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784378U - 锅具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具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4378U
CN218784378U CN202221349490.2U CN202221349490U CN218784378U CN 218784378 U CN218784378 U CN 218784378U CN 202221349490 U CN202221349490 U CN 202221349490U CN 218784378 U CN218784378 U CN 218784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ing
heat
conducting layer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94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强
任立刚
李东星
姚晓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94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4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4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4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和烹饪设备,其中,锅具包括:第一加热层和第一导热层,第一导热层附设在第一加热层的外表面,第一导热层为非金属导热层。由此,能够在确保锅具具有良好的锅温均匀性的情况下,重量较轻,方便用户使用,且具有良好的电磁加热效果,降低能源损耗。

Description

锅具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锅具和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烹饪过程中为了追求食材的口感,往往要求食材受热均匀,因此,对锅温均匀性要求较高。目前,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高锅温的均匀性,第一,增加锅具厚度以提高锅温均匀性,但是,该种方式会导致锅具沉重,对厨师的力量要求较高,对于普通人来说手感较差。第二,通过增加金属导热层来提高锅温均匀性,由于金属导热层的金属材料(如铝)一般都具有可磁加热性,当锅具为电磁加热的情况下,金属导热层会损耗磁场加热能量,且金属材料对磁场具有屏蔽性,阻碍部分磁场能量作用于加热层,因此,降低了磁场加热效率,造成了能源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和烹饪设备,能够在确保锅具具有良好的锅温均匀性的情况下,重量较轻,方便用户使用,且具有良好的电磁加热效果,降低能源损耗。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第一加热层和第一导热层,第一导热层附设在第一加热层的外表面,第一导热层为非金属导热层。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的层数为多层;第一导热层的单层厚度为0.005mm至0.02mm。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通过喷涂的方式成型在基体上,基体包括第一加热层、已附设在第一加热层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导热层。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的层数为2层至10层,所有第一导热层的厚度之和为0.03mm至0.2mm。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由非电磁加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至少第一导热层的面向导热率高于第一加热层的导热率;第一导热层的面向热导率高于200W/(m·K)。
进一步地,锅具包括锅底和锅身,第一导热层至少附设在位于锅底的第一加热层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锅具还包括:沿第一导热层至第一加热层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导热层和第二加热层;其中,第二导热层的材质与第一导热层的材质相同或不同,和/或,第二导热层的层数与第一导热层的层数相同或不同;第二加热层的材质与第一加热层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锅具还包括:测温装置,用于检测锅具的温度;其中,基于测温装置包括接触式测温装置,接触式测温装置设置于第一导热层的外表面;基于测温装置包括非接触式测温装置,锅具至少与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导热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和烹饪设备,通过在第一加热层的外表面附设第一导热层,第一导热层为非金属导热层,使得第一导热层能够可靠提高锅温的均匀性,同时,与相关技术中的同等厚度的锅具相比,整个锅具的重量较轻,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并且,非金属导热层并不具有可磁加热性,进而当锅具在电磁加热的情况下,非金属导热层不会屏蔽磁场,也不会损耗磁场加热能量,更不会阻碍磁场能量作用于第一加热层,因此,有利于确保电磁加热良好的加热效率,降低能源损耗,适于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A-A处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部分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锅具,110第一加热层,120第一导热层,130锅底,140锅身,150第二加热层,160第二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和烹饪设备。其中,锅具100应用于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可以包括电磁灶和锅具100,锅具100能够放置于电磁灶上进行电磁加热,或者,锅具100可以直接用明火进行加热。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100,锅具100包括:第一加热层110和第一导热层120,第一导热层120附设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第一导热层120为非金属导热层。其中,第一加热层110能够被电磁加热、和/或明火加热以对锅具10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热层120附设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可以是第一加热层110的全部的外表面均附设有第一导热层120,也可以是第一加热层110的部分外表面附设有第一导热层120,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通过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附设第一导热层120,第一导热层120为非金属导热层,使得第一导热层120能够可靠提高锅温的均匀性,同时,与相关技术中的同等厚度的锅具相比,整个锅具100的重量较轻,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并且,非金属导热层并不具有可磁加热性,进而当锅具100在电磁加热的情况下,非金属导热层不会屏蔽磁场,也不会损耗磁场加热能量,更不会阻碍磁场能量作用于第一加热层110,因此,有利于确保电磁加热良好的加热效率,降低能源损耗,适于推广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明火加热锅具100时,非金属导热层同样能够提高锅温的均匀性,以提高食材的烹饪品质。
其中,第一加热层110作为锅具100的刚性骨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任性,同时,第一加热层11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其导热系数可高于15W/(m·K),以确保锅具100能够可靠的实现烹饪功能。具体地,第一导热层120可以为电磁加热效率高的材料制件,如第一导热层120为不锈钢430制件、熟铁钢制件等,使得第一加热层110可以作为电磁加热的被加热优良材质,以提高锅具100的加热效果。
其中,第一导热层120的导热系数远高于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系数(即第一导热层120的导热率高于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率),具体地,第一导热层120导热率可分为面向导热率和纵向导热率,面向导热率主要是指热量沿第一导热层120的层内传导的热导率,纵向导热率主要是指第一导热层120向相邻第一加热层110传导的热导率,至少第一导热层120的面向导热率高于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率,例如,第一导热层120的面向导热率达到200W/(m·K)以上,优选的,第一导热层120的面向热导率和纵向热导率均高于第一加热层110。而第一加热层110需要是普通的导热材料、或可电磁加热材料,常用的电磁加热材料如不锈钢430等,其导热率通常为20W/(m·K)以下。因此,通过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增设第一导热层120,第一加热层110被明火或电磁加热后,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层120,第一导热层120由于高的导热率或高的面向导热率,使得热量迅速传导至第一导热层120的其他区域,再从第一导热层120其他区域传导至第一加热层110,加快了第一加热层110不同区域之间的热量传导,使得锅温更加均匀,烹饪效果更好,同时,锅温均匀性提高,也可提高测温的准确性,便于锅具100控制方法的实现。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120由非电磁加热材料制成,也就是说,第一导热层120的材料为非金属、且非电磁加热材料,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导热层120在确保锅温良好的均匀性的情况下,重量较轻,且不会阻碍、屏蔽、消耗磁场能量,使得锅具100应用于电磁加热,也可以具有良好的加热效率,锅具100应用于明火加热,也具有良好的加热效率,对烹饪设备的热源要求降低,扩大锅具100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非金属导热层的材质可以为氮化铝(AlN)、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锆(ZrO2)等,上述材料的导热率较高,且均为非金属材料,其本身重量较轻,进而使得整个锅具100的重量较轻,方便使用,同时,上述材料不会阻碍、屏蔽、消耗磁场能量,使得即使锅具100应用于电磁加热,也可以具有良好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为多层,通过设置多层的第一导热层120,能够确保锅具100的整体厚度足够,以确保锅温良好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可以将锅具100的第一加热层110设置为较薄,使其具有极快的加热效率,这样,能够减少第一加热层110的用料,降低用料成本,同时,通过增设多层的第一导热层120,使得锅具100具有厚锅同等的匀热性,且锅体重量较轻。并且,由于第一加热层110为非金属加热层,其可以为非电磁加热材料制成,因此,不会阻碍、屏蔽、消耗磁场能量,适用于电磁加热和明火加热,对热源的热分布要求降低,扩大了锅具100的使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20通过喷涂的方式成型在基体上,基体包括第一加热层110、已附设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导热层120。也就是说,第一导热层120通过喷涂的工艺形成在第一加热层110外表面,如当第一导热层120为多层时,首先通过喷涂工艺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喷涂并形成第一加热层110,然后,在已附设有第一导热层120的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再次喷涂以形成又一层的第一加热层110,重复上述操作,当第一导热层120的总层数达到设计要求即可。通过上述操作,能够确保所有第一导热层120均能够可靠、稳定的设置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进而提高锅具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导热层120的单层厚度d1为0.005mm至0.02mm,能够避免第一导热层120的单层厚度较薄而需要多次喷涂才能达到预设厚度以增加操作成本,同时,能够避免第一导热层120的单层厚度较厚而不能较好地吸附在基体上,因此,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导热层120的单层厚度d1,使得在尽量减少喷涂次数以使第一导热层120的厚度之和达到预设要求的情况下,使得每层的第一导热层120能够可靠、稳定地吸附在基体上,进而降低锅具100的加工成本,并确保第一导热层120整体的可靠性,以提高锅具100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导热层120的单层厚度d1可以为0.005mm、0.01mm、0.015mm、0.02mm、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值,即第一导热层120的一次喷涂厚度不高于0.02mm,不低于0.005mm,较优地,第一导热层120的喷涂厚度约为0.01mm以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为2层至10层,所有第一导热层120的厚度之和d2为0.03mm至0.2mm,这样的设置,使得可以根据锅具100的第一加热层110的单层厚度d1合理设置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以及所有的第一导热层120的厚度之和d2,以确保锅具100具有良好的锅温均匀性,同时,使得锅具100的整体厚度和重量在合理范围内,方便用户使用。并且,可以合理设置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和第一导热层120的总体厚度,以使锅具100满足不同锅温均匀性的需求,扩大使用范围。
具体地,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可以为2层、4层、6层、8层、10层、或满足要求的层数,第一导热层120的厚度之和d2可以为0.03mm、0.05mm、0.1mm、0.15mm、0.2mm、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值。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热层120的整体喷涂层数越多,效果越佳,一般第一导热层120的整体喷涂厚度不高于0.1m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锅具100包括锅底130和锅身140,第一导热层120至少附设在位于锅底130的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由于通常情况下,锅具100内的食材与锅底130的接触几率较大、接触时间较长,电磁加热或明火加热,大部分通过锅底130进行加热,因此,通过第一导热层120至少附设在位于锅底130的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可以确保锅底130具有较高的锅温均匀性,以提高食材的烹饪品质。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120可以仅附设在位于锅底130的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或者,第一导热层120可以附设在位于锅底130的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以及部分或所有锅身140的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锅具100还包括第二导热层160和第二加热层150,其中,沿第一导热层120至第一加热层110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导热层160和第二加热层150,也就是说,沿锅具100的由外至内的方向,锅具100依次包括第一导热层120、第一加热层110、第二导热层160、第二加热层150。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通过设置第一加热层110和第二加热层150,并在第一加热层110和第二加热层150之间设置第二导热层160、在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设置第一导热层120,利用双重加热层和双重导热层相配合,提高锅具100刚性骨架的可靠性,提高锅具100的加热效率,同时,确保锅具100具有良好的锅温均匀性,提升烹饪品质。
进一步地,第二导热层160的材质与第一导热层120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导热层160的层数可以与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第二加热层150的材质与第一加热层110的材质可以相同,第二加热层150的材质与第一加热层110的材质也可以不同,由于第二加热层150相对于第一加热层110位于锅具100的内部,可以将第二加热层150设置为直接与食材接触的材质,即第二加热层150可以为锅具100的内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锅具100还包括测温装置,测温装置用于检测锅具100的温度。其中,测温装置可以包括接触式测温装置和非接触式测温装置,接触式测温装置包括热电偶、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测温装置,非接触式测温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测温装置。相关技术中的金属导热层的锅具,当需要对电磁加热的锅具温度进行测量时,由于金属导热层自身被磁加热,致使测温并不能真实反映加热层的温度,导致测温不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当测温装置为接触式测温装置时,将接触式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热层120的外表面,由于第一导热层120的导热率高于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率,尤其第一导热层120的面向导热率高于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率,使得锅具100具有良好的锅温均匀性。因此,通过将接触式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热层120的外表面,如在第一导热层120的局部布置热电偶,测的虽然是局部的温度,但由于锅温均匀较高,使得局部温度更接近整体锅具100温度,同时,第一导热层120为非金属导热层,并不会受电磁加热的影响,因此,使得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第一加热层110的温度,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当测温装置为非接触式测温装置式,在锅具100至少与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相对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导热层120,通常情况下,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的检测区通常为非接触式测温装置与锅具100相对的区域,因此,在锅具100至少与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相对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导热层120,由于第一导热层120的导热率高于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率,尤其第一导热层120的面向导热率高于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率,使得锅具100具有良好的锅温均匀性,因此,非接触式测温装置检测第一导热层120的局部温度更接近整体锅具100温度,同时,第一导热层120为非金属导热层,并不会受电磁加热的影响,因此,使得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第一加热层110的温度,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导热层120通过喷涂的方式设置在基体上,第一导热层120的材料可以为AlN、Al2O3、ZnO、ZrO2等,喷涂上述材料为黑色,同时由于陶瓷材料本身具有的颗粒特性,其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表面,具有颗粒和细孔,红外波段光的发射率较高,当非接触式测温装置为红外传感器时,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且红外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的成本低于热电偶接触式测温装置,适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锅具100。因此,烹饪设备具有上述锅具100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加热装置,也可以为明火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锅具100加热以实现对锅具100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具体地,加热装置能够对锅具100的第一加热层110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在第一加热层110外喷涂第一导热层120,第一导热层120d导热系数远高于第一加热层110,例如,第一导热层120的导热率达到200W/(m·K)以上,第一加热层110需要是可电磁加热材料或普通加热材料,如第一加热层110的材料为不锈钢430,其导热率通常低于20W/(m·K)以下。第一加热层110外表面增设第一导热层120,这样,第一加热层110被电磁加热后,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层120,第一导热层120由于较高的导热率或面向导热率,使得热量迅速传导至第一导热层120的其他区域,再从第一导热层120其他区域传导至第一加热层110,加快了第一加热层110不同区域之间的热量传导,使得锅温更加均匀,烹饪效果更好,同时,锅温均匀性提高,也可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即在局部布置传感器,测的虽然是局部的温度,但由于锅温均匀,使得局部温度更接近整体锅具100温度。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120为非金属导热层,其材质为AlN、Al2O3、ZnO、ZrO2等,通过多层喷涂的工艺形成在第一加热层110外表面,由于第一导热层120本身不能被磁场加热,同时由于非金属导热层的高导热性,使得导热层的温度更接近锅具100加热层温度,当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导热层120外表面时,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温度。另一方面,喷涂的上述材料,喷涂为黑色,同时由于陶瓷材料本身具有的颗粒特性,其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表面,具有颗粒和细孔,红外波段光的发射率较高,当使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成本低于热电偶接触式测温传感器)测温时,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锅具(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加热层(110)和第一导热层(120),所述第一导热层(120)附设在所述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导热层(120)为非金属导热层,
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为多层;
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单层厚度为0.005mm至0.0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热层(120)通过喷涂的方式成型在基体上,所述基体包括第一加热层(110)、已附设在所述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导热层(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为2层至10层,所有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厚度之和为0.03mm至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由非电磁加热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100),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面向导热率高于所述第一加热层(110)的导热率;
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面向热导率高于200W/(m·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100)包括锅底(130)和锅身(140),所述第一导热层(120)至少附设在位于所述锅底(130)的所述第一加热层(110)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所述第一导热层(120)至所述第一加热层(1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导热层(160)和第二加热层(150);
其中,所述第二导热层(160)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材质相同或不同,和/或,所述第二导热层(160)的层数与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层数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二加热层(150)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加热层(110)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锅具(100)的温度;
其中,基于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接触式测温装置,所述接触式测温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层(120)的外表面;
基于所述测温装置包括非接触式测温装置,所述锅具(100)至少与所述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热层(120)。
9.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100)。
CN202221349490.2U 2022-05-31 2022-05-31 锅具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8784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9490.2U CN218784378U (zh) 2022-05-31 2022-05-31 锅具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9490.2U CN218784378U (zh) 2022-05-31 2022-05-31 锅具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4378U true CN218784378U (zh) 2023-04-04

Family

ID=8650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9490.2U Active CN218784378U (zh) 2022-05-31 2022-05-31 锅具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4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41411A (en) Graphite composite cookware
US20090065499A1 (en) Induction cookware
EP0819366B1 (en) Cooking surface
CN218784378U (zh) 锅具和烹饪设备
CN108618583A (zh) 一种电磁加热专用双层真空保温锅的结构
CN202397285U (zh) 厨具内锅
CN211380761U (zh) 锅具和烹饪设备
JP3030942B2 (ja) 電磁調理器用プレート
JPH08131337A (ja) 電磁加熱用調理容器及び食器
CN105852620A (zh) 一种可直接在电磁炉上使用的复合陶瓷锅
CN201899346U (zh) 一种电磁感应陶瓷炊具
KR102338535B1 (ko) 인덕션 조리 기능을 갖는 3중 바닥 조리용기
CN110507155A (zh) 一种新型二维面状发热电热锅
JPS5911436Y2 (ja) 電磁調理器用非金属製容器
CN212591662U (zh) 承载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2003109728A (ja) 印刷ヒータ
CN115886567A (zh) 容器、烹饪设备和制备容器的方法
JPH0125506Y2 (zh)
US20230248180A1 (en) Anti-stick titanium cookwa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1862553U (zh) 陶瓷内锅
CN110351916A (zh) 感应加热和烹饪
JP3171133B2 (ja) 電磁誘導炊飯器
CN113070192B (zh) 复合涂层及制备方法、电器
CN212581995U (zh) 复合涂层、电器
CN221307980U (zh) 一种具备ih加热的铝制锅底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