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3364U - 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53364U CN218753364U CN202222936237.3U CN202222936237U CN218753364U CN 218753364 U CN218753364 U CN 218753364U CN 202222936237 U CN202222936237 U CN 202222936237U CN 218753364 U CN218753364 U CN 2187533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or belts
- conveyor
- connecting rod
- plate
- side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125 Nicot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637 Nicotiana taba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90 bulk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包括放置在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板,衔接板可对经过两个输送带的物体进行承接,两个输送带之间留有间隙,为了避免输送带之间产生磨损,提升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多个第一滚轮位于两个输送带之间,位于两个输送带轴线方向的上部,从而实现对衔接板的支撑,并且滚轮与输送带之间接触,滚轮跟随输送带跟随滚动不会对衔接板的位置产生影响,确保衔接板的支撑,输送带上的物品或物流在被带动移动,经过衔接板时,可对物品和物料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了物料在移动之后掉落在两个输送带之间的间隙,提升输送带的输送能力,避免出现物料高度差,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设备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器、机械、烟草、注塑、邮电、印刷、食品等各行各业,物件的组装、检测、调试、包装及运输等。皮带输送机具有输送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能方便地实行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运用输送带的连续或间歇运动来输送100KG以下的物品或粉状、颗状物品,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以上下坡传送。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购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物流的分拣过程中会大量的使用皮带输送机,但是由于皮带输送机在生产之前的尺寸固定,往往不能尺寸更改,所以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多个皮带输送机衔接进行使用,但是由于两个皮带输送机的端部转向不同,所以不能将两个皮带输送机接触,往往需要留有一定间隙,这就导致了两个皮带输送机之间间隙容易卡住物流产品,特别是细长物流产品,是的该物流产品无法及时的被分拣,并且当皮带输送机应用在散料输送时,也会存在上述的问题,严重时物料会卡在两个皮带输送机之间,给皮带输送机造成损坏,增加使用者的维修成本,目前对其解决方法往往是将两个皮带输送机的高度错开,这种方式会使产品存在高度掉落从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能够提高两个皮带输送机之间的衔接能力,避免两个皮带输送机之间的间隙,提升产品或者输送物流被输送时的顺畅性。
其解决方案是,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包括放置在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板,所述衔接板可对经过两个输送带的物体进行承接,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第一滚轮,衔接板的底部安装有连杆,且连杆与支撑杆之间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衔接板采用不锈钢板,且衔接板的厚度小于0.5c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连杆与支杆之间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在连杆上的限位板,且限位板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位于输送带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限位板可沿连杆的轴线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连杆上设有顶板,且顶板与限位板之间设有驱动限位板向第一滚轮方向移动的顶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顶板螺纹配合在连杆上,且顶板可沿连杆轴线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提升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效果,避免了物品或物料经过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处产生滞留的情况,增加输送带的输送能力,且可避免了需要调整输送带的高度,使其通过高度差实现物品或物料的输送,降低物品或物料的损坏情况,满足了客户的使用,且本装置具有较高的通用性,适用不同尺寸的输送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轴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仰视轴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使用时轴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图2、图3、图4和图5给出,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包括放置在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板1,所述衔接板1可对经过两个输送带的物体进行承接,使用时两个输送带相互靠近,并且两个输送带之间留有间隙,为了避免输送带之间产生磨损,提升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此时将本装置放置在两个输送带之间,并且在多个第一滚轮3的作用下,多个第一滚轮3位于两个输送带之间,同时位于两个输送带轴线方向的上部,从而实现对衔接板1的支撑,并且滚轮与输送带之间接触,滚轮跟随输送带跟随滚动不会对衔接板1的位置产生影响,确保衔接板1的支撑,此时输送带上的物品或物流在被带动移动,经过衔接板1时,可对物品和物料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了物料在移动之后掉落在两个输送带之间的间隙,提升输送带的输送能力,同时避免出现物料高度差,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坏,进一步的提升输送能力,而此时为了避免物品或物料在于衔接板1接触时造成衔接板1的移位,通过降低衔接板1的厚度,同时采用不锈钢材质,使得降低厚度之后确保衔接板1的硬度,且可在衔接板1两侧设置倒角,提高物料或物品与衔接板1接触时的顺畅性,并且可通过支撑杆9和连杆2,通过其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对支撑杆9和衔接板1间隙进行调整,使其可满足不同直径输送带,提升其使用时通用性,可在衔接板1上设置多个与连杆2轴线平行设置的限位杆,并且将限位杆与支撑杆9滑动连接,对限位板8的方位进行限位,避免其在使用时发生转动,同时为了提升衔接板1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减少衔接板1与输送带接触造成的磨损,通过设置限位板8和第二滚轮4,使用时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位于输送带轴线的两侧,且第二滚轮4在顶簧5所用下与输送带紧密的接触,进而通过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的作用下,确保了连杆2的轴线与输送带轴线垂直,确保了衔接板1与输送带表面平行,此时可通过调整支撑杆9和衔接板1的间距,使得衔接板1高出输送带0.1毫米左右,避免了衔接板1直接与输送带接触,降低对输送带的磨损,提升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者的维护成本,并且在螺纹配合的顶板6作用下,可调整第二滚轮4的位置,适应不同直径尺寸的输送带,同时将衔接板1设置成可拆卸,根据不同宽度的输送带进行调整更换,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使用通用性,满足客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提升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效果,避免了物品或物料经过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处产生滞留的情况,增加输送带的输送能力,且可避免了需要调整输送带的高度,使其通过高度差实现物品或物料的输送,降低物品或物料的损坏情况,满足了客户的使用,且本装置具有较高的通用性,适用不同尺寸的输送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置在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衔接板(1),所述衔接板(1)可对经过两个输送带的物体进行承接;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第一滚轮(3);
其中,衔接板(1)的底部安装有连杆(2),且连杆(2)与支撑杆(9)之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板(1)采用不锈钢板,且衔接板(1)的厚度小于0.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与支杆之间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在连杆(2)上的限位板(8),且限位板(8)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滚轮(4),所述第一滚轮(3)和第二滚轮(4)分别位于输送带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8)可沿连杆(2)的轴线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上设有顶板(6),且顶板(6)与限位板(8)之间设有驱动限位板(8)向第一滚轮(3)方向移动的顶簧(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螺纹配合在连杆(2)上,且顶板(6)可沿连杆(2)轴线方向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36237.3U CN218753364U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936237.3U CN218753364U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53364U true CN218753364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45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936237.3U Active CN218753364U (zh) | 2022-11-04 | 2022-11-04 | 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533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62837A (zh) * | 2023-08-24 | 2023-09-19 | 常州元盼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面包生产线用多功能传输装置和判断方法 |
-
2022
- 2022-11-04 CN CN202222936237.3U patent/CN2187533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62837A (zh) * | 2023-08-24 | 2023-09-19 | 常州元盼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面包生产线用多功能传输装置和判断方法 |
CN116762837B (zh) * | 2023-08-24 | 2023-10-27 | 常州元盼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面包生产线用多功能传输装置和判断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67039U (zh) | 带感应装置的链板输送机 | |
CN1044698C (zh) | 链驱动皮带输送机 | |
CN202346292U (zh) | 物流输送的转向输送装置 | |
CN218753364U (zh) | 一种输送机侧端衔接机构 | |
NL2014241B1 (en) | Modular conveyor. | |
CN111003478A (zh) | 一种食品加工用检测线自动分流装置 | |
KR101504423B1 (ko) | 빗물 유입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벨트 컨베이어 어셈블리 | |
CN113104486A (zh) | 一种适用于大型构件的智能托运机器及其托运方法 | |
CN206813838U (zh) | 一种移动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装置 | |
CN110466944B (zh) | 吊挂式带式输送机 | |
US3127003A (en) | Drive for roller-type conveyor | |
CN110589372A (zh) | 一种带双托轮限位支撑的工作可靠型钢带物料冷却输送机 | |
CN208603172U (zh) | 一种链板输送机机架及链板输送机 | |
CN212126723U (zh) | 一种乳膏产品包装箱转移装置 | |
CN213325123U (zh) | 一种具有运物缓冲机构的皮带线 | |
CN218808705U (zh) | 一种物料运输用辊道 | |
CN208616686U (zh) | 一种机架及链板输送机 | |
CN208499462U (zh) | 输送带用缓冲床 | |
CN115321096A (zh) | 柔性压带装置及胶带运输机 | |
CN204688970U (zh) | 一种移动带式输送机 | |
CN210619307U (zh) | 一种带双托轮限位支撑的工作可靠型钢带物料冷却输送机 | |
KR20230048684A (ko) | 재활용 선별제품 운반용 컨베이어 | |
CN203997786U (zh) | 覆盖诱导装置 | |
CN220596089U (zh) | 一种输送机输送带纠偏装置 | |
CN220514799U (zh) | 一种可自动分拣的喷码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