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826852U -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6852U
CN218826852U CN202223344301.5U CN202223344301U CN218826852U CN 218826852 U CN218826852 U CN 218826852U CN 202223344301 U CN202223344301 U CN 202223344301U CN 218826852 U CN218826852 U CN 218826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contactor
shell
cas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43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泽生
贾勇
金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43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6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6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6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壳体组件包括:绝缘壳,具有构成灭弧室的内腔;和金属壳,与所述绝缘壳接合成一体件,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用于固定到接触器的导磁板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灭弧室的绝缘壳与金属壳接合成一体件,并且金属壳与导磁板固定,从而能够防止绝缘壳爆裂,极大地提高了绝缘壳的防爆强度。

Description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壳体组件和包括该接触器壳体组件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为了满足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以及与提升其与燃油车的竞争力,电动汽车需要不断提升充电速率和续航里程。使得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压与电池能量不断增加。但在极端短路电流发生的情况下,会造成更大的短路电流以及更长的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因此,对于整个电路的总开关,主接触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承受电流更大,时间更长的短路电流后,外观依旧完好无损,不会出现接触器在承受过大能量后产生炸裂,爆开等极端情形,保证整体使用安全。
在现有技术中,接触器通常包括外壳、金属内壳、内绝缘体、静端子和动端子。金属内壳安装在外壳中,内绝缘体安装在金属内壳中,静端子固定到内绝缘体上,动端子可移动地设置在内绝缘体的容纳室中,以与静端子电接触。为了提高电绝缘性,通常在内绝缘体的容纳室中填充有绝缘气体,例如,惰性气体。在接触器发生短路时,电弧会加热绝缘气体,导致容纳室中的气压急剧升高,这会导致接触器发生爆炸,使得内绝缘体与金属内壳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壳体组件。所述接触器壳体组件包括:绝缘壳,具有构成灭弧室的内腔;和金属壳,与所述绝缘壳接合成一体件,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用于固定到接触器的导磁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金属壳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金属壳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壳为包裹所述金属壳的注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壳包括围成所述灭弧室的周壁和顶壁,所述金属壳被嵌入到所述绝缘壳的周壁和顶壁中;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从所述绝缘壳的周壁的底部延伸出,用于固定到所述导磁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适于被焊接或铆接到所述导磁板的四周的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壳的周壁的底面的四个角落分别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用于与接触器的磁轭上的插舌接合,以将所述绝缘壳和所述磁轭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壳的周壁的底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接触器的绝缘底壳上的卡槽接合,以将所述绝缘壳和所述绝缘底壳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壳的周壁中形成有两个容纳槽,所述两个容纳槽用于分别容纳接触器的两个磁吹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器壳体组件还包括:一对静端子,被固定到所述绝缘壳上并通过所述绝缘壳与所述金属壳电隔离开,所述静端子穿过所述绝缘壳和所述金属壳并伸入所述灭弧室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壳、所述金属壳和所述一对静端子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金属壳和所述一对静端子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壳为包裹所述金属壳和所述一对静端子的注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前述接触器壳体组件;一对静端子,被固定到所述绝缘壳上并伸入所述灭弧室中;动触头组件,设置在所述灭弧室中,包括用于桥接所述一对静端子的动端子;绝缘盖,被安装到所述绝缘壳的底部开口中,以封盖所述绝缘壳的底部开口;和导磁板,被安装在所述绝缘盖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中,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被固定到所导磁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壳、所述金属壳和所述一对静端子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金属壳和所述一对静端子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壳为包裹所述金属壳和所述一对静端子的注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壳具有形成在其顶面上的隔离墙,所述隔离墙将所述一对静端子的从所述绝缘壳的顶面外露出的外端部隔离开,以增加所述一对静端子的外端部之间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两个磁吹磁体,被分别安装到所述绝缘壳的两个容纳槽中,用于通过磁吹方式熄灭所述静端子和所述动端子之间的电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壳的容纳槽中形成有定位台阶,所述绝缘盖包括盖板和与所述盖板相连的两个支撑肋;所述支撑肋插入所述容纳槽中并抵靠在所述磁吹磁体的底面上,并且所述定位台阶抵靠在所述磁吹磁体的顶面上,使得所述磁吹磁体被固定在所述容纳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绝缘盖的盖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凸起柱,在所述导磁板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凸起柱装配到所述安装孔中;在所述凸起柱上形成有底部开放的定位盲孔,所述定位盲孔用于与接触器的线圈骨架上的定位柱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动触头组件还包括:安装座,与所述动端子组装在一起,以与所述动端子同步移动;限位组件,包括支撑在所述绝缘盖上的绝缘座和固定到所述绝缘座上的限位架;和触点弹簧,被压缩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绝缘座之间,用于向所述动端子施加弹性接触力,所述限位架与所述安装座可移动地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动端子相对于所述绝缘座的移动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绝缘底壳,包括外周壁和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部开口,在所述绝缘底壳的顶部开口的周边部上形成有卡槽,所述绝缘壳的底部插入所述绝缘底壳的顶部开口中,并且所述绝缘壳上的凸起与所述绝缘底壳上的卡槽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磁轭,容纳在所述绝缘底壳中,所述磁轭呈U形,包括一对侧板和底板,在所述侧板的顶部形成有朝上延伸的插舌,所述插舌穿过所述导磁板和所述绝缘盖并插接到所述绝缘壳上的插槽中,以将所述绝缘壳和所述磁轭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还包括:驱动组件,容纳在所述绝缘底壳中,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其上端穿过所述导磁板和所述绝缘盖并固定到所述绝缘座上;磁芯,所述驱动轴的下端插入所述磁芯上的轴向通孔中并被连接至所述磁芯;和复位弹簧,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并被压缩在所述导磁板和所述磁芯之间,所述绝缘座将所述驱动轴和所述限位架电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座、所述限位架和所述驱动轴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限位架和所述驱动轴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座为注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线圈组件,容纳在所述绝缘底壳中,且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设置在所述磁轭中;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外部;和导磁衬套,安装在所述线圈骨架中,所述导磁衬套的下端被固定至所述磁轭的底板,所述磁芯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导磁衬套中。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构成灭弧室的绝缘壳与金属壳接合成一体件,并且金属壳与导磁板固定,从而能够防止绝缘壳爆裂,极大地提高了绝缘壳的防爆强度。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上半部分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下半部分的轴向剖视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磁板已被固定到金属壳;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磁板与金属壳分离;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其中导磁板已被固定到金属壳;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接触器壳体组件。所述接触器壳体组件包括:绝缘壳,具有构成灭弧室的内腔;和金属壳,与所述绝缘壳接合成一体件,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用于固定到接触器的导磁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包括:前述接触器壳体组件;一对静端子,被固定到所述绝缘壳上并伸入所述灭弧室中;动触头组件,设置在所述灭弧室中,包括用于桥接所述一对静端子的动端子;绝缘盖,被安装到所述绝缘壳的底部开口中,以封盖所述绝缘壳的底部开口;和导磁板,被安装在所述绝缘盖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中,所述金属壳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被固定到所导磁板上。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1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1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磁板2已被固定到金属壳12;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1的从底部观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磁板2与金属壳12分离;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1的轴向剖视图,其中导磁板2已被固定到金属壳12;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壳体组件1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接触器壳体组件1。该接触器壳体组件1包括:绝缘壳11和金属壳12。绝缘壳11具有构成灭弧室101的内腔。金属壳12与绝缘壳11接合成一体件。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用于固定到接触器的导磁板2上。因此,金属壳11和导磁板2能够防止绝缘壳11爆裂,极大地提高了绝缘壳11的防爆强度。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壳11和金属壳12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金属壳12为嵌入件,绝缘壳11为包裹金属壳12的注塑件。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壳11包括围成灭弧室101的周壁11a和顶壁11b,金属壳12被嵌入到绝缘壳11的周壁11a和顶壁11b中。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从绝缘壳11的周壁11a的底部延伸出,用于固定到导磁板2上。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适于被焊接或铆接到导磁板2的四周的侧面2a上。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壳11的周壁11a的底面的四个角落分别形成有插槽102,插槽102用于与接触器的磁轭42上的插舌402(参见图1-3)接合,以将绝缘壳11和磁轭42固定在一起。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壳11的周壁11a的底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凸起112,该凸起112用于与接触器的绝缘底壳5上的卡槽512(参见图1-3)接合,以将绝缘壳11和绝缘底壳5固定在一起。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壳11的周壁11a中形成有两个容纳槽12c,两个容纳槽12c用于分别容纳接触器的两个磁吹磁体14(参见图1-3)。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器壳体组件1还包括一对静端子13,一对静端子13被固定到绝缘壳11上并通过绝缘壳11与金属壳12电隔离开。静端子13穿过绝缘壳11和金属壳12并伸入灭弧室101中。
如图4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壳11、金属壳12和一对静端子13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金属壳12和一对静端子13为嵌入件,绝缘壳11为包裹金属壳12和一对静端子13的注塑件。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轴向剖视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上半部分的轴向剖视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接触器的下半部分的轴向剖视图。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接触器包括接触器壳体组件1、一对静端子13、动触头组件、绝缘盖15和导磁板2。一对静端子13被固定到绝缘壳11上并伸入灭弧室101中。动触头组件设置在灭弧室101中并包括用于桥接一对静端子13的动端子30。绝缘盖15被安装到绝缘壳11的底部开口中,以封盖绝缘壳11的底部开口。导磁板2被安装在绝缘盖15的底面上并位于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中。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被固定到所导磁板2上。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壳11、金属壳12和一对静端子13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金属壳12和一对静端子13为嵌入件,绝缘壳11为包裹金属壳12和一对静端子13的注塑件。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壳11具有形成在其顶面上的隔离墙111,隔离墙111将一对静端子13的从绝缘壳11的顶面外露出的外端部隔离开,以增加一对静端子13的外端部之间的爬电距离。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器还包括两个磁吹磁体14,两个磁吹磁体14被分别安装到绝缘壳11的两个容纳槽11c中,用于通过磁吹方式熄灭静端子13和动端子30之间的电弧。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壳11的容纳槽11c中形成有定位台阶114,绝缘盖15包括盖板150和与盖板150相连的两个支撑肋151。支撑肋151插入容纳槽11c中并抵靠在磁吹磁体14的底面上,并且定位台阶114抵靠在磁吹磁体14的顶面上,使得磁吹磁体14被固定在容纳槽11c中。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盖15的盖板150的底面上形成有凸起柱152,在导磁板2上形成有安装孔202,凸起柱152装配到安装孔202中。在凸起柱152上形成有底部开放的定位盲孔152a,该定位盲孔152a用于与接触器的线圈骨架41上的定位柱41a配合。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动触头组件还包括:安装座32、限位组件33、34和触点弹簧35。安装座32与动端子30组装在一起,以与动端子30同步移动。限位组件33、34包括支撑在绝缘盖15上的绝缘座34和固定到绝缘座34上的限位架33。触点弹簧35被压缩在安装座32和绝缘座34之间,用于向动端子30施加弹性接触力。限位架33与安装座32可移动地连接,用于限制动端子30相对于绝缘座34的移动距离。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器还包括绝缘底壳5,绝缘底壳5包括外周壁5a和底壁5b以及与底壁5b相对的顶部开口。在绝缘底壳5的顶部开口的周边部上形成有卡槽512,绝缘壳11的周壁11a的底部插入绝缘底壳5的顶部开口中,并且绝缘壳11上的凸起112与绝缘底壳5上的卡槽512接合,以将绝缘壳11与绝缘底壳5组装在一起。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绝缘底壳5的外周壁5a的外侧上形成有连接耳51,该连接耳51用于固定至电气设备的安装面板(未图示)上。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器还包括磁轭42,磁轭42容纳在绝缘底壳5中。磁轭42呈U形,包括一对侧板42a和底板42b。在磁轭42的侧板42a的顶部形成有朝上延伸的插舌402。在磁轭42的每个侧板42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插舌402。插舌402穿过导磁板2和绝缘盖15并插接到绝缘壳11上的插槽102中,以将绝缘壳11和磁轭42固定在一起。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器还包括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容纳在绝缘底壳5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36、磁芯38和复位弹簧37。驱动轴36的上端穿过导磁板2和绝缘盖15并固定到绝缘座34上。驱动轴36的下端插入磁芯38上的轴向通孔中并被连接至磁芯38,以与磁芯38同步移动。复位弹簧37套装在驱动轴36上并被压缩在导磁板2和磁芯38之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导磁板2上形成有允许驱动轴36穿过的通孔201。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座34、限位架33和驱动轴36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限位架33和驱动轴36为嵌入件,绝缘座34为注塑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座34将驱动轴36和限位架33电隔离开。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器还包括线圈组件。线圈组件被容纳在绝缘底壳5中。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41、线圈40和导磁衬套43。线圈骨架41设置在磁轭42中并与磁轭42组装在一起。线圈40缠绕在线圈骨架41的外部。导磁衬套43安装在线圈骨架41的内腔中。导磁衬套43的下端被固定至磁轭42的底板42b,磁芯38可移动地安装在导磁衬套43中,使得驱动轴36和磁芯38能够在线圈40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朝上移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磁芯38、磁轭42、导磁衬套43和导磁板2构成接触器的导磁通路。
如图1至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线圈40通电时,线圈40产生磁场,磁芯38和驱动轴36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37朝上移动,使磁芯38驱动到与导磁板2接触,同时将动端子30驱动到与一对静端子13电接触的闭合位置,使触点弹簧35被压缩,提供触点接触压力。当线圈40失电时,磁场消失,磁芯38和驱动轴36在复位弹簧37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朝下移动,以将动端子30复位到与一对静端子13分离的断开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11),具有构成灭弧室(101)的内腔;和
金属壳(12),与所述绝缘壳(11)接合成一体件,
所述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用于固定到接触器的导磁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11)和所述金属壳(12)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金属壳(12)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壳(11)为包裹所述金属壳(12)的注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11)包括围成所述灭弧室(101)的周壁(11a)和顶壁(11b),所述金属壳(12)被嵌入到所述绝缘壳(11)的周壁(11a)和顶壁(11b)中;
所述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从所述绝缘壳(11)的周壁(11a)的底部延伸出,用于固定到所述导磁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适于被焊接或铆接到所述导磁板(2)的四周的侧面(2a)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壳(11)的周壁(11a)的底面的四个角落分别形成有插槽(102),所述插槽(102)用于与接触器的磁轭(42)上的插舌(402)接合,以将所述绝缘壳(11)和所述磁轭(42)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壳(11)的周壁(11a)的底部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凸起(112),所述凸起(112)用于与接触器的绝缘底壳(5)上的卡槽(512)接合,以将所述绝缘壳(11)和所述绝缘底壳(5)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壳(11)的周壁(11a)中形成有两个容纳槽(12c),所述两个容纳槽(12c)用于分别容纳接触器的两个磁吹磁体(14)。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静端子(13),被固定到所述绝缘壳(11)上并通过所述绝缘壳(11)与所述金属壳(12)电隔离开,
所述静端子(13)穿过所述绝缘壳(11)和所述金属壳(12)并伸入所述灭弧室(10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11)、所述金属壳(12)和所述一对静端子(13)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金属壳(12)和所述一对静端子(13)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壳(11)为包裹所述金属壳(12)和所述一对静端子(13)的注塑件。
10.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壳体组件(1);
一对静端子(13),被固定到所述绝缘壳(11)上并伸入所述灭弧室(101)中;
动触头组件,设置在所述灭弧室(101)中,包括用于桥接所述一对静端子(13)的动端子(30);
绝缘盖(15),被安装到所述绝缘壳(11)的底部开口中,以封盖所述绝缘壳(11)的底部开口;和
导磁板(2),被安装在所述绝缘盖(15)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中,
所述金属壳(12)的底部开口的周边部(121)被固定到所导磁板(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11)、所述金属壳(12)和所述一对静端子(13)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金属壳(12)和所述一对静端子(13)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壳(11)为包裹所述金属壳(12)和所述一对静端子(13)的注塑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11)具有形成在其顶面上的隔离墙(111),所述隔离墙(111)将所述一对静端子(13)的从所述绝缘壳(11)的顶面外露出的外端部隔离开,以增加所述一对静端子(13)的外端部之间的爬电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磁吹磁体(14),被分别安装到所述绝缘壳(11)的两个容纳槽(11c)中,用于通过磁吹方式熄灭所述静端子(13)和所述动端子(30)之间的电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壳(11)的容纳槽(11c)中形成有定位台阶(114),所述绝缘盖(15)包括盖板(150)和与所述盖板(150)相连的两个支撑肋(151);
所述支撑肋(151)插入所述容纳槽(11c)中并抵靠在所述磁吹磁体(14)的底面上,并且所述定位台阶(114)抵靠在所述磁吹磁体(14)的顶面上,使得所述磁吹磁体(14)被固定在所述容纳槽(11c)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盖(15)的盖板(150)的底面上形成有凸起柱(152),在所述导磁板(2)上形成有安装孔(202),所述凸起柱(152)装配到所述安装孔(202)中;
在所述凸起柱(152)上形成有底部开放的定位盲孔(152a),所述定位盲孔(152a)用于与接触器的线圈骨架(41)上的定位柱(41a)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触头组件还包括:
安装座(32),与所述动端子(30)组装在一起,以与所述动端子(30)同步移动;
限位组件(33、34),包括支撑在所述绝缘盖(15)上的绝缘座(34)和固定到所述绝缘座(34)上的限位架(33);和
触点弹簧(35),被压缩在所述安装座(32)和所述绝缘座(34)之间,用于向所述动端子(30)施加弹性接触力,
所述限位架(33)与所述安装座(32)可移动地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动端子(30)相对于所述绝缘座(34)的移动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底壳(5),包括外周壁(5a)和底壁(5b)以及与所述底壁(5b)相对的顶部开口,
在所述绝缘底壳(5)的顶部开口的周边部上形成有卡槽(512),所述绝缘壳(11)的底部插入所述绝缘底壳(5)的顶部开口中,并且所述绝缘壳(11)上的凸起(112)与所述绝缘底壳(5)上的卡槽(512)接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磁轭(42),容纳在所述绝缘底壳(5)中,
所述磁轭(42)呈U形,包括一对侧板(42a)和底板(42b),在所述侧板(42a)的顶部形成有朝上延伸的插舌(402),
所述插舌(402)穿过所述导磁板(2)和所述绝缘盖(15)并插接到所述绝缘壳(11)上的插槽(102)中,以将所述绝缘壳(11)和所述磁轭(42)固定在一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容纳在所述绝缘底壳(5)中,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轴(36),其上端穿过所述导磁板(2)和所述绝缘盖(15)并固定到所述绝缘座(34)上;
磁芯(38),所述驱动轴(36)的下端插入所述磁芯(38)上的轴向通孔中并被连接至所述磁芯(38);和
复位弹簧(37),套装在所述驱动轴(36)上并被压缩在所述导磁板(2)和所述磁芯(38)之间,
所述绝缘座(34)将所述驱动轴(36)和所述限位架(33)电隔离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座(34)、所述限位架(33)和所述驱动轴(36)通过嵌入注塑方式被注塑成一体件,其中,所述限位架(33)和所述驱动轴(36)为嵌入件,所述绝缘座(34)为注塑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圈组件,容纳在所述绝缘底壳(5)中,且所述线圈组件包括:
线圈骨架(41),设置在所述磁轭(42)中;
线圈(40),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41)的外部;和
导磁衬套(43),安装在所述线圈骨架(41)中,
所述导磁衬套(43)的下端被固定至所述磁轭(42)的底板(42b),所述磁芯(38)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导磁衬套(43)中。
CN202223344301.5U 2022-12-13 2022-12-13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Active CN218826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301.5U CN218826852U (zh) 2022-12-13 2022-12-13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4301.5U CN218826852U (zh) 2022-12-13 2022-12-13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6852U true CN21882685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4301.5U Active CN218826852U (zh) 2022-12-13 2022-12-13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6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6270B2 (ja) 電磁接触器
JP5004244B2 (ja) 電磁継電器
JP5131218B2 (ja) 電磁継電器
WO2013051263A1 (ja) 接点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接触器
JP6841047B2 (ja) 電磁接触器
EP4030458B1 (en)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automobile
CN216528650U (zh)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KR20190094018A (ko) 영구자석 하우징을 갖는 직류 릴레이
CN117352333A (zh) 电磁继电器
CN218826852U (zh)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EP3764385B1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CN218385017U (zh) 一种继电器
US12198881B2 (en) Contact apparatus and electromagnetic switch
CN118197859A (zh) 接触器壳体组件和接触器
CN111933488A (zh) 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
CN214012848U (zh) 一种易装配型能抗短路电流直流接触器的触头组件
CN219998120U (zh) 接触器
CN218299710U (zh) 接触器
CN219498267U (zh) 连接器和接触器
CN217983217U (zh) 接触器组件和接触器
JP2003288830A (ja) 高電圧大電流用電磁継電器
CN219350093U (zh) 绝缘安装件、电路板组件和接触器
CN209401571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动触头组件
CN221651414U (zh) 接触器动触头组件和接触器
CN221651413U (zh) 接触器动触头组件和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