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9656U - 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69656U CN218669656U CN202222662456.7U CN202222662456U CN218669656U CN 218669656 U CN218669656 U CN 218669656U CN 202222662456 U CN202222662456 U CN 202222662456U CN 218669656 U CN218669656 U CN 2186696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wind
- diversion
- power generation
- genera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与建筑物顶部相连;所述导流装置与所述建筑物顶部相连,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入口端、出口端以及导流板。本申请提供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导流装置安装于建筑物、构筑物立面顶端。当风遇到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产生的阻力加速了空气流动,导致风沿着建筑物外立面攀升。该装置底部的导流入口可将沿建筑物外立面攀升的风(气流)进行捕捉,通过导流板进行导流,再通过导流出口排出,为小型风力发电机提供风动能。该系统利用建筑外立面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对风能进行利用,简便高效,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现有风能利用通常在空旷处设置风力发电装置,设备体积巨大,投入高,电力传输距离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建筑物上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实现风力发电的方式被提出。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建筑物上设置的风力发电装置并不能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风能。例如,当风遇到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产生的阻力加速了空气流动,导致风沿着建筑物外立面攀升。另外当天气炎热时的热空气、空调室外机释放的热气流也都会沿建筑外立面上升。而现有技术中安装在建筑上的风力发电装置并不能充分的利用,沿建筑物外立面上升的气流,进而产生了不能充分利用建筑物风能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包括:
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与建筑物顶部相连;
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与所述建筑物顶部相连,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入口端、出口端以及导流板;所述入口端位于与所述建筑物的立面的外侧且朝向地面布置;所述出口端朝向所述风力发电组件的扇叶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入口端用于接收沿所述建筑物的立面向上流动的目标气流,以使所述目标气流遇到所述导流板后改变流动方向沿所述出口端流出吹向所述扇叶。
优选地:所述入口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端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具有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上边缘不高于所述扇叶中轴的高度,所述导流板的上边缘的延长线不低于所述扇叶覆盖高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地: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导流支架,所述导流支架与所述建筑物的顶部相连;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导流支架相连。
优选地:所述导流支架与所述建筑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斜撑。
优选地:所述入口端包括与所述导流支架相连的装饰格栅。
优选地:所述装饰格栅通过格栅边框以及装饰边框与所述导流支架相连。
优选地:所述装饰格栅包括若干格栅片,若干所述格栅片成网格状排布。
优选地:所述格栅片具有上下均收窄的梭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系统可以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与建筑物顶部相连;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与所述建筑物顶部相连,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入口端、出口端以及导流板;所述入口端位于与所述建筑物的立面的外侧且朝向地面布置;所述出口端朝向所述风力发电组件的扇叶方向布置;其中,所述入口端用于接收沿所述建筑物的立面向上流动的目标气流,以使所述目标气流遇到所述导流板后改变流动方向沿所述出口端流出吹向所述扇叶。本申请提供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导流装置安装于建筑物、构筑物立面顶端。当风遇到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产生的阻力加速了空气流动,导致风沿着建筑物外立面攀升。当天气炎热时的热空气、空调室外机释放的热气流也都会沿建筑外立面上升。该装置底部的导流入口可将沿建筑物外立面攀升的风(气流)进行捕捉,通过导流板进行导流,再通过导流出口排出,为小型风力发电机提供风动能。该系统利用建筑外立面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对风能进行利用,简便高效,绿色环保。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格栅的平面图。
图中:风力发电机组1、导流装置2、入口端21、出口端22、导流板23、导流支架24、斜撑25、装饰格栅26、格栅片261、格栅边框27、装饰边框28、建筑物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如图1、图2、图3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
风力发电机组1,所述风力发电机组1与建筑物3顶部相连;
导流装置2,所述导流装置2与所述建筑物3顶部相连,所述导流装置2包括入口端21、出口端22以及导流板23;所述入口端21位于与所述建筑物3的立面的外侧且朝向地面布置;所述出口端22朝向所述风力发电组件1的扇叶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入口端21用于接收沿所述建筑物3的立面向上流动的目标气流,以使所述目标气流遇到所述导流板23后改变流动方向沿所述出口端流出吹向所述扇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可以利用导流装置改变沿着建筑物立面上升的气流的方向,将气流引导至风力发电机组的扇叶,从而使得该气流配合无遮挡气流一并驱动扇叶转动进行发电。达到提高建筑物风能利用率的目的。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可为建筑上的用电设备持续提供清洁能源。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端21的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端22的面积。导流装置导流出口端的面积小于导流入口端的面积,对气流产生加压作用,使导流出口的风速高于导流入口风速,提高了风能利用效果。
所述导流板23具有弧形结构。导流装置设有采用弧形导流板,用于引导攀升气流改变方向。导流板通过螺钉及焊接形式固定在支架上,确保安装牢固,不因风力过大导致导流板变形、脱离。
所述导流板23的上边缘不高于所述扇叶中轴的高度,所述导流板23的上边缘的延长线不低于所述扇叶覆盖高度的三分之二。导流出口后方设有小型风能发电机。导流板上边缘不高于发电机扇叶中轴高度,使发电机扇叶不少于一半的区域可吸收沿导流板上部流经的水平方向风动能。导流板上边缘延长线不低于发电机扇叶覆盖高度范围的三分之二。使发电机扇叶充分吸收经过导流装置内部导流的风动能。该方式可实现风能利用最大化。
所述导流装置2还包括导流支架24,所述导流支架24与所述建筑物3的顶部相连;所述导流板23与所述导流支架24相连。所述导流支架24与所述建筑物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斜撑25。导流支架底部带有埋板,通过螺栓与建筑结构进行固定。支架一侧设有防倾覆斜撑,为装置提供侧向支撑,防止风力过大导致装置倾覆。
所述入口端21包括与所述导流支架24相连的装饰格栅26。所述装饰格栅26通过格栅边框27以及装饰边框28与所述导流支架24相连。所述装饰格栅26包括若干格栅片261,若干所述格栅片261成网格状排布。所述格栅片261具有上下均收窄的梭形结构。
导流装置底部带有装饰边框,边框一端通过螺钉与支架固定,另一端与建筑外立面紧密贴合。导流入口端处设有装饰格栅,装饰格栅设于导流板、装饰边框之间。装饰格栅可对装置内部结构进行遮挡,起到美观作用。格栅片呈网格状排布,每个格栅片截面为上下收窄的梭形设计,窄端头可最大限度降低空气阻力,减少空气流动的损耗,提高风能转化率。截面中部略宽可增加格栅整体刚度,避免被风扰动变形。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导流装置安装于建筑物、构筑物立面顶端。当风遇到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产生的阻力加速了空气流动,导致风沿着建筑物外立面攀升。当天气炎热时的热空气、空调室外机释放的热气流也都会沿建筑外立面上升。该装置底部的导流入口可将沿建筑物外立面攀升的风(气流)进行捕捉,通过导流板进行导流,再通过导流出口排出,为小型风力发电机提供风动能。该系统利用建筑外立面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对风能进行利用,简便高效,绿色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与建筑物顶部相连;
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与所述建筑物顶部相连,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入口端、出口端以及导流板;所述入口端位于与所述建筑物的立面的外侧且朝向地面布置;所述出口端朝向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扇叶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入口端用于接收沿所述建筑物的立面向上流动的目标气流,以使所述目标气流遇到所述导流板后改变流动方向沿所述出口端流出吹向所述扇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端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具有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上边缘不高于所述扇叶中轴的高度,所述导流板的上边缘的延长线不低于所述扇叶覆盖高度的三分之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导流支架,所述导流支架与所述建筑物的顶部相连;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导流支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支架与所述建筑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斜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端包括与所述导流支架相连的装饰格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格栅通过格栅边框以及装饰边框与所述导流支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格栅包括若干格栅片,若干所述格栅片成网格状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片具有上下均收窄的梭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62456.7U CN218669656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62456.7U CN218669656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69656U true CN218669656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62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62456.7U Active CN218669656U (zh) | 2022-10-10 | 2022-10-10 | 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69656U (zh) |
-
2022
- 2022-10-10 CN CN202222662456.7U patent/CN2186696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53494B2 (en) | Building integrated wind energy power enhancer system | |
US8459930B2 (en) | Vertical multi-phased wind turbine system | |
US4963761A (en) | Wind-driven power generator | |
US7753644B2 (en) | Vertical multi-phased wind turbine system | |
US10280900B1 (en) | Omnidirectional building integrated wind energy power enhancer system | |
US20070222225A1 (en) | Horizontal Wind Turbine | |
US8403623B2 (en) | Wind energy power enhancer system | |
US9273665B1 (en) | Dual wind energy power enhancer system | |
US20190024633A1 (en) | Windmill generator associated with a construction | |
EP2108820A2 (en) | Wind turbine | |
CN201461245U (zh) | 垂直立轴多级重叠高效风能发电机组 | |
CA265447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increase wind velocity in wind turbine energy generation | |
CN112534130A (zh) | 涡流加速风能塔 | |
CN113586343A (zh) | 一种风筒式多风轮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 |
CN113638846A (zh) | 微风聚能风力发电装置 | |
CN101749179B (zh) | 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整流增速塔 | |
KR101071240B1 (ko) | 풍속 증강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건물 옥상형 풍력 발전시스템 | |
CN218669656U (zh) | 一种建筑风能导流发电系统 | |
CN108301979B (zh) | 一种太阳能辅助自然风能发电塔 | |
CN216554208U (zh) | 一种风筒式多风轮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 |
KR20110129249A (ko) | 고층 건물을 이용한 풍력발전장치 | |
Ragheb | Wind turbin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 |
CN213953803U (zh) | 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 | |
CN114370371A (zh) | 聚风高效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 |
CN219452282U (zh) | 一种立式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