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1721U - 一种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21721U CN218721721U CN202221707628.1U CN202221707628U CN218721721U CN 218721721 U CN218721721 U CN 218721721U CN 202221707628 U CN202221707628 U CN 202221707628U CN 218721721 U CN218721721 U CN 218721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an assembly
- coil panel
- flow guide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炉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炉。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主板、线圈盘、风机组件和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导流至所述主板和所述线圈盘处。气流在经过所述主板和所述线圈盘时,能够带走主板和线圈盘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效果。而且通过设置导流结构,将一个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导流至所述主板和所述线圈盘,实现对主板和线圈盘一并进行散热,使得电磁炉整体尺寸更小,制造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炉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基于涡流加热原理的灶具,其内部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整流桥以及励磁线圈等开关元件可产生高频电流和磁场,是电磁炉的核心器件。然而,高频通断和高温锅体使得IGBT、整流桥以及励磁线圈发热严重,对电磁炉运行安全及可靠性构成威胁,且会显著影响电磁炉的运行效率。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设置涡轮风扇的电磁炉,包括微晶板,线圈盘、散热片和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电磁炉内的底壳一端设置两个涡轮风扇,一个涡轮风扇的出风口对住散热片,主要对核心部件大功率管IGBT和桥堆进行散热,另一个涡轮风扇的出风口对住电子元器件,主要对电阻、电容、晶体管、变压器和线圈盘等进行散热。两个涡轮风扇导致电磁炉整体尺寸大,且成本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炉通过两个涡轮风扇进行散热导致电磁炉整体尺寸更大,成本更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主板、线圈盘、风机组件和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导流至所述主板和所述线圈盘处。
优选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区域、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流区域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导流区域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主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线圈盘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风件和聚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聚风件一侧,并与所述聚风件形成所述导流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优选地,所述导风件的两端与所述聚风件形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优选地,所述聚风件与所述壳体内壁相接,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主板、线圈盘和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聚风件相对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设置在所述导风件上方,且与所述导风件相抵。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与所述壳体顶面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聚风件包括:与所述风机组件轮廓相适配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聚风件还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弧形部连接,以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主板、线圈盘、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
优选地,该电磁炉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方,所述线圈盘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散热片上方。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顶盖,所述底壳与所述顶盖形成所述壳体内腔,所述主板、所述线圈盘、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导流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底壳上。
优选地,该电磁炉,还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包括多个非等距小孔。
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和安装件,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导流区域内,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安装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优选地,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风扇的叶片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主板、线圈盘、风机组件和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导流至所述主板和所述线圈盘处。气流在经过所述主板和所述线圈盘时,能够带走主板和线圈盘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而且通过设置导流结构,将一个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导流至主板和所述线圈盘,实现对主板和线圈盘一并进行散热,使得电磁炉整体尺寸更小,制造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的分解图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去掉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主板;3-线圈盘;4-风机组件;5-导流结构;6-导流区域;7-第一风道;8-第二风道;9-导风件;10-聚风件;11-第一安装区域;12-第二安装区域;13-出风口;14-弧形部;15-分隔部;16-散热片;17-底壳;18-顶盖;19-进风口;20-风扇;21-安装件22-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磁炉,如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腔的主板2、线圈盘3、风机组件4和导流结构5,导流结构5用于将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导流至主板2和线圈盘3处,气流在经过主板2和线圈盘3时,能够带走主板2和线圈盘3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效果。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流结构5,将一个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导流至主板2和线圈盘3,实现对主板2和线圈盘3一并进行散热,使得电磁炉整体尺寸更小,制造成本更低。
其中,从导流结构5整体构造来看,导流结构5包括:导流区域6、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风机组件4设置在导流区域6中,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与导流区域6连通,第一风道7与主板2对应设置,第二风道8与线圈盘3对应设置。
将风机组件4设置在导流区域6中,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不会散发地到壳体1中,而是通过第一风道7定向流至主板2,通过第二风道8定向流至线圈盘3,从而带走主板2和线圈盘3产生的热量。
从导流结构5的具体构造上来看,导流结构5包括:导风件9和聚风件10,导风件9设置在聚风件10一侧,并与聚风件10形成导流区域6、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
如图1和图3所示,导风件9的两端与聚风件10形成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换言之,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是通过导风件9的边沿与聚风件10组合形成。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导风件9的两端与聚风件10连接以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在导风件9或者聚风件10上开设开口以形成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
其中,聚风件10与壳体1内壁相接,并将壳体1分隔为第一安装区域11和第二安装区域12,主板2、线圈盘3和风机组件4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域11内,将不需要进行散热的其他组件如显示控制面板等设置在第二安装区域12内。通过聚风件10将本实施例的电磁炉中需要散热的部件集中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域11内,使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能充分对主板2和线圈盘3进行散热降温,同时还能够避免主板2和线圈盘3产生的热量对不需要进行散热的其他组件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壳体1上还设有出风口13,出风口13位于第一安装区域11内,壳体1内的热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3排出至外界。具体地,出风口13设置在壳体1的与聚风件10相对的一侧,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在经过主板2、线圈盘3后再由出风口13排出,即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在对主板2、线圈盘3充分降温散热后排出至外界,提升散热效果。
其中,聚风件10包括:与风机组件4轮廓相适配的弧形部14,弧形部14与风机组件4对应设置。通过设置与风机组件4轮廓相适配的弧形部14,使得导流区域6的尺寸更小,能更好地将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聚集在导流区域6内。
进一步地,聚风件10还包括:分隔部15,分隔部15与弧形部14连接,以将壳体1分隔为第一安装区域11和第二安装区域12,主板2、线圈盘3、风机组件4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域11内,如图1和图3所示,分隔部15有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弧形部14的两端,并与壳体1的内壁相接。
本实施例中,线圈盘3设置在导风件9上方,且与导风件9相抵,导风件9对线圈盘3起到安装支撑的作用,同时通过导风件9,使得线圈盘3底面与壳体1底面之间存在空隙,风机组件4产生的气流可穿过线圈盘3底面与壳体1底面之间,对线圈盘3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而且,本实施例中,线圈盘3与壳体1顶面之间设有间隙,避免壳体1顶面热量传导至线圈盘3,影响线圈盘3散热。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线圈盘3与壳体1顶面之间的距离可设为3至8mm。
本实施例的电磁炉,还包括散热片16,散热片16设置在主板2上,散热片16与第一风道7对应设置。具体地,散热片16设置在主板2上方,并与主板2上的主要发热元件如IGBT器件和整流桥器件紧贴,线圈盘3设置在风机组件4和散热片16上方。
其中,壳体1包括:底壳17和顶盖18,底壳17与顶盖18形成壳体1内腔,本实施例中,主板2、线圈盘3、风机组件4和导流结构5均设置在底壳17上,并且当底壳17与顶盖18连接以后,聚风件10与底壳17和顶盖18的内壁均相抵。
本实施例的电磁炉,还包括进风口19,进风口19设置在壳体1上,并且与风机组件4对应设置,风机组件4通过进风口19将外界空气吸入壳体1内。具体地,进风口19包括多个非等距小孔,由于不同的小孔进风量不同,因此可加快空气对流,提升散热效果。
具体地,风机组件4包括:风扇20和安装件21,风扇20设置在导流区域6内,安装件21与风扇20连接,安装件21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通过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实现对风扇20的安装,并且无需对导流结构进行改变。
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安装件21阻碍气流流入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在安装件21上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与风扇的叶片对应设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7)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腔的主板、线圈盘、风机组件和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用于将所述风机组件产生的气流导流至所述主板和所述线圈盘处,所述主板上方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线圈盘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散热片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区域、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流区域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导流区域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主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线圈盘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风件和聚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聚风件一侧,并与所述聚风件形成所述导流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的两端与所述聚风件形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件与所述壳体内壁相接,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主板、所述线圈盘和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聚风件相对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设置在所述导风件上方,且与所述导风件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与所述壳体顶面之间设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件包括:与所述风机组件轮廓相适配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件还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弧形部连接,以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所述主板、线圈盘、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第一风道对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顶盖,所述底壳与所述顶盖形成所述壳体内腔,所述主板、所述线圈盘、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导流结构均设置在所述底壳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与所述风机组件对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多个非等距小孔。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扇和安装件,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导流区域内,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安装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风扇的叶片对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07628.1U CN218721721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电磁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07628.1U CN218721721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电磁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21721U true CN218721721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62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07628.1U Active CN218721721U (zh) | 2022-07-04 | 2022-07-04 | 一种电磁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21721U (zh) |
-
2022
- 2022-07-04 CN CN202221707628.1U patent/CN2187217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79324B (zh) | 烹饪装置 | |
JP6785470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CN110848764B (zh) | 嵌入式微波炉 | |
JP4783244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KR20020055265A (ko) | 후드겸용 전자레인지의 전장부품 냉각구조 | |
CN110894960B (zh) |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 |
JP2012150892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CN218721721U (zh) | 一种电磁炉 | |
CN207849452U (zh) | 电磁炉 | |
CN211695026U (zh) |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 |
CN210930820U (zh) | 双风扇散热锅体 | |
CN210153880U (zh) | 一种改进线圈盘散热的电磁灶 | |
CN222012017U (zh) | 一种单风机散热电磁炉 | |
CN221724388U (zh) | 一种电磁炉 | |
CN112393281A (zh) | 嵌入式烹饪器具及烹饪系统 | |
CN212744402U (zh) | 离心风机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8410013U (zh) | 电磁炉 | |
CN212565904U (zh) | 一种具有高性能散热结构的薄型电磁炉 | |
CN222103683U (zh) | 一种嵌入电磁炉的散热结构 | |
CN221531935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217178608U (zh) | 一种新型电磁炉 | |
CN204611860U (zh) | 一种电磁炉 | |
CN217161729U (zh) | 烹饪电器及其风道组件 | |
CN214125560U (zh) | 烹饪设备 | |
CN221903338U (zh) | 空气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