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805056U -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5056U
CN218805056U CN202223337784.6U CN202223337784U CN218805056U CN 218805056 U CN218805056 U CN 218805056U CN 202223337784 U CN202223337784 U CN 202223337784U CN 218805056 U CN218805056 U CN 218805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seat
air spring
seat
buffer block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77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佳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77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5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5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5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该双腔空气弹簧包括:上座,上座与汽车车架相连,上座包括上座隔板,将上座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气室与具有开口的组合空间,上座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气室与组合空间的连通口;气囊,气囊的第一端与开口的周向外壁连接;减振运动结构,减振运动结构具有能够相互伸缩滑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穿过气囊连接至上座,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汽车轮毂;阀门组件,阀门组件安装于连通口,阀门组件用于连通或关闭连通口。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双腔空气弹簧不仅能够适应于城市道路的路况,也能够适应于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保证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一些汽车的悬挂系统中应用有空气弹簧。空气弹簧是在密封的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被压缩的非线性恢复力来实现隔振和缓冲作用,以减小车身的上下颠簸程度,从而提高驾驶舒适性。
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所涉及的行驶路况是复杂多变的,例如:城市道路是相对平整的行驶路况,而乡村道路或野外道路多是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然而,现有的空气弹簧仅具有一种刚度,即,现有的空气弹簧只有一个空气腔室(俗称单腔空气弹簧)。采用了仅具有一种刚度的空气弹簧的悬架系统的汽车在城市道路行驶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都能满足驾乘人员的要求,一旦汽车在乡村道路或野外道路行驶时,此时空气弹簧的刚度明显不适应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也就是空气弹簧的刚度对于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而言并不适配,刚度明显过大,导致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明显变差,无法满足驾乘人员的要求,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驾乘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空气弹簧,旨在解决现有的空气弹簧的刚度不适配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导致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明显变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空气弹簧,包括:
上座,上座通过焊接螺柱与汽车车架固定相连,上座包括上座隔板,上座隔板将上座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气室与具有开口的组合空间,上座隔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气室与组合空间的连通口;
气囊,气囊的第一端与开口的周向外壁通过抱箍件箍紧固定,气囊用于储存气体;
减振运动结构,减振运动结构具有能够相互伸缩滑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穿过气囊连接至上座,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汽车轮毂,且第二端和气囊的第二端相对位置固定地设置;
阀门组件,阀门组件安装于连通口,阀门组件用于连通或关闭连通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减振运动结构包括减振器和活塞,减振器包括相互伸缩滑动的套筒和伸缩杆,活塞的包括本体和杯状部,杯状部和气囊的第二端连接,本体的第一端和杯状部连接,套筒的设置有伸缩杆的一端延伸进本体并抵接于杯状部,杯状部设有用于供伸缩杆穿过的中部开口,伸缩杆穿过中部开口后和上座连接,本体的第二端和套筒的外侧壁密封装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杯装部还设第一旁通气口,第一旁通气口用于连通活塞的内腔与气囊的内腔,第一旁通气口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旁通气口围绕中心均匀分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下密封圈与止挡环,套筒的外侧壁设有环形卡凸,环形卡凸位于本体远离杯装部的端口内,止挡环套设于套筒上并抵接于环形卡凸朝向杯装部的一侧;下密封圈套设于套筒上并抵接于止挡环背离环形卡凸的一侧,下密封圈、本体的端口内侧壁与套筒的外侧壁三者共同形成密封装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座还包括上座上盖、上座下盖与阀门安装座,上座上盖与上座下盖之间密封连接并形成内部空间,上座隔板与上座上盖固定连接,阀门安装座与连通口对应连通地固定安装于上座隔板,并且阀门安装座穿过上座下盖并连通外部,阀门安装座设有和组合空间连通的若干个第二方通气口,阀门组件配合安装于阀门安装座,阀门组件用于将连通口与第二旁通气口之间隔断或相互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缓冲块安装座与缓冲块,缓冲块安装座与上座隔板固定相连并设置于组合空间中,缓冲块安装于缓冲块安装座中,伸缩杆依次穿过缓冲块、上座隔板与上座上盖后通过锁止组件锁止,杯状部在减振器处于自然状态时与缓冲块间隔设置,其中,缓冲块、缓冲块安装座与上座隔板三者之间以及缓冲块和伸缩杆两者之间均形成密封装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双腔空气弹簧还包含有锁箍件,锁箍件设置于缓冲块上,使缓冲块与伸缩杆两者之间形成密封装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双腔空气弹簧还有包含有密封盖与上密封圈,上座上盖中设有凹槽,伸缩杆穿出至凹槽中,锁止组件设置在凹槽中,密封盖设置在凹槽中并覆盖锁止组件,上密封圈密封装配于密封盖的周向侧壁与凹槽槽壁之间的空隙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保护筒,气囊内置于保护筒,保护筒的第一端和气囊固定连接,且保护筒的第一端与开口的端口之间间隔设置,其中,保护筒和开口的端口之间的间隔利用气囊过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前述的双腔空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双腔空气弹簧中,装配在一起的上座、气囊的内腔空间被上座隔板分隔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并通过控制阀门组件的开关来控制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之间相互连通或断开,进而控制气室容积的大小来改变双腔空气弹簧的弹簧刚度,使双腔空气弹簧不仅能够适应于城市道路的路况,也能够适应于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保证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满足了驾驶人员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从而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腔空气弹簧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腔空气弹簧中上座、阀门安装座及缓冲块安装座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腔空气弹簧中上座、缓冲块、密封盖、上座衬套及阀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密封盖;12、上座;13、上密封圈;14、上座衬套;15、阀门组件;16、气囊;17、活塞;18、减振器;19、下密封圈;122、上座上盖;123、上座隔板;125、缓冲块安装座;126、阀门安装座;127、上座下盖;1201、第一气室;1202、组合空间;1203、第二旁通气口;
130、内部空间;128、开口;1231、连通口;20、保护筒;181、套筒;1811、环形卡凸;182、伸缩杆;171、本体;172、杯状部;1722、第一旁通气口;131、锁止组件;1311、螺母;132、止挡环;133、凹槽;134、锁箍件;129、缓冲块;141、抱箍件;142、钢圈件;143、防尘套;
121、焊接螺柱;124、上座气嘴;151、第一密封圈;152、电磁阀;153、第二密封圈;154、挡圈座;155、弹性挡圈;1204、挡圈锁止槽;1205、第三旁通气口;1206、挡圈座上端凸台;1207、电磁阀下端轴肩;1208、挡圈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腔空气弹簧包括上座12、气囊16、减振运动结构及阀门组件15。上座12设有多个焊接螺柱121,上座12通过焊接螺柱121固定连接至汽车车架上。上座12包括上座隔板123,上座隔板123将上座12的内部空间130分隔为第一气室1201和具有开口128的组合空间1202,上座隔板123中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气室1201与组合空间1202的连通口1231。气囊1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开口128的周向外壁处,且气囊16的第一端与开口128的周向外壁密封连接,具体的抱箍件141将气囊16箍紧在开口128的周向外壁上,气囊16用于储存高压气体。阀门组件15安装在连通口1231处,其作用为连通或关闭连通口1231,以使第一气室1201和组合空间1202相连通或断开。减振运动结构具有能够相互伸缩滑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减振伸缩运动结构的第一端穿过气囊16连接至上座12,减振运动结构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汽车轮毂上,且减振运动结构的第二端和气囊16的第二端相对位置固定地设置。这样,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当汽车轮毂遇到颠簸路面时,减振运动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互伸缩滑动,从而使得气囊16中的高压气体进一步被压缩或高压气体作用于气囊16使得气囊16扩张,从而向汽车车架和汽车轮毂提供非线性弹力,从而实现减振、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双腔空气弹簧中,装配在一起的上座12、气囊16的内腔空间被上座隔板123分隔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并通过控制阀门组件15的开关来控制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之间相互连通或断开,进而控制气室容积的大小来改变双腔空气弹簧的弹簧刚度,使双腔空气弹簧不仅能够适应于城市道路的路况,也能够适应于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保证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满足了驾驶人员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从而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该空气弹簧还包括保护筒20,气囊16内置于保护筒20中,保护筒20第一端的内壁与钢圈件142将气囊16夹持固定。以及,减振运动结构包括活塞17和减振器18。活塞17的第一端延伸进保护筒20中,活塞17的第一端与气囊16的第二端固定且密封地连接。活塞17的内腔与气囊16的内腔相连通。减振器18包括相互滑动装配的套筒181与伸缩杆182,套筒181的设置有伸缩杆182的一端延伸进活塞17中,然后伸缩杆182与上座12固定相连,活塞17的第二端与套筒181的外侧壁之间密闭装配,并且套筒181与活塞17的位置相对固定。如此,组合空间1202、气囊16的内部空间及活塞17的内部空间连通形成了相对于第一气室1201的第二气室。
当阀门组件15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相连通,则双腔空气弹簧具有相对较大的执行非线性弹性力的气室空间,此时双腔空气弹簧的弹簧刚度相对较小;当阀门组件15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相互断开,则双腔空气弹簧此时执行非线性弹性力的气室空间仅为第二气室的容气空间,此时双腔空气弹簧的弹簧刚度相对较大。也就是说,通过控制阀门组件15的开关来控制第一气室1201与第二气室之间相互连通或断开,进而控制气室容积的大小来改变双腔空气弹簧的弹簧刚度,使双腔空气弹簧不仅能够适应于城市道路的路况,也能够适应于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保证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满足了驾驶人员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从而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在该空气弹簧中,伸缩杆182作为减振运动结构的第一端,活塞17和套筒181共同构成了减振运动结构的第二端。
如图1所示,活塞17包含本体171与杯状部172,本体171的第一端与杯状部172焊接相连,并且本体171的第一端和杯状部172的焊缝处密封设置。本体171的第二端与套筒181的外侧壁之间密封装配。进一步的,杯状部172设置有中部开口,伸缩杆182穿过中部开口后与上座12固定连接。套筒181的端部与杯状部172相抵。当活塞17与减振器18之间装配完成后,杯状部172的中部开口能够将活塞17的内部空间和气囊16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为了增强活塞17的内部空间和气囊16的内部空间之间的气流流通效力,因此,如图1所示,杯状部172还设有第一旁通气口1722。第一旁通气口1722优选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旁通气口1722绕中部开口呈周向地均匀分布。活塞17的内腔与气囊16的内腔通过第一旁通气口1722连通。这样,当套筒181抵顶活塞17的杯状部172一同朝向上座12移动时,则气囊16的内部空间中的气体被压缩,气体被挤压向组合空间1202和活塞17的内部空间,由于杯状部172上开设了中部开口和第一旁通气口1722,从而使得气囊16的内部空间的气体能够流畅地挤压进入活塞17的内部空间中。
如图1所示,双腔空气弹簧还包含有下密封圈19与止挡环132。相应的,套筒181外壁设置环形卡凸1811,环形卡凸1811装配位于本体171远离杯状部172的端口内。止挡环132套设在套筒181上,并且止挡环132抵接于环形卡凸1811朝向杯状部172的一侧。进一步的,下密封圈19套设于套筒上,并抵接于止挡环132背离环形卡凸1811的一侧。下密封圈19将本体171的端口内部与套筒181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隙密封,以保持第二气室的气密性。当第二气室内充满高压气体时,下密封圈19被高压气体的气压作用而压紧在止挡环132、本体171的端口内壁和套筒181的外侧壁之间,从而使得止挡环132、本体171的端口内壁和套筒181的外侧壁三者之间形成密封装配。
如图2至图4所示,上座12中还包括这上座上盖122、上座下盖127与阀门安装座126。上座上盖122与上座下盖127焊接相连并形成了内部空间130,上座隔板123通过焊接方式设置于上座上盖122的内部,上座隔板123将内部空间130分成两个部分,即第一气室1201和组合空间1202。上座上盖122设有多个焊接螺柱121,上座上盖122通过焊接螺柱121固定连接至汽车车架上。上座上盖122还装配有上座气嘴124,通过上座气嘴124向第一气室1201以及第二气室泵入压缩气体。
进一步地,阀门安装座126和连通口1231对应连通的固定安装于上座隔板123,阀门安装座126穿过上座下盖127并连通外部。具体的,阀门安装座126设有与组合空间1202连通的若干个第二旁通气口1203,其中,第二旁通气口1203的数量为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第二旁通气口1203呈周向均匀分布。阀门安装座126分别与上座隔板123和上座下盖127焊接相连。阀门组件15安装于阀门安装座126中,阀门组件15用于将连通口1231和第二旁通气口1203之间连通或断开。
如图2和图4所示,阀门组件15包括第一密封圈151、电磁阀152、第二密封圈153、挡圈座154和弹性挡圈155。第一密封圈151套设在电磁阀152上,并且第一密封圈151位于阀门安装座126的第二旁通气口1203和连通口1231之间的位置处,第二密封圈153套设在电磁阀152上,并且第二密封圈153位于第二旁通气口1203远离第一密封圈151的一侧,电磁阀152上设有第三旁通气口1205,第三旁通气口1205位于第一密封圈151和第二密封圈153之间。第一密封圈151、第二密封圈153及电磁阀152相互配合,并通过打开或关闭电磁阀152,使得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通过电磁阀152的第三旁通气口1205和第二旁通气口1203实现相互连通或断开。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将电磁阀152装配至阀门安装座126时,先将第一密封圈151和第二密封圈153均套设在电磁阀152上,然后将电磁阀152插入阀门安装座126中,接着将挡圈座154套在电磁阀152远离连通口1231的端部上,使得挡圈座154的挡圈座上端凸台1206抵住电磁阀152的电磁阀下端轴肩1207,以轴向固定电磁阀152。阀门安装座126的下端口的内壁设置有挡圈锁止槽1204,最后将弹性挡圈155卡入挡圈锁止槽1204内以轴向止挡住挡圈座154,进而锁定电磁阀152。
进一步地,弹性挡圈155可以用专用卡簧钳插入挡圈安装孔1208内,可使弹性挡圈155收紧径向尺寸,然后将弹性挡圈155卡入挡圈锁止槽1204内。当需要对电磁阀152进行拆卸、维护或更换时,使用卡簧钳插入挡圈安装孔1208内,可使弹性挡圈155收紧径向尺寸,然后将弹性挡圈155从挡圈锁止槽1204中取出,再依次将挡圈座154、电磁阀152从阀门安装座126中拆出,进行维护或更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腔空气弹簧中,电磁阀152为常开阀,即电磁阀152断电时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相连通;当电磁阀152通电时阀门关闭,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断开。
如图1所示,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缓冲块安装座125与缓冲块129,缓冲块安装座125固定连接于上座隔板123并位于组合空间1202内,具体的缓冲块安装座125和上座隔板123通过焊接固定。缓冲块129安装于缓冲块安装座125中,缓冲块129设有供伸缩杆182穿过的通孔。伸缩杆182穿过缓冲块129后还穿过上座隔板123与上座上盖122,最后通过锁止组件131锁止固定。如图1和图4所示,锁止组件131包括上座衬套14与螺母1311,上座衬套14套装在伸缩杆182的端部上,然后伸缩杆182的端部通过螺母1311锁止。杯状部172在减振器18在处于自然状态时与缓冲块129间隔设置。在双腔空气弹簧工作过程中,套筒181和活塞17一同朝上座12移动,使得气囊16内的空气进一步压缩,活塞17和套筒181在压缩气体的非线性弹力作用下实现缓冲减振。当活塞17和套筒181的移动量过大,活塞17的杯状部172就会直接抵顶至缓冲块129的端部上,并且缓冲块129收到冲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压缩变形,从而将杯状部172阻挡住而无法继续朝向上座12继续移动,避免杯状部172和上座12之间发生刚性碰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块129、缓冲块安装座125与上座隔板123三者之间以及缓冲块129与伸缩杆182两者之间均为密闭装配,以保证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的气密性能。进一步地,缓冲块129通过锁箍件134与伸缩杆182进行装配。也就是,当伸缩杆182穿过缓冲块129后,通过锁箍件134抱箍于缓冲块129以挤压缓冲块129,从而使缓冲块129与伸缩杆182之间形成密封装配。
如图3至图4所示,双腔空气弹簧中还包含着密封盖11与上密封圈13。上座上盖122设有凹槽133,装配时,伸缩杆182穿过缓冲块129和上座隔板123后穿出至凹槽133中。并且,用于锁止伸缩杆182端部的锁止组件131位于上座上盖122中设置的凹槽133中。密封盖11装配于凹槽133上并覆盖锁止组件131,上密封圈13密封装配于密封盖11的周向侧壁与凹槽133的槽壁之间,使得凹槽133达到防尘防水要求。
如图1所示,保护筒20的第一端与开口128的端口之间间隔设置。保护筒20的第一端与开口128的端口之间的间隔通过气囊16过渡连接,并且伸缩杆182的端部通过上座衬套14能够相对于上座上盖122具有一定的形变缓冲功能,因此,装配在一起的保护筒20、活塞17及减振器18相对于上座12具有侧向偏摆的能力,当套筒181受到复杂外力作用时能够在空间中进行多自由度方向适应变形来缓冲减振。
如图1所示,保护筒20远离上座12的端口和本体171远离上座12的端口之间设置有防尘套143。防尘套143是具有弹性伸缩能力的波纹套管。当套筒181和活塞17沿伸缩杆182移动过程中,防尘套143同步地伸缩变形。通过防尘套143能够防尘防水,防止灰尘、液体及杂物等进入保护筒20和活塞17之间的空间而接触、污染、甚至损坏气囊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未图示)。具体的,该汽车包括悬架系统,并且悬架系统采用前述的双腔空气弹簧进行装配。利用前述的双腔空气弹簧的可调弹簧刚度来调节悬挂系统的整体刚度,使得悬架系统不仅能够适应于城市道路的路况,也能够适应于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保证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一般情况下,双腔空气弹簧保持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相互连通的使用状态,即此时双腔空气弹簧的弹簧刚度相对较小,使得悬架系统的整体刚度较小,不论是城市道路的平整的行驶路况,还是乡村道路的坑洼颠簸的行驶路况,汽车的悬架系统均呈现出“较软”的缓冲减振特性,使得驾乘人员在行驶过程更加舒适。当驾乘人员想要体验悬架系统处于“硬一些”的缓冲减振特性带来的不同驾驶感受时,则驾驶员将电磁阀152通电,从而使第一气室1201和第二气室断开,此时,双腔空气弹簧中执行非线性弹性力作用的是第二气室内的压缩空气(也就是,减小了双腔空气弹簧的气室容积,使得双腔空气弹簧的弹簧刚度相对较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座(12),所述上座(12)用于安装于汽车车架,所述上座(12)包括上座隔板(123),所述上座隔板(123)将所述上座(12)的内部空间(130)分隔为第一气室(1201)和具有开口(128)的组合空间(1202),所述上座隔板(123)设有用于连通的第一气室(1201)和所述组合空间(1202)的连通口(1231);
气囊(16),所述气囊(16)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口(128)的周向外壁连接,所述气囊(16)用于储存气体;
减振运动结构,所述减振运动结构具有能够相互伸缩滑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气囊(16)连接至所述上座(12),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汽车轮毂,且所述第二端和所述气囊(16)的第二端相对位置固定地设置;
阀门组件(15),所述阀门组件(15)安装于所述连通口(1231),所述阀门组件(15)用于连通或关闭所述连通口(1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运动结构包括减振器(18)和活塞(17),所述减振器(18)包括相互伸缩滑动的套筒(181)和伸缩杆(182),所述活塞(17)的包括本体(171)和杯状部(172),所述杯状部(172)和所述气囊(1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本体(171)的第一端和所述杯状部(172)连接,所述套筒(181)的设置有所述伸缩杆(182)的一端延伸进所述本体(171)并抵接于所述杯状部(172),所述杯状部(172)设有用于供所述伸缩杆(182)穿过的中部开口,所述伸缩杆(182)穿过所述中部开口后和所述上座(12)连接,所述本体(171)的第二端和所述套筒(181)的外侧壁密封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状部(172)还设有第一旁通气口(1722),所述第一旁通气口(1722)用于连通所述活塞(17)和所述气囊(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下密封圈(19)和止挡环(132),所述套筒(181)的外侧壁设有环形卡凸(1811),所述环形卡凸(1811)位于所述本体(171)远离所述杯状部(172)的端口内,所述止挡环(132)套设于所述套筒(181)并抵接于所述环形卡凸(1811)朝向所述杯状部(172)的一侧,所述下密封圈(19)套设于所述套筒(181)并抵接于所述止挡环(132)背离所述环形卡凸(1811)的一侧,所述下密封圈(19)、所述本体(171)的端口内侧壁及所述套筒(181)的外侧壁三者形成密封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座(12)还包括上座上盖(122)、上座下盖(127)和阀门安装座(126),所述上座上盖(122)和所述上座下盖(127)密封连接以形成所述内部空间(130),所述上座隔板(123)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座上盖(122),所述阀门安装座(126)和所述连通口(1231)对应连通地安装于所述上座隔板(123),且所述阀门安装座(126)穿过所述上座下盖(127)并连通外部,所述阀门安装座(126)设有和所述组合空间(1202)连通的若干个第二旁通气口(1203),所述阀门组件(15)安装于所述阀门安装座(126),所述阀门组件(15)用于将所述连通口(1231)和所述第二旁通气口(1203)之间连通或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缓冲块安装座(125)和缓冲块(129),所述缓冲块安装座(125)连接于所述上座隔板(123)并位于所述组合空间(1202)中,所述缓冲块(129)安装于所述缓冲块安装座(125)中,所述伸缩杆(182)依次穿过所述缓冲块(129)、所述上座隔板(123)和所述上座上盖(122)后通过锁止组件(131)锁止,所述杯状部(172)在所述减振器(18)处于自然状态时和所述缓冲块(129)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缓冲块(129)、所述缓冲块安装座(125)和所述上座隔板(123)三者之间以及所述缓冲块(129)和所述伸缩杆(182)两者之间均形成密封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锁箍件(134),所述锁箍件(134)抱箍于所述缓冲块(129),使得所述缓冲块(129)和所述伸缩杆(182)两者之间形成密封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密封盖(11)和上密封圈(13),所述上座上盖(122)设有凹槽(133),所述伸缩杆(182)穿出至所述凹槽(133)中,所述锁止组件(131)位于所述凹槽(133)中,所述密封盖(11)安装于所述凹槽(133)中并覆盖所述锁止组件(131),所述上密封圈(13)装配于所述密封盖(11)的周向侧壁和所述凹槽(133)的槽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腔空气弹簧还包括保护筒(20),所述气囊(16)内置于所述保护筒(20),所述保护筒(20)的第一端和所述气囊(16)连接,且所述保护筒(20)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口(128)的端口之间间隔设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腔空气弹簧。
CN202223337784.6U 2022-12-09 2022-12-09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Active CN218805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7784.6U CN218805056U (zh) 2022-12-09 2022-12-09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7784.6U CN218805056U (zh) 2022-12-09 2022-12-09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5056U true CN218805056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6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7784.6U Active CN218805056U (zh) 2022-12-09 2022-12-09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50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96753A (zh) * 2023-09-28 2024-09-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弗逊空气弹簧支柱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96753A (zh) * 2023-09-28 2024-09-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麦弗逊空气弹簧支柱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9927B (zh) 车辆振动器件、车辆座椅或乘客舱或车辆驾驶室
EP3299193B1 (en) An air suspension assembly
CN108779828B (zh) 具有缓冲阀的减震器
US20150210138A1 (en) Air spring module
US5690319A (en) Pneumatic suspension system
CN218805056U (zh) 双腔空气弹簧及汽车
CN103842191A (zh) 带有可接通的空气容积的空气弹簧盖
KR20200065719A (ko) 탑포트를 구비하는 차량용 에어 서스펜션
CN218266961U (zh) 空气弹簧上支座、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减震总成及车辆
CN110154731B (zh) 拉杆式悬置总成
US20210062886A1 (en) Rolling lobe seal for an air spring assembly
CN213705098U (zh) 一种空气弹簧和金属弹簧结合式汽车悬挂系统
US8006988B1 (en) Self-leveling air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CN218817795U (zh) 空气弹簧及汽车
CN216642941U (zh) 一种空气弹簧
CN216666326U (zh) 一种双腔室空气弹簧
US2917319A (en) Plural compartment fluid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CN211474737U (zh) 二级缓冲装置及二级缓冲减震器
CN111828530B (zh) 减震器和车辆
CN216768184U (zh) 空气弹簧减震器
US2934352A (en) Vehicle fluid suspension
CN112277556A (zh) 一种空气弹簧和金属弹簧结合式汽车悬挂系统
CN216975636U (zh) 空气弹簧
CN218207594U (zh) 一种油气分离的双筒式减振油压减振器
KR102764354B1 (ko) 차량용 에어 스프링을 위한 탑 마운트 및 탑 마운트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