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807201U -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7201U
CN218807201U CN202223504381.6U CN202223504381U CN218807201U CN 218807201 U CN218807201 U CN 218807201U CN 202223504381 U CN202223504381 U CN 202223504381U CN 218807201 U CN218807201 U CN 218807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ox
support flap
bottom support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43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徐根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ENERAL PRINTING HOU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ENERAL PRINTING HOU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ENERAL PRINTING HOU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ENERAL PRINTING HOU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43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7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7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7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棱形纸质包装盒,由盒身、盒底和盒盖构成,盒身由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及第六侧壁折叠围成;盒底包括彼此无粘接关系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盒底部分,第一盒底部分由第一底支撑片和第二底支撑片粘接而成,第二盒底部分由第三底支撑片和第四底支撑片粘接而成,第三盒底部分由第五底支撑片和第六底支撑片粘接而成;其中,在包装盒处于撑开的立体状态下,第三盒底部分位于第一盒底部分和第二盒底部分的内侧,部分第三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叠加在第一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第三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叠加在第二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第三盒底部分的外侧表面暴露在外。

Description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质包装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背景技术
纸质包装盒,由于印刷制作方便,且环保,被广泛使用。六棱形包装盒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在包装市场颇受欢迎。
常见的盒底封底方式有插入、正揿封口、粘合封口、自锁底等。自锁底纸盒由于能够快速成型,包装时无需再二次粘接盒底,在很多场合被使用。现有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也有些采用自锁底结构,如公开为CN 210235594 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提防尘式多边形 包装盒,该包装盒为正六边形自锁底式结构,盒体撑开使用时盒底可以自锁成型。由于该包装盒的盒底由多片面积较小的支撑片拼接而成,其成型后盒底容易变形,盒底的结构不平稳,内置的商品过重时,能够轻易将盒底损坏;又如公开号为CN 215323800 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正多棱柱双层自锁底结构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外壁、双层底板和内壁,该包装盒虽然能给个解决包装盒底部的强度问题,但是其结构复杂,制成工艺复杂,而且卡纸用料多,原料成本高,不易推广使用。
此外,现有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除了存在上述提及的问题外,其还由于盒子的自锁底结构复杂,无法在自动糊盒机上完成生产,且复杂的结构导致成型不稳定,成盒过程麻烦且容易卡盒,无法满足包装盒使用者的实际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在自动糊盒机上完成生产、且兼具成本和强度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六棱形纸质包装盒,由一张模切卡纸折叠粘贴而成并且具有撑开的立体状态和折叠的扁平状态,所述的包装盒由盒身、盒底和盒盖构成,所述的盒身由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以及第六侧壁折叠围成;其中,所述的第一侧壁和第六侧壁相互粘接在一起,所述的盒底包括彼此无粘接关系的第一盒底部分、第二盒底部分和第三盒底部分,所述的第一盒底部分由第一底支撑片和第二底支撑片粘接而成,所述的第二盒底部分由第三底支撑片和第四底支撑片粘接而成,所述的第三盒底部分由第五底支撑片和第六底支撑片粘接而成,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一折痕线,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三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二折痕线,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五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五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三折痕线,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六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与所述第六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四折痕线,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五折痕线,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四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六折痕线,所述第一盒底部分的中间具有第一折叠线并被所述的第一折叠线分成第一前半部分和第一后半部分,所述第二盒底部分的中间具有第二折叠线并被所述的第二折叠线分成第二前半部分和第二后半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中间具有第三折叠线并被所述的第三折叠线分成第三前半部分和第三后半部分;
其中,在所述的包装盒处于撑开的立体状态下,所述的第三盒底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盒底部分和第二盒底部分的内侧,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叠加在所述第一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叠加在所述第二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外侧表面暴露在外;在所述的包装盒处于折叠的扁平状态下,所述的第一盒底部分、第二盒底部分和第三盒底部分相互分离,由所述的第一侧壁、所述的第二侧壁、所述的第六侧壁、所述的第一前半部分、所述的第二前半部分以及所述的第三前半部分构成的一平面与由所述的第三侧壁、所述的第四侧壁、所述的第五侧壁、所述的第一后半部分、所述的第二后半部分以及所述的第三后半部分构成的另一平面相互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折叠线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上,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粘接在所述第一底支撑片的内侧表面上,部分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限定所述的第一前半部分,部分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共同限定所述的第一后半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折叠线形成在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上,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粘接在所述第三底支撑片的内侧表面上,部分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和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共同限定所述的第二前半部分,部分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限定所述的第二后半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三折叠线形成在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上,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粘接在所述第六底支撑片的内侧表面上,部分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共同限定所述的第三前半部分,部分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限定所述的第三后半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盒盖包括第一顶支撑片、第二顶支撑片、第三顶支撑片以及顶盖片,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三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五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顶盖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四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顶盖片设置有第一插舌和第二插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能够叠加在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上方,所述的顶盖片能够叠加在所述第三顶支撑片的上方;在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叠加在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的上方时,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缘限定供所述第一插舌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和所述第六侧壁的顶边缘限定供所述第二插舌插入的第二插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结构简洁,特别是盒底的设计,易于折叠且结实牢固;且该结构的六棱形纸质包装可以实现在自动糊盒设备上完成生产,以满足包装盒使用者的实际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盒盖被打开后的包装盒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盒盖被打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装盒在从扁平状态转换到立体状态过程中,盒底在一个时刻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装盒在立体状态下的盒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装盒在立体状态下的盒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装盒的模切卡纸的示意图。
其中:100、包装盒;1、盒身;2、盒底;3、盒盖;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第五侧壁;16、第六侧壁;17、粘接片;21、第一盒底部分;22、第二盒底部分;23、第三盒底部分;211、第一底支撑片;212、第二底支撑片;221、第三底支撑片;222、第四底支撑片;231、第五底支撑片;232、第六底支撑片;210、第一折叠线;2101、第一前半部分;2102、第一后半部分;220、第二折叠线;2201、第二前半部分;2202、第二后半部分;230、第三折叠线;2301、第三前半部分;2302、第三后半部分;31、第一顶支撑片;32、第二顶支撑片;33、第三顶支撑片;34、顶盖片;341、第一插舌;342、第二插舌;351、第一插槽;352、第二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纸质包装盒100,该纸质包装盒100为由如图5中展示的一张模切卡纸折叠并且粘贴而成的六棱形结构。该包装盒100具有撑开的立体状态和折叠的扁平状态,其可以在未封装商品时保持在折叠的扁平状态下,以便于运输和存储;以及在将其转换到撑开的立体状态,以便于向其内封装商品。
下述提及的“前”、“后”、“上”以及“下”方向可以参考附图1所指示的相应方向。
包装盒100由盒身1、盒底2和盒盖3这三部分构成。在撑开的立体状态下,包装盒100将呈六棱形的桶装结构。
盒身1由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第五侧壁15以及第六侧壁16折叠围成;其中,第六侧壁16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可折叠地的粘接片17,第一侧壁11和第六侧壁17通过此粘接片17相互粘接在一起。
盒底2包括彼此无粘接关系的第一盒底部分21、第二盒底部分22和第三盒底部分23。第一盒底部分21由第一底支撑片211和第二底支撑片212粘接而成,第二盒底部分22由第三底支撑片221和第四底支撑片222粘接而成,第三盒底部分23由第五底支撑片231和第六底支撑片232粘接而成。
如图2所示,第一盒底部分21的中间具有第一折叠线210并被第一折叠线210分成第一前半部分2101和第一后半部分2102,第二盒底部分22的中间具有第二折叠线220并被第二折叠线220分成第二前半部分2201和第二后半部分2202,第三盒底部分23的中间具有第三折叠线230并被第三折叠线230分成第三前半部分2301和第三后半部分2302。
如图3所示,在包装盒100处于撑开的立体状态下,盒底2中的第三盒底部分23将位于第一盒底部分21和第二盒底部分22的内侧,部分第三盒底部分23的内侧表面叠加在第一盒底部分21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第三盒底部分23的内侧表面叠加在第二盒底部分22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第三盒底部分23的外侧表面暴露在外。
继续如图1所示,盒盖3包括第一顶支撑片31、第二顶支撑片32、第三顶支撑片33以及顶盖片34。
如图5所示,第一底支撑片211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二侧壁12的底边缘,第二底支撑片212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三侧壁13的底边缘。第三底支撑片221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五侧壁15的底边缘,第四底支撑片222可折叠地连接到第六侧壁16的底边缘。第五底支撑片231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壁11的底边缘,第六底支撑片232可折叠地连接到第四侧壁14的底边缘。
第一折叠线210形成在第一底支撑片211上,第二底支撑片212面积小于第一底支撑片211并且粘接在部分第一底支撑片211的内侧表面上。部分第一底支撑片211将限定第一前半部分2101,部分第一底支撑片211和第二底支撑片212将共同限定第一后半部分2102;由此,第一前半部分2101为单层壁结构,第一后半部分2102为双层壁结构。
第二折叠线220形成在第三底支撑片221上,第四底支撑片222的面积小于第三底支撑片221并且粘接在部分第三底支撑片221的内侧表面上。部分第三底支撑片221和第四底支撑片222将共同限定第二前半部分2201,部分第三底支撑片221将限定第二后半部分2202;由此,第二前半部分2201为双层壁结构,第二后半部分2202为单层壁结构。
第三折叠线230形成在第六底支撑片232上,第五底支撑片231的面积小于第六底支撑片232并且粘接在部分第六底支撑片232的内侧表面上。部分第六底支撑片232和第五底支撑片231将共同限定第三前半部分2301,部分第六底支撑片232将限定第三后半部分2302;由此,第三前半部分2301为双层壁结构,第三后半部分2302为单层壁结构。
第一顶支撑片31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三侧壁13的顶边缘,第二顶支撑片32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五侧壁15的顶边缘,第三顶支撑片33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壁11的顶边缘,顶盖片34可折叠地连接到第四侧壁14的顶边缘,顶盖片34上设置有第一插舌341和第二插舌342。
如图4所示,第三顶支撑片33能够叠加在第一顶支撑片31和第二顶支撑片32的上方,顶盖片34能够叠加在第三顶支撑片33的上方;在第三顶支撑片33叠加在第一顶支撑片31和第二顶支撑片32上时,第一顶支撑片31、第三顶支撑片33和第二侧壁12的顶边缘限定供第一插舌341插入的第一插槽351,第二顶支撑片32、第三顶支撑片33和第六侧壁16的顶边缘限定供第二插舌342插入的第二插槽352。
在包装盒100处于折叠的扁平状态下,第一盒底部分21、第二盒底部分22和第三盒底部分23将相互分离,由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六侧壁16、第一前半部分2101、第二前半部分2201以及第三前半部分2301构成的一平面与由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第五侧壁15、第一后半部分2102、第二后半部分2202以及第三后半部分2302构成的另一平面相互贴合。
本申请的纸质包装盒,底盒结构简单结实,制造成本底;并且由于底盒部分采用双层壁结构,结实耐用,封装后商品不易将其压变形,从而方便堆叠;并且由于盒底结构简单,制备该盒子时,可以在自动糊盒设备上完成生产,生产效果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六棱形纸质包装盒,由一张模切卡纸折叠粘贴而成并且具有撑开的立体状态和折叠的扁平状态,所述的包装盒由盒身、盒底和盒盖构成,所述的盒身由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以及第六侧壁折叠围成;其中,所述的第一侧壁和第六侧壁相互粘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底包括彼此无粘接关系的第一盒底部分、第二盒底部分和第三盒底部分,所述的第一盒底部分由第一底支撑片和第二底支撑片粘接而成,所述的第二盒底部分由第三底支撑片和第四底支撑片粘接而成,所述的第三盒底部分由第五底支撑片和第六底支撑片粘接而成,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一折痕线,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三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三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二折痕线,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五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五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三折痕线,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六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与所述第六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四折痕线,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五折痕线,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四侧壁的底边缘并且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与所述第四侧壁的底边缘之间形成第六折痕线,所述第一盒底部分的中间具有第一折叠线并被所述的第一折叠线分成第一前半部分和第一后半部分,所述第二盒底部分的中间具有第二折叠线并被所述的第二折叠线分成第二前半部分和第二后半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中间具有第三折叠线并被所述的第三折叠线分成第三前半部分和第三后半部分;
其中,在所述的包装盒处于撑开的立体状态下,所述的第三盒底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盒底部分和第二盒底部分的内侧,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叠加在所述第一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叠加在所述第二盒底部分的内侧表面上方,部分所述第三盒底部分的外侧表面暴露在外;在所述的包装盒处于折叠的扁平状态下,所述的第一盒底部分、第二盒底部分和第三盒底部分相互分离,由所述的第一侧壁、所述的第二侧壁、所述的第六侧壁、所述的第一前半部分、所述的第二前半部分以及所述的第三前半部分构成的一平面与由所述的第三侧壁、所述的第四侧壁、所述的第五侧壁、所述的第一后半部分、所述的第二后半部分以及所述的第三后半部分构成的另一平面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折叠线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上,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粘接在所述第一底支撑片的内侧表面上,部分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限定所述的第一前半部分,部分所述的第一底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二底支撑片共同限定所述的第一后半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折叠线形成在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上,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粘接在所述第三底支撑片的内侧表面上,部分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和所述的第四底支撑片共同限定所述的第二前半部分,部分所述的第三底支撑片限定所述的第二后半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折叠线形成在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上,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粘接在所述第六底支撑片的内侧表面上,部分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五底支撑片共同限定所述的第三前半部分,部分所述的第六底支撑片限定所述的第三后半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盖包括第一顶支撑片、第二顶支撑片、第三顶支撑片以及顶盖片,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三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五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顶盖片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四侧壁的顶边缘,所述的顶盖片设置有第一插舌和第二插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六棱形纸质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能够叠加在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上方,所述的顶盖片能够叠加在所述第三顶支撑片的上方;在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叠加在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和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的上方时,所述的第一顶支撑片、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顶边缘限定供所述第一插舌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的第二顶支撑片、所述的第三顶支撑片和所述第六侧壁的顶边缘限定供所述第二插舌插入的第二插槽。
CN202223504381.6U 2022-12-26 2022-12-26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Active CN218807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4381.6U CN218807201U (zh) 2022-12-26 2022-12-26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4381.6U CN218807201U (zh) 2022-12-26 2022-12-26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7201U true CN218807201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4381.6U Active CN218807201U (zh) 2022-12-26 2022-12-26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7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36871U (zh) 一种四提篮式包装盒
CN201980487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5801753U (zh) 六边形瓦楞包装礼盒
US8297489B2 (en) Packaging container
CN218807201U (zh) 六棱形纸质包装盒
CN215591265U (zh) 一种瓦楞纸包装盒
CN201678082U (zh) 一种双行多格内卡的包装盒
CN214608570U (zh) 一种可收叠成平板状的包装盒
CN212244206U (zh) 一种一体收纳盒的板体结构及折叠便携式收纳盒
CN208813685U (zh) 一种折叠展开式包装彩盒
CN110406761A (zh) 一种三层包装盒
CN212172851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4649666U (zh) 折叠式包装盒
CN219770400U (zh) 一种折叠包装盒
CN219295910U (zh) 一种新型防水纸质包装箱
CN213110321U (zh) 一种内置多个储物腔的包装盒
CN214241649U (zh) 自锁底包装盒
CN205952530U (zh) 一种生日用品包装盒
CN216443989U (zh) 一种开启升降式呈现展示纸盒
CN216103227U (zh) 一种可快速折叠天地盖包装盒
CN214876245U (zh) 一种减塑包装箱
CN213893255U (zh) 刀片包装纸盒坯件和刀片包装盒
CN216443988U (zh) 一种六角桶型纸盒
CN216834735U (zh) 易开启包装盒
CN220885144U (zh) 一种一片式折叠盒盖及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