21分布在屋脊梁的两侧,且位于屋脊梁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与位于屋脊梁另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均朝屋脊梁倾斜布置,从而可以形成双面屋坡,两面屋坡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例如一个屋坡朝向动方,另一个屋坡朝向西方,在两个屋坡上的屋面板21上可以均设置光伏组件系统10,使得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均有光伏组件系统10接受光照产生光照。
位于屋脊梁一侧的屋面板21与位于屋脊梁另一侧的屋面板21在靠近屋脊梁处形成屋脊,屋脊上设置有屋脊盖板,屋脊盖板与位于屋脊梁两侧的屋面板21均连接,由于屋脊盖板的延伸方向与瓦楞24的延伸方向垂直,因此屋脊盖板可以沿着屋面板21的连接方向延伸,使得屋脊盖板与屋面板21均连接,从而可以对屋面板21与支撑架密封,实现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的防水、保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包括光伏组件系统10以及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由于屋面板21上具有凸出于屋面板21的表面的瓦楞24,因此,可以将光伏组件系统10与瓦楞24粘接,以将光伏组件系统10设置在屋面板21上。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屋面板21上的瓦楞24连接光伏组件系统10,将光伏组件系统10粘接在瓦楞24上实现将光伏组件系统10在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上的设置,避免了额外制造支架系统以及固定支架系统的水泥墩,减小了光伏组件系统10的安装成本,便于光伏组件系统10的安装,还使得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的质量较小,从而可以避免光伏组件系统10的安装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所承受的重量较大,影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安全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21,在实际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屋面板21,使得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20与房屋的建造面积、屋顶的设计向匹配,增加轻型能源屋面系统100的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系统以及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所述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屋面板,所述屋面板上具有凸出于所述屋面板的表面的瓦楞,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瓦楞粘接,以使所述光伏组件系统连接在所述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边以及第二边,所述第一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相邻的两个屋面板中一个屋面板上的第一连接件与另一个屋面板上的第二连接件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屋面板形成所述特制彩钢瓦屋面系统,且相邻两个屋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锁边;
所述光伏组件系统覆盖至少部分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包括第一子屋面板以及多个第二子屋面板,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依次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一子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中最边缘的一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在所述第一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二子屋面板连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屋面板具有两个所述瓦楞,所述第二子屋面板具有一个所述瓦楞;
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第一子屋面板和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上的瓦楞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为所述瓦楞背离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表面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子屋面板的表面的距离,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瓦楞的高度为所述瓦楞背离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表面的一端至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的表面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瓦楞,所述光伏组件系统沿多个所述瓦楞的分布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
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瓦楞粘接,所述瓦楞对所述光伏组件系统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包括第一子屋面板以及多个第二子屋面板,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依次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中的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一子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一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中最边缘的一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相邻两个屋面板中的一个屋面板的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与另一个屋面板的第一子屋面板连接,所述第二目标子屋面板为位于连接之后的多个第二子屋面板中最边缘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子屋面板;
在所述第一子屋面板与所述第二子屋面板连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屋面板具有两个所述瓦楞,所述第二子屋面板具有一个所述瓦楞,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屋面板中的第一子屋面上的上瓦楞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瓦楞之间设置有固化结构胶,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所述瓦楞通过所述固化结构胶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与多个所述瓦楞粘接;
多个所述瓦楞中部分所述瓦楞上设置有双面胶带,另外部分所述瓦楞上设置有固化结构胶,部分所述瓦楞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粘接,另外部分所述瓦楞通过所述固化结构胶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上连接有接线盒,且所述接线盒位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朝向所述屋面板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型能源屋面系统上还设置有运维踏板,所述运维踏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屋面板连接,且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位于所述运维踏板的两端之间,位于所述运维踏板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所述运维踏板与所述光伏组件系统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能源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具有屋脊梁,所述屋面板分布在所述屋脊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屋脊梁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与位于所述屋脊梁另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均朝所述屋脊梁倾斜布置,位于所述屋脊梁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与位于所述屋脊梁另一侧的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屋面板在靠近所述屋脊梁处形成屋脊;
所述屋脊上设置有屋脊盖板,所述屋脊盖板与所述位于屋脊梁两侧的屋面板均连接,以对所述屋面板与所述支撑架密封,所述屋脊盖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瓦楞的延伸方向垂直。
CN202222535558.2U 2022-09-22 2022-09-22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Active CN218861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5558.2U CN218861931U (zh) 2022-09-22 2022-09-22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5558.2U CN218861931U (zh) 2022-09-22 2022-09-22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1931U true CN218861931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6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5558.2U Active CN218861931U (zh) 2022-09-22 2022-09-22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1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3406B2 (en) Roofing products having receptor zones and photovoltaic roof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using them
US8733038B2 (en) Roofing and siding products having receptor zones and photovoltaic roofing and si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using them
JP4901734B2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オーバレイおよびソーラーパネルオーバレイ組立体
US6553729B1 (en) Self-adhesive photovoltaic module
CA2617819C (en) Photovoltaic roofing panel
US9786802B2 (en) Photovoltaic roofing panels, photovoltaic roofing assemblies, and roofs using them
US6729081B2 (en) Self-adhesive photovoltaic module
US7342171B2 (en)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roofing component and panel
US20110017278A1 (en) Roofing products, photovoltaic roof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using them
US20050224108A1 (en) Enhanced photovoltaic module
US20050072456A1 (en)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roofing system
US20130032198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s for building integrable photovoltaic modules
JP394094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方法
CN214995288U (zh) 屋顶胶粘翻新结构
CN218861931U (zh) 轻型能源屋面系统
JP20061404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設置構造
CN218508850U (zh) 一种曲面光伏屋顶及光伏建筑
JP2024098249A (ja) フレキシブ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施工方法
CN215054632U (zh) 光伏屋顶结构
CN213602584U (zh) 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JPH11340495A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変換体、その製造方法、建物、および屋根パネル
CN114695586A (zh) 一种bipv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011456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6664A (ja) スレート瓦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屋根上取付部材並びにその屋根上取付方法
JP3258942B2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付き外装材及び太陽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付き外装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43 Bailing South Road,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4022

Patentee after: Yid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3, bailing South Road, Donggang District, green industry cluster district,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 New Energy Technology (Quzhou)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