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9590U - 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29590U CN218829590U CN202223171256.8U CN202223171256U CN218829590U CN 218829590 U CN218829590 U CN 218829590U CN 202223171256 U CN202223171256 U CN 202223171256U CN 218829590 U CN218829590 U CN 2188295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base
- power module
- power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659 Aver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该电源装置包底座、接口单元以及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到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接口单元,接口单元包括电源接口和外部接口,电源接口连接电源模块,底座、电源模块以及接口单元组成相对于机箱独立的电源装置,底座与机箱可拆卸安装,使用时,底座安装到机箱的外部,电源模块通过外部接口与机箱中的元件连接,使得电源模块对机箱中的元件进行供电;维护检修时,无须拆开机箱,可以直接将底座从机箱外部拆卸下来,进而将整个电源装置与机箱分离,由此能够快速将电源模块取出进行维护和检修,实现了电源装置的模块化安装,方便拆装,提高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检测设备逐步应用到各个大小医院、社康和小型医疗站中。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故障导致无法使用,维修人员需要及时对发生故障的医疗设备进行检修,以及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而医疗检测设备中的电源装置往往是维护概率和频率比其他模块更高的用电部件,因此,电源装置维护的便利性便成为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现有的超声设备,电源装置往往安装在设备机箱内部,并通过线缆与其他模块电气连接。维护电源时需要拆开设备箱体,并拆除电源与其他模块电气连接的线缆,维护完成后还要恢复,拆装步骤复杂,售后成本及对售后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旨在解决电源装置检修和维护时拆装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其包括:底座、接口单元以及电源模块,接口单元,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电源接口和外部接口;电源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其中,所述底座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机箱外部,所述外部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机箱中的元件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对所述机箱中的元件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上设有滑道,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置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母连接端子,所述电源接口为公连接端子,所述公连接端子设于所述容置部上且位于所述滑道的末端;其中,当所述电源模块滑动至所述滑动的末端时,所述母连接端子与所述公连接端子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导向孔,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导向销,所述导向销设于所述容置部上且位于所述滑道的末端,所述导向销插入所述导向孔以将所述母连接端子与所述公连接端子导正对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限位插件,所述容置部上且位于所述滑道的末端设有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件插入所述限位插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于所述容置部中,所述导电体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导电体包括簧片和簧片安装件,所述簧片安装件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簧片的一端与所述簧片安装件连接,所述簧片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容置部中与所述电源模块的顶部弹性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底座包括支架以及所述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支架的顶部用于与所述机箱的底部可拆卸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件,所述电源装置上设有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与机箱的底座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滑入或滑出所述底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电源模块在其滑动方向上设有插接面,所述插接面上设有用于插接的连接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插接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导正插接的导向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插接面上还设有限位插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声设备,其包括机箱和电源装置以及电连接件,电源装置为上述所述的电源装置,底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底部,外部接口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机箱中的元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该电源装置包底座、接口单元以及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到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接口单元,接口单元包括电源接口和外部接口,电源接口连接电源模块,底座、电源模块以及接口单元组成相对于机箱独立的电源装置,底座与机箱可拆卸安装,使用时,底座安装到机箱的外部,电源模块通过外部接口与机箱中的元件连接,使得电源模块对机箱中的元件进行供电;维护检修时,无须拆开机箱,可以直接将底座从机箱外部拆卸下来,进而将整个电源装置与机箱分离,由此能够快速将电源模块取出进行维护和检修,实现了电源装置的模块化安装,方便拆装,提高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源装置的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底座;11、支架;12、容置部;13、滑道;14、限位插槽;15、簧片安装件;16、簧片;17、第一安装件;18、滚轮;20、接口单元;21、电源接口;22、外部接口;23、导向销;30、电源模块;31、母连接端子;32、导向孔;33、限位插件;34、拉手;35、第二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电源装置检修和维护时拆装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将电源装置设计成与机箱相对独立的模块,电源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机箱外部,提高了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检修和维护时拆装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具体的解决思路是,将电源设计成独立的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到机箱上,使用时,电源装置安装到机箱的外部,通过电源装置的接口与机箱的接口进行简单的插拔即可;维护和检修时,直接将电源装置整个从机箱的外部拆卸下来,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将机箱拆开再从机箱内部取出电源,省去了拆开机箱的步骤,拆装步骤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电源装置包括底座10、接口单元20以及电源模块30,接口单元20,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接口单元20包括电源接口21和外部接口22;电源模块3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电源模块30与所述电源接口21连接;其中,所述底座10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机箱(图中未示出)外部,所述外部接口22用于连接所述机箱中的元件以使所述电源模块30对所述机箱中的元件供电。
参照图1和图2,具体地,所述底座10包括支架11以及容置部12,所述容置部12安装于所述支架11的底部,所述支架11的顶部用于与所述机箱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支架11整体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框架的顶部用于与机箱的底部安装固定,具体地安装方式在此不作限定,框架对机箱提供支撑,框架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滚轮18,譬如滚轮18设置有四个,分别安装在矩形框架的四个边角位置,从而方便机箱的移动。容置部12为盒体,盒体安装在框架的下方,盒体的侧壁设置有开口,电源模块30从侧壁的开口处推入到容置部12中,或者从容置部12中取出。盒体上设置有接口单元20,接口单元20具体为接口板卡,板卡设分别设有连接电源的接口,即电源接口21,和连接外部用电设备的接口,即外部接口22,也可称之为供电接口,该外部接口22可以通过线缆连接到机箱的接口上,从而为机箱中的元件进行供电。电源模块30上设置电连接端子,该电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口21连接,从而连接到接口板卡上,电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口2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线缆连接,也可是插拔连接,在此不作限定。电源模块30上还设置有拉手34,通过拉动拉手34,可以将电源模块30从盒体的侧壁开口中拉出,通过推动拉手34,可以将电源模块30从盒体的侧壁开口处推入到盒体中。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将底座10、接口单元20和电源模块30设计成一个独立的电源装置,利用底座10可拆卸地安装在机箱外部,实现电源装置的模块化拆装,在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可以直接将整个电源装置拆下,进而取出电源模块30,无须拆开机箱,再从机箱中取出电源,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省去了拆开机箱的步骤,避免了繁琐的拆装步骤,降低了售后成本以及降低了对售后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极大地提高了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设有容置部12,所述容置部12上设有滑道13,所述电源模块30与所述滑道13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30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置部12。具体地,滑道13可以是设置在盒体上的两道导轨,分别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沿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盒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包括侧挡板和轨道,侧挡板与轨道垂直,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侧挡板用于对推入的电源模块30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使得电源模块30能够顺着导轨滑入到容置部12中。其中,盒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电源模块30从侧向开口滑入到盒体中,也可拉动通过电源模块30上的拉手34,将电源模块30从侧向开口将电源模块30拉出。在其他实施例中,滑道13还可以是滑轨,例如为两道滑轨,电源模块30上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滑块,通过滑块连接到两道滑轨上,使得电源模块30可以沿着滑轨滑动,电源模块30的推拉更加顺畅,便捷。由此,通过将电源模块30与容置部12中的滑道13滑动连接,使得电源模块30能够沿着滑道13滑动,进而一方面对电源模块30的滑动进行限位,另一方面使得电源模块30与底座10之间的拆装更加方便,仅需推拉电源模块30即可实现电源模块30与底座10的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30上设有母连接端子31,所述电源接口21为公连接端子,所述公连接端子设于所述容置部12上且位于所述滑道13的末端;其中,当所述电源模块30滑动至所述滑动的末端时,所述母连接端子31与所述公连接端子插接。具体地,电源模块30朝向接口单元20的一面为插接面,该插接面上设有母连接端子31。接口板卡设置的是公连接端子,公连接端子是朝向电源模块30的插接面的,且位于滑道13的末端,并且公连接端子位于板卡的中间位置,也即位于两道滑轨的中间,便于对准母连接端子31,需要说明的是,滑道13靠近盒体侧向开口的一端为始端,远离盒体侧向开口的一端即为末端。当电源模块30沿着滑道13滑动,此时电源模块30的插接面与接口板卡是相对的,当电源模块30一直滑动到滑道13的末端时,正好插接面上的母连接端子31与接口板卡上的公连接端子对准插接,也即通过规划好公连接端子的位置关系,将其设置在滑动的末端位置,使得电源模块30滑入的同时能够完成电源模块30与电源接口21的插接,一步到位。同理,将电源模块30拉出时,电源模块30上的母连接端子31随即与接口板卡上的公连接端子脱离,进而可以取出电源模块30。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电源模块30能够实现滑入到容置部12中的同时完成与电源接口21的电连接,仅一个操作步骤就完成了电源模块拆装的步骤以及电源模块电气连接的步骤,也即将两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进一步地提高了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
参照图2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30上设有导向孔32,所述接口单元20还包括导向销23,所述导向销23设于所述容置部12上且位于所述滑道13的末端,所述导向销23插入所述导向孔32以将所述母连接端子31与所述公连接端子导正对准。由于电源模块30在滑道13滑动的过程中容易晃动移位,导致母连接端子31与公连接端子难以对准,插接成功率不高,且容易损坏连接端子。为了避免此情况,本实施例导向销23,导向销23同样也是设置在滑动末端的位置,具体可以设置在接口板卡上,该导向销23呈柱状,朝向电源模块30滑动的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电源模块30的插接面上开设有导向孔32,当电源模块30顺着滑道13滑入时,导向销23插入到导向孔32中,对电源模块30的上下左右方向起到一个额外的导向作用,使得电源模块30上的母连接端子31与接口板卡上的公连接端子能够精准连接,提高插接的成功率,延长端子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照图2和图4,更近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30上设有限位插件33,所述容置部12上且位于所述滑道13的末端设有限位插槽14,所述限位插件33插入所述限位插槽14。当电源模块30安装到位后,依然存在晃动移位的可能性,容易导致插拔的连接端子松开,因此需要进一步地对到位安装好的电源模块30进行进一步地限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盒体上设置有限位插槽14,该限位插槽14具体为扁平的插口,限位插槽14的数量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滑道13末端的位置。电源模块30的插接面上设有限位插件33,限位插件33的数量设有两个,限位插件33具体为扁平的片状。限位插件33插入到限位插槽14,可以对电源模块30的前后方向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电源模块30与电源接口21的连接处松脱。由此,当电源模块30顺着滑道13滑入时,限位插件33插入到限位插槽14中,在同一时刻,公连接端子与母连接端子31插接,限位插件33与限位插槽14插接,在实现电连接的同时还实现了对电源模块的限位。也即,仅一个将电源模块推入的操作步骤就完成了电源模块拆装的步骤、电源模块电气连接的步骤以及电源模块限位的步骤,也即将三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极大地提高了电源模块安装的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于所述容置部12中,所述导电体分别与所述底座10和所述电源模块30电连接。为了满足安全规范的需要,还需要设置导电体来电连接底座10与电源模块的外壳,使得电源模块的外壳与底座10共同接地,保证用电安全。具体地,导电体设置在容置部12中,也即设置在盒体上,导电体自然与底座10电连接,当电源模块30滑入时,导电体与电源模块30接触进而实现底座10与电源模块外壳的电连接。由此,通过将导电体设置在容置部12中,使得电源模块30滑入的同时,能够实现电源模块30的外壳与底座10公头接地,从而满足安全规范的要求,仅一个操作步骤就完成了电源模块拆装的步骤以及电源模块接地的步骤,也即将两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源模块安装的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导电体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导电体可以是导电泡棉,设置在容置部12中,还可以是其他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较优的连接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包括簧片16和簧片安装件15,所述簧片安装件15固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簧片16的一端与所述簧片安装件15连接,所述簧片16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容置部12中与所述电源模块30的顶部弹性接触。具体地,簧片安装件15具体为安装片,该簧片安装件15固定安装在框架上,簧片16具有两个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簧片16的固定端连接到该簧片安装件15上,自由端伸入到框架下方的盒体中。由于簧片16具有一定的弹性,簧片16受到压力时会压向簧片安装件15,压抵到簧片安装件15上,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簧片16相对于簧片安装件15复位打开,呈一定的夹角。那么在电源模块30未推入盒体时,簧片16是打开的,当电源模块30沿着滑道13滑入的过程中,电源模块30的顶部与簧片16的自由端弹性接触,使得簧片16压抵到簧片安装件15上,实现电源模块30与底座10的电连接。当电源模块30沿着滑道13滑出,电源模块30与簧片16脱离接触,簧片16复位。在电源模块30滑动的过程中,簧片16位于电源模块30的上方,与电源模块30的顶部进行弹性接触,一直压抵住电源模块30,由此在上下方向对电源模块30起到一个限位作用,避免电源模块30移位,提高插接的准确率。
参照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设有第一安装件17,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第二安装件35,所述第一安装件17与所述第二安装件35固定安装。具体地,电源模块安装到位后,仅仅通过插拔力,和限位件的作用,始终存在电源模块脱离位置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还设置有安装件,分别为第一安装件17和第二安装件35,第一安装件17固定在底座10上,第二安装件35固定在电源模块30上,第一安装件17与第二安装件35固定连接,从而将电源模块30与底座10牢靠地固定在一起,保证电源模块30与底座10安装的稳固性。其中,第一安装件17与第二安装件35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例如,第一安装件17和第二安装件35均为安装耳,安装耳上设有通孔,当电源模块30安装到位后,两个安装耳上的通孔正对,通过螺钉将两个安装耳固定起来,从而实现电源模块与底座10的固定连接,保证电源模块的安装的牢靠性。在取出电源模块30时,只需要松开该螺钉,通过拉手34拉出电源模块30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模块30,所述电源模块30上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与机箱的底座10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滑入或滑出所述底座10。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图中未示出)设置在电源模块的底部,滑动部可以是滚轮18、滑块、滚珠等结构,在此不作限定。电源模块通过底部的滑动部与底座10的容置部12中的滑道13滑动连接,例如,滚轮18可以沿着滑道13滑动,实现电源模块滑入或滑出底座10,进而实现电源模块的快速拆装,电源模块可以直接从底座10中拆除,方便快速检修电源模块。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源模块在其滑动方向上设有插接面,所述插接面上设有用于插接的连接端子。具体地,该连接端子可以是母连接端子31,当电源模块沿着滑道13滑入到底座10中时,母连接端子31与底座10的电源接口21完成插接,同时实现了安装和电气连接的步骤,拆装更加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导正插接的导向孔32。具体地,导向孔32用于供底座10上的导向销23插入,通过导向孔32与导向销23的配合以导正电源模块,使得电源模块的母连接端子31对准底座10上的公连接端子,实现电源模块的精准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面上还设有限位插件33。该限位插件33用于嵌入到底座10的限位插槽14中,以对电源模块进行限位,避免电源模块移位,提高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声设备,包括机箱和电源装置以及电连接件,电源装置为上述所述的电源装置,底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底部,外部接口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机箱中的元件电连接。其中,电源装置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电连接件例如可以是导线、电缆。底座与机箱底部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电源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机箱的底部,通过简单的插拔连接导线,与机箱上的接口连接,实现对机箱的供电;在检修维护时,将连接导线拔出,然后将整个电源装置从机箱的底部拆卸下来,使得电源装置与机箱分离,再拉动电源模块的拉手,将电源模块从底座中拉出取出电源模块,从而可以对电源模块进行维护和检修,实现了电源装置的模块化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接口单元,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接口单元包括电源接口和外部接口;
电源模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机箱外部,所述外部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机箱中的元件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对所述机箱中的元件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上设有滑道,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滑入或滑出所述容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母连接端子,所述电源接口为公连接端子,所述公连接端子设于所述容置部上且位于所述滑道的末端;其中,当所述电源模块滑动至所述滑动的末端时,所述母连接端子与所述公连接端子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导向孔,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导向销,所述导向销设于所述容置部上且位于所述滑道的末端,所述导向销插入所述导向孔以将所述母连接端子与所述公连接端子导正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限位插件,所述容置部上且位于所述滑道的末端设有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件插入所述限位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于所述容置部中,所述导电体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包括簧片和簧片安装件,所述簧片安装件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簧片的一端与所述簧片安装件连接,所述簧片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容置部中与所述电源模块的顶部弹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支架以及所述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支架的顶部用于与所述机箱的底部可拆卸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件,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安装。
10.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上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与机箱的底座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滑入或滑出所述底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在其滑动方向上设有插接面,所述插接面上设有用于插接的连接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面上还开设有用于导正插接的导向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面上还设有限位插件。
14.一种超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电连接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底部,所述外部接口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机箱中的元件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71256.8U CN218829590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71256.8U CN218829590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29590U true CN218829590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26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71256.8U Active CN218829590U (zh) | 2022-11-25 | 2022-11-25 | 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29590U (zh) |
-
2022
- 2022-11-25 CN CN202223171256.8U patent/CN2188295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33654B (zh) | 网络连接传感组件 | |
EP0116426B1 (en) |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n ejector bar therefor | |
CN109149176A (zh) | 转接连接器、印制板连接器及基站远端单元 | |
US9059550B2 (en) | Connector | |
CN105932446A (zh) | 一种集成式电接线端子及其接触件 | |
CN201498674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18829590U (zh) | 一种电源模块、电源装置及超声设备 | |
CN203039128U (zh) | 电连接装置及其电连接器 | |
CN213520504U (zh) | 一种固定式便携线缆连接器 | |
CN103515761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1045824U (zh) | 一种垂直90度插接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4378284U (zh) | 一种插拔式开关的二次插头结构、插拔式开关 | |
CN10205508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3920679U (zh) | 一种高压回路互锁结构 | |
CN211208693U (zh) | 电连接端子、用电设备的接线结构及继电器插座 | |
CN209169409U (zh) | 三通道智能连接器 | |
JP5769568B2 (ja) | コネクタを最適配置できる装置 | |
CN221928781U (zh) |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193115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855535A (zh) | 具有抗拉机制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CN219086287U (zh) | 一种多端子连接插座 | |
CN217956259U (zh) |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空调器 | |
CN221379780U (zh) | 一种稳定型插座、插头插座组件及除颤仪 | |
CN218940181U (zh) | 一种方便电器模块拔出用助拔器 | |
CN222380899U (zh) | 一种高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